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經歷了幾年的擴張之后,開始走入了農村。很多農民也開始在網上開店,銷售產品。“生態雞”就是在此種形式下開始在網上叫賣。
“今年8月,家里裝上了寬帶網,我學會在網上查資料,學技術,辦網店賣生態雞,年底實現15萬元的凈利潤莫問題。”11月19日,在綿陽市游仙區東宣鄉新合村,養殖大戶楊超告訴記者,今年初他搞起生態雞養殖,從最初的500只擴大到現在的6000余只規模,鄉上試點的“三網融合“信息化建設幫了大忙。
東宣鄉作為全省首個農村“三網融合”試點鄉,目前各村均已覆蓋了電信寬帶線路,全鄉農村寬帶用戶達150戶。“三網融合”讓曾經的“泥腿子”坐在家中即可把自家的農產品遠銷國外。
鼠標一點
坐在家賣農產品
今年8月,東宣鄉率先在飛龍村和魚泉村啟動試點工作。安通光纖,發展寬帶用戶,培養技能化、知識化、信息化“三化”新農民,建種植、養殖網絡銷售平臺……隨著信息化建設鋪開,網絡讓農戶學到了種養技術,更讓他們生產的農產品以更快速度、更少環節、更多利潤流向更廣闊的市場。
養雞大戶楊超告訴記者,他已在阿里巴巴網上注冊了網上商店,生態雞供不應求,經常賣斷貨。
大學生“村官”雍晶回到家鄉東宣鄉魚泉村,創辦了野雞養殖合作社,存欄野雞、野鴨等3000余只。“以前我是一家一家地跑銷售,現在是坐在家里做生意,這幾天野鴨、野雞特別緊俏,已經賣斷了貨。”
魚泉村的蘆筍品質很好,但由于信息不暢,以前到魚泉村收購蘆筍的大多是小商販,他們時常聯手壓價,去年村民的蘆筍每斤只賣到3元錢。今年蘆筍專業合作社通過東宣鄉田園信息網發布銷售信息后,魚泉村的蘆筍一下子遠銷到日本,價格也賣到了5元一斤。蘆筍為村民增收上百萬元。
今年初,雍晶在東宣鄉辦起了免費電腦培訓班,種養大戶學成后,紛紛把柚子、蘆筍等求購信息發布在網上。在養雞大戶楊超的帶動下,僅新合村和臨近的飛龍村就有20多臺電腦聯上寬帶網,近10戶農戶搞起了蔬菜、漁業等種養,做起了網絡銷售。為滿足更多群眾對電腦技能和生產技術的需求,該鄉創辦了東宣鄉三農發展信息學校,每月定期對有致富愿望的群眾進行一次免費培訓。
手機一響
鄉上新聞早知道
東宣鄉建立了網站,設置了“田園廣播”“田園咨詢”“政務信息”等欄目,群眾只要登錄該網站就可以了解到東宣鄉新聞或動態。
11月19日下午,記者在魚泉村,正趕上該鄉農技人員利用“田園廣播”向群眾講解時下油菜籽的病蟲害防治知識。在“田園廣播”的操作平臺上,農技人員將防治知識逐字錄入,然后以文字和語音兩種方式同時發送給全鄉近500名群眾的手機上。“我只需點擊確定,這500名群眾就可以免費收到這條信息。”果然,不到2秒鐘,隨行村民的手機響起來,里面傳出清晰的聲音:“當前,油菜病蟲害防治和施肥主要注意以下5個方面……”。“田園廣播”平臺在災害預報、安全聯防、信息發布等方面能發揮重要功能,目前該鄉正在組織各村收集群眾的電話號碼,屆時,全鄉群眾只要是有手機,即可第一時間掌握這些信息。
今年底至明年初,該鄉將為飛龍村和魚泉村安通光纖,發展寬帶用戶各50戶以上;培養200名知識化、信息化、技能化新農民;繼續增建種植、養殖網絡銷售平臺。預計在兩年內,全鄉實現寬帶用戶500戶,培養1000名有知識化、信息化、技能化的“三化”新農民,進而帶動全鄉群眾奔富路,實現村民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的目標。
推薦閱讀:
山東大棗的淘寶之路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電商入鄉村 網上叫賣“生態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