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 連鎖業目前可謂是紅紅火火,傳統的大型國企借助歷史的資源和良好的政府關系、資本市場關系,步步為營快速發展;民營企業也不甘示弱,在電子電器、家居建材等領域,逐步建立了行業領導者的地位。還有更多的企業,還是一個區域性的公司,心中有著高昂的沖動,要在下一個五年走向全國。進入本世紀以來,一方面是連鎖企業跑馬圈地,一個個店面建成營業;另一方面,一部分企業開始陸續關店停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2009年初,我們對國內外31家 零售 連鎖企業進行了初步的研究,涉及百貨、超市、家居商場、3C賣場、藥店,初步體會到這16個問題。當然,作為一家 零售 連鎖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需要突破的成長瓶頸,還遠遠不只這些。
1、如何能夠快速擴張,實現規模效應?
零售 連鎖業近年來發展迅速,無論是企業數量還是企業規模,都可以稱之為風風火火。領先的企業在資本的簇擁下,依然處在攻城略地進行時,他們始終相信,規模效益是行業致勝的法寶。也有一些企業,牢牢把握地方市場,成為一方壟斷性的諸侯。當資本力量沖入這個行業,開始翻江倒海的時候,區域優勢是否還能維持,值得我們思考?
以超市業的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毆尚等外資企業為例,雖然每一家在中國大陸的市場份額幾乎都超不過1%,但是其在資本優勢下擴張的速度是國內企業不可攀比的。當大鱷們大手筆進駐一個城市后,依靠其龐大的采購量和持續的地價,其 零售 傾銷策略將發揮得淋漓盡致,無情的長期低價,將把小規模的地方性企業壓迫得喘不過氣來。在做強還是做大的無休止爭論中, 零售 連鎖企業似乎沒有一個非黑即白的選擇。
2、如何在外資企業的 零售 傾銷攻勢下轉危為機?
超市先行、家電隨后,緊隨著四大超市來中國大陸圈地,全球最大的電子電器連鎖企業百思買也姍姍來遲。法國毆尚超市公司,雖然來大陸較遲,但是其
依靠資本運作,在幕后分步行動控股了大潤發,也使其規模發生了質的飛躍。國內的 零售 連鎖企業家們,也許仍然堅信自己的本土作戰優勢,對這批來襲的狼并不畏懼。但是,大家也許并沒有看清楚外資企業的真正優勢在哪里,他們的優勢不僅僅是管理,也不僅僅是全球采購的規模,他們還有雄厚的資本優勢,他們善于結伴成群地向你撲來。不要以外經濟危機時刻,他們在本國還難以生存,事實并不是這樣的。08年美國的沃爾瑪,其銷售收入不降反增,家樂福也沒見有多大的業績下滑,畢竟賣的是日常生活必需品,波動并不大。
當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后,他們一定會跑馬圈地,而且都是圈住那些黃金寶地,然后開始持續不斷的低價傾銷,因為他們不差錢,他們的采購規模降低了采購成本,三番五次的降價之后,他們能夠瀟灑地活著,恐怕中國的一個區域性企業就難以為繼了。他們的目的很明確,靠傾銷把你打垮,占領你的市場,等你破產之后,他們在依靠對市場的壟斷,把以往降價的損失再賺回來。
另一個要命的問題是人才爭奪,我國 零售 連鎖業的高級人才非常缺乏,當外資拋出橄欖枝、亮出錢袋子的時候,無論民族情結有多高,恐怕都難當誘惑。
3、如何在落后的物流產業大環境下提高物流效率?
零售 連鎖不僅僅是前端的店面,也不僅僅是后端的采購,其中貫穿整個產業的供應鏈和物流系統,是競爭的關鍵所在。當前,各大 零售 連鎖企業都鉚足了勁在全國布局。以超市為例,家樂福和華聯綜超是個典型,全國二十多個省市都有他們的店面。由于目前全國性的 零售 連鎖企業在全國范圍布局的很廣,但是在單個區域的店面密度很低,這對自建物流配送系統提出了超乎想象的挑戰,即使是以自有物流配送高效著稱的沃爾瑪,到了中國也沒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第三方物流業也是散兵游勇的時代,高速公路的通車速度平均只有60~80公里/小時,再加上各地公路各自為政,物流公司各自為政,整個社會的物流系統極其低效,這對于 零售 連鎖企業來說是致命的。
似乎暫時不用太擔心,大家都受制于落后的第三方物流系統。但是,一旦大佬們完成了布店的密度,為區域物流配送奠定的規模需求的基礎,他們可以自建物流配送系統,小規模的企業就只能叫苦連天了。關鍵在于,自建一個物流配送系統,遠遠超過開更多店面的難度,我國的企業在這方面還處在起步階段。
4、如何將資本為我所用,而不受制于資本?
