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婚姻的滋潤,情歌天后梁靜茹在闊別樂壇一年多后,近日重返舞臺,但重要的不是她依舊甜美、細膩的唱腔,而是她高調攜手統一企業強勢回歸,成為統一 冰糖雪梨 的代言人,并計劃在2012年下半年召開5場粉絲見面會,主打溫潤的小清新風格,這與統一 冰糖雪梨 的產品定位十分契合,給這個容易上火的夏天帶來了一絲清涼。對于“魚迷”(梁靜茹粉絲的昵稱)來說,這是清涼涼的好消息,但對于“ 冰糖雪梨 ”這個飲料市場的新生品類來說,大戰才剛剛開始。
在2011年的3月份,統一率先推出 冰糖雪梨 飲料,在短時間內就以16萬箱的銷量震驚了行業。牽手梁靜茹之后,統一又在瓶裝的基礎上推出利樂包裝,持續在各種媒體展開營銷攻勢,可謂氣勢如虹。老對手康師傅不甘示弱,在2011年10月正式推出 冰糖雪梨 ,同樣也是一炮打紅,在上市當月僅華南市場銷售業績即高達2000萬元,漂亮地在全國市場對統一實現“彎道超車”。另一個加入“雪梨”之爭的知名品牌是娃哈哈,雖然2012年3月才上市,但五一節之后便鋪滿各個渠道,娃哈哈在 冰糖雪梨 中添加了蜂蜜,大打產品概念牌,同樣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至此, 冰糖雪梨 這個細分領域三國鼎立,在飲料市場競爭白熱化的今天,在大量中小品牌、專業品牌爭相擁入的情況下,在渠道資源有限、營銷成本增加的背景下,誰執牛耳?誰又將笑到最后?
三國之爭,各有千秋
雖然比統一晚啟動 冰糖雪梨 市場,但康師傅“赤腳不怕穿鞋的”。實際上在飲料行業,后來居上的先例不少。而從國人的養生觀來看, 冰糖雪梨 其實是非常大眾化,非常容易被接受和認知的飲品,從李時珍老先生《本草綱目》的記載,到幾乎全國各地、婦孺皆知的“清熱解毒”功效, 冰糖雪梨 實在是一個具有深厚群眾基礎的品類。
近年,從養生文化延伸出來的飲料大部分都取得了成功,如茶文化延伸出來的各種茶飲料、可以開胃生津的酸梅引申出各種酸梅湯、能降火的夏枯草成就了王老吉,可以健腦益智的核桃推動了露露和養元六個核桃的成功。這些例子說明,一個飲料品類的成功,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產品概念在消費者心中的認知,看看幾個失敗的例子便可理解個中道理。
比如娃哈哈中配方毫不相干的另類混搭產品——“咖啡可樂”;不是酒精飲料、也不像正常茶飲品、不倫不類的“啤兒茶爽”;華潤怡寶“水果+茶+維生素”的四不像“零帕”;健力寶旗下妄想什么都做的“第五季”⋯⋯從營銷的角度看,產品概念可以創新,但不能新得讓消費者看不懂;產品配方可以有所變化,但不可以完全復制對手,也不可以完全超越消費者味蕾可承受的范圍。在 冰糖雪梨 這個品類上,可以看出統一、康師傅和娃哈哈都在絞盡腦汁做出差異化,想方設法搶占消費者的心智資源。
下面從產品、渠道、品牌三個方面來分析下這場 冰糖雪梨 市場之“三國演義”。
口味對一個飲料品牌來說,幾乎就是生命。統一 冰糖雪梨 在上市的一系列營銷舉措上,無疑是成功的,代言人與產品的高度匹配,使得統一快速占領市場。但作為后來者,康師傅并沒有在營銷上與統一硬碰硬,而是選擇在口味上大做文章。
按照古老配方精心熬制,清甜潤澤、生津止咳,通過將傳統口味與現代工藝完美結合,康師傅 冰糖雪梨 的口感獲得了主流消費群體的極大認可。相比而言,統一 冰糖雪梨 口味偏甜,在傳播上側重于強調產品的營養,這也造成統一 冰糖雪梨 因為口味得不到消費者認可而被迫短暫下市調整。
