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桶金
3年木材生意圓了住房夢
1982年,陳發樹坐著別人載木料的貨車到廈門。這是他第一次有機會感受到農村之外的世界。
據說,就是那么一次用免費勞工抵車票錢的經歷,讓陳發樹學到了第一筆做生意的經驗。回來之后,陳發樹自己坐公交車去了一趟廈門,很快就和廈門一家公司簽訂了一份運送木材的合同書。憑借自己當時在農村林場還不錯的信譽,陳發樹做了第一筆生意,運了兩車木頭到廈門,賺了1000多元。
從此,他的木材貿易生意一點一點做大,先是汽車運,再是火車托運,成為泉州最大的木材商。之后,陳發樹又開始在林場做起了造林的事。
1986年,做了3年木材生意的陳發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個目標,在廈門擁有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
神來之筆
雜貨店打造出大百貨
1987年,陳發樹又將剛買下的房子作擔保,買了一部三輪摩托車,和兩個弟弟一起開始幫一家小店拉貨。后來那家小店因為老板賭博輸錢,不得不賣店,陳發樹把這家店盤了下來。據說,這間8平方米的小店就是后來陳發樹名揚福建商界的“新華都”的雛形。
1995年,陳發樹來到福州,在福州東街口繁華商業地帶開了現在的“新華都”,并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第一個民營企業成員。而“新華都”所在位置,與當時福建的商業老大東街口百貨集團僅一街之隔,遙相應對。
此后,陳發樹旗下的火車站新華都商城、廈門湖里區商場、五四路新華都購物廣場等相繼成立。1997年,在原省體改委的幫助下,新華都將屬下的部分優質資產進行改制重組,誕生了新華都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華都實業以百貨業為主,同時投資酒店、工程機械等行業。
入世較量
本土零售業大斗跨國企業
在1999年底,陳發樹率先在福州市五四路引進“一站式大型倉儲超市”這一國外最新零售業新興業態,以較低的租金租下別人一直急于出手的樓盤,創建了1.2萬平方米的新華都購物廣場,以備戰加入世貿后本土零售業將要面臨的變革。
正如其所預料,加入世貿后,一些本土的零售企業倒下了。從2001年10月福州五一路的華都開始,華榕、華聯商廈相繼倒閉,深圳兩家民企入主了東百。陳發樹當時認為,沒有必要與這些外來巨頭硬碰硬,而其設立于 沃爾瑪 、麥德龍入榕前的新華都購物廣場,業績依舊不錯。這一時期在福州東街口商業區新華都能經營穩定實屬不易。
2004年初新華都集團董事會決定加大投資超市行業,力爭用3年的時間實現新華都購物廣場的整體上市。據了解,在福州,新華都屬下的企業有東街口新華都商場、新華都購物廣場火車站店、新華都大酒店、五四路新華都購物廣場等。
超前眼光
金價飆升掘金無數
而陳發樹更讓人關注的,是其介入紫金礦業項目。
2003年12月23日,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這是國內首家在香港H股上市的黃金企業,而上市后,陳發樹成了最大的自然人股東,當日其持股身價高達14億港元。
陳發樹超前的眼光讓各界刮目相看。早在1997年,他花6000多萬購買了一批水電站設備,成立建設工程公司。一方面將其中一部分設備維修后賣掉,一方面找各種適合的工程,自己做起了工程。先是接了幾個在浙江、江西開采土石方的活,之后找到紫金礦業。就這樣,陳發樹正式開始了在紫金礦業的擴張。1997年他又投資成立了新華都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進軍礦山產業。2000年9月陳發樹再出奇舉,調集大量資金干脆直接入股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
紫金礦業2003年在港上市,陳發樹直接和間接持有的股份,是紫金礦業自然人持股中最多的。而近期金價的飆升,更是讓陳發樹的超前眼光得到體現。2002年,紫金礦業的利潤已經從1996年的1000萬元上升為2億元。僅在去年,陳發樹就從紫金礦業獲取數千萬元的利潤。
在今年上半年,紫金礦業銷售收入達到7.34億元,同比增46.8%。可以預見的是,陳發樹的過人膽量和超前目光,又將為他帶來豐厚的回報。
多元戰略
進軍房地產旅游業
