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要樹立一個大奧運觀。事實上,奧運跟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和中國企業本身并沒有直接關系。真正有關系的企業只占非常小的比重。對于中國的企業來說,要意識到奧運經濟給中國帶來的戰略性機遇,這才是最關鍵的。
《當代經理人》: 奧運營銷 對于中國中小企業的價值到底有多大?
婁向鵬:我個人觀點,中小企業要樹立一個大奧運觀。事實上,奧運跟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和中國企業本身并沒有直接關系。真正有關系的企業只占非常小的比重。對于中國的企業來說,要意識到奧運經濟給中國帶來的戰略性機遇,這才是最關鍵的。
一方面,奧運選擇在了中國,中國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這就給中國文化有關的品牌和企業提供了一個國際化營銷的機會。老外來中國,不是來看高樓大廈的,更關注的是中國文化層面上的東西。另一方面,通過舉辦奧運,整個國家和民族都在向一種健康、運動,更高生活品質的追求上邁進。這決定了受益的不單單是運動品牌,所有的品牌只要往上邊靠都意味著機會。
中國的中小企業如果細細挖掘,在這兩個方面肯定能找到切入點。目前存在的主要還是觀念問題。
《當代經理人》:我們在采訪中發現,很多已經獲得奧運供應商的中小企業態度很明確:他們不需要宣傳和推廣,您怎么看待這種情況?
婁向鵬:這就是戰略目標不同。一方面可能是企業經驗不足,前期準備不是很充分。另一方面,可能企業還沒有發展到一定高度,但奧運會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是個榮耀,先占住再說,至少可以作為企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的事件。這和奢侈品消費的心里是一樣的,是一種企業奢侈品的消費行為。還有一種情況是今年的經濟環境不好,此前很多企業都沒有預料到,這也導致其資金驟然緊張,無力進行營銷推廣。第四種可能就是確實不知道該怎么玩,只好拿一個供應商了事。當然企業可能還有更多的考慮。
作為一個老板,一定要看到奧運的巨大機遇,這只是一個認識和智慧的問題。奧運是提升品牌價值的最好途徑,為什么捧著金飯碗不用呢?作為奧運供應商,不應該太過保守,要更積極主動的更好的運用智慧去尋找到更好的傳播手段,讓傳播費用更有價值,讓品牌增值。
《當代經理人》:我們發現很多跨國的工業巨頭,在國際市場上都處于世界前幾位,但在中國市場卻默默無聞,成為奧運供應商后,它們也并沒有充分利用這次機會,也是選擇了沉默。您怎么看?
婁向鵬:這些企業這么做跟它們品牌的戰略定位以及所在行業的性質和品牌的個性是有關系的。行業屬性可能對它們的戰略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例如工業品領域,他們并沒有涉及直接跟消費者溝通的層面。當然,這也不排除他們在營銷上確實相對保守的一面,例如歐洲企業。他們可能更側重的是數據庫營銷、精準營銷、行業營銷、一對一營銷等。那它們為什么還要贊助奧運呢?一個可能是它們的一種行業占位,它不占住可能別人就占住了,從競爭角度來看,沒有人愿意接受這樣的現實。另外,贊助奧運,對于產品的品牌、品質也是一種肯定。這也有利于它以后的工業品營銷。
我個人認為作為一個廠商,還是應該有一些很優秀的營銷策略和傳播策略的。作為一個跨國巨頭,它們在全球進行品牌傳播的費用非常高昂,而工業品本身利潤率又非常低,可能因此它們選擇了放棄。我認為它們的做法相對而言還是保守了。他們也應該進行一些更積極主動的品牌傳播。但是有必要進行一些低成本的,有技巧的傳播,而不要保持太沉默了。因為在中國,消費者可能更感性,對于品牌的認知比技術更偏好,因此品牌宣傳必要的。
《當代經理人》:三星一直是 奧運營銷 的一個奇跡,但這么多年來 奧運營銷 卻再也沒有一家企業重演過“三星神話”,這是為什么?
婁向鵬:三星發端的1988年漢城奧運會,距今已經20年了。第一,三星所處的那個年代,以韓國為代表的亞洲新興國家的崛起正是世界矚目的焦點。第二,從策劃的角度講,奧運會地點選在韓國這樣的一個小國家,本身也是(全球品牌網)一個巨大的新聞。第三,當時的媒體環境非常單純,傳播渠道單一,很容易聚焦。市場環境、消費環境、媒體環境包括時代背景,與現在完全不一樣。正是如此多的不同,促使那時候的 奧運營銷 的效益會更凸出。
這是個大的前提,當然,這并不是全部。三星的成功是奧運會幫了它的大忙,這個不容置疑。但三星的成功是一個綜合性的成功。它的成功有一百個理由,奧運只是其中之一。
目前贊助奧運,投資回報率已經很低了,但并不是說沒有價值。此外, 奧運營銷 只是提供了這么一個平臺和契機。一個品牌僅有 奧運營銷 是肯定不夠的,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奧運上就像在一棵樹上吊死一樣,那是不現實的。
《當代經理人》:目前,央視的很多標王都因為營銷費用過大紛紛倒下。 奧運營銷 上什么樣的度比較合適呢?
