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商沖擊下,以永輝、新華都、見福等為代表的我省本土超市和便利店龍頭企業果斷轉型升級,從滿足消費者體驗和需求出發,或改革管理體制,或布局細分市場,邁出逆勢而上的堅實腳步。一季度,永輝利潤同比增長近三成,新華都凈利增長近2倍。
轉向小業態
新華都布局社區店
家住福州鳳凰劇院旁邊的市民劉女士是上班族,平時沒太多閑暇逛超市,只能趁周末到鄰近的山姆會員店大采購。去年底,家門口的新華都鄰聚生活超市開業,讓她轉變了策略。“下班回家前,順道去挑把青菜、切塊肉、買條魚,10多分鐘就能辦妥。”
劉女士的體驗與新華都布局社區店的初衷吻合。“比起大賣場,社區店的速進速出更接近便利店;而相比便利店,又填補了生鮮的空白。”鄰聚生活超市總經理鄭海棠說。
作為新華都試水社區超市的首站,開業4個多月,這家超市的營業額超預期。“相比大賣場往往在周末和節假日出現銷售峰值,我們則較為平穩。大賣場一般擁有2萬種左右的商品,我們只從中挑出2000多種,既滿足社區消費需求,又讓商品快速周轉。”鄭海棠說,“顧客如需要社區店沒有的商品,我們可去大超調取。這些服務都是為了貼近社區,增加門店流量。”
店內還設置休閑吧臺,售賣平價咖啡;推出生日有禮、商品代購等特色服務。
布局小業態不能不說是形勢倒逼。業績報告顯示,新華都集團去年營業總收入同比下降7.56%,排除關店因素,租金、人工成本上升不容忽視。在此背景下,社區超市成轉型方向。
“小業態要求我們從規模擴張轉向效率提升和精細化管理。”新華都總裁上官常川說,社區店旨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個性化、便捷化。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電商是一致的。
運作層面便是循此邏輯。比如,摒棄從原有大賣場抽調員工的開店模式,重新招聘,目的是免除大賣場固定思維對新品牌的影響。供應商亦是重新篩選或談判,供應商不支付進場費、條碼費等,賬期也比大賣場短,從而保證低價。
未來3-5年,新華都將圍繞社區、寫字樓、高校等加大力度布局聚鄰生活超市,而業態靈活、定位差異化是核心策略。同時,利用現有賣場試水店中店,與小餐飲異業聯合構建微型城市綜合體,也將是轉型方向之一。
升級綠標店
永輝補位細分市場
永輝近日發布年報顯示,去年集團營業總收入421.45億元,同比增長14.75%。逆勢成長,得益于全年激增的67家門店,這其中,實體店轉型策略可見一斑。集團副總裁翁海輝透露,截至今年3月底,在全部412家門店中,名為“BRAVO YH”或“BRAVO”的“綠標”精品超市已接近20%。
去年以來,永輝在福州的門店拓展就已轉向,新開的愛琴海購物中心店、奧體中心廣場店、東二環泰禾店等均為“綠標”。據透露,永輝在北上廣深四個區域的紅標店也已全升級為綠標店。
所謂“綠標店”,經營面積一般在1萬平方米以上,上萬種商品中,進口商品及時尚品牌精品占比頗高。相較紅標店,過道更為寬敞,有機食品、海鮮、烘焙等十多個區塊相對獨立,布局清新。商品電子價簽、自助收銀臺、會員卡自助辦理系統等設施,令門店現代感十足。
在東二環泰禾店,超市內部一個名為“鮭魚工坊”的餐廳最近格外火爆,不少顧客選購永輝自營的三文魚、牛肉、北極貝等食材,結賬并交由工作人員加工后,或現場食用,或打包帶走。
“這是我們基于供應鏈優勢推出的‘食材銷售+餐飲體驗’模式,目的還在食材銷售,營收匯入當日超市現金流。”永輝餐飲商行負責人說。
價格相較日本料理店有優勢,食材比外賣O2O更可靠,讓這家非標準餐飲店備受年輕人追捧。
據悉,這種“超市+餐飲”的新體驗模式正以不同形式在“綠標店”推廣。
翁海輝表示,以年輕群體和白領為目標的精品超市是大型 零售 商的差異化經營戰略之一,目前還處于市場培育期。但他強調,在電商沖擊下,將線下體驗做到極致是轉型的不二方向。
“相比顯性的實體店‘變臉’,永輝的供應鏈夯實對轉型更為關鍵。”福建省東南商務管理研究院院長許安心教授認為。
去年,針對供應鏈,永輝先后增資海底撈子公司運作餐飲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在重慶獨資建立首家中央廚房企業;與聯華超市、武漢中百、百聯股份啟動聯合采購、協同營銷;與韓國CJ集團合作布局海外商品直采,引進涉及食材預處理的冷鏈、加工等配套設施……
“這些為永輝的品類管理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也是其繼續坐穩國內民營超市龍頭的最大資本。”許安心說。
拓多維服務便利店擴張亦有道
“見福便利店今年要進福州,且檔次將高于目前在廈門的門店。”廈門見福連鎖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利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作為廈門本土連鎖便利店品牌,見福如今已從廈門擴展到龍巖、泉州、漳州等周邊地區。逆勢而上,靠的是服務外延不斷拓展。
廈門是知名旅游城市,眾多游客往來大街小巷,遇到“內急”是常事。去年,見福提出有條件的便利店開放廁所,如今已有10多家門店響應。今年,50家門店的廁所改造計劃也提上議程。“這么做雖增加維護成本,但客觀上能帶動流量。”一家門店經營者林先生說。
帶動流量的遠不止這一招。與商務部門合力推進的早餐進店、與食品企業合作供應即熱便當、提供公交卡充值消費服務、處理一般交通違章、免費社區配送、提供免費WiFi和休息區、全面接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與電商角力,就是要抓住線下服務做文章。”張利說。
立足線下不意味著排斥互聯網。“我們要借助互聯網增加用戶黏度。”張利表示,見福的各門店除已發展成為周邊居民的快遞寄存點外,還正成為自營 “網訂店取”新模式的載體。
據介紹,見福并未簡單地將門店所售商品上網,而是選擇將門店未涉及的進口商品以及高檔水果、蔬菜放上微信商城,消費者訂購后可在離家最近的門店自取。目前來看,見福的這一策略初見成效,其微信商城已累計30多萬會員,去年產生1000萬元的營業額。
實際上,不止見福,省內其他便利店龍頭企業也在探尋服務功能延展。如莆田的易太便利店在省內率先嘗試設置“便民藥柜”、免費向市民提供飲用水等。
業內人士認為,我省出臺《推進內貿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明確支持連鎖便利店“現場經營熟食和設置便民藥柜”,“增加快餐、繳費、網訂店取、社區配送等附加便民服務功能”,限制我省便利店拓展的政策堅冰已打破,便利店行業或將迎來全新發展機遇。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零售龍頭探尋轉型之道 新華都布局社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