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對全球日化巨頭 寶潔 而言。
2016財年第一季度, 寶潔 銷售額同比下滑12%。在最重要的新興市場中國,玉蘭油、SK-II組成的美容陣地,落入歐萊雅、上海家化、相宜本草的圍攻;汰漬、碧浪組成的洗滌防線,早已被立白、納愛斯、藍月亮等本土品牌擊潰;就連由幫寶適、護舒寶組成的80億元一次性衛生用品堡壘,面對花王、尤妮佳、恒安的猛攻,業已相當困苦。
時光荏苒,英雄遲暮, 寶潔 緣何遭遇四面楚歌?
初入華笑傲“金字塔尖”
創于1837年的美國 寶潔 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費品公司之一。
1988年, 寶潔 剛進入中國時,一瓶300毫升的海飛絲定價19元,而一名普通工人一個月的薪水僅是100元左右。 寶潔 前CEO雷富禮說:“20多年前中國社會還是一個生產社會而非消費社會。”因此,初入中國的 寶潔 定位高端,居于“金字塔尖”。
此后, 寶潔 將飄柔、玉蘭油兩大重要品牌引入,讓尚處于懵懂狀態的中國日化業和消費者驚嘆日子原來可以這樣過。1992年至1994年,潘婷、舒膚佳以及碧浪、汰漬先后進入中國,牢牢占據各自市場領域頂端。
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 寶潔 麾下“三劍客”飄柔、海飛絲、潘婷牢牢盤住中國洗發水市場的半壁江山。而聯合利華、歐萊雅等外資巨頭則只能瓜分剩下的25%,國產品牌只能苦苦在只有15%的市場縫隙中掙扎。
然而,當時間來到1998年,也是 寶潔 中國10周年之際,公司的銷售業績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倒退,主營收入從1997年80多億元的最高峰下降至1998年的52.42億元,1999年繼續下降至39.17億元。而在對 寶潔 最具戰略意義的洗發水市場, 寶潔 的市場占有率從60%跌到40%。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跨國公司研究項目組認為, 寶潔 彼時困境的外部原因有二:一是聯合利華等老對手的發力,二是中國本土市場的低端破壞。
為此, 寶潔 也以低價戰略回應。2003年, 寶潔 推出零售價9.9元的200ml瓶裝飄柔洗發水。此時,上有沙宣支撐高端市場,下有飄柔低價攻占低端市場, 寶潔 無論是從品牌還是占有率,都當之無愧成為最大的日化帝國。
同年, 寶潔 公司斥資59億美元收購了在歐洲僅次于歐萊雅的專業美發護發用品商德國威,但并未將威娜在中國的商超推廣,只用于美發中心,原因是認為威娜價格太高,難以打開中國廣大家庭市場。
夢初醒 激戰法國歐萊雅
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市場開始悄悄發生變化。
2009年, 寶潔 掌門人更替,麥睿博接班雷富禮。面對中國正在崛起的中產階級,麥睿博覺察到 寶潔 定價30元左右的洗護用品顯然無法滿足這一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即便是護膚品牌玉蘭油,也已被中國年輕一代視為“媽媽喜歡用的低端品牌”。
所以,麥睿博很快就批準推出了玉蘭油多款昂貴的高端品類,輔以當時被“鉻釹門”負面纏身的SK-II,試圖以美容領域為突破口重返高端市場。對海飛絲和潘婷, 寶潔 也劃分出更為高端的系列,售價幾乎是原來產品的兩倍,并提出“發膜”概念。
寶潔 求變,卻無異于向盤踞高端美容的歐萊雅宣戰。法國人很快做出回應。
歐萊雅第一招,密集品牌轟炸,歐萊雅集結了赫蓮娜、蘭蔻、碧歐泉、植村秀、阿瑪尼五大高端品牌,圍攻玉蘭油與SK-II,統治了商場大半河山;第二招,密集品類轟炸,歐萊雅兩年內向商超渠道灌入了數百個品類;第三招,搶先推廣會員制,不斷更新優惠政策,置反應遲鈍的玉蘭油于尷尬境地。
寶潔 再度迎戰,2010年令玉蘭油挺進專賣店渠道。然而,2010年6月,歐萊雅也更新專賣店渠道產品目錄,但出陣的并非玉蘭油期望對抗的蘭蔻等高端品牌,而是歐萊雅+美寶蓮+卡尼爾+羽西+小護士一眾中低端品牌。
歐萊雅就是要告訴所有人,蘭蔻只能匹配高端商場, 寶潔 的玉蘭油只能在低端門店和“羽西們”玩耍。當時中國各大商場掀起“升級潮”,蘭蔻脫穎而出,成為高端商場“一樓必備”,而玉蘭油則成為被“嫌棄”的對象。
