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陸續在朋友圈看到一篇陳中的文章《我所認識的白鴉》,后來又有學生轉來《創業公司該怎么做廣告:有贊微商城千萬元砸央視卻要發朋友圈告知...》(只是標題換了)讓我評一下,仔細研讀了一下“中哥”的吐槽,其實矛盾點在于“花了千萬在央視做廣告要發朋友圈告知”,這個吐槽我咋覺得是暗傷了CCTV呢?
在我左思右想之后,我想寫篇文章來談談,一是PK一下“中哥”,二是告訴一下那些正在創業的公司怎么做營銷,有贊模式適不適合學習?想想曾經也在電視圈丶互聯網圈丶營銷圈丶微信第三方生態圈等等從業,不論對廣告丶營銷丶還是類似有贊及其同業都有所了解,陳中說他認識的白鴉,這點我不熟悉,那就從營銷傳播上開始吧。
我們先分析一下有贊這次央視做廣告的邏輯:
1丶好產品:可能很多人說自己做的都是好產品,其實不然,有時候我們看做生意的著眼點,你是為了短期利益,還是構建一個大生態圈,有贊確實獨樹一幟,其產品最近我在體驗并也向身邊朋友推薦,如果你沒有開發能力,就可以直接使用了,好產品為什么重要呢?如果在營銷上來講,這個就是營銷戰略,一個好產品不用營銷就可以引爆,有贊的前身是口袋通,那個時候就是這樣在互聯網圈傳播開的,不過產品也會為營銷帶來負分,如果產品不給力,你上了央視,恐怕是作死的節奏。
2丶搶用戶:如果是一個新品,直接上央視推廣可以嗎?有錢任性的大有人在,想上也攔不住,我一般都建議如果你是互聯網型產品,那就先用互聯網的手段把用戶先拉進來,這些用戶分布在一二線城市,深度重度的智能手機用戶,不管是朋友圈的引爆還是一對一的病毒傳播,總之他們加入對你的產品的第一輪市場是重要的,這個有贊或者其他互聯網產品也是如此邏輯,想想小米當初也是圈了很多用戶了,才去贊助春晚的,有人說是一開始沒錢,對,這也是一種說法,做互聯網創業沒錢時就想低成本的營銷手段,央視就等到掙到錢之后你要搶占非互聯網能觸及的廣泛市場去吧。
3丶知名度:上央視做廣告的企業不說100%是為了知名度,也差不多吧,有贊這個品牌在微信第三方火爆的時候,他們做了另一條不同生態,在圈子里面有知名度,但限于互聯網丶移動互聯網丶微商圈,如今要讓更多傳統企業知道,知名度很重要,央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還有分眾體系等等,總之避開互聯網人群多的地方,影響另一部分用戶,需要這些傳統手段。
今年山東高考的題目叫《莫任性》,營銷需不需要任性,這不是絕對的,我認為是任性與莫任性兼有,是企業發展的不同時間段,還是拿有贊這次投放舉例,任性是他咋了千萬上央視,莫任性是他們還知道社會化的配合,朋友圈發動大家關注。這樣的舉措為何?這點也是我想回應陳中的文章。
首先,整合:如今信息渠道多,用戶已經分散在各個接觸點,時間打散自然在傳播品牌信息上就要做到多維度整合,當一個用戶在A渠道看到你的品牌,又在B渠道看到你的品牌,可想而知,他會形成品牌錯覺,這種錯覺就是營銷者故意制造出來,那么你順其自然的就成為他心中的知名品牌,這是簡單的邏輯。不過整合重要的是通過一個傳播點引爆,下一個媒介做擴散,就比如有贊上央視,在新聞聯播前的廣告,可能互聯網用戶關注度一定是不高的,這個是給那些傳統企業的用戶看的,但是怎么把這樣千萬的廣告投放價值放大化,加上互聯網的力量就可以了,我看到他們在傳的播出時間表,這個是初級手段,要是再加上一些互動手法,里面參與廣告的故事主角在網上引爆分享丶廣告片的答題丶競猜等等,做的趣味一些,效果會更棒,這方面我參與過許多傳統節目丶廣告與新媒體的結合。
其次,擴散:傳統營銷時代很多媒介觸及了用戶就結束了,二次傳播難以統計,且很難進行轉化,但是如今我們在整個營銷鏈路中愿意把一次央視投放或者分眾丶戶外等作為引爆關鍵點,所有社會化資源作為擴散源,這些資源就在手機上丶互聯網,大家看到一個事件就隨手分享,如果想讓更多人關注你的品牌,用社會化的傳播方式擴散開去,這也就是為何有贊上了央視還發朋友圈告知的原理所在。想一想三四線城市傳統企業看新聞聯播前就算是看到了有贊廣告,有多少人會拍照發朋友圈呢,他們更多的是切身的感受,被廣告片中主角打動,自己或者告知身邊一兩個朋友去用這個有贊吧,這個價值出現就已經足夠了。真正擴散則還是需要主流互聯網用戶參與。
說的有點多了,營銷人的毛病又上來了,上面的分析希望對那些正在創業的企業有所幫助,先做好產品丶搶到用戶,再去做知名度,央視可以上,要做好整合與擴散的思路,以前拍過廣告片,現在做營銷,期待哪天自己的企業也可以像有贊一樣登上央視,到那個時候也請陳中來“吐槽”一下。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談談白鴉上央視投廣告的營銷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