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中期的某一天,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不到10歲的巴拉克· 奧巴馬 回到家,額頭上頂著一個雞蛋般大小的腫包。他剛與一名偷了他朋友足球的小男孩狠狠干了一架,結果被對方用石頭砸了頭。感覺委屈又丟臉的 奧巴馬 在院子里找到了繼父羅洛·蘇托洛,并向他哭訴說:“這不公平。”繼父只是輕輕地安撫他,幾乎不發一言。
***“你想成為哪種男人?”
一天之后,蘇托洛拿著兩副拳擊手套出現,并把其中一副給了 奧巴馬 。“你要記住的第一件事就是保護你自己,”蘇托洛在開始教 奧巴馬 練拳前這樣說,“手要一直抬高,身體不斷移動,但要放低,別讓自己成為靶子。” 奧巴馬 按照繼父的指導靈活地跳躍騰挪,學習揮拳。不過一時的大意讓他忘記了防護,而代價讓他印象深刻。“我感覺下巴狠狠挨了一拳,然后我抬頭看到蘇托洛一臉大汗淋漓,” 奧巴馬 回憶說。
半小時后,筋疲力盡的父子倆走到一個池塘旁的水缸旁,汲水解渴。蘇托洛向 奧巴馬 娓娓道出了這堂拳擊課的真正用意——讓 奧巴馬 學會如何在困難而危險的世界生存。“一些男人利用其他男人的弱點,他們之間就像國家之間一樣。強壯的男人攫取弱小的男人的領土。他們讓那些弱者為其勞作。假如那些弱者的女人很漂亮,強者同樣會占為己有。”奧馬巴在1995年出版的自傳《源自父親的夢想》中講述了繼父給他上的這一課。“你想成為哪種男人?”蘇托洛這樣問 奧巴馬 。
奧巴馬 當時沒有回答,但在接下來的40年里,他用自己的行動為繼父的這個問題作答。“我對這件事的印象非常鮮明,我的繼父是個好人,他所教給我的東西令我受益匪淺,” 奧巴馬 8月14日在接受美國《新聞周刊》記者采訪時說,“其中一個就是他對這個世界的運行法則的冷靜分析。”
***填補父親的“缺席”
當 奧巴馬 8月27日正式獲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時,關于他能否在與麥凱恩的對決中表現出足夠強硬的疑慮仍在。盡管他剛剛選擇了以好斗聞名的拜登作為競選搭檔,并給民主黨注入一股新鮮的斗志,但 奧巴馬 還是擺脫不了人們對他的一種固有看法——太理智、太精英、太溫和……以致難以戰勝麥凱恩。
然而拋開政治不說,從 奧巴馬 的個人成長經歷上,他的確是個不折不扣的強者。 奧巴馬 的父親老 奧巴馬 是一名肯尼亞人,在美國留學時遇到了 奧巴馬 的母親、美國白人安·鄧納姆。兩人結婚時,鄧納姆才18歲。當 奧巴馬 還在蹣跚學步時,老 奧巴馬 拒絕了足以維持一家人生活的紐約大學獎學金,選擇去哈佛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畢業后,老 奧巴馬 帶著哈佛同學露絲回到了肯尼亞,拋棄了 奧巴馬 母子。
鄧納姆后來嫁給了印尼石油公司的經理羅洛·蘇托洛,并帶著6歲的 奧巴馬 跟蘇托洛去了印尼。 奧巴馬 在那里度過了4年童年時光。當蘇托洛告誡 奧巴馬 “要保護自己”時,他獲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經驗之一。小小的 奧巴馬 學會武裝自己,堅定地向他選擇要加入和掌控的世界邁進。
事實上, 奧巴馬 一上小學就展現出了與生俱來的“領袖風范”,盡管他在印尼只是個“外國人”。從一年級時, 奧巴馬 就開始負責在進教室前維持秩序,“排隊”、“看齊”、“立正”,同學們也很自然地聽從他的指揮。他的一名女老師這樣評價這個孩子:“他總想成為第一,站在最前面。從心理上來說,他有領導欲。”有時, 奧巴馬 的朋友們發生爭執時也會找他作仲裁。“他會抓住一個朋友的手,再抓住另一個的手,硬拉著他們握手,重歸于好,” 奧巴馬 在雅加達的一名兒時玩伴回憶說。