婁向鵬:確實約定俗成的有個區間,不過這種說法我認為它本身也是不科學的。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發展階段,不同的產品類別,不同的戰略目標,策略可能完全不同,營銷費用自然也就不同。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要理性,要適度,要量力而行。
《當代經理人》:目前中國的中小企業進行 奧運營銷 ,面臨著什么樣的困難?
婁向鵬:其實也沒有什么困難。所謂困難,就是要考慮奧運的管制問題,不要觸雷。非 奧運營銷 的事件做的好的比比皆是。比如李寧贊助央視主持人服裝、雪花啤酒“勇闖天涯”等也都巧妙的借力了奧運。在消費者眼中,你與體育有關,你就與奧運有關,而不會細究你是不是奧運贊助商或者供應商。可見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機會很多。你看準了機會的實質是什么,調動中國人的智慧,不違背法律和奧運管制的前提下,盡情發揮就可以了。
《當代經理人》:您認為,中國中小企業在 奧運營銷 上如何改進?
婁向鵬:第一,依然是要積極主動。不管是奧運供應商還是與非奧運供應商,都要積極利用這次商機。第二,不要太牽強附會。在處理營銷問題上,要多用智慧。第三,非 奧運營銷 可能也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反其道而行之也未必不是個好辦法。因為消費者總是混淆現象和概念的區別。第四,在營銷上也可以采取一個冷處理。一些月份正是奧運贊助商和供應商廣告狂轟濫炸的時段,作為中小企業無力與其競爭,不妨選擇放棄。第五,今年中國經濟遭遇了很多不幸,但市場是永恒的,消費者是永恒的。在奧運經濟年正在紅火時,一定要克服困難投入進去。第六,要借助消費者消費理念的轉變,調動消費者的積極性,充分利用草根的力量,實現多種形式的營銷。第七,不光從傳播上去考慮,從產品開發上也要開始考慮。匹克不是奧運供應商,但它直接推出了一款運動鞋,我不涉及奧運,我叫“沖刺”行不行?
創新無處不在,中小企業發揮自身潛力,一定能在 奧運營銷 上做的很好!(本文系《當代經理人》記者李國住對婁向鵬的專訪)
《當代經理人》: 奧運營銷 對于中國中小企業的價值到底有多大?
婁向鵬:我個人觀點,中小企業要樹立一個大奧運觀。事實上,奧運跟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和中國企業本身并沒有直接關系。真正有關系的企業只占非常小的比重。對于中國的企業來說,要意識到奧運經濟給中國帶來的戰略性機遇,這才是最關鍵的。
一方面,奧運選擇在了中國,中國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這就給中國文化有關的品牌和企業提供了一個國際化營銷的機會。老外來中國,不是來看高樓大廈的,更關注的是中國文化層面上的東西。另一方面,通過舉辦奧運,整個國家和民族都在向一種健康、運動,更高生活品質的追求上邁進。這決定了受益的不單單是運動品牌,所有的品牌只要往上邊靠都意味著機會。
中國的中小企業如果細細挖掘,在這兩個方面肯定能找到切入點。目前存在的主要還是觀念問題。
《當代經理人》:我們在采訪中發現,很多已經獲得奧運供應商的中小企業態度很明確:他們不需要宣傳和推廣,您怎么看待這種情況?
婁向鵬:這就是戰略目標不同。一方面可能是企業經驗不足,前期準備不是很充分。另一方面,可能企業還沒有發展到一定高度,但奧運會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是個榮耀,先占住再說,至少可以作為企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的事件。這和奢侈品消費的心里是一樣的,是一種企業奢侈品的消費行為。還有一種情況是今年的經濟環境不好,此前很多企業都沒有預料到,這也導致其資金驟然緊張,無力進行營銷推廣。第四種可能就是確實不知道該怎么玩,只好拿一個供應商了事。當然企業可能還有更多的考慮。
作為一個老板,一定要看到奧運的巨大機遇,這只是一個認識和智慧的問題。奧運是提升品牌價值的最好途徑,為什么捧著金飯碗不用呢?作為奧運供應商,不應該太過保守,要更積極主動的更好的運用智慧去尋找到更好的傳播手段,讓傳播費用更有價值,讓品牌增值。
《當代經理人》:我們發現很多跨國的工業巨頭,在國際市場上都處于世界前幾位,但在中國市場卻默默無聞,成為奧運供應商后,它們也并沒有充分利用這次機會,也是選擇了沉默。您怎么看?