零售 連鎖企業的成長,毋庸置疑,規模是抗衡不了的誘惑,但是在當前主營業務盈利能力普遍不高,甚至一些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為負的情況下,資金從何而來,除了加盟和占用供應商貨款之外,引入戰略投資不失為一個良策。國內超市業的聯華、華聯、華聯綜超、物美,資產負債率都很高,聯華的資產負債率高達70%左右,甚至超過了一些房地產公司。
但是也不能對戰略投資者抱太大的期望,資本是逐利的,他們的眼光看不到10年、20年之后的發展,撈足了錢就跑了。雖然聲稱給予企業管理的支持和輔導,但是事實上卻不是這樣,給的不是保健品,而是催化劑,是化肥而不是復合肥料,目的只有一個,期望企業快點上市,然后賺一筆走人。更有甚者,一旦控制權喪失,企業家的理想也許就無奈了。
5、如何超脫當前針尖對麥芒的無序競爭,跨出紅海?
就拿上海來說,中山公園十字路口的三個夾角內,分別是蘇寧、國美和永樂,三家商場不經意中為你提供了“中山公園一站式”服務。大街小巷只要是有聯華的地方,不出5分鐘必有華聯。徐家匯的五叉路口的有匯金百貨、第六百貨、太平洋百貨、港匯廣場、東方商廈五家百貨商場。同在曹溪北路和肇嘉浜路夾角之內,便是相連的太平洋數碼廣場和百腦匯電子購物廣場。在武漢,走出漢口火車站便是歐亞達國際家居中心,向西走到十字路口就是金馬家居中心,再向左到下一個十字路口,便是居然之家家居廣場。白安居在去年關閉多家商場,新一佳也在全國關門了許多店面。在一個殺紅了眼,每天念叨著擴張建店、促銷降價、榨取供應商的最后一分利潤的市場內,競爭如此慘烈,如何突出重圍。
聯華的生鮮小超市是一個創舉,具備了菜市場的新鮮,避免了菜市場的不整潔,具備了便利店的方便,拋棄了便利店的不便宜,具備了大型超市的地價,避免了大型超市購物距離較遠的不足,目前成為聯華旗下的一個亮點,其盈利能力遠遠超過世紀聯華大型超市,也遠遠超過聯華快客便利店。
6、如何不再行走于法律的邊沿,順應政策的走向?
從以國有 零售 企業為主,到向民營資本開放,從外資有限入境,到完全放開 零售 市場,從 零售 商和供應商自由較力,到政府出臺相關的零供交易規則,從食品衛生法,到食品安全法,國家對于關乎民生的 零售 業,將出臺更為完善而規范的政策,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也正在伴隨著 零售 業的發展而進行中。當初,外資 零售 企業進入中國時,不軌行為比比皆是。家樂福的許多店就是在地方政府默許的情況下,沒有得到中央政府的許可,卻照開不誤。沃爾瑪也很聰明,它找來了中國的合作伙伴作為它的開路先鋒。
但是現在,這種時代漸去甚遠,我國的立法程序在加速前進,行走在法律邊沿的連鎖企業家們,也許已經聞到了政策利刃的氣息,如何能夠把握國家法規政策的走向,刨除違法的隱患,是需要企業家們冷靜地思考的時候了。
7、如何應對特許加盟潛在的管控隱患?