調查發現,在炎熱的夏季,消費者偏好清爽、冰爽的口味和口感,如薄荷味、檸檬味、蘆薈味等。混合型飲料如“果汁 + 碳酸(如美年達)”、“果汁 + 運動型或功能型”飲料(如脈動),如果能夠帶來更加豐富的口感和口味,也會獲得消費者的歡迎。另外,具備顆粒感及添加內容的飲料如美汁源,對年輕消費者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實際上,從權威調研數據看,口味、口感是消費者購買飲料最優先考慮的因素,相反,媒體廣告和代言人對購買決定的影響不大。 冰糖雪梨 這個品類是一個以清甜、爽口為特點的類別,特別是在夏天,消費者更喜歡清淡解渴的飲料。由此判斷,娃哈哈的蜂蜜 冰糖雪梨 似乎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即在一個本來必須是清淡的產品中加了蜂蜜,造成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有些人不喜歡蜂蜜的味道。
從渠道和終端能力看,康師傅、統一和娃哈哈均有強大的資源,他們在這方面都有很好的積累和管理的經驗,所以勝負的關鍵主要是看終端的策略。
首先,是康師傅的貨架策略。在這個“終端為王”的時代,只要企業品牌具備一定的認知度,并且將終端的貨架鋪滿,那么消費者的選擇就不多了,特別是在二、三線城市的商超中,消費者更多地不是因為心里記著某一品牌而去找商品,而是看到有商品之后,挑自己熟悉的品牌,所以終端陳列面越大,被消費者購買的可能性就越大。
康師傅雖然在產品研發和創新經常慢于統一,但是它在終端上的策略卻是十分奏效的。康師傅把中國市場分為5大片區500個小區域,覆蓋近5000家經銷商、55萬個銷售點。除了渠道的精耕細作外,康師傅還開始在終端實行“排他性策略”,即買斷超市、雜貨店的貨架,與商家協議不準賣其他同行品牌的產品,這個策略讓統一損失了近4萬個銷售點。
終端能力對于快速消費品企業來說,有時比廣告更重要,就像娃哈哈早前創立的“聯銷體”一樣,合理地分配各級渠道的差價,保證經銷商、分銷商、終端商的利益均衡,所以這些商家都愿意幫娃哈哈來“織網”,這也是為什么娃哈哈能夠在短時間內讓新品快速面市的原因。
另外,康師傅很能把握消費者的消費動機。比如統一 冰糖雪梨 是500ml,零售價每瓶2.8元,娃哈哈蜂蜜 冰糖雪梨 為500ml,零售價3元,而康師傅 冰糖雪梨 是450ml,零售價2.5元,從外觀上看容量的差別極小,但康師傅比對手稍微便宜的價格則很容易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因為消費者在做購買決定的時候,“價格”顯然比“容量”優先考慮。
實際上,在品牌營銷和品類管理方面,統一和娃哈哈的能力更強一些。比如統一擁有像雅哈咖啡、阿薩姆奶茶、伯爵奶茶等中高端飲品,娃哈哈有營養快線、錫蘭奶茶、啟力功能飲料等跨品類的產品,但康師傅一直以來都在中低端產品中徘徊,這一點從 冰糖雪梨 的定價也可見一斑。
在上市推廣策略上,統一無疑要做得更出色些,除了選對代言人之外,統一還整合各種實體店和互聯網資源,策劃豐富的促銷活動,網絡銷售與代言人的信息、公共活動的聯動做得有聲有色,品牌整體形象在互聯網的曝光率都比較高。而康師傅和娃哈哈更側重于利用渠道商促銷人員的推動。
對于一個快速消費品企業來說,品牌建設是十分重要但可能不會立竿見影看到業績的工程,正如當年寶潔進入中國市場、統一策劃老壇酸菜面一樣,都需要較高的營銷成本來支撐高頻率的媒體曝光度。當汪涵不厭其煩地在電視熒屏上大快朵頤地吃面,并告訴消費者“酸爽過癮”,統一老壇酸菜面用了三年才風靡大江南北,從2009年不到2億元的銷售膨脹到2011年的30億元,打破了康師傅紅燒牛肉面天下無敵的局面。這說明,業績的暫時領先并不一定能笑到最后,品牌之爭是一場持久戰,需要在消費者的視覺中、記憶里不斷出現、重復,并且使之產生共鳴,才能最終引領市場風向標。
綜上,飲料企業未來的競爭會聚焦在“新品類”的競爭上,是“第一個吃螃蟹”創造一個新品類,接受市場考驗?還是采取跟隨策略,等對手培育好市場,然后迅速跟進?實際上這些問題都不是決定性因素,品類競爭的關鍵在于回歸到原點的八個思考——
1.產品口味消費者是否喜歡的?
