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 言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整個市場競爭呈現出國際化、一體化的趨勢。為了取得競爭優勢,企業不能單靠自身力量與本行業的對手競爭,而需要與外部供應商、分銷商等組成戰略聯盟來增強競爭實力。傳統的“大而全”、“縱向一體化”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越來越不適應時代潮流,取而代之的是“橫向一體化”的經營策略,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運用先進信息技術是供應鏈管理的必要手段,實施供應鏈管理系統已成為食業經營的戰略新起點,但對于許多制造性的中小企業來說,自建信息系統,不僅在人力、財力、物力上的投入太大,而且項目實施周期長,面對一個快速變化、靈活的市場,企業可能會錯過商機而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因此,企業向外界租用一個信息系統,采用外包的形式,快速獲得所需的應用服務,不失為一種可行的、經濟的信息化解決方案。
2 供應鏈管理及其面臨的挑戰
2.1 何為供應鏈管理
所謂供應鏈就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再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網鏈結構。供應鏈管理,即貫穿整個供應鏈的所有業務過程,包括采購、制造、配送、銷售和售后服務,以及與之相聯系的運輸和儲存等的統籌管理,實現價值鏈的價值最大化目標。
供應鏈管理是進入21世紀后企業適應全球競爭的一個有效途徑,正如英國著名的供應鏈管理專家馬丁·克哩斯多夫(M·Christopher 1992)所說的:“21世紀的競爭不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的供應鏈管理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對所有節點企業的資源進行集成和協調,強調戰略伙伴協同、信息資源集成、快速市場響應及為用戶創造價值等。但由于企業信息技術應用相對滯后于先進的管理模式的發展,許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仍然采用傳統的,基于紙張、傳真、電話的供臆鏈運作手段,未能實現企業與合作伙伴間實時的、同步的信息交互。目前雖然一些制造企業采用了MRPⅡ、ERP等系統,但這些系統往往局限于企業內部,合作伙伴之間未能實現在線的電子聯接,形成廠一些供應鏈上的信息孤島,不能充分支持和體現供應鏈管理的戰略優勢和系統特征。
或許認識到傳統信息化的不足,一些站在前沿的企業信息化軟件開發商已經轉向開發面向Internet的供應鏈系統。這種基于Internet的供廊鏈軟件進一步突破了企業內部供直鏈和外部供應鏈間的壁壘,使整個產業鏈中的企業連成鏈條或網絡,把鏈條上各節點的資源有效整合并互動管理,更有效地向市場提供商品和服務來完成單個企業所不能承擔的市場功能。由此供應鏈管理成為企業信息化的新起點的重要標志,使企業信息系統真正突破了“企業內部應用”的限制,把信息化管理推向企業內外集成的新階段。
2.2 企業供應鏈管理面臨的挑戰
企業在建設供應鏈管理的過程,常常會遇到種種的網難與挑戰,主要體現如下:一些企業對供應鏈管理的認識不夠重視,對供應鏈的運作前景持“觀望”或“沒必要”的態度;供應鏈各節點企業之間缺乏信任,合作力度小,一些企業不愿意把自己管理信息與合作企業共享;企業不能正確把握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也就無法有效整合外部資源;缺乏系統的供應鏈績效評價機制等等。另外特別是在很大程度上困擾絕大部分企業的一個挑戰,即企業不具備足夠地經濟、技術實力,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供應鏈管理模式。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企業為中小企業,其信息化程度不高。一個企業建立供應鏈管理系統,實現供沲鏈管理信息化,需要經過初步調查、需求分析、系統建設方案的提出和實施,購買昂貴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同時還需要配備專業的系統維護人員、網絡管理人員等。這種過程對于中小企業而言,依靠自己有限的資源來建設供應鏈管理系統顯然不堪重負:首先,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工作量大,實施周期長、系統復雜龐大,維護和更新難度大,頻繁的軟硬件升級和安全性防護對缺乏有經驗的信息技術人員的中小企業是個難以克服的困難;其次,即使企業投入巨資建立一套信息系統,也會因為業務量不大,數據處理頻度不高,從而使得整個信息系統的利用率不高,設備負荷量不足而產生極大的浪費。
