最近一年,在電商逐漸落地的過程中,對便利店似乎越來越青睞。以京東商城為首的各大電商在各地便利店設立自提點也非罕事,而便利店也樂得創收。
去年京東攜手北京好鄰居便利店開展便利店自提服務,日前,便利店自提點又進一步拓展。今年在成都,京東又把橄欖枝拋向了WOWO便利。
然而,似乎一箭雙雕的生意并非預想的那樣順利,便利店自提點受到推崇的同時,中國便利店網絡覆蓋不均勻的現實情況恐怕難以推進便利店自提點的發展,電商+便利店自提模式的磨合期到底有多長,似乎沒有人能給出具體答案。
情投意合
1月21日,“WOWO便利與京東商城線下線上企業互動合作儀式”在成都WOWO便利世紀朝陽店舉行,標志著雙方合作正式展開。往前追溯,去年9月京東便在北京好鄰居13家門店設立自提點。
京東商城成都分公司總經理郝勁剛坦言:“對于目前的京東來說,快速擴容自提點已是大勢所趨。”實際上,京東在開發自提點上種類豐富,城市自提點、校園營業廳、便利店自提點、客運站自提點和社區自提等一應俱全。此前京東還嘗試過啟動地鐵自提,不過最后以失敗告終。
據了解,在日本和臺灣地區通過便利店收發快遞十分普遍。借助7-11在臺灣地區的4800個網點,便利店已成為當地網購配送的主要渠道。
好鄰居副總經理畢震告訴記者:“我們也希望未來能夠像日本、臺灣地區那樣,和電商、快遞的合作全面鋪開。對于電商而言,也希望盡可能多地設立便利店自提點,為網購顧客提供更多服務。”
在成都,不僅電商和便利店情投意合,政府也加緊促成快遞與便利店的聯姻。成都市商務局流通產業處處長馮偉表示包裹代收代取服務是2013年成都市商務局重點推進的便民服務。快遞與便利店的合作已經開始試點,一旦商業模式合作形成之后就會大面積地推開。
各取所需
“電商自建物流不一定能覆蓋全國,且維護成本高。有些地方雖然能覆蓋,但成本高,可以撤并調整,降低運營成本。沒有服務點的地方可以通過便利店自提點來增加密度。”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說。
電商和便利店合作既可實現雙贏的效果,消費者也能從中受益。
去年廈門一位女士由于丟棄快遞單,遭遇入室搶劫殺害。這樣的案例不免使女性消費者心有余悸。對于不愿意透露住址的消費者而言,便利店自提或可為其省去不少麻煩。
賴陽認為,便利店在社區有完整的網點體系,能夠促進商品的運轉效率。另外,有些低端的物流企業不規范,沒有嚴格的用工體系,存在很多安全隱患。而利用便利店資源則可減少快遞入室搶劫等風險。
畢震坦承:“開通便利店自提點是為顧客提供的一項服務,吸引顧客是最主要的目的。事實上,如果單純做這項業務的話,基本上是不盈利的。至于好鄰居的抽成是按單收錢,具體數字不方便透露。”
郝勁剛表示這些便利店就相當于京東商城的實體店。如果發現質量問題,同樣可以拒簽,接下來的工作將由京東與便利進行對接。
畢震對便利店自提滿懷信心。“在外國及港澳臺地區,享受限時配送服務往往需要額外支付費用。現在我國電商在不計成本地創造銷售額,雖然有限時配送等服務,但現在這些成本是電商扛著。因此便利店自提對電商而言還是有價格優勢的。”
“便利店自提在大陸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有些企業現在暫時做不了,但是隨著便利店的發展,服務內容會越來越豐富,類似這樣的服務功能是可以增加的。”賴陽斷言,便利店自提將來會進一步發展。
難以推行
雖然便利店樂于接受電商快遞拋出的橄欖枝,不過整體來看,便利店自提點仍只是星星點點。
據記者了解,好鄰居在北京有100多家門店,是北京占據網點最多的便利店。不過京東自提點始終保持在13家,至今沒有任何進展。WOWO便利在成都有300多個網點,初期僅有WOWO世紀朝陽店和建設路店2家門店開放了京東自提業務。
畢震向記者透露,主要是雙方在技術對接上面臨困難,諸如數據交換等方面。一開始網點比較少的時候還未體現對技術對接的需求,有些步驟直接由人工手動完成。但是若要大面積推廣則要求后臺的對接,這樣,內部系統設置需要更改。目前,京東和好鄰居都在進行技術改進。
“自提服務還沒有完全鋪開,一天大概有十幾個人來店自取快遞。作為一項新興業務,能否促進便利店商品銷售還沒進行評估測算。”
雖然便利店自提點在國外有成功樣本,但中國大陸便利店在亦步亦趨中能否成功復制還是個疑問。
在便利店競爭激烈的上海,盡管便利店已逾6000家,但連鎖便利店品牌多達十幾種,單一品牌便利店網絡覆蓋度不高,滲透率低。
在魯振旺看來,在中國大陸很難推進便利店自提服務。“全球店配比較成功的是日本和臺灣,7-11擁有相當大的電商配送網絡,而其他地區情況大相徑庭,發展起來比較難。在中國便利店比較分散,每個便利店擁有的網點不是很多。若是電商跟多家便利店合作又比較麻煩,后臺整理難度比較大。”
與外國不同的是,中國大陸人力成本低,終端物流價格低,因此終端合作商的利潤非常薄。
魯振旺指出:“我們目前最后一公里配送已經做到極致了。在中國店配的價值很低,顧客體驗不見得好。此外,很多人習慣在公司收貨。”