幾年前,幾乎是一夜間,特許加盟成為商業潮流,無論是盟主,還是加盟者,好像只要有了特許加盟,財富就會如流水源源不斷。但是,對于加盟商,雖然有協議約定,將其納入盟主的統一管理之中,但是,畢竟沒有資本的紐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每天都在發生。無論是信息的管控、人員的管控、物流系統的管控、服務標準的管控,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一個典型的問題就是一線的信息反饋不及時。何況有些加盟店還是加盟者自己在經營,其自由度便可想而知了,簡直就是一個王國里的自治區。
曾經詳細閱讀過一家便利連鎖企業的加盟協議,明確規定,加盟商投資之后,不參與店面的日常經營。但是,資本的力量是無形的,加盟商對加盟店日常運營的影響,力量還不小,關鍵是對策很多。現在,每當去一家便利店,都會隨口問一句:“你們這幾家店是加盟店還是直營店?”,為什么要問?原因很簡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加盟店的舉措有可能不符合盟主的要求,加盟店犯下的錯誤盟主有可能不承擔責任。
8、如何應對城鎮商業地產的供求,有效掌控店面布局?
十年來,處在房地產行業的大背景下,商業地產的發展也是如火如荼,一個個商業中心區相繼拔地而起,一些 零售 連鎖企業甚至涉足了房地產業,這其中,國美、蘇寧,無一例外。對于以租用店面為主的 零售 企業,租金是運營成本的一個重要部分。伴隨著 零售 連鎖業的快速發展,以及眾多的企業對連鎖模式的認同和追捧,優質地塊的店面租金也持續攀升。
連鎖行業有一條成功法則,就是要快速占領有利地形,優質的店面資源并不多,而且幾乎是不可復制,一個租金較低但是周邊人流環境較差的店面,其未來的營業效果也將大打折扣。這種哄搶式的店面租賃方式,抬高了優質地塊的店面租金,使企業的營運成本也節節攀高。在一些招商式大賣場,時有發生商戶集體要求降低租金的事情。
9、如何應對不斷攀升的人工成本和用工法律要求?
零售 連鎖也是勞動力密集型的行業,店面服務和后臺物流配送是主要的用工需求,對這些所謂藍領服務人員的聘用,越來越受法律的嚴格監管,由于人員數量多,不少企業開始打擦邊球,和勞動法律搞捉迷藏。但是,目前全民的法律意識逐漸清醒,政府、媒體和專業服務機構對勞工權益的關注,也使得 零售 企業不
得不重新審視他們的用工政策。
雖然大部分 零售 企業的藍領工人,都是通過人才派遣公司,采用外包的方式進入企業工作的,法律上這些工人和人才公司簽訂了用工協議,然后被派遣到用工企業,但是這仍然不能讓用人單位逃避法律的約束。勞動合同法對人才派遣進行了詳細的規定,一旦勞動者權益受到侵害,用人單位和人才派遣公司將承擔連帶責任。因此,這些藍領工人再也不是可以當作機器應用的人,而是由法律意識和社會保護的人群,企業未來要面對更多類似的問題。
10、依靠“信道費”的非主營業務盈利模式還能走多遠?
在 零售 行業,尤其是國內的 零售 企業,大家都明白一個公開的秘密,收入不靠主營業務,而是靠向供應商收取各種名目的費用來創收。無論是沸沸揚揚的國美,還是本土超市的聯華,都是靠這種所謂的“信道費”的方式來賺取利潤。
目前,國家已經開始著手制定協調 零售 商和供應商關系的法律,一個明顯的傾向,就是嚴格規范 零售 商的行為,不允許向供應商收取不合理的費用,隨著法律的健全,這種規定將越來越多、越來越嚴格。中國的 零售 連鎖企業,不但學會了沃爾瑪的量大價低策略,讓供應商一再降價,同時也自創了向供應商收各種費用的特色招術。但這明顯不符合國際行業慣例,法律層面的介入和調整,指日可待。
國內 零售 連鎖企業當仁不讓,無論是超市業的聯化,還是家電業的國美,國內 零售 連鎖企業有的是中國特色功夫:高資產負債率、以“信道費”為特色的非主營業務收入模式。而外資企業則真正從主營業務中盈利,不靠所謂的信道費,不靠占用供應商貨款,不靠所謂的 零售 與地產不分離的發展模式。
11、主營業務盈利能力匱乏的局面何時能夠改變?
