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紅寶石冰淇淋有限公司開發的產品“東北大板”今夏席卷大江南北,在杭州、濟南等三十多個城市日銷數萬支,銷量最高的合肥市則已經達到每天8萬支之多。這樣的成績會令伊利、蒙牛、雀巢等大型冰淇淋廠商都震驚不已。在資金、品牌和經驗優勢都不具備的情況下,“東北大板”通過一個夏天就征服了全國消費者,它做對了什么?
一、懷舊增添親和力
在中國市場,冰淇淋和雪糕的品種不計其數,而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也不高,東北大板能夠脫穎而出,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懷舊風的外包裝。它對部分產品的包裝使用了蠟紙,而不是常見的塑料包裝,且兩端沒有密封,用手一撕即開,很符合70、80后一代消費者的兒時記憶,從而獲得了這一部分中堅人群的支持。
這種印象很容易讓人以為東北大板是個老產品的復興,但它其實是2013年夏季的新產品,經過紅寶石在部分地區的一年試銷,2014年夏季發力在全國布點銷售。這個看上去很傳統的產品,其實經過了精心的市場定位。在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背景下,冷飲容易被懷疑添加劑過多,這種樸實、甚至帶點土氣的包裝反而比過度的包裝更有親和力。
二、貼上“健康”標簽
東北大板成為今夏的冷飲“黑馬”,外界通常會贊嘆紅寶石這家公司包裝產品的能力很高,但在董事長劉顏龍看來,東北大板系列的火爆,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營銷或者渠道,而是產品本身,是健康、扎實的原料和口感。東北大板系列一共有四個口味——原味、草原奶、巧克力和草莓,成分主要是新鮮果肉、植物提取物和新西蘭進口奶粉,簡單的配方和口感反而帶來了較高的市場接受度。
對原料的講究也必然引起成本的上漲,最終反映到終端市場。近年來,市場上3至5元的雪糕品類越來越多,三元一支的東北大板剛剛壓上了中端產品區間線。但在“健康”標簽的作用下,消費者非但沒有抵制冷飲價格的上漲,反而表現出愿意花錢購買高品質產品的趨勢。
三、渠道獨辟蹊徑
要與“背靠集團”的品牌競爭,其實東北大板這樣的地方廠商仍然不得不面對成本與利潤這道關坎。東北大板在終端渠道與營銷這場“硬戰”中又一次獨辟蹊徑,取得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東北大板”放棄了大多數品牌最為看重的超市和便利店渠道,轉而主攻分布廣、流動人口多的書報亭和雜貨鋪,且以獨立冰柜的形式展示。這樣不僅免去了商超渠道的高昂入場費,品牌露出也更明顯。本刊訪問了多名東北大板的消費者,都認為在便利店的冷飲柜臺里,所有的品牌都混在一起,要找特定品牌的冷飲得花點工夫,但東北大板是獨立冷柜,伸手就能拿到。
為了提高散戶經銷商的積極性,東北大板為報刊亭和雜貨鋪免費提供冰柜,這些紅綠相間的冰柜有兩種型號,售價分別為1850元和1670元。每支雪糕售價3元,報刊亭和雜貨鋪拿到的進價是1.8元,即每賣出一支可盈利1.2元。對比報紙銷售的薄利,這要劃算得多。與大廠家不同的是,東北大板對銷售網點銷售額沒有要求,賣完了隨時補貨,賣不好則隨時終止合作,余貨退款。加上每個月東北大板還會為渠道補貼60元電費,因此就更受報刊亭和雜貨鋪的歡迎。
為了進一步降低渠道成本,紅寶石在東北大板這個系列上沒有沿用更省心的批發商模式,而是選擇直接與終端渠道對接,從而省下層層批發商的對利潤的盤剝。售價三元的東北大板,外包裝成本僅一分錢,廠家與終端商直接對接省去了中間商的費用,外加幾乎沒有廣告費用,其利潤空間在毛利潤極低的雪糕市場就顯得格外可觀。
不過,不做廣告并不代表沒有營銷。在傳統媒體上,確實看不到“東北大板”的廣告宣傳,但它放在銷售點的獨立冰柜則起到了品牌展示的作用。此外,饑渴營銷、新媒體營銷也被“東北大板”巧妙地應用了。比如,很多報刊亭、雜貨店的經營戶表示,“東北大板”經常會斷貨,除了熱銷以外,進貨數量有限也是原因之一。傳統渠道不賣、自有渠道斷貨,反而讓更多的人好奇,想嘗一嘗東北大板的味道。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網絡平臺上也出現大量有關“東北大板”的討論,關注度不亞于冷飲行業的經典營銷案例笨NANA。
結尾:東北大板會曇花一現嗎?
