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出海迎來了新伙伴。
12月10日,連鎖零售商 迪信通 正式宣布啟動全球化戰略。五年內要覆蓋至少10個國家、開設3000家門店、銷售3000萬臺手機,并逐步擴張到整個非洲、東南亞和拉美等地區,布局全球海外市場。第一站從印度和尼日利亞開始。
迪信通 創始人劉東海表示,中國手機目前已經具備了全面超越國際主流品牌的實力, 迪信通 作為中國手機零售渠道應該和國產手機廠商一起進入國際市場。
“不管是互聯網手機廠商,還是尋求轉型的傳統手機廠商,最大的特點是他們對于渠道的認識和理解在發生深刻變化。”劉東海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一方面,線上渠道仍是手機廠商爭奪的重點,另一方面,今年以來,樂視、魅族、酷派等多家公司今年都與 迪信通 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擴展線下渠道。”他認為未來手機銷售必須線上線下全面結合。
目前, 迪信通 已經在尼日利亞最大城市拉各斯開設了門店,并將逐步擴展至哈克特港、阿布賈及其他城市。第一年的目標是要在尼日利亞開設100家門店 、至少銷售100萬臺手機。
與非洲市場同步開啟的還有東南亞市場,印度新德里是 迪信通 布局東南亞市場的第一步。未來一年, 迪信通 將從新德里輻射至印度全境,開辦300家門店、銷售100萬臺手機,之后還將繼續向孟加拉、越南等國家擴散。
和蜂擁出海的國產手機廠商相比, 迪信通 在海外的策略顯得更加明確。
劉東海將這個計劃總結為“一三五”規劃:印度和尼日利亞只是國際化戰略實施的第一步;第三年, 迪信通 將至少進軍5個國家,開辦1000家門店、銷售1000萬臺手機;到第五年則至少覆蓋10個國家、開辦3000家門店、銷售3000萬臺手機。
界面新聞曾報道過,今年7月19日劉東海就曾和集團其他高層對非洲市場進行考察,主要對拉各斯、阿布賈等重要城市各個商業地產、手機集市和手機批發市場進行調研,研究當地手機零售市場的機會。調研結果發現,尼日利亞手機零售行業整體水平不高,運營能力也不強,但是門店和人員成本不高,這讓他們看到了改造的空間。
就尼日利亞來看,該國人口超過1.7億,是非洲大陸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非洲最大的經濟體,當地至今還有不少2G用戶,年輕消費群體對于3G、4G智能手機也有著強烈的需求。
而非洲市場的高端手機主要是三星、Lumia和華為等品牌,但卻少見蘋果手機。主流市場被600-1200元人民幣區間的中低端手機占據,主要品牌為Tecno、Infinix和Lenovo等。換句話說,中低價位的手機是非洲手機市場的主流產品,最受歡迎。
迪信通 總裁金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迪信通 國際化戰略其實經過了長時間的調研,主要原因是,國內許多手機制造商都開始走出國門成為世界企業,“通訊業零售商也應跟上潮流走向國際市場,與手機制造商‘一同出海’,可以減少溝通成本,增加競爭力。”
他認為,東南亞和非洲的通訊零售市場比中國落后至少四五年,市場大有可為。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發布的今年上半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終端銷售量達3.36億部,增長19.3%。增長原因主要來自新興市場(不含中國)的強勁智能手機銷售表現,其中增長最快的地區為亞太、東歐、中東與北非等新興市場。這些地區優異的表現使得新興市場在2015年第一季度的銷售量增長40%。
劉東海進一步解釋了 迪信通 海外戰略的主要兩種運營模式:一種是以合作、并購的方式與當地零售商進行業務拓展,另一種是聯合手機制造商一起開拓海外市場,具體采取哪一種形式要根據當地市場的具體情況而定。
迪信通 還公布,此次海外化策略將與華為、酷派、金立、小米、vivo、OPPO、魅族、樂視、聯想、中興、TCL等國產手機品牌合作,保證信息共享、產品共商、渠道共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具體來說: 迪信通 在第一時間及時給合作廠商反饋當地消費者意見,同時參與國產手機產品定制過程,并利用自身渠道優勢為中國手機軍團保留足夠的市場渠道空間。
在風險共擔方面,當海外市場格局不明時, 迪信通 將聯合國產手機品牌實施“渠道先行”策略,為國產手機廠商培育市場。同時 迪信通 還將和合作廠商建立利益分享機制,保證相關利益能在渠道和品牌之間進行合理分配,共同培育和做大智能手機海外零售市場。