奧巴馬 承認自己確實喜歡發號施令。他記得自己小時候對媽媽和妹妹瑪雅總是要求很苛刻。“我責備瑪雅一整晚地看電視,而不去讀我給她借的書。我還對我媽媽大講道理,說她所工作的那樣的國際組織和國外捐贈者讓第三世界國家產生了依賴思想。”從某種意義上, 奧巴馬 在不自覺地填補著父親離開后留下的空位,不管是對母親、妹妹還是對自己。
***做過混混吸過大麻
奧巴馬 10歲時,他的母親決定把兒子送回美國。 奧巴馬 回到母親的故鄉夏威夷,與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外祖父斯坦利·鄧納姆從事保險行業,是個思想開明的人,而外祖母梅德林在夏威夷銀行任主管,他們非常愛護這個外孫,并把他送入了一所有百年歷史的夏威夷私立學校就讀。
不過,這種傳統的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給他的感覺,就像在印尼的生活一樣,陌生而隔閡,他覺得自己像“異鄉人”。 奧巴馬 對自己的身份產生了深深的困惑,并一度生活頹廢。他從街頭的報刊亭購買漫畫書看,在電視前一待就是幾小時,或者無聊地聽著廣播入睡,他甚至希望借助煙酒和大麻解決煩惱。
“我在十幾歲的時候是個癮君子。當時,我與任何一個絕望的黑人青年一樣,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何在。我發現我了解兩個世界,卻不屬于其中任何一個,” 奧巴馬 在《源自父親的夢想》中寫道。
***并不愉快的父子相聚
也是在10歲的這一年, 奧巴馬 與他2歲時離開的父親在夏威夷見了面,這也是父子倆生命中唯一的一次相聚。雖然老 奧巴馬 并不是個負責任的父親,但 奧巴馬 從母親和外祖父母口中聽到的都是關于父親如何才華出眾、魅力非凡、抱負遠大的故事。例如說起老 奧巴馬 曾在國際音樂節上演唱非洲歌曲,母親會說:“你老爸唱得非常好,每個人都被他迷住了。”
1971年圣誕節,老 奧巴馬 跟著鄧納姆一起到夏威夷看望兒子。作為一名經濟學家,老 奧巴馬 還受到兒子學校的邀請前去作演講。消息傳來, 奧巴馬 的反應不是驕傲,而是恐懼。因為他一直跟同學們吹噓說,他來自非洲的王族,祖父是酋長,而父親是個“王子”。“等我祖父一去世,我的父親就會即位,” 奧巴馬 這樣說。事實上,老 奧巴馬 來自肯尼亞西部一個貧窮的游牧部落,他們以放牛為生,住在土房子里,吃的是玉米、山藥。
一旦父親站上學校的演講臺, 奧巴馬 關于自己的“王族血統”的說辭就會不攻自破,想到這些幾乎讓他崩潰。“我想不出還有什么比這個更糟了。我整天整晚的設想不可避免要發生的情形……我的謊言暴露了,然后就要接受同學們無情的嘲笑。每念及此,我就仿佛神經遭受重創一樣全身戰栗。”
這一天還是來了,當父親出現時, 奧巴馬 并沒有向同學們介紹,而是坐在座位上僵硬地抬頭盯著黑板看,直到父親的演講開始一段時間后,他才回過神來。老 奧巴馬 講到了非洲大草原的野生動物,講到他們部族長者為尊的傳統,講到年輕的男孩需要用獵殺獅子來完成成人儀式,還講到肯尼亞反對殖民主義、爭取國家獨立的斗爭。這些話題深深地吸引了臺下的學生和老師,似乎沒有人去深究他是否是個“王子”。坐在臺下的 奧巴馬 聽到這些有何感受不得而知,但父親的出色表現確實讓他感到既驕傲又有些氣憤——因為他的同學們從他父親這里得到的和他一樣多。
除了這次令 奧巴馬 心驚膽戰的演講,他和父親還有一次相當不愉快的沖突。一天晚上,他守在電視機前等著看一個圣誕節的節目,老 奧巴馬 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展現作為父親的權威,他要求兒子關上電視去看書,兩人開始發生爭吵和對峙。“在與父親相處一周后,我決定我還是更喜歡他遠在天邊的形象,這個形象可以讓我隨心所欲的幻想,也可以在方便的時候選擇忽視,” 奧巴馬 說。很快,老 奧巴馬 離開了,直到他1982年去世,父子倆都沒再見過面。