在當前背景下,如何提高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各家 零售 連鎖企業都心知肚明,這是一個早晚要解決的問題,靠主營業務之外的收入來發展,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誰能夠率先進行改革,誰就能撥得頭籌。但是,如何改變主營業務收入不力的局面,這不僅僅是采購價格和銷售價格的問題,還有物流配送系統的效率問題,企業自身的管理效率問題。
如何通過高效的物流和管理系統,通過標準化和系統化管理,通過對品類的把握和提升,來實現主營業務的增收?對于這一點,似乎許多 零售 連鎖企業的管理團隊并沒有真正重視起來,說起來很重要,但是行動中不重視,企業仍然是更多的關注外延式的發展,例如,店面的擴充、采購成本的降低、融資手段的應用、等等。
12、缺乏中高級專業人才的現狀,何時能夠改變?
在過去,我國商品流通領域擁有的大部分是批發人才、 零售 終端的服務人員,而沒有真正的物流人才、店面管理人才、以及品類管理人才。這也是高校的人才培養結構、行業以前的業態造成的。作為新型業態的 零售 連鎖業,如何滿足公司規模發展所需要的專業化人才,著實是一個瓶頸。不但難以招到經驗豐富的人才,而且對于人才的再培養,也缺乏知識和經驗的積累。
當前的 零售 連鎖企業,店面規模的擴張速度,遠遠超過人才的培養速度。優秀人才的缺口將在一段時間內長期存在。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尋找到合適的人才,如何培養合格的人才,如何用事業發展的機遇保留住優秀的人才,這都是面臨的嚴峻挑戰。
13、如何有效推行供應鏈管理和店面運營標準化?
零售 連鎖企業系統化管理的關鍵,在于企業整個供應鏈和物流管理系統。 零售 連鎖本質上屬于商品流通業,商品流通各個環節的系統化管理,是一個最基本的管理基礎。我國企業在供應鏈和物流管理方面,本來就比較落后,加之國內物流產業的大環境比較滯后,這就給 零售 連鎖企業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如何能夠提升自身的供應鏈物流系統,成為企業跨區域快速發展必須要回答的問題。
作為典型的連鎖經營模式,每一個連鎖終端店面的管理,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唯一窗口。
一般來說,為了體現企業統一的特色和規范,往往采取標準化運營的方式。但是,店面增多以后,標準化運營能否得到貫徹落實,就很難回答了。如果能夠做到麥當勞和肯德基的標準化程度,可能還需要一段時日。
14、如何實現有效的總部、區域、單店的管控與協調?
當 零售 連鎖企業從一個區域走向更多的區域,甚至遍布全國各大城市的時候,企業管理的架構也往往需要適時進行調整。從總部直接管理每一個店面,到實行區域化運營協調,管理的層次有可能增加,這就為管理創造了難度,多一個管理層次,并非只是增加了一個溝通的環節,而是需要對整個管理系統進行重整。
當 零售 企業進入多區域經營,實行區域化管理之后,總部對于銷售一線的把控勢必會減弱,這可能導致總部的決策層對市場的需求變化反映遲鈍,甚至使總部對于商品品類的分析和管理決策,難以得到落實。如何在縱向的多層級管理、橫向的多品類管理之間,進行高效的協調,是企業跨區域擴張之后的一個新的管理難題。
15、如何實現資金的統籌管理、內部信息的透明?
當 零售 連鎖企業成為一個龐大的商業系統之后,內部對資金和信息的透明要求就會更高,內部相互之間的信息分享能否順暢,是否會存在信息傳遞的孤島和溝通壁壘,資金能否得到統籌把控,商業信息的保密政策能否得到落實?這是一個企業管理水準的最直接反映。 零售 連鎖成功的關鍵,在于商品、資金、信息的快速流動,只有這樣才真正符合流通行業的本質特征。這樣一個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縱橫交錯的系統內,透明、分享和保密的矛盾,本位主義的思想誤區,都將成為障礙。
16、如何平衡規模化發展和集約化管理?
零售 連鎖企業的發展,必須要把握兩個核心要素,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管理,二者如何進行平衡,在某一個時段如何區分二者的輕重緩急。一般來說,規模化發展勢必影響管理層對集約化管理的精力投入,反之亦然。對于一個 零售 連鎖企業來說,缺一不可,沒有規模化發展,企業就長不大,就沒有規模效應,就沒有市場份額;沒有集約化管理,企業就沒有效率、沒有標準、沒有風險控制的措施。任何一個方面發展滯后,都會給企業帶來致命的潛在威脅。如果規模不大,在大顎來襲之際,可能被鯨吞或扼殺,這其中的風險來自外部的沖擊;管理不好的時候,必然在內部催生不規范和低效率,風險自內而生。
面對上述這16個問題,答案是各式各樣的,不同的企業家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但是,作為一家 零售 連鎖企業的負責人,面對下一步的發展,有必要對這些問題作出解答。
2009年初,我們對國內外31家 零售 連鎖企業進行了初步的研究,涉及百貨、超市、家居商場、3C賣場、藥店,初步體會到這16個問題。當然,作為一家 零售 連鎖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需要突破的成長瓶頸,還遠遠不只這些。
1、如何能夠快速擴張,實現規模效應?
