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加入到阿里零售通的商家抱怨阿里零售通進貨太貴,那么這到底怎么回事呢?在現階段要如何做好阿里零售通?這些都是大家急需解決的問題,因為現在很多人都在一個瓶頸期,下面小編給大家分析下阿里零售通進貨太貴原因分析?如何做好阿里零售通等問題!
阿里的本質是要建立“廠家(進口商品)——阿里巴巴零售通——終端——用戶”的線下連接模式,其模式本身就是去中間環節和排外的,然而零售通又通過招募“城市合伙人”的形式發展各地的代理,所以說扣除中間環節,應該在阿里零售通進貨應該是很便宜的,那為什么大家反映阿里零售通進貨太貴?
主要是現在阿里零售通上面需要給經銷商返點,還需要給店鋪老板發紅包,導致現在很難段時間盈利,如果不能很快盈利,那么就只能適當的提高進貨價格,第二個原因就是阿里零售通進貨的渠道還不如有的廠家經銷商多,所以優惠力度也不大。這是兩個主要原因,導致阿里零售通進貨太貴。
那么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請繼續和小編分析:互聯網+經銷商,到底要解決那些痛點?
小編覺得品牌商、經銷商、個體超市其實是穩定的三角結構,而我們做B端電商才是第三者。
我們的價值在于幫經銷商節約通路成本,節約的程度就是我們價值的上限。想強行進入別人的穩定結構中,一定要思考自己的價值在哪里。其實傳統經銷商已經把通路成本做得比較低了,在大幅降低的空間并不大。
所以張陳勇覺得思考點不應該僅僅在節約成本,圍繞小店可挖掘以下3個價值點:
1、降低經銷渠道通路成本;
2、提升門店銷售和利潤水平,讓優質商品更易進入終端;
3、把小店人流引到線上,把人流量變現。
這3者是價值遞增關系,僅僅聚焦在降低經銷渠道通路成本會限制自己的空間。目前B端電商大部分企業都是想從第1點切入,也有少部分在嘗試第2點,而筆者大部分精力在思考如何實現第3點。
降低通路成本的最常見辦法就是統倉統配,把訂單集合起來配送,減少經銷商的車輛和人力。同時把業務員從送貨中解放出來,專注門店服務,覆蓋更多門店。但個體超市的系統不管理庫存,阻擾了統倉統配。
個體超市和連鎖便利店是不同的業態模型,個體超市低成本低毛利,連鎖便利店高成本高毛利。無稅費和低人力成本決定個體超市每天3500元銷售額就能盈利。而需要分攤總部成本的連鎖便利店每天最少要銷售7000元才可能盈虧平衡。所以連鎖便利店要用良好的形象,規范的服務為商品背書,提高毛利率,經營差異化商品。
快消B2B、提升個體超市盈利、挖掘個體超市流量價值這三者可以結合到一起來做,相互協同產生價值,融合互促 疊加高頻。比如引入庫存管理不但有利統倉統配降低通路成本,還能支持經營分析,降低庫存周轉,模仿連鎖便利店經營方式提升小店盈利。小店補貨進貨的物流也能融合網訂自提或C2B生鮮預售。
所以如何挖掘小店價值很有潛力,一旦做成功,足以重塑零售格局,也可以解決阿里零售通進貨太貴,以及如何做好阿里零售通這道難題,這應該是阿里最終的追求了,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建議,可以在上留言,一起探討下,謝謝大家!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阿里零售通進貨太貴原因分析?如何做好阿里零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