2.能否在新奇口味、新體驗和消費者接受度之間找到平衡點?
3.如何打造和宣傳產品的賣點?
4.渠道布局能否支撐快速上市的要求?
5.如何設計策略從對手手中搶到市場份額?
6.品牌的推廣能否在消費者心中找到共鳴點?
7.怎么樣保持高曝光率及產品美譽度、渠道促銷的聯動?
8.如何借助新興的互聯網社會化媒體,如微博、交友社區、團購、網上商城進行全方位品牌傳播?
中小品牌的機會點
冰糖雪梨 呈三國鏖戰之勢,這并不意味著中小品牌就沒有機會了。但中小品牌資金有限,渠道話語權較小,面臨的挑戰顯然不小,成功的關鍵在于前期的策略規劃上。
一、定位要差異化,口味不能非主流。中小品牌對于品類的延伸,大部分采用的是跟隨、模仿的策略,有些甚至連外包裝都盡量尋求與一線品牌接近,但這種做法局限性很大,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只能在鄉鎮市場找到立足之地,因為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和渠道商對品牌產品的認知度比較高。
想做到可持續發展,中小品牌在定位上一定要尋求差異化,與一線品牌區隔開來,比如定位中高端、以拉低保質期顯示新鮮果汁等,像一枝筆萊陽梨汁,突出山東萊陽梨子“百果之宗”的地位,把梨汁上升到“藥膳、食療”的層次,這就是非常好的嘗試。切不可像今麥郎 冰糖雪梨 一樣,一上來就主打“怕上火”的概念,并且在廣告中暗示否定“紅罐飲料”王老吉。拋開是否觸犯不正當競爭法不講,今麥郎的做法是耍小聰明,沒有自己的品牌特點和產品賣點肯定是走不遠的。
中小品牌在口味上一定不可太過于另類,要追求盡可能地大眾化,但又不失自己的特色,這樣才能滿足消費者從眾的心理(現在流行喝 冰糖雪梨 ),也可以滿足其獵奇的心理(追求個性和品位)。
二、渠道要多元化,擴張不能急于求成。中國市場幅員遼闊,雖然一線品牌的銷售網絡已經鋪得很開,但鄉鎮市場仍然有著巨大的潛力,因為這里消費者對于品牌的認知不像一線城市那么強,渠道的上架費用也相對較低,通過戶外廣告、海報、店面陳列有時也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除了鄉鎮渠道之外,中小品牌一定要尋求更多特殊渠道的合作,如連鎖餐廳、涼茶店、水果店、書報亭、學校小賣部、夜市、大型公眾活動、網店經銷商等,這些渠道如果能抓住幾個做深做精,其品牌影響力和銷售也不容小覷。
這就是充分利用“長尾效應”來運作市場,當市場渠道的“頭部”被主流一線品牌搶占之后,中小品牌應該花更多的精力在非主流的“尾部”,而這些看似小規模、零散的渠道一旦疊加起來,則可以形成巨大的長尾效應。
三、營銷要精準化,傳播不能缺口碑。當今是一個互聯網營銷的時代,也是一個非常適合中小企業建立品牌的時代,因為互聯網有很多社會化工具可以實現低成本營銷,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中小品牌缺乏大量資金,無法上知名媒體,無法請大明星代言。在無法大面積撒網的情況下,精準化是一個重要策略,如購買搜索關鍵詞,把自己的賣點推銷出去,并與網店聯系起來;在微博策劃互動活動,與當地商超的促銷活動互相整合,當消費者有意了解附近超市促銷信息的時候,則很容易看到你。