12月10日,連鎖零售商 迪信通 正式宣布啟動全球化戰略。五年內要覆蓋至少10個國家、開設3000家門店、銷售3000萬臺手機,并逐步擴張到整個非洲、東南亞和拉美等地區,布局全球海外市場。第一站從印度和尼日利亞開始。
迪信通 創始人劉東海表示,中國手機目前已經具備了全面超越國際主流品牌的實力, 迪信通 作為中國手機零售渠道應該和國產手機廠商一起進入國際市場。
“不管是互聯網手機廠商,還是尋求轉型的傳統手機廠商,最大的特點是他們對于渠道的認識和理解在發生深刻變化。”劉東海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一方面,線上渠道仍是手機廠商爭奪的重點,另一方面,今年以來,樂視、魅族、酷派等多家公司今年都與 迪信通 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擴展線下渠道。”他認為未來手機銷售必須線上線下全面結合。
目前, 迪信通 已經在尼日利亞最大城市拉各斯開設了門店,并將逐步擴展至哈克特港、阿布賈及其他城市。第一年的目標是要在尼日利亞開設100家門店 、至少銷售100萬臺手機。
與非洲市場同步開啟的還有東南亞市場,印度新德里是 迪信通 布局東南亞市場的第一步。未來一年, 迪信通 將從新德里輻射至印度全境,開辦300家門店、銷售100萬臺手機,之后還將繼續向孟加拉、越南等國家擴散。
和蜂擁出海的國產手機廠商相比, 迪信通 在海外的策略顯得更加明確。
劉東海將這個計劃總結為“一三五”規劃:印度和尼日利亞只是國際化戰略實施的第一步;第三年, 迪信通 將至少進軍5個國家,開辦1000家門店、銷售1000萬臺手機;到第五年則至少覆蓋10個國家、開辦3000家門店、銷售3000萬臺手機。
界面新聞曾報道過,今年7月19日劉東海就曾和集團其他高層對非洲市場進行考察,主要對拉各斯、阿布賈等重要城市各個商業地產、手機集市和手機批發市場進行調研,研究當地手機零售市場的機會。調研結果發現,尼日利亞手機零售行業整體水平不高,運營能力也不強,但是門店和人員成本不高,這讓他們看到了改造的空間。
就尼日利亞來看,該國人口超過1.7億,是非洲大陸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非洲最大的經濟體,當地至今還有不少2G用戶,年輕消費群體對于3G、4G智能手機也有著強烈的需求。
而非洲市場的高端手機主要是三星、Lumia和華為等品牌,但卻少見蘋果手機。主流市場被600-1200元人民幣區間的中低端手機占據,主要品牌為Tecno、Infinix和Lenovo等。換句話說,中低價位的手機是非洲手機市場的主流產品,最受歡迎。
迪信通 總裁金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迪信通 國際化戰略其實經過了長時間的調研,主要原因是,國內許多手機制造商都開始走出國門成為世界企業,“通訊業零售商也應跟上潮流走向國際市場,與手機制造商‘一同出海’,可以減少溝通成本,增加競爭力。”
他認為,東南亞和非洲的通訊零售市場比中國落后至少四五年,市場大有可為。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發布的今年上半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終端銷售量達3.36億部,增長19.3%。增長原因主要來自新興市場(不含中國)的強勁智能手機銷售表現,其中增長最快的地區為亞太、東歐、中東與北非等新興市場。這些地區優異的表現使得新興市場在2015年第一季度的銷售量增長40%。
劉東海進一步解釋了 迪信通 海外戰略的主要兩種運營模式:一種是以合作、并購的方式與當地零售商進行業務拓展,另一種是聯合手機制造商一起開拓海外市場,具體采取哪一種形式要根據當地市場的具體情況而定。
迪信通 還公布,此次海外化策略將與華為、酷派、金立、小米、vivo、OPPO、魅族、樂視、聯想、中興、TCL等國產手機品牌合作,保證信息共享、產品共商、渠道共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具體來說: 迪信通 在第一時間及時給合作廠商反饋當地消費者意見,同時參與國產手機產品定制過程,并利用自身渠道優勢為中國手機軍團保留足夠的市場渠道空間。
在風險共擔方面,當海外市場格局不明時, 迪信通 將聯合國產手機品牌實施“渠道先行”策略,為國產手機廠商培育市場。同時 迪信通 還將和合作廠商建立利益分享機制,保證相關利益能在渠道和品牌之間進行合理分配,共同培育和做大智能手機海外零售市場。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中國手機出海迎新伙伴 迪信通進軍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