歐睿咨詢的數據顯示,2013年,歐萊雅在護膚美容領域已經超越 寶潔 。
失前蹄 坐看藍月亮壯大
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可成功往往也是失敗之母。因為市場瞬息萬變,若一直沿用此前成功的戰略,落敗就在眼前。
寶潔 以多品牌戰略聞名,即不同細分市場采用不同品牌,如香皂用舒膚佳,牙膏用佳潔士,洗發水細分為海飛絲、飄柔、潘婷等,意在覆蓋盡可能多的市場,實現團戰優勢。
但此一時彼一時,多品牌戰略并不能永葆青春,尤其是當 寶潔 擁有200多個品牌、每個品牌又致力覆蓋全球市場的時候,常常顧此失彼,決策漫長。
比如2009~2011年,歐萊雅不斷推新,本土品牌相宜本草、百雀羚、佰草集也以漢方草本化迅速搶奪市場,日韓品牌也咄咄逼人, 寶潔 卻直到2013年初,才在中國推出海洋護膚低端品牌海肌源,以及主打草本植物的高端新品東方季道。
然而,東方季道銷量始終不盡如人意,海肌源不出一年就被淘汰出屈臣氏渠道。又如 寶潔 打算以玉蘭油覆蓋高中低端的綿長品類線,對抗歐萊雅的十大品牌。但消費者并不認可。
2008年,本土品牌藍月亮推出深層潔凈護理洗衣液,大獲成功。當時, 寶潔 旗下汰漬、碧浪在歐美主打洗衣液,但 寶潔 全球總部認為,歐美從洗衣粉進化到洗衣液用了30年時間,中國應該要用20年。
藍月亮趁勢而上,2010年推出亮白增艷洗衣液,2011年推出手洗專用洗衣液。而且,為了“瞞”住 寶潔 更久一點,藍月亮掌門人羅秋平(湖北荊門人,1980-1984年就讀于武漢大學化學系)專門選擇了先發展二三四線、后一線市場。以至于當藍月亮沖到洗衣液市占率50%時,羅秋平還有點不好意思。至此,中國從洗衣粉進化到洗衣液,只用了5年。
直到這時, 寶潔 才慌忙引入汰漬洗衣液,然而,藍月亮、立白、去漬霸、超能、雕牌(納愛斯)等對手已然壯大,并借助冠名、植入《我是歌手》等綜藝節目持續領先。可憐昔日翹楚汰漬、碧浪,竟被碾軋至不到8%市占率。
大變身 創新“割肉”齊下
2013年5月,因全球財報堪憂,麥睿博黯然離場,65歲的雷富禮回歸重任 寶潔 全球CEO。
除了調整簡化組織架構,雷富禮治下的 寶潔 也開始不斷出新。
2013年12月,前后折騰3年未果的護舒寶“超凈棉系列”終于上市。而此前,根據AC尼爾森數據,中日合資尤妮佳旗下的蘇菲憑借“超長夜用”已超越護舒寶。其實業內人士都明白,護舒寶下滑很大程度緣于固守網面材質,無視棉質衛生巾占據七成市場的現實。所幸,雷富禮上臺后, 寶潔 醒了。
尤妮佳則緊張了。2014年2月,蘇菲放大招,推出全新褲型衛生巾,大受歡迎。
2014年12月, 寶潔 也憋出大招,護舒寶推出首款源自液體材料的衛生巾“未來感·極護”,定位高端,全球同步上市。
至于洗滌市場,2014年6月,碧浪在華推出洗衣凝珠,一種由薄膜包裹的濃縮洗衣液“膠囊”。這是6年來 寶潔 在中國推出的第5款新品。藍月亮一時錯愕,直到2015年9月才推出“機洗至尊”回應。據說, 寶潔 的“彈藥庫”里儲存著可用十年的研發新品,只是因為原來流程過于繁瑣而沒有問世。
營銷方面,海飛絲植入當紅網絡節目《奇葩說》,被認為終于跟上年輕人思維。近日一則SK-II廣告片“她最后去了相親角”,抓住“剩女”話題,也被贊為 寶潔 不錯的嘗試。
但想真正讓 寶潔 重回巔峰,僅靠產品和營銷創新是不夠的,還要直接“割肉”。
2014年8月,雷富禮宣布通過賣、停產及自然淘汰的形式,放棄卡玫爾、激爽、威娜、伊卡璐等約100個品牌,改為傾力扶持汰漬、幫寶適等70~80個消費品牌,合計占 寶潔 90%銷售額,95%利潤。
截至2015年11月,“ 寶潔 瘦身”已完成90%,銷售額雖然同比下滑12%,但2016財年第一季度(2015年7~9月)凈利潤大增30.7%。同月,完成“救火”任務的雷富禮再度卸任CEO,改任董事長,將繼續輔佐新CEO大衛·泰勒一段時間。
寶潔 的陣痛仍將持續,但卻是必要的——想必在未來,全球的商學院會為 寶潔 的多品牌戰略加上這樣的批注:曾經有效的戰略,未來不一定有效;即便戰略永遠正確,但你可能已經失去擁有它的權力。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寶潔錯失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