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來表明傳統零售的轉型決心?或許更名是一種最明確的表態。
繼蘇寧更名“云商”、國美去掉“電器”后,本土零售巨頭 銀泰 百貨3月20日宣布,將公司中文名稱由“ 銀泰 百貨(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 銀泰 商業(集團)有限公司”。
按照 銀泰 董事長沈國軍的說法, 銀泰 百貨集團的業務從原來單一的傳統百貨,已經發展成為購物中心、百貨、電商、團購等多元化的業務格局,變成了大型綜合性商業集團,更名是為了更符合公司的定位及未來發展。
作為百貨領域最大的一匹黑馬, 銀泰 是浙江零售企業里“走出去”戰略最為成功的。從1998年第一家門店在杭州武林店落子,目前 銀泰 的大型百貨商場和購物中心達到30家,正在籌建的百貨商場和購物中心有20家,門店遍布北京、西安、武漢、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等城市的商業中心,一個全國性的百貨連鎖網絡格局已現雛形。
事實上,在傳統百貨近幾年日漸衰弱的當下, 銀泰 百貨的業績一直不錯。3月19日, 銀泰 公布了2012年度業績,截至2012年12月31日,銷售增長同比上升19.8%,凈利9.73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在2012年一片哀鴻的零售業, 銀泰 的這一增長速度可以說是最領先的。
但與家電零售一樣,傳統百貨企業近兩年也遭遇著嚴峻挑戰,電商與商業綜合體的雙重沖擊,使本就沒有商品經營能力的單體百貨已經失去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傳統百貨店的轉型同樣迫在眉睫。而 銀泰 目前業務最突出的仍是百貨,電商業務的 銀泰 網雖然發展較快,目前在整個零售業務版塊中只占據4%的份額。
銀泰 更名也應是出于這一考慮。根據新的 銀泰 商業集團的計劃,未來將成立百貨、購物中心和電子商務三個事業部,對于單體百貨店,除了未來作為購物中心的主力店拓展仍然保持不變外,面積較小的門店拓展將會更加謹慎。而重點是發展購物中心與電商業務,未來形成“三駕馬車”并行的業務格局。
從“百貨”到“商業”,雖僅兩字之差,本質上有著很大區別――從業態向行業的一步跨越,這一新的戰略轉型,暗含著 銀泰 的商業“野心”,果斷減緩單體百貨擴張速度,將更多資源投向購物中心和電子商務。因為線下業務,集多元業態與一體的購物中心已經成為主流, 銀泰 除了有著十多年商業綜合體的開發經驗,還擁有2000余家供應商的商品資源,再加上豐富的百貨運營能力,只要選址上不出現大的偏差,戰略上不走偏,開發、招商、運營、管理上都不會有太大問題。單就商業運營上,甚至比萬達等其他同類企業更得心應手。而在線上, 銀泰 網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傳統百貨企業中電商業務難得不錯的樣板。但是,對于電商業務, 銀泰 網離成功還有著不小距離,未來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這同時也是對 銀泰 商業的最大挑戰。
其實, 銀泰 的轉型早有跡可循。去年底, 銀泰 網CEO廖斌就在2012APEC中小企業峰會說:如果零售業不做任何調整和改變,接下來就會面臨崩塌。傳統零售業的世界末日即將來臨。這多少代表了 銀泰 集團對于整個行業局勢的判斷。顯然, 銀泰 不愿等著迎接末日。沈國軍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廖斌這一觀點的最大支持。而且,在 銀泰 商業的未來版圖中,無論是沈國軍還是 銀泰 商業集團總裁、CEO陳曉東,都對電商寄予厚望,陳曉東還強調, 銀泰 網的發展速度將遠比所有的門店和門店的總和發展速度快。那么接下來,就要看廖斌如何將電商業務迅速發展到與百貨和購物中心并架齊驅了。
對于傳統零售而言,更名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于創新的實際行動,不管最終成功或失敗,勇于去嘗試和探索才有可能尋求新的突破。作為一家民營零售企業, 銀泰 有著靈活的戰略、強有力的執行力、求新求變的決心與魄力,未來的挑戰在于:如何加強對百貨類商品的自營能力,如何使購物中心避免像百貨店一樣千店一面,如何統籌線上線下業務并使之無縫鏈接融合,如果 銀泰 商業集團在這些問題上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不僅能讓自己成就一個真正的商業帝國,也能為行業找尋到一條全新的變革之路。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銀泰商業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