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 目前遇到的問題是:儲運難度高,易耗損;配送時間要求高;物流成本高;產品標準化低,O2O相比較電子商務,優勢在于:1.從分散配送到集中配送,在網上下訂單,線下取貨;2.線下店面可提供了本地化服務的功能。
2013年1月2日,因為融資困難,立足北京的 生鮮電商 優菜網尋求轉讓。創始人丁景濤表示,轉讓價格預計在150萬左右。優菜網經營中的困境卻擋不住資本對 生鮮電商 的熱情,無數的資本在這兩年殺入這個領域——
京東,蘇寧都宣布了生鮮頻道的上線,淘寶更是眾多農戶競相發力的平臺。順豐優選在2012年依托物流優勢殺入到 生鮮電商 ;而有著媒體基因的本來生活網團隊則靠著炒作“諸橙”而一炮而火。 生鮮電商 在今天電子商務中的格局究竟如何,又存在如何的問題,未來將如何發展,這是本文拋磚引玉所在。
什么是 生鮮電商 ?
生鮮電商 簡單點說就是網上賣菜,包括水果,蔬菜,肉類,海鮮等新鮮的農產品。在過去,生鮮類的產品主要通過傳統的菜場/超市到千家萬戶的老百姓籃子中;分銷渠道主要通過類似北京新發地這樣的大型批發市場進行批發中轉。從原產地到老百姓手中,可能會經歷過3到4個加價環節,長途的運輸和保存,環節眾多不透明,冷鏈缺失,老百姓往往吃不到最新鮮的食物。而有了電子商務以后,農產品就有可能從原產地直發到老百姓家中,甚至很多蔬菜水果都是綠色無公害,也沒有用任何化學試劑進行保存,全程冷鏈,放心并安全。
生鮮電商 的利好
生鮮電商 有三大利好:
1.毛利率高,海鮮產品毛利50%以上,普通水果20%,凍肉也要20%到30%的毛利;
2.生鮮是生活必需品,市場需求大。而目前在電子商務中占的比例還不到1%;
3.復購率高。
生鮮電商 的問題
1.生鮮難以保存,運輸中容易損耗。
一般生鮮產品的損耗率可以達到10%到30%,而普通商品損耗率不到1%。有一句夸張的說法是,農民種出來3斤大白菜,到你手里面有一斤就不錯了。損耗的原因有很多種,除了運輸存儲,人為損耗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據開過生鮮超市的廚易時代老板沈軍偉說:明明是好好的一顆大白菜,放在超市里面顧客一定要把外面葉子給扒掉一點才買,這是長期形成的習慣。同樣做 生鮮電商 ,優菜網也遇到過明明是原生態的黃瓜,但顧客認為品相不好而退貨造成損耗。所以 生鮮電商 從業者,如果沒有降低損耗的辦法,虧損幾乎是一定的。
2.生鮮商品的配送時間要求高。
和普通快遞不同,如果家里面沒人還可以過一天再配送。而生鮮商品如果配送時間不精確,則會造成食品無法食用。必須家里面有人,而很多年輕人都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完全錯開了配送公司的常規配送時間。
3.物流成本高昂;平均物流成本占15%到20%,有的則高達30%到40%。
拿我自己親自去拜訪過的余姚楊梅為例,30元一斤的頂級楊梅,2斤裝,用泡沫塑料加冰袋進行包裝,加上順豐隔天到配送,包裝和物流成本要在45元,老板淘寶零售價128元。也就賺23元。但想想,中國有幾個老百姓能吃的起2斤128元的楊梅呢?