互聯網時代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口碑傳播十分迅速,一條有創意的微博、一個搞笑的視頻、一部有趣的微電影,都可以被廣泛轉發和分享,這種傳播不僅費用很低,而且還能給品牌帶來正面的影響。如之前康師傅綠茶植入優酷短劇《嘻哈四重奏》就做得非常成功,總播放量可媲美電視熱播劇,評論和收藏逾萬個,康師傅綠茶的品牌形象深入白領階層。
結語
一個飲料品類的成功其實并不是偶然得來,它需要企業了解飲食文化的歷史積淀,需要企業利用品牌影響力做不同層面的整合,需要在產品口味上研究消費者的喜好,需要在渠道上挖空心思取得一席之地,更需要在上市前期做好分析和策劃,方能取得良好的開局。
編輯:可瀟[email protected]
鏈接:今麥郎的另類出擊
在加多寶和廣藥集團爭奪“王老吉”品牌激戰正酣之際,今麥郎卻橫空殺出,推出“ 冰糖雪梨 ”飲料,主打“怕上火”概念,而且針對王老吉的傳播理念,提出了“非草藥”、“北方雪梨”的概念,對“紅罐飲料”加以否定。廣告一出,爭議紛起,大多是“趁火打劫、小商人伎倆、長遠對品牌傷害”等負面評價,筆者倒認為,今麥郎極有策略地打了一場漂亮的營銷戰,是針對行業老大康師傅、統一已經推出的品類重新定義,在“防上火”領域開辟陣地,選擇強大對手的弱點進行開戰。
在市場的界定上,今麥郎選擇了“防上火”這樣一個市場容量更大,更具價值的市場領域。“防上火”人人皆需,而“清熱驅燥、潤肺滋養”則廣譜性相對弱很多。在消費者的認知中, 冰糖雪梨 湯的功效是“潤肺止咳,清熱降火”,統一、康師傅依循這固有認知,進入“滋潤”“去火”這樣一個市場,統一的廣告語是“一口潤心田”,強調“滋潤”;康師傅突出“清熱驅燥、潤肺滋養”這樣的功能性字眼,今麥郎則策略性地選擇了一個更廣大的市場。
在競爭對手的界定上,掀起品類之戰,比附強大對手。今麥郎 冰糖雪梨 將自己的競爭對手界定為涼茶品類,其雖非 冰糖雪梨 品類開創者,卻代表這個品類向涼茶品類開戰。涼茶是目前防上火的主流品類,這個行為更多實現的是比附的意圖。
當然,鑒于今麥郎在飲料業的規模,這個行為只是對涼茶行業形成潛在威脅,試想,如果提出開戰的是統一或康師傅,則威脅系數大大上升,當然,它們可能顧慮成為“防上火”市場的跟進者與其行業老大地位不相符而不愿做此嘗試。
美中不足的是在廣告創意方面。今麥郎廣告訴求“是藥三分毒”、“草藥傷胃”、“食療不傷胃”等,體現了其營銷策略,但直接說“對”與“不對”,太過直白與理性,說教味甚濃,商業色彩、商業目的外露,容易讓消費者產生心理抗拒。如果能從關愛消費者角度出發,表達上情理結合,以情為主,采用暗示性比較,則感染效果將大不一樣。(鄭蘇偉)
在2011年的3月份,統一率先推出 冰糖雪梨 飲料,在短時間內就以16萬箱的銷量震驚了行業。牽手梁靜茹之后,統一又在瓶裝的基礎上推出利樂包裝,持續在各種媒體展開營銷攻勢,可謂氣勢如虹。老對手康師傅不甘示弱,在2011年10月正式推出 冰糖雪梨 ,同樣也是一炮打紅,在上市當月僅華南市場銷售業績即高達2000萬元,漂亮地在全國市場對統一實現“彎道超車”。另一個加入“雪梨”之爭的知名品牌是娃哈哈,雖然2012年3月才上市,但五一節之后便鋪滿各個渠道,娃哈哈在 冰糖雪梨 中添加了蜂蜜,大打產品概念牌,同樣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至此, 冰糖雪梨 這個細分領域三國鼎立,在飲料市場競爭白熱化的今天,在大量中小品牌、專業品牌爭相擁入的情況下,在渠道資源有限、營銷成本增加的背景下,誰執牛耳?誰又將笑到最后?
