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正在走出陰霾,但他要考慮如何繼續圍繞體驗提升盈利能力。
從2015年扭虧為盈的1500萬元到凈賺6.43億, 李寧 正帶領 李寧 公司走出陰霾。
3月23日, 李寧 發布集團2016年全年業績。報告期內,集團收入達80.15億元,同比上升13%。毛利較2015年上升16%至37.05億元。
其中,股東應占溢利為6.43億元,撇除賣紅雙喜10%股權的凈收益,股東應占凈溢利為3.30億元,而2015年為1400萬元。以6.43億計算,盈利增長44倍。
其中核心品牌 李寧 牌的收入占集團總收入98.9%,達79.25億元,較去年同比上升14%。主要品類包括跑步、籃球和訓練產品均錄得明顯銷售增長,籃球增長8%,訓練增長為15%,跑步增長達到34%。
2008年奧運會結束后,由于體育行業錯估了奧運市場帶來的增長,在2011年大量體育品牌出現庫存積壓,2012年 李寧 公司上市八年來首次出現虧損。當年 李寧 公司率先開始傳統批發模式向零售為導向的快速反應商業模式轉型,啟動了耗資14億-18億元的“渠道復興計劃”,支持經銷商清理庫存、回購、整合銷售渠道。2015年初, 李寧 回歸公司任職董事長。2015年, 李寧 扭虧為盈。
“ 李寧 將繼續推進零售運營平臺建設,持續通過細化產品體驗,購買體驗,運動體驗來提升價值。” 李寧 稱, 李寧 公司整個生意都是圍繞體驗來提升盈利能力。從2015年開始, 李寧 就多次強調以提升消費體驗來體現產品價值。這與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運動品牌一再強調的類似,不僅僅生產銷售運動產品,而是銷售一種體驗。
李寧 將數字化即互聯網+作為迎合新一代消費需求的方式。 李寧 電商業務全年收入同比上升約90%,于 李寧 品牌收入占比從9%提升至14%。預計在未來一兩年,電商業務的收入占比可提升至20%-30%。
線上業務可以建設更高效的供應鏈體系,這已成為體育用品商的大勢所趨。耐克也把線上業務作為重要目標,2015年11月,耐克CEO馬克·帕克公開表示,耐克電商平臺的銷售目標是五年增長600%。
零售門店也是消費者體驗的一部分。截至2016年底, 李寧 實體門店數量為6440個,比去年增長307個,預計2017年增加300-500個。 李寧 以地區為單位,根據其消費差異化特色,細化銷售渠道類別以及產品組貨與布局。
從目前門店類別來看,包括專業的跑步專門店,不僅賣產品,且提供專業測試和訓練指導;韋德專賣店WadeStore,可以圍觀韋德親筆簽名的韋德之道戰靴,也提供Wade專屬全系專業裝備及時尚文化產品;以及增加消費者互動平臺的 李寧 品牌體驗店。
依托線上商城以及線下零售門店, 李寧 可以以大數據為依托,分析及把握消費者群的消費習慣及差異化需求,迅速反應調整供貨,建立起快速反應機制。
在品牌組合上,除了核心品牌 李寧 牌外, 李寧 公司還擁有戶外運動品牌AIGLE(艾高)以及運動時尚品牌Lotto(樂途)。
基于對運動休閑市場的看好, 李寧 稱已經成立專門的組織架構開發運動休閑業務。 李寧 彈簧標定位為運動休閑,銷售點以低滲透率并且具有增長潛力的二三線城市作為戰略重點。2016年10月, 李寧 宣布與美國專業舞蹈運動品牌Danskin,獨家經營該品牌在中國內地及澳門地區的業務,并推出以專業舞蹈和瑜伽為基礎的時尚健身產品。
去年10月, 李寧 公司還收回 李寧 童裝的經營權,改為直營。二胎政策下兒童運動裝備會有很大空間,在保留原有LI-NINGKIDS的基礎上, 李寧 著重推出 李寧 青少年品牌Logo:LI-NING YOUNG。
從2015年扭虧為盈的1500萬元到凈賺6.43億, 李寧 正在走出陰霾,但 李寧 強調,“壓力更大了。”
中國體育行業5萬億的規劃帶來機會的同時,也帶來強勁的對手加入。阿迪耐克分別在中國市場占據第一第二。國內安踏已經突破100億門檻。隨著國際品牌下沉,原本在二三線市場占據優勢的國產品牌也面臨挑戰,特步2106年凈利潤下跌15.2%,361股東應占溢利也下跌22.2%。
“價格競爭沒有意義。 李寧 正在從價格競爭中拔出來。” 李寧 稱,過去一年 李寧 品牌運動鞋以400元以上為主,這說明在較高價格區間, 李寧 得到了認可。
消費者認可取決于 李寧 是否提供了消費者需要的體驗。
李寧 預計“2019年完成從傳統批發模式向基于零售運營模式的轉型”,零售運營模式的構建,將決定 李寧 公司能否更好地創造體驗,黏住消費者。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2016年凈賺6.43億 李寧如何繼續拯救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