4.產品標準化低,老百姓意識尚待提高。
中國農產品的標準化程度比較低,同樣是3斤豬肉,肥或者瘦,什么部位的肉價格,品相,烹飪需求都差很多。但電子商務往往無法讓老百姓看到實物,所以自然購買體驗就不會好。另外有的時候,老百姓已經被線下渠道品相完美但都是化學方法進行保存而忽悠。比如橙子要打蠟,這樣才顏色一致。電商送上門一個原生態的橙子,反而可能被認為品相不好而退貨。
生鮮O2O
生鮮電商 在中國遇到的問題和美國 生鮮電商 的挑戰完全不一樣。這跟兩國差異巨大的農業耕種方式,和社會生活形態的國情都相關:
首先,美國農產品從田間開始的標準化程度就很高,很多品類農產品形成了如Sunkist這樣的知名品牌,而在中國消費者不太認生鮮品牌;
其次,美國人家庭購買規劃性很強,往往是不買則已,一買都是把一周的吃穿用備都買好,所以美國顧客的需求好預測,而中國人消費的隨機性很強;
第三,美國人大多數中產階級都居住在郊外別墅,配送車只要沿著別墅區跑一圈都送到了,所以看起來美國人工成本高,但實際上跟工資比起來,電商配送的成本不算占比太高。而中國都住在火柴盒,要配送到戶,上上下下,現在的人工成本并不便宜。因為生鮮都是生活必須品,特別蔬菜在美國的價格遠高于中國價格,所以比較起來,反而是中國的生鮮物流配送成本占比高過美國。而 生鮮電商 企業的經營難度要遠高過于美國。
要想解決 生鮮電商 的問題,在中國,O2O的方式可能更符合中國的國情。道理很簡單,O2O相比較電子商務,有以下優點:
1.從分散配送到集中配送,在網上下訂單,線下取貨。
對經營者來講,成本降低。采購的貨只需要集中配送到社區的一個地點,而不需要挨家挨戶配送增加成本(最后成本都是消費者買單)。另外顧客上門取貨的時間也可以很靈活。
2.除了成本外,O2O另外一個好處是線下店面其實提供了本地化服務的功能。
比如客戶如果對某個商品不滿,可以當面和店內服務人員指出來,而電商中貨品出現的問題有時候都搞不清楚是快遞的問題還是發貨的問題。最后只有消費者受損。
目前生鮮O2O領域也有不少從業者在開拓,有些公司試圖和線下的便利店合作,在便利店設立冷柜,把用戶網上下單的商品放進去,消費者線上下單,線下便利店提貨。另外我看到的一個更激進的模式是直接線下開店。
比如在線下消費和社區比較發達的上海,廚易時代就在上海閘北區公司周邊試點開了7家線下店。老百姓只要線上下單,就可以在線下取貨。即使是一根蔥也可以這樣買;而價格是甚至比超市和菜場還便宜,沒有任何物流費用。
每天下午3點前,廚易時代設在閘北區的配送中心就會把當日的各類訂單處理好,然后由配送車統一送到七家網點。其中有些商品是半成品。比如一條魚,標價10元。等消費者拿到手上時候,這條魚是下午剛殺過去麟去內臟的。這是大部分電商目前做不到的。
因為每個廚易站(配送站)都是輻射一個社區,在一定程度上,線下配送店取代了菜場的功能。社區居民再不需跑到1,2公里之外的菜場和超市,而在家門口就可以拿到必須的菜品。廚易時代的店面和一個普通小便利店無異,里面都是冷庫。老百姓拿到手的貨品都是從冷鏈到冷庫,這也增強了老百姓的消費信心。
廚易時代整個對門店的管理都用IT系統進行管理。每天從后臺的任何訂單,第一時間就可以在各廚易站看到。顧客只要上門報自己在廚易時代的卡號,就可以從冷庫貨架上找到相應的貨物。這是目前為止比較先進的購菜方式,解決了線上訂單提貨,同時又滿足了一些固有買菜習慣顧客的需求。經過幾年的摸索試運行,廚易時代現以每月開發2-3家的速度在推進。
有人會問,這和一個迷你菜場有什么區別?是真有區別,這些門店線下是不收任何現金的。所有要在廚易時代買生鮮的顧客必須是買卡,事先充值。線下提貨后,金額自然扣除,直到余額不夠通知用戶繼續充值。這是一個完完全全不打折扣的O2O模式。
在我看來,長遠來說,O2O模式能夠既解決老百姓渴求原生態產品,同時又降低交易和配送成本的一個極佳模式。另外廚易模式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本地服務。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區域對生鮮的喜好,口味,購買力都不同。所以不可能有一家公司能通吃全中國,誰能做好本地服務,誰就能服務好中國的廣大消費者。
小結:我對生鮮行業的觀察
1.中國老百姓要實惠,要性價比。不能僅僅賣的貴,賣的高端,不然小眾市場做不大。事實證明,只有屌絲買的起的產品才有機會做成大市場,生鮮是一樣的道理。
2.做 生鮮電商 別指望做全品類,全品類是死路一條。
3. 生鮮電商 的發展長遠實際上是農產品規范化,系統化,互聯網化的一個長期過程。
4.對 生鮮電商 經營者來講,要搞清楚一個基本道理,你的成本結構和農民的成本結構是完全不同的。同樣養雞,農民幾百只往山里面一放,這叫閑置資源利用。電商經營者如果去收購土雞,則是硬生生要出錢。如果搞不清楚你和農民的成本結構, 生鮮電商 從業者會死的很慘。
5.長遠來說,線上和線下將成為一個新的整體,線下不會完全被替代;特別在本地化經營方面。O2O在生鮮領域可能比電商有更好的發展前景(生鮮需要看到貨,需要服務,需要溝通)而 生鮮電商 更適合平臺式經營由農民跳過經銷商進行原產地直接銷售(預購)等;依托于天貓,京東平臺,但很難成為獨立平臺存在。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生鮮O2O,可能是生鮮電商的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