三國之爭,各有千秋
雖然比統一晚啟動 冰糖雪梨 市場,但康師傅“赤腳不怕穿鞋的”。實際上在飲料行業,后來居上的先例不少。而從國人的養生觀來看, 冰糖雪梨 其實是非常大眾化,非常容易被接受和認知的飲品,從李時珍老先生《本草綱目》的記載,到幾乎全國各地、婦孺皆知的“清熱解毒”功效, 冰糖雪梨 實在是一個具有深厚群眾基礎的品類。
近年,從養生文化延伸出來的飲料大部分都取得了成功,如茶文化延伸出來的各種茶飲料、可以開胃生津的酸梅引申出各種酸梅湯、能降火的夏枯草成就了王老吉,可以健腦益智的核桃推動了露露和養元六個核桃的成功。這些例子說明,一個飲料品類的成功,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產品概念在消費者心中的認知,看看幾個失敗的例子便可理解個中道理。
比如娃哈哈中配方毫不相干的另類混搭產品——“咖啡可樂”;不是酒精飲料、也不像正常茶飲品、不倫不類的“啤兒茶爽”;華潤怡寶“水果+茶+維生素”的四不像“零帕”;健力寶旗下妄想什么都做的“第五季”⋯⋯從營銷的角度看,產品概念可以創新,但不能新得讓消費者看不懂;產品配方可以有所變化,但不可以完全復制對手,也不可以完全超越消費者味蕾可承受的范圍。在 冰糖雪梨 這個品類上,可以看出統一、康師傅和娃哈哈都在絞盡腦汁做出差異化,想方設法搶占消費者的心智資源。
下面從產品、渠道、品牌三個方面來分析下這場 冰糖雪梨 市場之“三國演義”。
口味對一個飲料品牌來說,幾乎就是生命。統一 冰糖雪梨 在上市的一系列營銷舉措上,無疑是成功的,代言人與產品的高度匹配,使得統一快速占領市場。但作為后來者,康師傅并沒有在營銷上與統一硬碰硬,而是選擇在口味上大做文章。
按照古老配方精心熬制,清甜潤澤、生津止咳,通過將傳統口味與現代工藝完美結合,康師傅 冰糖雪梨 的口感獲得了主流消費群體的極大認可。相比而言,統一 冰糖雪梨 口味偏甜,在傳播上側重于強調產品的營養,這也造成統一 冰糖雪梨 因為口味得不到消費者認可而被迫短暫下市調整。
調查發現,在炎熱的夏季,消費者偏好清爽、冰爽的口味和口感,如薄荷味、檸檬味、蘆薈味等。混合型飲料如“果汁 + 碳酸(如美年達)”、“果汁 + 運動型或功能型”飲料(如脈動),如果能夠帶來更加豐富的口感和口味,也會獲得消費者的歡迎。另外,具備顆粒感及添加內容的飲料如美汁源,對年輕消費者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實際上,從權威調研數據看,口味、口感是消費者購買飲料最優先考慮的因素,相反,媒體廣告和代言人對購買決定的影響不大。 冰糖雪梨 這個品類是一個以清甜、爽口為特點的類別,特別是在夏天,消費者更喜歡清淡解渴的飲料。由此判斷,娃哈哈的蜂蜜 冰糖雪梨 似乎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即在一個本來必須是清淡的產品中加了蜂蜜,造成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有些人不喜歡蜂蜜的味道。
從渠道和終端能力看,康師傅、統一和娃哈哈均有強大的資源,他們在這方面都有很好的積累和管理的經驗,所以勝負的關鍵主要是看終端的策略。
首先,是康師傅的貨架策略。在這個“終端為王”的時代,只要企業品牌具備一定的認知度,并且將終端的貨架鋪滿,那么消費者的選擇就不多了,特別是在二、三線城市的商超中,消費者更多地不是因為心里記著某一品牌而去找商品,而是看到有商品之后,挑自己熟悉的品牌,所以終端陳列面越大,被消費者購買的可能性就越大。
康師傅雖然在產品研發和創新經常慢于統一,但是它在終端上的策略卻是十分奏效的。康師傅把中國市場分為5大片區500個小區域,覆蓋近5000家經銷商、55萬個銷售點。除了渠道的精耕細作外,康師傅還開始在終端實行“排他性策略”,即買斷超市、雜貨店的貨架,與商家協議不準賣其他同行品牌的產品,這個策略讓統一損失了近4萬個銷售點。
終端能力對于快速消費品企業來說,有時比廣告更重要,就像娃哈哈早前創立的“聯銷體”一樣,合理地分配各級渠道的差價,保證經銷商、分銷商、終端商的利益均衡,所以這些商家都愿意幫娃哈哈來“織網”,這也是為什么娃哈哈能夠在短時間內讓新品快速面市的原因。