婁向鵬:這些企業這么做跟它們品牌的戰略定位以及所在行業的性質和品牌的個性是有關系的。行業屬性可能對它們的戰略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例如工業品領域,他們并沒有涉及直接跟消費者溝通的層面。當然,這也不排除他們在營銷上確實相對保守的一面,例如歐洲企業。他們可能更側重的是數據庫營銷、精準營銷、行業營銷、一對一營銷等。那它們為什么還要贊助奧運呢?一個可能是它們的一種行業占位,它不占住可能別人就占住了,從競爭角度來看,沒有人愿意接受這樣的現實。另外,贊助奧運,對于產品的品牌、品質也是一種肯定。這也有利于它以后的工業品營銷。
我個人認為作為一個廠商,還是應該有一些很優秀的營銷策略和傳播策略的。作為一個跨國巨頭,它們在全球進行品牌傳播的費用非常高昂,而工業品本身利潤率又非常低,可能因此它們選擇了放棄。我認為它們的做法相對而言還是保守了。他們也應該進行一些更積極主動的品牌傳播。但是有必要進行一些低成本的,有技巧的傳播,而不要保持太沉默了。因為在中國,消費者可能更感性,對于品牌的認知比技術更偏好,因此品牌宣傳必要的。
《當代經理人》:三星一直是 奧運營銷 的一個奇跡,但這么多年來 奧運營銷 卻再也沒有一家企業重演過“三星神話”,這是為什么?
婁向鵬:三星發端的1988年漢城奧運會,距今已經20年了。第一,三星所處的那個年代,以韓國為代表的亞洲新興國家的崛起正是世界矚目的焦點。第二,從策劃的角度講,奧運會地點選在韓國這樣的一個小國家,本身也是(全球品牌網)一個巨大的新聞。第三,當時的媒體環境非常單純,傳播渠道單一,很容易聚焦。市場環境、消費環境、媒體環境包括時代背景,與現在完全不一樣。正是如此多的不同,促使那時候的 奧運營銷 的效益會更凸出。
這是個大的前提,當然,這并不是全部。三星的成功是奧運會幫了它的大忙,這個不容置疑。但三星的成功是一個綜合性的成功。它的成功有一百個理由,奧運只是其中之一。
目前贊助奧運,投資回報率已經很低了,但并不是說沒有價值。此外, 奧運營銷 只是提供了這么一個平臺和契機。一個品牌僅有 奧運營銷 是肯定不夠的,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奧運上就像在一棵樹上吊死一樣,那是不現實的。
《當代經理人》:目前,央視的很多標王都因為營銷費用過大紛紛倒下。 奧運營銷 上什么樣的度比較合適呢?
婁向鵬:確實約定俗成的有個區間,不過這種說法我認為它本身也是不科學的。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發展階段,不同的產品類別,不同的戰略目標,策略可能完全不同,營銷費用自然也就不同。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要理性,要適度,要量力而行。
《當代經理人》:目前中國的中小企業進行 奧運營銷 ,面臨著什么樣的困難?
婁向鵬:其實也沒有什么困難。所謂困難,就是要考慮奧運的管制問題,不要觸雷。非 奧運營銷 的事件做的好的比比皆是。比如李寧贊助央視主持人服裝、雪花啤酒“勇闖天涯”等也都巧妙的借力了奧運。在消費者眼中,你與體育有關,你就與奧運有關,而不會細究你是不是奧運贊助商或者供應商。可見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機會很多。你看準了機會的實質是什么,調動中國人的智慧,不違背法律和奧運管制的前提下,盡情發揮就可以了。
《當代經理人》:您認為,中國中小企業在 奧運營銷 上如何改進?
婁向鵬:第一,依然是要積極主動。不管是奧運供應商還是與非奧運供應商,都要積極利用這次商機。第二,不要太牽強附會。在處理營銷問題上,要多用智慧。第三,非 奧運營銷 可能也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反其道而行之也未必不是個好辦法。因為消費者總是混淆現象和概念的區別。第四,在營銷上也可以采取一個冷處理。一些月份正是奧運贊助商和供應商廣告狂轟濫炸的時段,作為中小企業無力與其競爭,不妨選擇放棄。第五,今年中國經濟遭遇了很多不幸,但市場是永恒的,消費者是永恒的。在奧運經濟年正在紅火時,一定要克服困難投入進去。第六,要借助消費者消費理念的轉變,調動消費者的積極性,充分利用草根的力量,實現多種形式的營銷。第七,不光從傳播上去考慮,從產品開發上也要開始考慮。匹克不是奧運供應商,但它直接推出了一款運動鞋,我不涉及奧運,我叫“沖刺”行不行?
創新無處不在,中小企業發揮自身潛力,一定能在 奧運營銷 上做的很好!(本文系《當代經理人》記者李國住對婁向鵬的專訪)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中小企業如何進行奧運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