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 物流與信息系統專家、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鐘升指出,外資 零售 企業要想在中國這個市場獲得持續盈利,不僅需要時間,更要有耐心。它們必須適時調整,順勢而變。
華潤此時出手應該說時機恰當。目前,全球經濟低迷,暫難逆轉,并連累在華投資的外資企業,它們無論在資金、技術,還是在人才資源供給方面都顯現疲態。應對的方法不外乎兩個:全部賣掉,抑或再合資,為后續發展騰出時間和空間。特易購之所以作出如此的決定,是因為中國內地 零售 市場潛力巨大。首先,人口紅利的繼續釋放,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之一;其次,城市化進程將催生出大量的 零售 機遇,從農民轉成市民,從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到按需選購的城市生活,體驗式的賣場消費將成為首選;三是從企業全產業鏈觀點來看,制造、渠道、終端的有效結合,恰恰是一條完美的產業微笑曲線,以保障企業的利潤最大化。
資深 零售 專家丁利國表達了類似觀點。他指出,外資 零售 巨頭們若要在華保持長久的競爭力,必須與時俱進,推進本土化策略。他表示,特易購在美國巨虧10億英鎊,倉皇退出,在歐洲本土的經營亦遭遇巨大挫折,歐洲總部極度“差錢”,自然無力繼續給中國地區的業務“輸血”。家樂福亦然。而本土化不足是外資 零售 企業在華業務的主要短板。
從1995年算起,外資 零售 進入中國已有18年,但幾大外資巨頭的中國區決策者依舊是由集團總部“空降”的。而當今中國整個 零售 業生態環境已經發生劇大變革,包括市場經營環境、消費者行為等。由于言語不通、缺乏深度了解,歐美人士顯然還把握不好這種變化,這就直接導致外資企業失誤頻繁。在電商發起大規模沖擊前,歐美經驗尚且管用,但當本土 零售 企業迅速崛起之際,這些經驗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他認為,法國歐尚是在華外資 零售 企業之中的明智者之一。前些年,當歐尚開始感覺在華經營吃力時,果斷并購大潤發,在香港成立由其控股的高鑫集團。歐尚家目前悄然隱身在大潤發的經營決策層之后,坐收豐厚的股份收益。
特易購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眼下,韓資、臺資的在華 零售 企業賣得差不多了。泰資的卜蜂蓮花一直待價而沽,而少有問津者。中外合作,無論由誰主導,都不失為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中投顧問流通行業研究員申正遠也認為,本土企業應該積極尋求與外資巨頭合作的機會。他說:“國內前十大 零售 商所占市場份額不足20%,市場高度分散,預計今后這種合作并購將再掀高潮。此前歐尚和大潤發的合資合作,保留了各自品牌,應該是個雙贏的結局。”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外資零售業:變則通 通則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