零售 連鎖業近年來發展迅速,無論是企業數量還是企業規模,都可以稱之為風風火火。領先的企業在資本的簇擁下,依然處在攻城略地進行時,他們始終相信,規模效益是行業致勝的法寶。也有一些企業,牢牢把握地方市場,成為一方壟斷性的諸侯。當資本力量沖入這個行業,開始翻江倒海的時候,區域優勢是否還能維持,值得我們思考?
以超市業的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毆尚等外資企業為例,雖然每一家在中國大陸的市場份額幾乎都超不過1%,但是其在資本優勢下擴張的速度是國內企業不可攀比的。當大鱷們大手筆進駐一個城市后,依靠其龐大的采購量和持續的地價,其 零售 傾銷策略將發揮得淋漓盡致,無情的長期低價,將把小規模的地方性企業壓迫得喘不過氣來。在做強還是做大的無休止爭論中, 零售 連鎖企業似乎沒有一個非黑即白的選擇。
2、如何在外資企業的 零售 傾銷攻勢下轉危為機?
超市先行、家電隨后,緊隨著四大超市來中國大陸圈地,全球最大的電子電器連鎖企業百思買也姍姍來遲。法國毆尚超市公司,雖然來大陸較遲,但是其
依靠資本運作,在幕后分步行動控股了大潤發,也使其規模發生了質的飛躍。國內的 零售 連鎖企業家們,也許仍然堅信自己的本土作戰優勢,對這批來襲的狼并不畏懼。但是,大家也許并沒有看清楚外資企業的真正優勢在哪里,他們的優勢不僅僅是管理,也不僅僅是全球采購的規模,他們還有雄厚的資本優勢,他們善于結伴成群地向你撲來。不要以外經濟危機時刻,他們在本國還難以生存,事實并不是這樣的。08年美國的沃爾瑪,其銷售收入不降反增,家樂福也沒見有多大的業績下滑,畢竟賣的是日常生活必需品,波動并不大。
當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后,他們一定會跑馬圈地,而且都是圈住那些黃金寶地,然后開始持續不斷的低價傾銷,因為他們不差錢,他們的采購規模降低了采購成本,三番五次的降價之后,他們能夠瀟灑地活著,恐怕中國的一個區域性企業就難以為繼了。他們的目的很明確,靠傾銷把你打垮,占領你的市場,等你破產之后,他們在依靠對市場的壟斷,把以往降價的損失再賺回來。
另一個要命的問題是人才爭奪,我國 零售 連鎖業的高級人才非常缺乏,當外資拋出橄欖枝、亮出錢袋子的時候,無論民族情結有多高,恐怕都難當誘惑。
3、如何在落后的物流產業大環境下提高物流效率?
零售 連鎖不僅僅是前端的店面,也不僅僅是后端的采購,其中貫穿整個產業的供應鏈和物流系統,是競爭的關鍵所在。當前,各大 零售 連鎖企業都鉚足了勁在全國布局。以超市為例,家樂福和華聯綜超是個典型,全國二十多個省市都有他們的店面。由于目前全國性的 零售 連鎖企業在全國范圍布局的很廣,但是在單個區域的店面密度很低,這對自建物流配送系統提出了超乎想象的挑戰,即使是以自有物流配送高效著稱的沃爾瑪,到了中國也沒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第三方物流業也是散兵游勇的時代,高速公路的通車速度平均只有60~80公里/小時,再加上各地公路各自為政,物流公司各自為政,整個社會的物流系統極其低效,這對于 零售 連鎖企業來說是致命的。
似乎暫時不用太擔心,大家都受制于落后的第三方物流系統。但是,一旦大佬們完成了布店的密度,為區域物流配送奠定的規模需求的基礎,他們可以自建物流配送系統,小規模的企業就只能叫苦連天了。關鍵在于,自建一個物流配送系統,遠遠超過開更多店面的難度,我國的企業在這方面還處在起步階段。
4、如何將資本為我所用,而不受制于資本?
