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到家大家都不陌生,之前有人問京東到家是送貨上門嗎?之前有消息稱京東到家將關閉上門服務,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小編得到最新消息,京東到家將于2月10日關閉上門服務,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月12日消息,京東到家的行業人士透露,京東到家內部已經確認關閉上門服務類目。
注:圖為較早版本與目前版本京東到家APP首頁對比,京東到家曾將家政、洗衣、按摩美業等多種生活服務合并為“上門服務”。
某入駐京東到家“上門服務”的企業創始人表示,京東到家已于1月11日上午發出公告,“因公司運營戰略的局部調整,京東到家擬對到家服務商戶終止提供平臺服務,將于2017年2月10日解除雙方服務協議,同時對相關商戶進行平臺下線處理。”
京東到家平臺與到家服務商戶合作解除函
京東到家平臺與到家服務商戶合作解除協議
上述創始人透露,該公司準備在京東到家停止服務期限之前就主動下線自己的服務,因為平臺對自己的引流情況非常不理想,“每周只有幾十單,還沒有到位帶來的單子多。”他表示,公告中除了戰略調整外,并沒有說明平臺為何僅關閉到家服務類目。
另一位到家服務合作商家同樣表示,“是在合作,但根本沒量。”
同時,第一時間詢問了商超等品類的商家,目前普遍反映未接到通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京東內部人士稱,此次關閉的主要是按摩、貨運、家政等上門服務,商超和生鮮等品類不變。
“我們十幾個店,一個月也有幾十萬。”一位商超類商家負責人稱,目前與京東到家的業務合作基本穩定。但如果商超類目真的關了,也不影響,該商家正在研發自己獨立的App客戶端,也在微信開設了獨立的微信商城。
另一位水果類連鎖品牌商家也稱并未接到通知,該品牌入駐了當前主流的多家第三方O2O平臺,每個月在到家渠道的銷售有幾百萬之多。
據了解,京東到家成立于2015年4月,是京東B2C電商業務向更高頻次商品領域的延伸平臺,整合超市生鮮商品向消費者提供2小時快速送達,而后逐漸拓展了花店、藥店、O2O服務等轉化為綜合生活服務平臺,而此次調整主要針對其中覆蓋到家服務商戶的“上門服務”版塊。
O2O自2012年進入中國以來,創業企業涉及了包括餐飲、家政、出行、美甲、房產、生鮮等多個行業,但僅在2015年就“尸橫遍野”。有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下半年有超過300家、16個領域的O2O平臺相繼倒閉。而從千團大戰,到搶灘到家服務,O2O燃燒過后卻證明了這個行業幾乎只有外賣、打車等足夠高頻的服務才可行。
有資深O2O行業人士認為,從成本結構方面分析,O2O服務行業屬于前期固定成本較高,并且隨著每一單的增加,仍在增加成本投入,因此無法快速降低邊際成本的行業。以足夠高頻的外賣行業為例,每一單外賣的物流成本在10元左右,這對于客單價20~30元的外賣已經屬于超負荷。而真正能達到用規模效應去降低邊際成本,要么足夠高頻,要么需要跨越地域限制形成真正的規模。
此次京東到家關閉上門服務,一時讓原本就已被全面唱衰的O2O蒙上了又一層霧霾,是不是O2O徹底要沒戲了?如何正確看待京東到家的這一變動?多位行業內人士交流,發現有如下幾個角度可以更清晰的看清這一事件:
1. 新達達不過拋棄了一個不相關的雞肋業務。
從今年4月京東到家和達達合并為新達達之后,京東實際已經退出京東到家的運營,當時業內關于合并的另一種說法是京東到家實際賣給了達達,交換成為新達達的大股東,擁有新公司47%的股份。
有業內人士透露,合并時出任新達達總裁的原京東到家總裁王志軍也已回到京東商城。
從新達達的角度,作為一個眾包物流企業,需要的是零售型訂單流量,美甲、按摩、貨運等上門類服務壓根不是它的主業。如若沒有足夠的訂單量帶來的收益分成,養著提供服務的團隊顯然不合算。
小編從幾位商家的反饋中了解到,京東到家平臺中O2O版塊的流量幾近慘淡,屬于雞肋業務。
