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對過年的感覺特別重視,所有的商場,公司都會把年末當成一個很重要的日子來推銷自己的產品,我們網店店主們應該怎樣去利用年末這樣一個消費黃金時刻呢?團購毫無疑問是一個很不錯的想法。
年末團購網點促銷策劃分享
團購,即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或其他社會團體集體采購商品的消費行為。團購對于被購買企業和品牌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與現實意義。特別是年關臨近,2009年元旦春節就在眼前,企業該如何做好團購營銷呢?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團購營銷的三大特征:
第一,消費集中。大多數團購都是購買方為員工福利而購買,因此都發生在逢年過節之前,具有明顯的節日性。
第二,不占用資金或者占用資金很少且費用低廉。絕大部分團購都是現款成交,不需要資金周轉,同時,營銷費用非常低廉,利潤可觀。
第三,營銷環節縮短。團購不同于面向普通消費者的營銷,只需要企業方與團購方的決策人進行面對面的“商務洽談”即可搞定。
盡管企事業單位等消費團體給員工發放福利的形式日趨“貨幣化”、“購物卡”化,但是,作為13億人口的大國,在一年中要共同渡過元旦、春節、元宵節、五一、國慶、中秋等眾多節日,團購市場的空間顯然不可小覷,尤其是對于白酒、飲料、葡萄酒這類節日性消費很強的產品。
團購營銷:低成本塑造品牌的黃金法則
如果你是一位靠賣西瓜和瓜子為生的瓜農,什么才是最佳的營銷效果呢?那肯定是既有人買了你的西瓜,還能把西瓜種子給你留下。而如果你只是請人來免費吃西瓜,再把瓜子給你留下的話,則顯然是下下策了。
對于團購營銷的高手,也就是聰明的瓜農會選擇西瓜與種子兼得。何以見得呢?這是因為,團購不但可以實現即期的銷售利益,而且具有非常有效的品牌普及教育功能。通過團購而消費了產品的消費者,會有非常高的“回頭率”,轉而成為該品牌的忠誠用戶。所以,對于企業來說,通過團購銷售產品就如同賣了西瓜,而得到的回頭客則是“種子”。
團購為什么會具有品牌的普及教育功能呢?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廣告為虛,消費為實。作為消費者來說,通過團購,就是完成了一次完整的產品的消費體驗。
一方面,是單位統一購買的,這會給消費者以特別的心理暗示:單位統一購買的,又是領導拍板定的,肯定是好產品、好品牌,即使不是一線名牌名品,也不會差到哪里去。所以,作為團購的消費者,一定會記住這個品牌、這個產品——這比一百次廣告的效果都要好。
另一方面,無論是把單位發的福利自己消費還是作為禮品送人,終歸還是要人來“實際消費”的,吃得喝得怎么樣?用得如何?消費者心里都有一桿秤,也就是說,團購留給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是非常深刻的。
此外,同一個單位的同事,事后都會習慣性地議論一番:咱過年發的那個酒挺好喝的……我去超市看了,這個酒挺貴的……;如果是不好,那單位的領導就免不了要挨罵:給大家弄的什么年貨啊?那個酒真難喝!領導肯定是吃“回扣”了……無論如何議論,團購的產品總會經歷進一步的“口碑”傳播。
當然,最后成功的團購,往往意味著一個長期的、穩定的團購客戶的誕生。
正是由于團購營銷可以一舉多得,可以非常有效地完成品牌的普及教育與推廣,因而,團購營銷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團購營銷是低成本塑造品牌的黃金法則。
既然團購營銷具有戰略意義,那么,團購營銷就可以作為一種品牌推廣的戰略舉措來使用,尤其是對于資金、實力并不強大的中小企業和二三線品牌,只要應用得當,就可以取得是事半功倍之效。
做好團購:靈活的政策是關鍵
團購營銷不同于平時的正常銷售,適時的、靈活的團購政策是團購營銷的關鍵,團購營銷的策略最終也體現在團購政策上。團購政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產品政策,二是價格政策,三是獎勵政策。
★產品政策
所謂產品政策,就是團購營銷的產品要有一定的產品組合。有的企業有專門用于團購或者禮品營銷的產品品項,有的企業沒有,有的企業的產品似乎都可以作為團購營銷品種,不一而足。無論是什么情形,團購營銷應該有明確的產品組合,而且要重點突出。
那么,該采用哪款產品作為營銷團購的重點呢?