***背負父親的錯誤與期望前進
事實上,在 奧巴馬 逐漸長大后,他慢慢了解到被過度美化的父親的另一面。“我的父親是酒鬼,喜歡玩弄女性,對自己的孩子也很不好,” 奧巴馬 說。老 奧巴馬 一生據說結了4次婚,有8個孩子。“我覺得我是個‘連續一夫多妻者’,每過一段時間就換個妻子,”老 奧巴馬 曾對朋友承認。
彌補父親所犯的錯誤或許是 奧巴馬 內心的一種強大的動力。“他是個對家庭非常忠誠和熱愛的男人,” 奧巴馬 的朋友、競選團隊財務官內斯比特說,“在我看來,從小父親不在身邊這件事對他有某種影響。這是矛盾的事情: 奧巴馬 一邊努力扮演兩個女兒的好父親角色;而在另一方面,他的雄心也正是源自他父親的缺席。”
老 奧巴馬 也是個充滿雄心的人,甚至覺得常青藤名校似乎比妻兒更重要。不過作為肯尼亞第一個哈佛畢業生,他并沒有獲得證明自己的機會,所以只能借酒澆愁,甚至打老婆出氣。1982年,郁郁不得志的老 奧巴馬 似乎要等到一展才華的機會了,他有可能被提升為肯尼亞財政部的首席經濟學家。一天晚上,興致很高的老 奧巴馬 喝酒后開車回家,結果撞樹當場死亡。
盡管老 奧巴馬 一生與遠在夏威夷的兒子沒有多少相處時間,但他還是經常會向身邊的人談起 奧巴馬 ,還把他在學校里的一張黑白照片放在錢包里。老 奧巴馬 還經常指著照片,驕傲地向其他人炫耀:“看看我的兒子。”
奧巴馬 并沒有參加父親的葬禮,但在1987年去肯尼亞家鄉時為父親舉行了一個安葬儀式。 奧巴馬 在肯尼亞的祖母回憶說:“這父子倆其實深愛彼此,巴拉克來了,我們能看到他的感情,那種失去親人的感情,他的頭低垂著。出于這種愛,他遠道而來安葬父親。”在接受采訪時, 奧巴馬 說:“一個男人的一生或者是為了實現父親的期望,或者是為了彌補父親的錯誤。對我而言,則兩者都有。”
***“你想成為哪種男人?”
一天之后,蘇托洛拿著兩副拳擊手套出現,并把其中一副給了 奧巴馬 。“你要記住的第一件事就是保護你自己,”蘇托洛在開始教 奧巴馬 練拳前這樣說,“手要一直抬高,身體不斷移動,但要放低,別讓自己成為靶子。” 奧巴馬 按照繼父的指導靈活地跳躍騰挪,學習揮拳。不過一時的大意讓他忘記了防護,而代價讓他印象深刻。“我感覺下巴狠狠挨了一拳,然后我抬頭看到蘇托洛一臉大汗淋漓,” 奧巴馬 回憶說。
半小時后,筋疲力盡的父子倆走到一個池塘旁的水缸旁,汲水解渴。蘇托洛向 奧巴馬 娓娓道出了這堂拳擊課的真正用意——讓 奧巴馬 學會如何在困難而危險的世界生存。“一些男人利用其他男人的弱點,他們之間就像國家之間一樣。強壯的男人攫取弱小的男人的領土。他們讓那些弱者為其勞作。假如那些弱者的女人很漂亮,強者同樣會占為己有。”奧馬巴在1995年出版的自傳《源自父親的夢想》中講述了繼父給他上的這一課。“你想成為哪種男人?”蘇托洛這樣問 奧巴馬 。
奧巴馬 當時沒有回答,但在接下來的40年里,他用自己的行動為繼父的這個問題作答。“我對這件事的印象非常鮮明,我的繼父是個好人,他所教給我的東西令我受益匪淺,” 奧巴馬 8月14日在接受美國《新聞周刊》記者采訪時說,“其中一個就是他對這個世界的運行法則的冷靜分析。”
***填補父親的“缺席”
當 奧巴馬 8月27日正式獲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時,關于他能否在與麥凱恩的對決中表現出足夠強硬的疑慮仍在。盡管他剛剛選擇了以好斗聞名的拜登作為競選搭檔,并給民主黨注入一股新鮮的斗志,但 奧巴馬 還是擺脫不了人們對他的一種固有看法——太理智、太精英、太溫和……以致難以戰勝麥凱恩。