去年京東攜手北京好鄰居便利店開展便利店自提服務,日前,便利店自提點又進一步拓展。今年在成都,京東又把橄欖枝拋向了WOWO便利。
然而,似乎一箭雙雕的生意并非預想的那樣順利,便利店自提點受到推崇的同時,中國便利店網絡覆蓋不均勻的現實情況恐怕難以推進便利店自提點的發展,電商+便利店自提模式的磨合期到底有多長,似乎沒有人能給出具體答案。
情投意合
1月21日,“WOWO便利與京東商城線下線上企業互動合作儀式”在成都WOWO便利世紀朝陽店舉行,標志著雙方合作正式展開。往前追溯,去年9月京東便在北京好鄰居13家門店設立自提點。
京東商城成都分公司總經理郝勁剛坦言:“對于目前的京東來說,快速擴容自提點已是大勢所趨。”實際上,京東在開發自提點上種類豐富,城市自提點、校園營業廳、便利店自提點、客運站自提點和社區自提等一應俱全。此前京東還嘗試過啟動地鐵自提,不過最后以失敗告終。
據了解,在日本和臺灣地區通過便利店收發快遞十分普遍。借助7-11在臺灣地區的4800個網點,便利店已成為當地網購配送的主要渠道。
好鄰居副總經理畢震告訴記者:“我們也希望未來能夠像日本、臺灣地區那樣,和電商、快遞的合作全面鋪開。對于電商而言,也希望盡可能多地設立便利店自提點,為網購顧客提供更多服務。”
在成都,不僅電商和便利店情投意合,政府也加緊促成快遞與便利店的聯姻。成都市商務局流通產業處處長馮偉表示包裹代收代取服務是2013年成都市商務局重點推進的便民服務。快遞與便利店的合作已經開始試點,一旦商業模式合作形成之后就會大面積地推開。
各取所需
“電商自建物流不一定能覆蓋全國,且維護成本高。有些地方雖然能覆蓋,但成本高,可以撤并調整,降低運營成本。沒有服務點的地方可以通過便利店自提點來增加密度。”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說。
電商和便利店合作既可實現雙贏的效果,消費者也能從中受益。
去年廈門一位女士由于丟棄快遞單,遭遇入室搶劫殺害。這樣的案例不免使女性消費者心有余悸。對于不愿意透露住址的消費者而言,便利店自提或可為其省去不少麻煩。
賴陽認為,便利店在社區有完整的網點體系,能夠促進商品的運轉效率。另外,有些低端的物流企業不規范,沒有嚴格的用工體系,存在很多安全隱患。而利用便利店資源則可減少快遞入室搶劫等風險。
畢震坦承:“開通便利店自提點是為顧客提供的一項服務,吸引顧客是最主要的目的。事實上,如果單純做這項業務的話,基本上是不盈利的。至于好鄰居的抽成是按單收錢,具體數字不方便透露。”
郝勁剛表示這些便利店就相當于京東商城的實體店。如果發現質量問題,同樣可以拒簽,接下來的工作將由京東與便利進行對接。
畢震對便利店自提滿懷信心。“在外國及港澳臺地區,享受限時配送服務往往需要額外支付費用。現在我國電商在不計成本地創造銷售額,雖然有限時配送等服務,但現在這些成本是電商扛著。因此便利店自提對電商而言還是有價格優勢的。”
“便利店自提在大陸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有些企業現在暫時做不了,但是隨著便利店的發展,服務內容會越來越豐富,類似這樣的服務功能是可以增加的。”賴陽斷言,便利店自提將來會進一步發展。
難以推行
雖然便利店樂于接受電商快遞拋出的橄欖枝,不過整體來看,便利店自提點仍只是星星點點。
據記者了解,好鄰居在北京有100多家門店,是北京占據網點最多的便利店。不過京東自提點始終保持在13家,至今沒有任何進展。WOWO便利在成都有300多個網點,初期僅有WOWO世紀朝陽店和建設路店2家門店開放了京東自提業務。
畢震向記者透露,主要是雙方在技術對接上面臨困難,諸如數據交換等方面。一開始網點比較少的時候還未體現對技術對接的需求,有些步驟直接由人工手動完成。但是若要大面積推廣則要求后臺的對接,這樣,內部系統設置需要更改。目前,京東和好鄰居都在進行技術改進。
“自提服務還沒有完全鋪開,一天大概有十幾個人來店自取快遞。作為一項新興業務,能否促進便利店商品銷售還沒進行評估測算。”
雖然便利店自提點在國外有成功樣本,但中國大陸便利店在亦步亦趨中能否成功復制還是個疑問。
在便利店競爭激烈的上海,盡管便利店已逾6000家,但連鎖便利店品牌多達十幾種,單一品牌便利店網絡覆蓋度不高,滲透率低。
在魯振旺看來,在中國大陸很難推進便利店自提服務。“全球店配比較成功的是日本和臺灣,7-11擁有相當大的電商配送網絡,而其他地區情況大相徑庭,發展起來比較難。在中國便利店比較分散,每個便利店擁有的網點不是很多。若是電商跟多家便利店合作又比較麻煩,后臺整理難度比較大。”
與外國不同的是,中國大陸人力成本低,終端物流價格低,因此終端合作商的利潤非常薄。
魯振旺指出:“我們目前最后一公里配送已經做到極致了。在中國店配的價值很低,顧客體驗不見得好。此外,很多人習慣在公司收貨。”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電商+便利店難過磨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