零售 連鎖企業的成長,毋庸置疑,規模是抗衡不了的誘惑,但是在當前主營業務盈利能力普遍不高,甚至一些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為負的情況下,資金從何而來,除了加盟和占用供應商貨款之外,引入戰略投資不失為一個良策。國內超市業的聯華、華聯、華聯綜超、物美,資產負債率都很高,聯華的資產負債率高達70%左右,甚至超過了一些房地產公司。
但是也不能對戰略投資者抱太大的期望,資本是逐利的,他們的眼光看不到10年、20年之后的發展,撈足了錢就跑了。雖然聲稱給予企業管理的支持和輔導,但是事實上卻不是這樣,給的不是保健品,而是催化劑,是化肥而不是復合肥料,目的只有一個,期望企業快點上市,然后賺一筆走人。更有甚者,一旦控制權喪失,企業家的理想也許就無奈了。
5、如何超脫當前針尖對麥芒的無序競爭,跨出紅海?
就拿上海來說,中山公園十字路口的三個夾角內,分別是蘇寧、國美和永樂,三家商場不經意中為你提供了“中山公園一站式”服務。大街小巷只要是有聯華的地方,不出5分鐘必有華聯。徐家匯的五叉路口的有匯金百貨、第六百貨、太平洋百貨、港匯廣場、東方商廈五家百貨商場。同在曹溪北路和肇嘉浜路夾角之內,便是相連的太平洋數碼廣場和百腦匯電子購物廣場。在武漢,走出漢口火車站便是歐亞達國際家居中心,向西走到十字路口就是金馬家居中心,再向左到下一個十字路口,便是居然之家家居廣場。白安居在去年關閉多家商場,新一佳也在全國關門了許多店面。在一個殺紅了眼,每天念叨著擴張建店、促銷降價、榨取供應商的最后一分利潤的市場內,競爭如此慘烈,如何突出重圍。
聯華的生鮮小超市是一個創舉,具備了菜市場的新鮮,避免了菜市場的不整潔,具備了便利店的方便,拋棄了便利店的不便宜,具備了大型超市的地價,避免了大型超市購物距離較遠的不足,目前成為聯華旗下的一個亮點,其盈利能力遠遠超過世紀聯華大型超市,也遠遠超過聯華快客便利店。
6、如何不再行走于法律的邊沿,順應政策的走向?
從以國有 零售 企業為主,到向民營資本開放,從外資有限入境,到完全放開 零售 市場,從 零售 商和供應商自由較力,到政府出臺相關的零供交易規則,從食品衛生法,到食品安全法,國家對于關乎民生的 零售 業,將出臺更為完善而規范的政策,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也正在伴隨著 零售 業的發展而進行中。當初,外資 零售 企業進入中國時,不軌行為比比皆是。家樂福的許多店就是在地方政府默許的情況下,沒有得到中央政府的許可,卻照開不誤。沃爾瑪也很聰明,它找來了中國的合作伙伴作為它的開路先鋒。
但是現在,這種時代漸去甚遠,我國的立法程序在加速前進,行走在法律邊沿的連鎖企業家們,也許已經聞到了政策利刃的氣息,如何能夠把握國家法規政策的走向,刨除違法的隱患,是需要企業家們冷靜地思考的時候了。
7、如何應對特許加盟潛在的管控隱患?
幾年前,幾乎是一夜間,特許加盟成為商業潮流,無論是盟主,還是加盟者,好像只要有了特許加盟,財富就會如流水源源不斷。但是,對于加盟商,雖然有協議約定,將其納入盟主的統一管理之中,但是,畢竟沒有資本的紐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每天都在發生。無論是信息的管控、人員的管控、物流系統的管控、服務標準的管控,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一個典型的問題就是一線的信息反饋不及時。何況有些加盟店還是加盟者自己在經營,其自由度便可想而知了,簡直就是一個王國里的自治區。
曾經詳細閱讀過一家便利連鎖企業的加盟協議,明確規定,加盟商投資之后,不參與店面的日常經營。但是,資本的力量是無形的,加盟商對加盟店日常運營的影響,力量還不小,關鍵是對策很多。現在,每當去一家便利店,都會隨口問一句:“你們這幾家店是加盟店還是直營店?”,為什么要問?原因很簡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加盟店的舉措有可能不符合盟主的要求,加盟店犯下的錯誤盟主有可能不承擔責任。
8、如何應對城鎮商業地產的供求,有效掌控店面布局?