然而拋開政治不說,從 奧巴馬 的個人成長經歷上,他的確是個不折不扣的強者。 奧巴馬 的父親老 奧巴馬 是一名肯尼亞人,在美國留學時遇到了 奧巴馬 的母親、美國白人安·鄧納姆。兩人結婚時,鄧納姆才18歲。當 奧巴馬 還在蹣跚學步時,老 奧巴馬 拒絕了足以維持一家人生活的紐約大學獎學金,選擇去哈佛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畢業后,老 奧巴馬 帶著哈佛同學露絲回到了肯尼亞,拋棄了 奧巴馬 母子。
鄧納姆后來嫁給了印尼石油公司的經理羅洛·蘇托洛,并帶著6歲的 奧巴馬 跟蘇托洛去了印尼。 奧巴馬 在那里度過了4年童年時光。當蘇托洛告誡 奧巴馬 “要保護自己”時,他獲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經驗之一。小小的 奧巴馬 學會武裝自己,堅定地向他選擇要加入和掌控的世界邁進。
事實上, 奧巴馬 一上小學就展現出了與生俱來的“領袖風范”,盡管他在印尼只是個“外國人”。從一年級時, 奧巴馬 就開始負責在進教室前維持秩序,“排隊”、“看齊”、“立正”,同學們也很自然地聽從他的指揮。他的一名女老師這樣評價這個孩子:“他總想成為第一,站在最前面。從心理上來說,他有領導欲。”有時, 奧巴馬 的朋友們發生爭執時也會找他作仲裁。“他會抓住一個朋友的手,再抓住另一個的手,硬拉著他們握手,重歸于好,” 奧巴馬 在雅加達的一名兒時玩伴回憶說。
奧巴馬 承認自己確實喜歡發號施令。他記得自己小時候對媽媽和妹妹瑪雅總是要求很苛刻。“我責備瑪雅一整晚地看電視,而不去讀我給她借的書。我還對我媽媽大講道理,說她所工作的那樣的國際組織和國外捐贈者讓第三世界國家產生了依賴思想。”從某種意義上, 奧巴馬 在不自覺地填補著父親離開后留下的空位,不管是對母親、妹妹還是對自己。
***做過混混吸過大麻
奧巴馬 10歲時,他的母親決定把兒子送回美國。 奧巴馬 回到母親的故鄉夏威夷,與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外祖父斯坦利·鄧納姆從事保險行業,是個思想開明的人,而外祖母梅德林在夏威夷銀行任主管,他們非常愛護這個外孫,并把他送入了一所有百年歷史的夏威夷私立學校就讀。
不過,這種傳統的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給他的感覺,就像在印尼的生活一樣,陌生而隔閡,他覺得自己像“異鄉人”。 奧巴馬 對自己的身份產生了深深的困惑,并一度生活頹廢。他從街頭的報刊亭購買漫畫書看,在電視前一待就是幾小時,或者無聊地聽著廣播入睡,他甚至希望借助煙酒和大麻解決煩惱。
“我在十幾歲的時候是個癮君子。當時,我與任何一個絕望的黑人青年一樣,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何在。我發現我了解兩個世界,卻不屬于其中任何一個,” 奧巴馬 在《源自父親的夢想》中寫道。
***并不愉快的父子相聚
也是在10歲的這一年, 奧巴馬 與他2歲時離開的父親在夏威夷見了面,這也是父子倆生命中唯一的一次相聚。雖然老 奧巴馬 并不是個負責任的父親,但 奧巴馬 從母親和外祖父母口中聽到的都是關于父親如何才華出眾、魅力非凡、抱負遠大的故事。例如說起老 奧巴馬 曾在國際音樂節上演唱非洲歌曲,母親會說:“你老爸唱得非常好,每個人都被他迷住了。”
1971年圣誕節,老 奧巴馬 跟著鄧納姆一起到夏威夷看望兒子。作為一名經濟學家,老 奧巴馬 還受到兒子學校的邀請前去作演講。消息傳來, 奧巴馬 的反應不是驕傲,而是恐懼。因為他一直跟同學們吹噓說,他來自非洲的王族,祖父是酋長,而父親是個“王子”。“等我祖父一去世,我的父親就會即位,” 奧巴馬 這樣說。事實上,老 奧巴馬 來自肯尼亞西部一個貧窮的游牧部落,他們以放牛為生,住在土房子里,吃的是玉米、山藥。