作為企業,首先應該從品牌推廣的戰略高度來考量,而不是單純的利潤空間;其次,要適當權衡團購市場的需求情況。
之所以要“適當權衡”,是因為許多企業把“市場導向”應用到了另一個極端:同一個品牌的產品品種在不同的區域市場上完全是諸侯割據,基本找不到共同組合。如此一來,企業的戰略就七零八落了。所以,很多時候,企業的許多戰略性決策在民主的基礎上,更需要集中,只要下決心推,也就推下去了。
★價格政策
價格政策是團購營銷政策的靈魂。由于團購政策是臨時性的,因此需要對其有很好的把握,否則,一定會有后遺癥。把握好價格政策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團購政策不能與正常銷售渠道撞車,也不能被“越位”。團購營銷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講究“價格不透明”,如果你的團購價格與正常渠道銷售的價格(當然是同一產品)非常接近,甚至比正常渠道的促銷價格還要高,那就發生了“撞車”和“越位”,團購就進入了死胡同。
第二,團購政策一定要具有彈性。不同數額、不同層級、不同環節的團購,應該留有足夠的靈活性。
第三,團購政策一定要參考競爭對手與經銷商、終端的市場情報。
★獎勵政策
獎勵政策是價格政策的輔助政策,也是團購營銷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往往注重對外獎勵,而常常忽略了對員工的獎勵。
孔子曰:“惠而不費”。無論是員工直接地還是間接地完成了一單團購任務,企業都應該給予其相應的獎勵。否則,將會是“費而不惠”。比如今年夏天,某大型企業一次性團購9000件王老吉,為員工發放暑期福利。由于是大宗采購,此筆交易是企業對企業直接完成的,然而,作為王老吉來說,無論管轄該區域的員工與經銷商是否起了直接或間接的作用,都應該給予其獎勵。
做好團購:充分整合企業內外部資源
有人把團購營銷稱之為“關系營銷”,這是有一定道理的。盡管團購并不完全靠“關系”,然而,現實的中國文化中,“人情世故”是不可避免的。中國人講“通情達理”,往往是“通情”在前,“達理”在后。對于團購的購買方來講,如果有兩個備選品牌,旗鼓相當,那么,如果有一方與對方是熟人、同事、朋友關系,則無疑會近水樓臺先得月。所以,作為企業,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在團購營銷中要充分整合企業內外部資源。
首先是企業所在地資源。企業所在地是企業自己的“主場”,主場也往往是企業團購營銷的主戰場。想必每個企業都是善于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的,但關鍵是,在團購營銷中,如何讓更多的當地客戶把自己的產品作為“特產”送出去,如何借助身在他鄉的“老鄉”資源——尤其是名人老鄉、企業家老鄉,把自己的產品“帶”出去,是企業需要認真琢磨的。
其次,充分挖掘經銷商資源。團購營銷絕對不是只在家門口小打小鬧就算了,真正成功的團購營銷是著眼于所有銷售區域的大團購、大營銷。只要有合適的團購政策,讓經銷商獲得可觀的利潤空間,經銷商是會自己轉起來的。當然,很多時候,經銷商的選擇不止一個,會有比較和權衡。這時候,區域市場主管的督導作用就十分重要了。
最后,做好商超的團購也很重要。團購市場是個大蛋糕,絕大部分超市也都有自己專門負責團購的部門。逢年過節,商超的“團購部”都會非常忙碌。與從企業、經銷商走的團購比,從超市走的團購數量相對小,但是,出單的頻率非常高,因此也是不可忽略的。做好商超的團購,需要企業的營銷人員平時有很好的客情基礎,在團購政策出臺后及時與商超溝通,并做好關鍵人的公關工作。
做好團購:需要做好“三防”
團購營銷是個好東西,但并是說團購營銷就不會出問題。再好的東西,關鍵要看怎么用,誰來用;要看怎么管,誰來管。做好團購,企業還需要注意預防以下三個方面出問題:
第一,防止擾亂價格體系。如前所述,團購營銷的價格政策需要有彈性。但是,如果控制不好,不但團購營銷本身的價格體系會出現混亂,而且還會擾亂正常的銷售價格體系。防止出現此類問題的關鍵是:營銷團購價格要做到一張嘴、一紙筆,防止政出多門;其次,要賞罰嚴明,對于擾亂企業正常價格秩序的行為要嚴懲不貸。
第二,防止經銷商乘機囤貨。由于團購的價格比正常進貨的價格要低,所以,經銷商常常會借機囤貨,將以團購價格購進的貨進入正常終端渠道銷售。這不僅直接影響了企業的團購營銷戰略,而且往往會造成竄貨、殺價、產品動期不好等后遺癥。防止出現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區域市場主管的管理與企業總部各部門的督導和檢查,按企業制度辦事,按合同辦事。
第三,防止出現嚴重的營銷灰色地帶。營銷始終都存在一個灰色地帶。而在團購營銷中,灰色地帶出現的幾率就更大、更頻繁。不同的企業,對這一點的標準是不同的。筆者認為企業應該把握的基本原則是:把給予員工的激勵放在明處,所謂公生威,威生廉,高薪養廉;不能觸犯廠紀國法,這是底線;最高境界嘛,還是孔夫子的那句話:“惠而不費”。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年末團購網點促銷策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