另外,康師傅很能把握消費者的消費動機。比如統一 冰糖雪梨 是500ml,零售價每瓶2.8元,娃哈哈蜂蜜 冰糖雪梨 為500ml,零售價3元,而康師傅 冰糖雪梨 是450ml,零售價2.5元,從外觀上看容量的差別極小,但康師傅比對手稍微便宜的價格則很容易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因為消費者在做購買決定的時候,“價格”顯然比“容量”優先考慮。
實際上,在品牌營銷和品類管理方面,統一和娃哈哈的能力更強一些。比如統一擁有像雅哈咖啡、阿薩姆奶茶、伯爵奶茶等中高端飲品,娃哈哈有營養快線、錫蘭奶茶、啟力功能飲料等跨品類的產品,但康師傅一直以來都在中低端產品中徘徊,這一點從 冰糖雪梨 的定價也可見一斑。
在上市推廣策略上,統一無疑要做得更出色些,除了選對代言人之外,統一還整合各種實體店和互聯網資源,策劃豐富的促銷活動,網絡銷售與代言人的信息、公共活動的聯動做得有聲有色,品牌整體形象在互聯網的曝光率都比較高。而康師傅和娃哈哈更側重于利用渠道商促銷人員的推動。
對于一個快速消費品企業來說,品牌建設是十分重要但可能不會立竿見影看到業績的工程,正如當年寶潔進入中國市場、統一策劃老壇酸菜面一樣,都需要較高的營銷成本來支撐高頻率的媒體曝光度。當汪涵不厭其煩地在電視熒屏上大快朵頤地吃面,并告訴消費者“酸爽過癮”,統一老壇酸菜面用了三年才風靡大江南北,從2009年不到2億元的銷售膨脹到2011年的30億元,打破了康師傅紅燒牛肉面天下無敵的局面。這說明,業績的暫時領先并不一定能笑到最后,品牌之爭是一場持久戰,需要在消費者的視覺中、記憶里不斷出現、重復,并且使之產生共鳴,才能最終引領市場風向標。
綜上,飲料企業未來的競爭會聚焦在“新品類”的競爭上,是“第一個吃螃蟹”創造一個新品類,接受市場考驗?還是采取跟隨策略,等對手培育好市場,然后迅速跟進?實際上這些問題都不是決定性因素,品類競爭的關鍵在于回歸到原點的八個思考——
1.產品口味消費者是否喜歡的?
2.能否在新奇口味、新體驗和消費者接受度之間找到平衡點?
3.如何打造和宣傳產品的賣點?
4.渠道布局能否支撐快速上市的要求?
5.如何設計策略從對手手中搶到市場份額?
6.品牌的推廣能否在消費者心中找到共鳴點?
7.怎么樣保持高曝光率及產品美譽度、渠道促銷的聯動?
8.如何借助新興的互聯網社會化媒體,如微博、交友社區、團購、網上商城進行全方位品牌傳播?
中小品牌的機會點
冰糖雪梨 呈三國鏖戰之勢,這并不意味著中小品牌就沒有機會了。但中小品牌資金有限,渠道話語權較小,面臨的挑戰顯然不小,成功的關鍵在于前期的策略規劃上。
一、定位要差異化,口味不能非主流。中小品牌對于品類的延伸,大部分采用的是跟隨、模仿的策略,有些甚至連外包裝都盡量尋求與一線品牌接近,但這種做法局限性很大,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只能在鄉鎮市場找到立足之地,因為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和渠道商對品牌產品的認知度比較高。
想做到可持續發展,中小品牌在定位上一定要尋求差異化,與一線品牌區隔開來,比如定位中高端、以拉低保質期顯示新鮮果汁等,像一枝筆萊陽梨汁,突出山東萊陽梨子“百果之宗”的地位,把梨汁上升到“藥膳、食療”的層次,這就是非常好的嘗試。切不可像今麥郎 冰糖雪梨 一樣,一上來就主打“怕上火”的概念,并且在廣告中暗示否定“紅罐飲料”王老吉。拋開是否觸犯不正當競爭法不講,今麥郎的做法是耍小聰明,沒有自己的品牌特點和產品賣點肯定是走不遠的。
中小品牌在口味上一定不可太過于另類,要追求盡可能地大眾化,但又不失自己的特色,這樣才能滿足消費者從眾的心理(現在流行喝 冰糖雪梨 ),也可以滿足其獵奇的心理(追求個性和品位)。