一旦父親站上學校的演講臺, 奧巴馬 關于自己的“王族血統”的說辭就會不攻自破,想到這些幾乎讓他崩潰。“我想不出還有什么比這個更糟了。我整天整晚的設想不可避免要發生的情形……我的謊言暴露了,然后就要接受同學們無情的嘲笑。每念及此,我就仿佛神經遭受重創一樣全身戰栗。”
這一天還是來了,當父親出現時, 奧巴馬 并沒有向同學們介紹,而是坐在座位上僵硬地抬頭盯著黑板看,直到父親的演講開始一段時間后,他才回過神來。老 奧巴馬 講到了非洲大草原的野生動物,講到他們部族長者為尊的傳統,講到年輕的男孩需要用獵殺獅子來完成成人儀式,還講到肯尼亞反對殖民主義、爭取國家獨立的斗爭。這些話題深深地吸引了臺下的學生和老師,似乎沒有人去深究他是否是個“王子”。坐在臺下的 奧巴馬 聽到這些有何感受不得而知,但父親的出色表現確實讓他感到既驕傲又有些氣憤——因為他的同學們從他父親這里得到的和他一樣多。
除了這次令 奧巴馬 心驚膽戰的演講,他和父親還有一次相當不愉快的沖突。一天晚上,他守在電視機前等著看一個圣誕節的節目,老 奧巴馬 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展現作為父親的權威,他要求兒子關上電視去看書,兩人開始發生爭吵和對峙。“在與父親相處一周后,我決定我還是更喜歡他遠在天邊的形象,這個形象可以讓我隨心所欲的幻想,也可以在方便的時候選擇忽視,” 奧巴馬 說。很快,老 奧巴馬 離開了,直到他1982年去世,父子倆都沒再見過面。
***背負父親的錯誤與期望前進
事實上,在 奧巴馬 逐漸長大后,他慢慢了解到被過度美化的父親的另一面。“我的父親是酒鬼,喜歡玩弄女性,對自己的孩子也很不好,” 奧巴馬 說。老 奧巴馬 一生據說結了4次婚,有8個孩子。“我覺得我是個‘連續一夫多妻者’,每過一段時間就換個妻子,”老 奧巴馬 曾對朋友承認。
彌補父親所犯的錯誤或許是 奧巴馬 內心的一種強大的動力。“他是個對家庭非常忠誠和熱愛的男人,” 奧巴馬 的朋友、競選團隊財務官內斯比特說,“在我看來,從小父親不在身邊這件事對他有某種影響。這是矛盾的事情: 奧巴馬 一邊努力扮演兩個女兒的好父親角色;而在另一方面,他的雄心也正是源自他父親的缺席。”
老 奧巴馬 也是個充滿雄心的人,甚至覺得常青藤名校似乎比妻兒更重要。不過作為肯尼亞第一個哈佛畢業生,他并沒有獲得證明自己的機會,所以只能借酒澆愁,甚至打老婆出氣。1982年,郁郁不得志的老 奧巴馬 似乎要等到一展才華的機會了,他有可能被提升為肯尼亞財政部的首席經濟學家。一天晚上,興致很高的老 奧巴馬 喝酒后開車回家,結果撞樹當場死亡。
盡管老 奧巴馬 一生與遠在夏威夷的兒子沒有多少相處時間,但他還是經常會向身邊的人談起 奧巴馬 ,還把他在學校里的一張黑白照片放在錢包里。老 奧巴馬 還經常指著照片,驕傲地向其他人炫耀:“看看我的兒子。”
奧巴馬 并沒有參加父親的葬禮,但在1987年去肯尼亞家鄉時為父親舉行了一個安葬儀式。 奧巴馬 在肯尼亞的祖母回憶說:“這父子倆其實深愛彼此,巴拉克來了,我們能看到他的感情,那種失去親人的感情,他的頭低垂著。出于這種愛,他遠道而來安葬父親。”在接受采訪時, 奧巴馬 說:“一個男人的一生或者是為了實現父親的期望,或者是為了彌補父親的錯誤。對我而言,則兩者都有。”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奧巴馬創業經歷特寫:如何從一個街頭小混到美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