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月前,馬云以別開生面的演唱會形式宣布“退休”,以為他老人家從此要退隱江湖去做瀟灑的風清揚,以為他老人家從此就閑云野鶴打太極。——因為他曾經信誓旦旦地說“明天開始,生活將是我的工作”。
沒想到,我們都被忽悠了。正當大伙有點傷感地努力適應著沒有馬云的日子,馬大帥換個馬甲又重出江湖了。日前,阿里巴巴牽頭聯合銀泰、復星、富春及相關物流公司、金融機構組建的“中國智能骨干網”項目正式啟動,定名為“菜鳥網絡”。馬云正式就任菜鳥網絡董事長一職。
閑不住的馬云到底要干什么?菜鳥網絡究竟玩的是什么菜?
菜鳥網絡與天貓的關系
經過2012的強勢洗牌后,電商的競爭更趨慘烈。送貨速度無疑將成為電商競爭的決定性因素,由于天貓采取的是與快遞公司合作的物流模式,不同于京東的自建物流。雖然天貓在三四線城市、鄉村的物流體系優于京東、易迅,但天貓在速度方面一直不占優勢。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電商尤甚。繼211限時達、次日達、隔日達、夜間配送等玩法之后,京東前不久又在北京等中心城市推出了“極速達”業務,把貨物的配送時間壓縮在3小時之內。易迅宣稱在京實現了“一日三送”。主要競爭對手頻頻“提速”,無疑刺痛了馬云的神經。
馬云說,阿里巴巴永遠不做快遞。不做快遞并不意味著不做物流,其實對于物流馬云早就垂涎三尺。在菜鳥網絡之前,阿里巴巴集團已經在電商物流上以多種方式嘗試,比如在2010年初入股星辰急便等快遞企業。2011年初,其又正式推出“物流寶”,通過接入第三方快遞、倉儲的信息,為賣家提供入庫、發貨、上門攬件等方面的信息調配服務。
在阿里巴巴內部,定位于數據化分析、追蹤的物流寶的代號是“天網”,而涉足實體倉儲投資的菜鳥網絡是“地網”。據傳天貓出資21.5億,在菜鳥中占股43%。真可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啊,看來天貓要玩的不是簡單地將快遞公司的業務模式進行復制,而是超前于現狀的“物流平臺”。一旦這個平臺形成氣候,天貓勢必將追趕的京東、易迅又甩開一大截。想到這里,不禁為滿足于“亞洲一號”杰作的劉強東捏了一把汗?! ?br />
菜鳥網絡的贏利模式猜想
馬云創建阿里巴巴時喊的口號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根據菜鳥網絡的公司目標“讓全中國任何一個地區做到24小時內送貨必達”,似乎應該有這么一句推廣口號——“讓天下沒有24小時內送不到的貨”。
搭建平臺、免費、引流、抬高門檻、收費,這是阿里巴巴和淘寶的發展模式,按照馬云一貫的思路推測,菜鳥網絡很可能會走同樣的路子。
馬云說,菜鳥網絡的“智能骨干網”建起來后,不會搶快遞公司的生意,“因為我們沒有這個能力,中國有很多快遞公司做快遞做得比我們好。”不搶快遞公司的生意,那到底怎么賺錢呢?
菜鳥網絡CEO沈國軍透露,首期將投資1000億元,希望在5-8年的時間建設一個遍布全國的“開放式、社會化”物流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在全國幾百個城市通過“自建+合作”的方式建設物理層面的倉儲設施;二是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建立基于這些倉儲設施的數據應用平臺,并共享給電子商務企業、物流公司、倉儲企業、第三方物流服務商以及供應鏈服務商。
毫無疑問,如果菜鳥網絡的基礎設施建立起來,沖擊最大的就是現在的快遞公司。盡管是通過“自建+合作”的方式,必然會和順豐、四通一達等快遞公司合作,以減少倉儲設施的重復建設,但一旦這張大網形成,最終的掌控權是在菜鳥網絡手中。因此馬云才會說“這張網可能會影響所有快遞公司今天的商業模式”。
讓全中國2000個城市在任何一個地方只要上網購物,24小時貨一定送到家。——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偉大的“物流中國夢”。但是在實際利益面前,快遞公司與菜鳥公司之間的合作能到達什么程度,新的快遞模式能否被用戶接受,快遞公司在未來的利益格局中是否會逐漸喪失話語權……這些都使參股的快遞公司憂心忡忡。來自“四通一達”的某公司副總裁稱,“我們參股主要是因為公司70%以上的業務都來自淘寶,誰也不想失去淘寶,但這事能不能辦成,誰心里也沒譜。”
看來,快遞公司對于阿里系可謂是既愛又怕啊。而馬云正是瞄準了快遞公司的這種心理,拉他們入伙,以網絡覆蓋力+送貨速度“雙保險”牢固樹立“快遞第一平臺”的形象,徹底顛覆目前的快遞模式。
當菜鳥網絡足夠強大之日,或將是快遞公司葬身之時。那個時候,京東和易迅也許都要依賴于菜鳥的網絡,而“四通一達”之類的快遞公司已經完全退化成菜鳥網的供應商,因為大家發快遞會直接上菜鳥網下單而不是打電話給快遞公司。
沒想到,我們都被忽悠了。正當大伙有點傷感地努力適應著沒有馬云的日子,馬大帥換個馬甲又重出江湖了。日前,阿里巴巴牽頭聯合銀泰、復星、富春及相關物流公司、金融機構組建的“中國智能骨干網”項目正式啟動,定名為“菜鳥網絡”。馬云正式就任菜鳥網絡董事長一職。
閑不住的馬云到底要干什么?菜鳥網絡究竟玩的是什么菜?