二、渠道要多元化,擴張不能急于求成。中國市場幅員遼闊,雖然一線品牌的銷售網絡已經鋪得很開,但鄉鎮市場仍然有著巨大的潛力,因為這里消費者對于品牌的認知不像一線城市那么強,渠道的上架費用也相對較低,通過戶外廣告、海報、店面陳列有時也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除了鄉鎮渠道之外,中小品牌一定要尋求更多特殊渠道的合作,如連鎖餐廳、涼茶店、水果店、書報亭、學校小賣部、夜市、大型公眾活動、網店經銷商等,這些渠道如果能抓住幾個做深做精,其品牌影響力和銷售也不容小覷。
這就是充分利用“長尾效應”來運作市場,當市場渠道的“頭部”被主流一線品牌搶占之后,中小品牌應該花更多的精力在非主流的“尾部”,而這些看似小規模、零散的渠道一旦疊加起來,則可以形成巨大的長尾效應。
三、營銷要精準化,傳播不能缺口碑。當今是一個互聯網營銷的時代,也是一個非常適合中小企業建立品牌的時代,因為互聯網有很多社會化工具可以實現低成本營銷,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中小品牌缺乏大量資金,無法上知名媒體,無法請大明星代言。在無法大面積撒網的情況下,精準化是一個重要策略,如購買搜索關鍵詞,把自己的賣點推銷出去,并與網店聯系起來;在微博策劃互動活動,與當地商超的促銷活動互相整合,當消費者有意了解附近超市促銷信息的時候,則很容易看到你。
互聯網時代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口碑傳播十分迅速,一條有創意的微博、一個搞笑的視頻、一部有趣的微電影,都可以被廣泛轉發和分享,這種傳播不僅費用很低,而且還能給品牌帶來正面的影響。如之前康師傅綠茶植入優酷短劇《嘻哈四重奏》就做得非常成功,總播放量可媲美電視熱播劇,評論和收藏逾萬個,康師傅綠茶的品牌形象深入白領階層。
結語
一個飲料品類的成功其實并不是偶然得來,它需要企業了解飲食文化的歷史積淀,需要企業利用品牌影響力做不同層面的整合,需要在產品口味上研究消費者的喜好,需要在渠道上挖空心思取得一席之地,更需要在上市前期做好分析和策劃,方能取得良好的開局。
編輯:可瀟[email protected]
鏈接:今麥郎的另類出擊
在加多寶和廣藥集團爭奪“王老吉”品牌激戰正酣之際,今麥郎卻橫空殺出,推出“ 冰糖雪梨 ”飲料,主打“怕上火”概念,而且針對王老吉的傳播理念,提出了“非草藥”、“北方雪梨”的概念,對“紅罐飲料”加以否定。廣告一出,爭議紛起,大多是“趁火打劫、小商人伎倆、長遠對品牌傷害”等負面評價,筆者倒認為,今麥郎極有策略地打了一場漂亮的營銷戰,是針對行業老大康師傅、統一已經推出的品類重新定義,在“防上火”領域開辟陣地,選擇強大對手的弱點進行開戰。
在市場的界定上,今麥郎選擇了“防上火”這樣一個市場容量更大,更具價值的市場領域。“防上火”人人皆需,而“清熱驅燥、潤肺滋養”則廣譜性相對弱很多。在消費者的認知中, 冰糖雪梨 湯的功效是“潤肺止咳,清熱降火”,統一、康師傅依循這固有認知,進入“滋潤”“去火”這樣一個市場,統一的廣告語是“一口潤心田”,強調“滋潤”;康師傅突出“清熱驅燥、潤肺滋養”這樣的功能性字眼,今麥郎則策略性地選擇了一個更廣大的市場。
在競爭對手的界定上,掀起品類之戰,比附強大對手。今麥郎 冰糖雪梨 將自己的競爭對手界定為涼茶品類,其雖非 冰糖雪梨 品類開創者,卻代表這個品類向涼茶品類開戰。涼茶是目前防上火的主流品類,這個行為更多實現的是比附的意圖。
當然,鑒于今麥郎在飲料業的規模,這個行為只是對涼茶行業形成潛在威脅,試想,如果提出開戰的是統一或康師傅,則威脅系數大大上升,當然,它們可能顧慮成為“防上火”市場的跟進者與其行業老大地位不相符而不愿做此嘗試。
美中不足的是在廣告創意方面。今麥郎廣告訴求“是藥三分毒”、“草藥傷胃”、“食療不傷胃”等,體現了其營銷策略,但直接說“對”與“不對”,太過直白與理性,說教味甚濃,商業色彩、商業目的外露,容易讓消費者產生心理抗拒。如果能從關愛消費者角度出發,表達上情理結合,以情為主,采用暗示性比較,則感染效果將大不一樣。(鄭蘇偉)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冰糖雪梨之“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