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電子商務的歷史頗為久遠,亞馬遜日本站招商總監曾在會議上提到,1989年的日本已經擁有 電商 數據,這個國家 電商 市場氛圍良好,并且用戶也已經養成了網購的習慣。
日本同樣擁有許多本土賣家,“新日本機能食品”董事長小林憲司對于 電商 運營和客戶的看法,很值得一讀。
不要把客訴當作“怪物”
想讓一款商品的暢銷期拉長甚至持續,哪些因素必須注意呢?使用合適的廣告語吸引消費者注意并提高知名度,他們在使用的時候切實感受到廣告宣傳上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感覺這是件好商品。如果夸大宣傳,商品售出后投訴想必也會增多。
另外從法律法規的角度來說,毫無根據地夸大宣傳也有可能產生問題,這點必須注意。想要發掘暢銷商品,不是從“你想把它賣出去”出發,而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去考慮他們想要什么。
但事實上,客訴是無法避免的,心態好點倒不如看作是另一種機會。
用戶投訴(或反饋)的理由總是多種多樣:
*沒有按指定的收貨日到達
*買了兩件商品卻只收到一件
*跟預想中的不一樣所以想退貨
*同款商品在其他家店發現更便宜的,想要退差額
*商品頁面和實物有色差的
*贈品太廉價了想要換的
*裝商品的快遞箱子比商品大很多
*快遞單上寫了商品名,讓快遞員知道了感覺很丟臉
*佐川急便負責該地區配送的司機長得很帥,因此想要指定貨運公司(之后才解釋說負責該區的大和運輸司機有點難相處)
出現客戶投訴時,有必要在第一時間弄清楚對方的需求,確認好情況,不要急于否定,造成火上澆油。如果是產品問題,我們負有產品瑕疵責任時,進行退換貨是理所當然的;如果是我們在配送或其他安排上考慮不周全,那就有必要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誠意(做日本市場時,需要充分理解他們對于個人信息和隱私的保護)。
當然現在也發生過不少無理取鬧的問題,不過 電商 也算是服務行業,不要把客戶的投訴當作“怪物”,也不要讓客戶變成“怪物”。
不良庫存的處理方法
一些健康和美妝產品會存在季節性,比如春夏兩季脫毛產品需求量大,但是盂蘭盆節(通常在8月中旬)過后銷量會急速下滑,“去海邊的次數也少了”或者“不用再穿薄衣服了”,消費者的理由多種多樣。同樣,除螨貼在濕熱的3月到10月非常暢銷,但是溫度下降之后銷量也跟著降。
一些非季節性商品,雖然現在越來越多公司可以找網上的批發商一件代發,但也是經常遇上顧客在發貨之前要取消訂單,或是發貨后以各種理由拒收,或是以“不記得有訂購”的理由進行退貨,不知不覺會積攢下不少的庫存。
成為庫存的商品,如果能夠退貨給批發商的話就沒有風險,但是“一件代發”本來就是批發商幫助店鋪消除庫存風險的方式,除卻個別特殊情況,基本是沒辦法退貨的。
一些商品會有使用期限,或是銷售存在季節性,如果成為庫存還要花費保管成本,因此如果不及早處理,最壞的結果也就是銷毀產品了。
這時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設計促銷頁面,附贈優惠券,給曾經購買過該商品的客戶發郵件,讓認識的零售店主幫忙銷貨……方法有很多。不過從節省勞動力的角度考慮,“現金化”是最快的方法,轉向其他擁有銷售渠道的網絡批發商進行交易,我想這也許也是一種辦法。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日本賣家看電商:把客訴看成另一種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