為此,如何幫助企業尤其是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實現供應鏈管理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有待解決的問題。近年來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或SaaS(Software-as-a-Service)模式的迅速興起與壯大,已成為一種軟硬件部署的新模式,為企業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全新的、完好的解決方案。
3 ASP應用服務模式
3.1 ASP的運作模式
ASP模式是一種企業外包IT業務的租賃模式,由ASP服務商為企業的業務過程和信息管理集中提供服務。企業只要租用ASP服務商為其部署的信息管理系統完成自己的業務處理,而應用服務軟件運行在ASP服務商的服務器,運行結果通過Internet傳遞給企業。
在ASP模式中主體是ASP應用服務提供商。由ASP服務商購置服務器、路由器、防火墻各種硬件設備、第三方軟件系統,租用電信網絡寬帶線路,在ASP專業機房里構建系統運行平臺,然后,ASP服務商通過Internet向企業提供所需要的各種應用軟件服務,如SCM、HRM、CRM、物流管理軟件等,并負責軟件升級、數據備份、運行管理等常規維護。ASP模式的主要收入是運行平臺的租賃費,其直接成本主要是構建運行平臺所投入的軟硬件設備的費用及運營成本。
3.2 ASP模式特點
一般來說,ASP具有五個方面的特點:
1)以應用為核心。ASP的核心就是應用系統,它所有的建設、實施和市場推廣活動也均是以業務應用系統為核心的,就是以業務軟件系統為推廣核心,而不是硬件平臺或者其他類型的服務。
2)互聯網應用。安裝在ASP服務器上的直用軟件必須采用B/S架構,這樣用戶才能通過瀏覽器遠程訪問服務器上的應用軟件系統(而不需要像C/S體系結構應用軟件那樣需在用戶端安裝前臺軟件)。
3)集中式管理。所有的ASP應用軟件均安裝在ASP的中心機房的應用服務器上,由ASP服務商統一管理,相關的數據也放在ASP中心機房的數據庫服務器上,日常的系統維護和數據備份也均由ASP負責。
4)租賃式收費。ASP模式和軟件銷售的最大不同點就是,ASP模式的收費是租賃收費的,即采用包年、包月、會員制等收費模式,而不是像軟件銷售模式下一次性買斷。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整個市場競爭呈現出國際化、一體化的趨勢。為了取得競爭優勢,企業不能單靠自身力量與本行業的對手競爭,而需要與外部供應商、分銷商等組成戰略聯盟來增強競爭實力。傳統的“大而全”、“縱向一體化”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越來越不適應時代潮流,取而代之的是“橫向一體化”的經營策略,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運用先進信息技術是供應鏈管理的必要手段,實施供應鏈管理系統已成為食業經營的戰略新起點,但對于許多制造性的中小企業來說,自建信息系統,不僅在人力、財力、物力上的投入太大,而且項目實施周期長,面對一個快速變化、靈活的市場,企業可能會錯過商機而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因此,企業向外界租用一個信息系統,采用外包的形式,快速獲得所需的應用服務,不失為一種可行的、經濟的信息化解決方案。
2 供應鏈管理及其面臨的挑戰
2.1 何為供應鏈管理
所謂供應鏈就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再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網鏈結構。供應鏈管理,即貫穿整個供應鏈的所有業務過程,包括采購、制造、配送、銷售和售后服務,以及與之相聯系的運輸和儲存等的統籌管理,實現價值鏈的價值最大化目標。
供應鏈管理是進入21世紀后企業適應全球競爭的一個有效途徑,正如英國著名的供應鏈管理專家馬丁·克哩斯多夫(M·Christopher 1992)所說的:“21世紀的競爭不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的供應鏈管理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對所有節點企業的資源進行集成和協調,強調戰略伙伴協同、信息資源集成、快速市場響應及為用戶創造價值等。但由于企業信息技術應用相對滯后于先進的管理模式的發展,許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仍然采用傳統的,基于紙張、傳真、電話的供臆鏈運作手段,未能實現企業與合作伙伴間實時的、同步的信息交互。目前雖然一些制造企業采用了MRPⅡ、ERP等系統,但這些系統往往局限于企業內部,合作伙伴之間未能實現在線的電子聯接,形成廠一些供應鏈上的信息孤島,不能充分支持和體現供應鏈管理的戰略優勢和系統特征。
