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的微信公眾號是越來越多了,據不完全統計微信品牌公眾號現已經有超800萬盈利數不超過1%。那么什么樣的微信公眾號才能盈利呢?下面給用實例大家介紹一下。
在這百分之一中,有一類以短視頻為內容的公眾號卻風生水起,以公號“一條”、“二更”為代表,不僅在短時間內積聚百萬粉絲,而且獲千萬級人民幣融資。
13小時素材打磨成3分鐘
“一條”開通公眾號兩周內關注者超過100萬,閱讀數幾乎篇篇10萬以上;“二更”從去年11月上線至今,官方介紹粉絲數量已達200萬……在注意力資源越來越稀缺、自媒體步入十字路口之時,以短視頻為載體的公號成了創業者競相模仿的對象。
短視頻會是一個風口?從大環境來看,一直關注視頻領域的秒拍CEO韓坤分析:“根據一份視頻市場的統計報告,70%的視頻已經是通過移動終端播放,而移動終端的內容消費帶有明顯的碎片化屬性,同時社交媒體的多媒體化趨勢難以逆轉,專業的短視頻內容,是內容創業者又一個機會。”
具體到微信公眾號上,根據新媒體排行榜提供的數據,同樣的一個大型公眾號,如果文章有視頻,這個閱讀量要高出無視頻的公號10%-30%。
事實上,短視頻本身也越發成熟。從幾年前老男孩的爆紅作品,再到秒拍等視頻類創業公司屢獲融資,用戶真正接受的視頻是公眾號平臺上三到五分鐘的短視頻作品。
二更視頻的創始人丁豐分析:“《老男孩》這類作品雖然火爆,但沒有形成自己的粉絲群體。公眾號這種傳播渠道使視頻定制化,吸引了固定的粉絲。”韓坤認為,公眾號之所以成為短視頻的沃土,原因有三:第一智能設備和移動網絡的性能提升,用戶對手機播放較長的短視頻的接受度在提升;其次,專業內容生產的短視頻仍然高度稀缺;同時,公眾號在一二線城市用戶的覆蓋度也確保了這種高品質視頻的傳播程度。
梳理發現,目前較為紅火的短視頻公眾號,吸粉要素之一是“內容為王”。
丁豐認為:“受眾需要的還是內容。”以二更視頻為例,不同于自媒體的“小打小鬧”,一些視頻公司的導演團隊能達到30人左右,這些投入自然不菲。業內人士也向南都記者透露:“一條公眾號的視頻每則內容成本高達上萬元。每個團隊基本上要花兩三天時間打磨一條3分鐘視頻。”據他介紹,為了保證內容,設備必須與電視臺器材水平相當,長達13小時的拍攝素材,最終的成片大概只有3分鐘。
成本“壓力山大”
但這種“內容為王”的短視頻模式背后卻是高企的成本投入。
王友匯創始人謝肖綿是短視頻創業者中的典型代表。他之前曾是太平洋電腦網的手機主編和家居網副總編,之前一直在嘗試科技媒體的表達方式,當他發現視頻越來越能夠吸引用戶時,開始專門做泛科技視頻,王友匯創業初既獲得百萬元級別天使投資,投資人也認同和看好專業視頻媒體的未來。
按照他的經驗“不同于圖文消息,視頻的制作需要的技術和資本投入巨大,相對門檻較高。持續產出高質量視頻的內容生產能力絕非三五個人的作坊。需要的是一個包括熟練掌握攝影、剪輯、腳本等能力的團隊,而且還包括后期的渠道建設、試錯和推廣的高成本。”
之前一條視頻的徐滬生便公開表示:“隨著社交紅利的消失,單打獨斗的自媒體要想殺出重圍已經不太可能,團隊化運作是必然趨勢。”據了解,對于“一條”而言,公司有5個人曾經擔任主流大刊的總編級職務。
談到推廣,相較于在內容制作方面的大手筆,丁豐認為,推廣費用的占比其實并沒有傳聞中那么夸張。他說:“二更視頻的推廣費用只占全部投入的三分之一,包括線上線下等推廣方式。”謝肖綿說:“雖然比例不大,但絕對值仍然巨大。”也就是說,門檻非常之高。
此外,分發渠道亦是門檻之一。謝肖綿介紹:“對于內容生產者來說,好的內容更需要不同渠道的分發,才能產生價值最大化。不同的分發渠道對于傳播效果來說,是乘法關系,不是加法。目前王友匯已經覆蓋包括優酷、搜狐等幾乎所有主流視頻平臺和微博微信等。”
什么樣的微信公眾號能夠盈利,兩個字創新,互聯網上創新就是商機。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什么樣的微信公眾號才能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