對于新口味的冷飲品種,消費者永遠不會嫌太多。東北大板在今年殺出重圍,成為最大贏家,但它明年還能延續輝煌嗎?地方性廠商善于捕捉細微的市場機會,但對新品研發的系統性支撐無疑會成為一塊短板。
與國外冰淇淋廠商相比,國內新品研發能力處于弱勢地位,相似的產品外是不同廠家的品牌包裝,新品開發的專利權目前冰淇淋行業還沒有明確的法律保障。一旦有一款成功的產品誕生,大量山寨產品很快就出現了。糟糕的大環境也打擊了廠商的原創積極性,地方小廠商就難以搭建起成熟的研發體系。
一、懷舊增添親和力
在中國市場,冰淇淋和雪糕的品種不計其數,而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也不高,東北大板能夠脫穎而出,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懷舊風的外包裝。它對部分產品的包裝使用了蠟紙,而不是常見的塑料包裝,且兩端沒有密封,用手一撕即開,很符合70、80后一代消費者的兒時記憶,從而獲得了這一部分中堅人群的支持。
這種印象很容易讓人以為東北大板是個老產品的復興,但它其實是2013年夏季的新產品,經過紅寶石在部分地區的一年試銷,2014年夏季發力在全國布點銷售。這個看上去很傳統的產品,其實經過了精心的市場定位。在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背景下,冷飲容易被懷疑添加劑過多,這種樸實、甚至帶點土氣的包裝反而比過度的包裝更有親和力。
二、貼上“健康”標簽
東北大板成為今夏的冷飲“黑馬”,外界通常會贊嘆紅寶石這家公司包裝產品的能力很高,但在董事長劉顏龍看來,東北大板系列的火爆,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營銷或者渠道,而是產品本身,是健康、扎實的原料和口感。東北大板系列一共有四個口味——原味、草原奶、巧克力和草莓,成分主要是新鮮果肉、植物提取物和新西蘭進口奶粉,簡單的配方和口感反而帶來了較高的市場接受度。
對原料的講究也必然引起成本的上漲,最終反映到終端市場。近年來,市場上3至5元的雪糕品類越來越多,三元一支的東北大板剛剛壓上了中端產品區間線。但在“健康”標簽的作用下,消費者非但沒有抵制冷飲價格的上漲,反而表現出愿意花錢購買高品質產品的趨勢。
三、渠道獨辟蹊徑
要與“背靠集團”的品牌競爭,其實東北大板這樣的地方廠商仍然不得不面對成本與利潤這道關坎。東北大板在終端渠道與營銷這場“硬戰”中又一次獨辟蹊徑,取得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東北大板”放棄了大多數品牌最為看重的超市和便利店渠道,轉而主攻分布廣、流動人口多的書報亭和雜貨鋪,且以獨立冰柜的形式展示。這樣不僅免去了商超渠道的高昂入場費,品牌露出也更明顯。本刊訪問了多名東北大板的消費者,都認為在便利店的冷飲柜臺里,所有的品牌都混在一起,要找特定品牌的冷飲得花點工夫,但東北大板是獨立冷柜,伸手就能拿到。
為了提高散戶經銷商的積極性,東北大板為報刊亭和雜貨鋪免費提供冰柜,這些紅綠相間的冰柜有兩種型號,售價分別為1850元和1670元。每支雪糕售價3元,報刊亭和雜貨鋪拿到的進價是1.8元,即每賣出一支可盈利1.2元。對比報紙銷售的薄利,這要劃算得多。與大廠家不同的是,東北大板對銷售網點銷售額沒有要求,賣完了隨時補貨,賣不好則隨時終止合作,余貨退款。加上每個月東北大板還會為渠道補貼60元電費,因此就更受報刊亭和雜貨鋪的歡迎。
為了進一步降低渠道成本,紅寶石在東北大板這個系列上沒有沿用更省心的批發商模式,而是選擇直接與終端渠道對接,從而省下層層批發商的對利潤的盤剝。售價三元的東北大板,外包裝成本僅一分錢,廠家與終端商直接對接省去了中間商的費用,外加幾乎沒有廣告費用,其利潤空間在毛利潤極低的雪糕市場就顯得格外可觀。
不過,不做廣告并不代表沒有營銷。在傳統媒體上,確實看不到“東北大板”的廣告宣傳,但它放在銷售點的獨立冰柜則起到了品牌展示的作用。此外,饑渴營銷、新媒體營銷也被“東北大板”巧妙地應用了。比如,很多報刊亭、雜貨店的經營戶表示,“東北大板”經常會斷貨,除了熱銷以外,進貨數量有限也是原因之一。傳統渠道不賣、自有渠道斷貨,反而讓更多的人好奇,想嘗一嘗東北大板的味道。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網絡平臺上也出現大量有關“東北大板”的討論,關注度不亞于冷飲行業的經典營銷案例笨NANA。
結尾:東北大板會曇花一現嗎?
對于新口味的冷飲品種,消費者永遠不會嫌太多。東北大板在今年殺出重圍,成為最大贏家,但它明年還能延續輝煌嗎?地方性廠商善于捕捉細微的市場機會,但對新品研發的系統性支撐無疑會成為一塊短板。
與國外冰淇淋廠商相比,國內新品研發能力處于弱勢地位,相似的產品外是不同廠家的品牌包裝,新品開發的專利權目前冰淇淋行業還沒有明確的法律保障。一旦有一款成功的產品誕生,大量山寨產品很快就出現了。糟糕的大環境也打擊了廠商的原創積極性,地方小廠商就難以搭建起成熟的研發體系。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案例】“東北大板”雪糕如何日銷數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