十年來,處在房地產行業的大背景下,商業地產的發展也是如火如荼,一個個商業中心區相繼拔地而起,一些 零售 連鎖企業甚至涉足了房地產業,這其中,國美、蘇寧,無一例外。對于以租用店面為主的 零售 企業,租金是運營成本的一個重要部分。伴隨著 零售 連鎖業的快速發展,以及眾多的企業對連鎖模式的認同和追捧,優質地塊的店面租金也持續攀升。
連鎖行業有一條成功法則,就是要快速占領有利地形,優質的店面資源并不多,而且幾乎是不可復制,一個租金較低但是周邊人流環境較差的店面,其未來的營業效果也將大打折扣。這種哄搶式的店面租賃方式,抬高了優質地塊的店面租金,使企業的營運成本也節節攀高。在一些招商式大賣場,時有發生商戶集體要求降低租金的事情。
9、如何應對不斷攀升的人工成本和用工法律要求?
零售 連鎖也是勞動力密集型的行業,店面服務和后臺物流配送是主要的用工需求,對這些所謂藍領服務人員的聘用,越來越受法律的嚴格監管,由于人員數量多,不少企業開始打擦邊球,和勞動法律搞捉迷藏。但是,目前全民的法律意識逐漸清醒,政府、媒體和專業服務機構對勞工權益的關注,也使得 零售 企業不
得不重新審視他們的用工政策。
雖然大部分 零售 企業的藍領工人,都是通過人才派遣公司,采用外包的方式進入企業工作的,法律上這些工人和人才公司簽訂了用工協議,然后被派遣到用工企業,但是這仍然不能讓用人單位逃避法律的約束。勞動合同法對人才派遣進行了詳細的規定,一旦勞動者權益受到侵害,用人單位和人才派遣公司將承擔連帶責任。因此,這些藍領工人再也不是可以當作機器應用的人,而是由法律意識和社會保護的人群,企業未來要面對更多類似的問題。
10、依靠“信道費”的非主營業務盈利模式還能走多遠?
在 零售 行業,尤其是國內的 零售 企業,大家都明白一個公開的秘密,收入不靠主營業務,而是靠向供應商收取各種名目的費用來創收。無論是沸沸揚揚的國美,還是本土超市的聯華,都是靠這種所謂的“信道費”的方式來賺取利潤。
目前,國家已經開始著手制定協調 零售 商和供應商關系的法律,一個明顯的傾向,就是嚴格規范 零售 商的行為,不允許向供應商收取不合理的費用,隨著法律的健全,這種規定將越來越多、越來越嚴格。中國的 零售 連鎖企業,不但學會了沃爾瑪的量大價低策略,讓供應商一再降價,同時也自創了向供應商收各種費用的特色招術。但這明顯不符合國際行業慣例,法律層面的介入和調整,指日可待。
國內 零售 連鎖企業當仁不讓,無論是超市業的聯化,還是家電業的國美,國內 零售 連鎖企業有的是中國特色功夫:高資產負債率、以“信道費”為特色的非主營業務收入模式。而外資企業則真正從主營業務中盈利,不靠所謂的信道費,不靠占用供應商貨款,不靠所謂的 零售 與地產不分離的發展模式。
11、主營業務盈利能力匱乏的局面何時能夠改變?
在當前背景下,如何提高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各家 零售 連鎖企業都心知肚明,這是一個早晚要解決的問題,靠主營業務之外的收入來發展,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誰能夠率先進行改革,誰就能撥得頭籌。但是,如何改變主營業務收入不力的局面,這不僅僅是采購價格和銷售價格的問題,還有物流配送系統的效率問題,企業自身的管理效率問題。
如何通過高效的物流和管理系統,通過標準化和系統化管理,通過對品類的把握和提升,來實現主營業務的增收?對于這一點,似乎許多 零售 連鎖企業的管理團隊并沒有真正重視起來,說起來很重要,但是行動中不重視,企業仍然是更多的關注外延式的發展,例如,店面的擴充、采購成本的降低、融資手段的應用、等等。
12、缺乏中高級專業人才的現狀,何時能夠改變?
