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售后服務賣家準備好了嗎?經過一個周末,“雙十一”的喧囂漸漸退去。今年的“雙十一”成交額1207億,比起雙十一當天商家的輝煌,雙十一之后的售后服務準備好了嗎?有哪些需要準備的呢?
雙十一狂歡購物節,各大電商滿載而歸
其中,阿里的“雙十一”最終以1207億元收官,無線交易額占比81.87%,覆蓋235個國家和地區,這一成績創造了八屆“雙十一”以來的歷史新高。52秒破10億元;1小時破353億元,超2013年全天;12小時銷售額超807億……這是阿里展示的增長速度。
再來看京東數據,在11月1-11日的購物季期間,京東商城交易額同比增長60%。11月11日當天,京東商城交易額同比增長為59%,其中移動端下單量占比達85%。廣東、北京、江蘇領跑地域交易額排行榜前列。服飾家居品類下單量創歷史新高,全站占比超過了40%。
雙十一火爆數據背后服務難題突顯,“售后保障”是關鍵
在亮眼的數據背后,也有網友反映,自己在“雙十一”買的一款潤膚露套裝,線下活動價比網上還便宜,于是決定退款,但商家客服表示,根據天貓"雙十一"活動規則,訂金都不退還。除了退換貨難問題突出、物流不給力之外,售后服務跟不上也是網民最近反映“痛點”較多的問題。對此,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服務經濟與餐飲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趙京橋表示,“雙十一”后時代,“售后保障”是關鍵。
伴隨著“雙十一”不斷刷新交易額、訂單量、賺足眼球的同時,購物節也面臨很多成長的煩惱,特別是在售后環節。具體的問題有兩個方面:
一是迅速井噴的交易能力與有限的物流客服能力的矛盾日益凸顯。近幾年“雙十一”之后,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務都成了消費者吐槽的主要領域。大量快遞包裹在配送站堆積,產品缺貨、損毀及非理性消費后的退貨退款現象集中爆發,從而也極大影響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網絡零售購物節如果一味追求交易規模,而造成整個社會庫存壓力、物流壓力、產銷波動以及消費體驗下降,不該是電子商務所要帶給整個經濟社會生活的影響。電子商務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去庫存,提高供應效率,撫平產銷波動,提高消費者體驗。
二是電子商務領域中的負外部性問題在“雙十一”集中爆發。網上銷售的假冒偽劣商品以及虛假折扣、虛假原價、虛假存貨、誤導宣傳、刷單等不規范問題,帶來的消費者投訴量在“雙十一”后大幅上升。
今年在“雙十一”前期,政府部門約談了網絡零售平臺,要求規范“雙十一”購物節。一方面,網絡平臺要加強對商家的身份信息、產品信息、價格信息的審查以及對不法商家的處罰力度。
另一方面,政府要推進電子商務的科學監管,加快電子商務立法,提高互聯網經濟的治理能力,運用信息技術去實現電子商務的監管,以網管網。最后,消費者也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理性消費,真正在“雙十一”購物節中享受消費的快樂。
以上就是雙十一售后的準備工作,賣家朋友在雙十一不要只顧著成交額,重心還是要放到售后上來。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雙十一“買買買”之后,售后服務怎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