菜鳥網絡與天貓的關系
經過2012的強勢洗牌后,電商的競爭更趨慘烈。送貨速度無疑將成為電商競爭的決定性因素,由于天貓采取的是與快遞公司合作的物流模式,不同于京東的自建物流。雖然天貓在三四線城市、鄉村的物流體系優于京東、易迅,但天貓在速度方面一直不占優勢。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電商尤甚。繼211限時達、次日達、隔日達、夜間配送等玩法之后,京東前不久又在北京等中心城市推出了“極速達”業務,把貨物的配送時間壓縮在3小時之內。易迅宣稱在京實現了“一日三送”。主要競爭對手頻頻“提速”,無疑刺痛了馬云的神經。
馬云說,阿里巴巴永遠不做快遞。不做快遞并不意味著不做物流,其實對于物流馬云早就垂涎三尺。在菜鳥網絡之前,阿里巴巴集團已經在電商物流上以多種方式嘗試,比如在2010年初入股星辰急便等快遞企業。2011年初,其又正式推出“物流寶”,通過接入第三方快遞、倉儲的信息,為賣家提供入庫、發貨、上門攬件等方面的信息調配服務。
在阿里巴巴內部,定位于數據化分析、追蹤的物流寶的代號是“天網”,而涉足實體倉儲投資的菜鳥網絡是“地網”。據傳天貓出資21.5億,在菜鳥中占股43%。真可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啊,看來天貓要玩的不是簡單地將快遞公司的業務模式進行復制,而是超前于現狀的“物流平臺”。一旦這個平臺形成氣候,天貓勢必將追趕的京東、易迅又甩開一大截。想到這里,不禁為滿足于“亞洲一號”杰作的劉強東捏了一把汗?! ?br />
菜鳥網絡的贏利模式猜想
馬云創建阿里巴巴時喊的口號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根據菜鳥網絡的公司目標“讓全中國任何一個地區做到24小時內送貨必達”,似乎應該有這么一句推廣口號——“讓天下沒有24小時內送不到的貨”。
搭建平臺、免費、引流、抬高門檻、收費,這是阿里巴巴和淘寶的發展模式,按照馬云一貫的思路推測,菜鳥網絡很可能會走同樣的路子。
馬云說,菜鳥網絡的“智能骨干網”建起來后,不會搶快遞公司的生意,“因為我們沒有這個能力,中國有很多快遞公司做快遞做得比我們好。”不搶快遞公司的生意,那到底怎么賺錢呢?
菜鳥網絡CEO沈國軍透露,首期將投資1000億元,希望在5-8年的時間建設一個遍布全國的“開放式、社會化”物流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在全國幾百個城市通過“自建+合作”的方式建設物理層面的倉儲設施;二是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建立基于這些倉儲設施的數據應用平臺,并共享給電子商務企業、物流公司、倉儲企業、第三方物流服務商以及供應鏈服務商。
毫無疑問,如果菜鳥網絡的基礎設施建立起來,沖擊最大的就是現在的快遞公司。盡管是通過“自建+合作”的方式,必然會和順豐、四通一達等快遞公司合作,以減少倉儲設施的重復建設,但一旦這張大網形成,最終的掌控權是在菜鳥網絡手中。因此馬云才會說“這張網可能會影響所有快遞公司今天的商業模式”。
讓全中國2000個城市在任何一個地方只要上網購物,24小時貨一定送到家。——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偉大的“物流中國夢”。但是在實際利益面前,快遞公司與菜鳥公司之間的合作能到達什么程度,新的快遞模式能否被用戶接受,快遞公司在未來的利益格局中是否會逐漸喪失話語權……這些都使參股的快遞公司憂心忡忡。來自“四通一達”的某公司副總裁稱,“我們參股主要是因為公司70%以上的業務都來自淘寶,誰也不想失去淘寶,但這事能不能辦成,誰心里也沒譜。”
看來,快遞公司對于阿里系可謂是既愛又怕啊。而馬云正是瞄準了快遞公司的這種心理,拉他們入伙,以網絡覆蓋力+送貨速度“雙保險”牢固樹立“快遞第一平臺”的形象,徹底顛覆目前的快遞模式。
當菜鳥網絡足夠強大之日,或將是快遞公司葬身之時。那個時候,京東和易迅也許都要依賴于菜鳥的網絡,而“四通一達”之類的快遞公司已經完全退化成菜鳥網的供應商,因為大家發快遞會直接上菜鳥網下單而不是打電話給快遞公司。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被馬云的“退休”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