或許認識到傳統信息化的不足,一些站在前沿的企業信息化軟件開發商已經轉向開發面向Internet的供應鏈系統。這種基于Internet的供廊鏈軟件進一步突破了企業內部供直鏈和外部供應鏈間的壁壘,使整個產業鏈中的企業連成鏈條或網絡,把鏈條上各節點的資源有效整合并互動管理,更有效地向市場提供商品和服務來完成單個企業所不能承擔的市場功能。由此供應鏈管理成為企業信息化的新起點的重要標志,使企業信息系統真正突破了“企業內部應用”的限制,把信息化管理推向企業內外集成的新階段。
2.2 企業供應鏈管理面臨的挑戰
企業在建設供應鏈管理的過程,常常會遇到種種的網難與挑戰,主要體現如下:一些企業對供應鏈管理的認識不夠重視,對供應鏈的運作前景持“觀望”或“沒必要”的態度;供應鏈各節點企業之間缺乏信任,合作力度小,一些企業不愿意把自己管理信息與合作企業共享;企業不能正確把握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也就無法有效整合外部資源;缺乏系統的供應鏈績效評價機制等等。另外特別是在很大程度上困擾絕大部分企業的一個挑戰,即企業不具備足夠地經濟、技術實力,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供應鏈管理模式。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企業為中小企業,其信息化程度不高。一個企業建立供應鏈管理系統,實現供沲鏈管理信息化,需要經過初步調查、需求分析、系統建設方案的提出和實施,購買昂貴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同時還需要配備專業的系統維護人員、網絡管理人員等。這種過程對于中小企業而言,依靠自己有限的資源來建設供應鏈管理系統顯然不堪重負:首先,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工作量大,實施周期長、系統復雜龐大,維護和更新難度大,頻繁的軟硬件升級和安全性防護對缺乏有經驗的信息技術人員的中小企業是個難以克服的困難;其次,即使企業投入巨資建立一套信息系統,也會因為業務量不大,數據處理頻度不高,從而使得整個信息系統的利用率不高,設備負荷量不足而產生極大的浪費。
為此,如何幫助企業尤其是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實現供應鏈管理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有待解決的問題。近年來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或SaaS(Software-as-a-Service)模式的迅速興起與壯大,已成為一種軟硬件部署的新模式,為企業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全新的、完好的解決方案。
3 ASP應用服務模式
3.1 ASP的運作模式
ASP模式是一種企業外包IT業務的租賃模式,由ASP服務商為企業的業務過程和信息管理集中提供服務。企業只要租用ASP服務商為其部署的信息管理系統完成自己的業務處理,而應用服務軟件運行在ASP服務商的服務器,運行結果通過Internet傳遞給企業。
在ASP模式中主體是ASP應用服務提供商。由ASP服務商購置服務器、路由器、防火墻各種硬件設備、第三方軟件系統,租用電信網絡寬帶線路,在ASP專業機房里構建系統運行平臺,然后,ASP服務商通過Internet向企業提供所需要的各種應用軟件服務,如SCM、HRM、CRM、物流管理軟件等,并負責軟件升級、數據備份、運行管理等常規維護。ASP模式的主要收入是運行平臺的租賃費,其直接成本主要是構建運行平臺所投入的軟硬件設備的費用及運營成本。
3.2 ASP模式特點
一般來說,ASP具有五個方面的特點:
1)以應用為核心。ASP的核心就是應用系統,它所有的建設、實施和市場推廣活動也均是以業務應用系統為核心的,就是以業務軟件系統為推廣核心,而不是硬件平臺或者其他類型的服務。
2)互聯網應用。安裝在ASP服務器上的直用軟件必須采用B/S架構,這樣用戶才能通過瀏覽器遠程訪問服務器上的應用軟件系統(而不需要像C/S體系結構應用軟件那樣需在用戶端安裝前臺軟件)。
3)集中式管理。所有的ASP應用軟件均安裝在ASP的中心機房的應用服務器上,由ASP服務商統一管理,相關的數據也放在ASP中心機房的數據庫服務器上,日常的系統維護和數據備份也均由ASP負責。
4)租賃式收費。ASP模式和軟件銷售的最大不同點就是,ASP模式的收費是租賃收費的,即采用包年、包月、會員制等收費模式,而不是像軟件銷售模式下一次性買斷。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基于ASP模式的SCM系統設計與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