2. 京東到家站住了商超生鮮這個坑。
京東到家自始至終要做的都不是服務型,而是零售型。這與美團點評、百度糯米、餓了么、58到家等O2O有根本性區別。
去年底,劉強東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京東到家的戰略價值是打造一個相比京東商城更高頻的移動端入口,按劉強東的說法,電器不是天天需要買的高頻品類,但生鮮是,京東到家要做的是聚合高頻的生意,最終為其提供一種眾包的物流方式。
美團點評站住了餐飲服務,餓了么站住了外賣,百度糯米好歹站住了團購,58到家站住了服務,由于各家的戰略重點不同,O2O幾個大的到家平臺基本差異化占據了用戶心智。
目前看近一年京東到家首頁展示位的調整,基本將業務聚焦在了商超生鮮為主導的零售型到家服務,在用戶心中,也基本形成了買商超即時需求上京東到家的印象。
3. 上門服務的的悖論
“所有的上門服務,都是一種生活水平的升級,不是所有人都應該享受的。生活水平的升級就意味著說,你要多花錢。” 有資深O2O行業人士認為,到家服務正確的收費方式是比到店更貴,“美甲師在店里一天能服務15個,拉著拉桿箱上門,一天變成只能服務5個,平均時間成本顯然上升了。現在的到家服務邏輯不對,沒辦法篩選出真正的客群。”
事實上,一位上門按摩的服務人員也透露,選擇在店里輕松些,有固定工資保障;選擇上門服務時間自由,但路上效率低,可以服務的訂單少,又沒有固定工資。
據了解,有不少上門服務人員會繞開門店平臺,跟客戶建立信任關系,獨立接單,不用和門店、平臺分成,直接降低了服務成本,增加了收入。
上述人士認為,真正的上門服務,做服務提供者培訓、行業評級體系,像眾包物流一樣建立區域品牌營銷服務和服務人員管理體系,也許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服務類,而不是簡單的嫁接在門店。
4. 京東的戰略方向不再固守流量和物流,開始全面開放,追隨阿里做零售的基礎服務提供者。
近一年,京東對外的戰略基本是實驗性開放,與今日頭條的開普勒計劃是為所有流量入口提供電商的貨品、配送、倉儲、客服、運營能力。京東還與大型品牌達成合作,為其提供集約的客服服務。京東的云計算則全面為品牌、傳統零售商、渠道商提供一攬子電商能力,包括云存儲、建站、運營、倉配等等。
京東自己則專研于通過黑科技、技術革新提升電商運營效率,如無人機配送、無人車配送、機器人客服等,據了解京東的機器人客服已經占據一半的服務量。最終再將擁有的效率集約化的輸出。
一位京東商城內部人士就曾透露,“當所有的流量入口后面都是京東的貨品和服務,京東商城還需要移動APP入口嗎?”
顯然這樣的定位里,京東到家曾經的高頻入口價值已不再重要。
5. 眾包物流也在默默漲價了
眾包物流是以絕對低價、快速橫空出世挑戰現有快遞配送體系的,通過集結社會閑散勞動力降低運營成本。這種方式與整個社會的勞動力剩余情況、社會基本工資水平、一定區域內訂單的密度直接相關。訂單密度不夠則無法支撐整個業務模型。
目前看,眾包快遞的配送成本仍然低于B2C平臺,但不可忽視的是,眾包物流也在默默漲價。
發現,今年8月,京東到家的基礎配送費還是2元起步,最新則調整為3元,超重由原來的超過3公斤1.5元調整為超過4公斤2元。此外,新增了一項包裝費,即超市的塑料袋費用。
雖然略漲,但相比外賣、B2C平臺等電商6塊左右每單的配送費仍然很低。但問題是,一面是傳統的四通一達、京東等快遞配送服務在通過集約化降低配送費用,增加配送頻次;一面是眾包的漲價,最終二者是否趨同?如果趨同,在商超這個相比外賣頻次并沒有那么高的類目里,最終有和便利店競爭的能力嗎?
以上就是“最新消息!京東到家將于2月10日關閉上門服務!”的內容了,京東到家關閉上門服務也是實屬無奈,當然小編也希望京東到家能有更好的發展。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知乎、淘寶平臺規則、京東平臺規則
本文來源: 最新消息!京東到家將于2月10日關閉上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