在過去,我國商品流通領域擁有的大部分是批發人才、 零售 終端的服務人員,而沒有真正的物流人才、店面管理人才、以及品類管理人才。這也是高校的人才培養結構、行業以前的業態造成的。作為新型業態的 零售 連鎖業,如何滿足公司規模發展所需要的專業化人才,著實是一個瓶頸。不但難以招到經驗豐富的人才,而且對于人才的再培養,也缺乏知識和經驗的積累。
當前的 零售 連鎖企業,店面規模的擴張速度,遠遠超過人才的培養速度。優秀人才的缺口將在一段時間內長期存在。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尋找到合適的人才,如何培養合格的人才,如何用事業發展的機遇保留住優秀的人才,這都是面臨的嚴峻挑戰。
13、如何有效推行供應鏈管理和店面運營標準化?
零售 連鎖企業系統化管理的關鍵,在于企業整個供應鏈和物流管理系統。 零售 連鎖本質上屬于商品流通業,商品流通各個環節的系統化管理,是一個最基本的管理基礎。我國企業在供應鏈和物流管理方面,本來就比較落后,加之國內物流產業的大環境比較滯后,這就給 零售 連鎖企業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如何能夠提升自身的供應鏈物流系統,成為企業跨區域快速發展必須要回答的問題。
作為典型的連鎖經營模式,每一個連鎖終端店面的管理,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唯一窗口。
一般來說,為了體現企業統一的特色和規范,往往采取標準化運營的方式。但是,店面增多以后,標準化運營能否得到貫徹落實,就很難回答了。如果能夠做到麥當勞和肯德基的標準化程度,可能還需要一段時日。
14、如何實現有效的總部、區域、單店的管控與協調?
當 零售 連鎖企業從一個區域走向更多的區域,甚至遍布全國各大城市的時候,企業管理的架構也往往需要適時進行調整。從總部直接管理每一個店面,到實行區域化運營協調,管理的層次有可能增加,這就為管理創造了難度,多一個管理層次,并非只是增加了一個溝通的環節,而是需要對整個管理系統進行重整。
當 零售 企業進入多區域經營,實行區域化管理之后,總部對于銷售一線的把控勢必會減弱,這可能導致總部的決策層對市場的需求變化反映遲鈍,甚至使總部對于商品品類的分析和管理決策,難以得到落實。如何在縱向的多層級管理、橫向的多品類管理之間,進行高效的協調,是企業跨區域擴張之后的一個新的管理難題。
15、如何實現資金的統籌管理、內部信息的透明?
當 零售 連鎖企業成為一個龐大的商業系統之后,內部對資金和信息的透明要求就會更高,內部相互之間的信息分享能否順暢,是否會存在信息傳遞的孤島和溝通壁壘,資金能否得到統籌把控,商業信息的保密政策能否得到落實?這是一個企業管理水準的最直接反映。 零售 連鎖成功的關鍵,在于商品、資金、信息的快速流動,只有這樣才真正符合流通行業的本質特征。這樣一個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縱橫交錯的系統內,透明、分享和保密的矛盾,本位主義的思想誤區,都將成為障礙。
16、如何平衡規模化發展和集約化管理?
零售 連鎖企業的發展,必須要把握兩個核心要素,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管理,二者如何進行平衡,在某一個時段如何區分二者的輕重緩急。一般來說,規模化發展勢必影響管理層對集約化管理的精力投入,反之亦然。對于一個 零售 連鎖企業來說,缺一不可,沒有規模化發展,企業就長不大,就沒有規模效應,就沒有市場份額;沒有集約化管理,企業就沒有效率、沒有標準、沒有風險控制的措施。任何一個方面發展滯后,都會給企業帶來致命的潛在威脅。如果規模不大,在大顎來襲之際,可能被鯨吞或扼殺,這其中的風險來自外部的沖擊;管理不好的時候,必然在內部催生不規范和低效率,風險自內而生。
面對上述這16個問題,答案是各式各樣的,不同的企業家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但是,作為一家 零售 連鎖企業的負責人,面對下一步的發展,有必要對這些問題作出解答。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零售連鎖企業成長的16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