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公司稱將裁員1100人,一個月內已有三家日化巨頭宣布裁員計劃
新年伊始,進入國內第18個年頭的美國彩妝巨頭 露華濃 突然宣布撤離中國市場,這是繼聯合利華宣布裁員2000人后,日化行業又一次出現大規模裁員事件。 露華濃 中國昨日就事件向新快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先為其員工解答裁員問題,今日才會對媒體就事件做出說明。日化專家吳志剛認為, 露華濃 的撤退其實代表著日化老品牌的死去,“品牌熟知度跟消費的關系不再密切。”
欲借裁員重組挽救業績
在2013年的最后一日, 露華濃 在向美國證監會提交的一份文件中表示,將撤出中國市場。該公司表示,此次將裁員1100人,主要在中國市場,其中940人為通過第三方公司雇傭的美容顧問。
露華濃 預計,此次重組計劃將帶來2200萬美元的稅前重組及相關開支,其中1000萬美元為員工相關開支,其余為促銷及清理庫存支出。該公司計劃2013年12月計入支出2090萬美元,剩下的將在2014年計入支出,預計包括退出中國市場在內的重組計劃,將使其2014年節約成本大約800萬美元。重組預計每年將為 露華濃 公司節省1100萬美元成本。
露華濃 透露,中國銷售額目前約占2%左右,而且出現持續下滑。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在廣州本地百貨公司, 露華濃 專柜已收到撤離通知,預計在2月完成撤退工作。
根據 露華濃 2013年三季度報告顯示,亞太區銷售下滑3.3%至5890萬美元,除去匯率影響銷售則增長4.8%。亞太區是 露華濃 衰退幅度最大的市場,而且主要受到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市場的影響。
其實,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化妝品牌之一, 露華濃 一直都沒抓住發展的時機。廣東日化商會副秘書長谷俊昨日表示, 露華濃 撤出主要與其經營不善有關,“這個品牌早就進入中國,但卻沒有什么投入。在它進入中國時,彩妝消費還未發展起來。后來美寶蓮大打廣告,它們也沒跟上。至于美發用品,品種也非常單一,感覺它們在中國沒什么作為。”
露華濃 新聞發言人對撤出事件表示,“我們對在中國的機會與投入做了一個評估,結論是退出市場更為明智。”顯然, 露華濃 對市場投入非常看重,在其官方網站上,其目標也指向“盈利性地發展中國業務”。
日化企業頻繁裁員
近年,中國市場的日化行業發展迅速,根據公開數據,在2008年到2012年間,中國的化妝品市場規模增加了一倍以上。不過,并非所有的日化企業都能搭上業績“順風車”,除了 露華濃 外,去年12月至今,已經有3家日化企業宣布裁員。
以雅芳為例,其在上月也宣布再縮減開資裁員650人,據雅芳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一季度的凈虧損為550萬美元,遠遜于去年同期3160萬美元的凈利潤;營收為2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7%,其中,中國市場的營收同比大幅下降67%。此外,聯合利華也宣布在2014年底前裁員2000人,其中市場部將裁員超過800名,裁減幅度為12%。
吳志剛認為, 露華濃 的撤離,從表面上看,是領導層對中國市場的不重視,營銷、渠道出現問題所致,從深層看,是品牌跟消費者的溝通出了問題,它是一直保持高姿態的日化老品牌逐漸衰退的典型,“老品牌就像是香蕉,任何人都知道,也認識,但現在的消費者需要的往往是榴蓮,具有差異化、個性化的產品,而以 露華濃 為代表的老品牌卻還在做香蕉產業。除了 露華濃 為例,像資生堂也一直保持老品牌的姿態,相對而言,歐萊雅、蘭蔻在營銷上會稍微有活力點。”
鏈接
雅芳借"觸電"急轉型
記者陸琨倩報道在 露華濃 宣布撤離中國市場之際,一直在國內謀求出路的雅芳近日高調宣布“觸電”。雅芳中國總經理林展宏表示,拓展電商領域是雅芳大力發展零售業務的又一戰略。記者了解到,由于“賄賂門”事件發酵,曾經一度業績飛漲的雅芳近年在中國的發展停步不前,降低產品價格、調整營銷渠道成為了雅芳中國“自救”的主旋律。
據介紹,自2013年12月25日正式上線,至今數日內,消費者訪問量已經達到數十萬次,雅芳中國近日正式宣布接入天貓商城。林展宏表示,“作為傳統零售渠道的必要補充,未來,電商渠道將會是雅芳重要的零售渠道之一。”據了解,雅芳還計劃每季度在天貓旗艦店首發新品。
事實上,“觸電”只是雅芳中國從直銷轉向零售業務其中一個舉措,自2012年下半年起,針對零售策略采取了系列措施,雅芳中國推出第五代雅芳專賣店形象升級計劃,在官網上線雅芳線下專賣店,增設零售渠道營銷組和業務拓展組,以求加快拓展零售業務。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露華濃宣布退出中國 在穗專柜下月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