經過數年的穩健發展,陳發樹創辦的企業開始進入高速擴張期,并進軍房地產業。
2003年5月,“新華都”聯手外資,成功地完成了對“華城國際”項目的收購,其中“新華都”占有51%股份,在福州的CBD建設10萬平方米旗艦式酒店建筑群——“華城國際”。
陳發樹稱,進軍房地產,實施多元化戰略,可與商場百貨業形成互補,共同發展。
此外,陳發樹又先人一步,進入旅游業。2003年11月18日,福建武夷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總股本5400萬股,凈資產8100萬元,由福建新華都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發起設立,而陳發樹是首屆董事會的副董事長。
如今,武夷旅游股份正在謀劃上市,一旦上市,陳發樹又將獲取可觀的利潤。現在陳發樹的企業里福州員工有數千人。新華都集團的企業形象標志為一個大寫的“井”字,中間鑲著一顆心,陳發樹說,這個標志的意思是喝水不忘挖井人,商人挖掘社會財富不能忘了政府和百姓的支持。
3年木材生意圓了住房夢
1982年,陳發樹坐著別人載木料的貨車到廈門。這是他第一次有機會感受到農村之外的世界。
據說,就是那么一次用免費勞工抵車票錢的經歷,讓陳發樹學到了第一筆做生意的經驗。回來之后,陳發樹自己坐公交車去了一趟廈門,很快就和廈門一家公司簽訂了一份運送木材的合同書。憑借自己當時在農村林場還不錯的信譽,陳發樹做了第一筆生意,運了兩車木頭到廈門,賺了1000多元。
從此,他的木材貿易生意一點一點做大,先是汽車運,再是火車托運,成為泉州最大的木材商。之后,陳發樹又開始在林場做起了造林的事。
1986年,做了3年木材生意的陳發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個目標,在廈門擁有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
神來之筆
雜貨店打造出大百貨
1987年,陳發樹又將剛買下的房子作擔保,買了一部三輪摩托車,和兩個弟弟一起開始幫一家小店拉貨。后來那家小店因為老板賭博輸錢,不得不賣店,陳發樹把這家店盤了下來。據說,這間8平方米的小店就是后來陳發樹名揚福建商界的“新華都”的雛形。
1995年,陳發樹來到福州,在福州東街口繁華商業地帶開了現在的“新華都”,并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第一個民營企業成員。而“新華都”所在位置,與當時福建的商業老大東街口百貨集團僅一街之隔,遙相應對。
此后,陳發樹旗下的火車站新華都商城、廈門湖里區商場、五四路新華都購物廣場等相繼成立。1997年,在原省體改委的幫助下,新華都將屬下的部分優質資產進行改制重組,誕生了新華都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華都實業以百貨業為主,同時投資酒店、工程機械等行業。
入世較量
本土零售業大斗跨國企業
在1999年底,陳發樹率先在福州市五四路引進“一站式大型倉儲超市”這一國外最新零售業新興業態,以較低的租金租下別人一直急于出手的樓盤,創建了1.2萬平方米的新華都購物廣場,以備戰加入世貿后本土零售業將要面臨的變革。
正如其所預料,加入世貿后,一些本土的零售企業倒下了。從2001年10月福州五一路的華都開始,華榕、華聯商廈相繼倒閉,深圳兩家民企入主了東百。陳發樹當時認為,沒有必要與這些外來巨頭硬碰硬,而其設立于 沃爾瑪 、麥德龍入榕前的新華都購物廣場,業績依舊不錯。這一時期在福州東街口商業區新華都能經營穩定實屬不易。
2004年初新華都集團董事會決定加大投資超市行業,力爭用3年的時間實現新華都購物廣場的整體上市。據了解,在福州,新華都屬下的企業有東街口新華都商場、新華都購物廣場火車站店、新華都大酒店、五四路新華都購物廣場等。
超前眼光
金價飆升掘金無數
而陳發樹更讓人關注的,是其介入紫金礦業項目。
2003年12月23日,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這是國內首家在香港H股上市的黃金企業,而上市后,陳發樹成了最大的自然人股東,當日其持股身價高達14億港元。
陳發樹超前的眼光讓各界刮目相看。早在1997年,他花6000多萬購買了一批水電站設備,成立建設工程公司。一方面將其中一部分設備維修后賣掉,一方面找各種適合的工程,自己做起了工程。先是接了幾個在浙江、江西開采土石方的活,之后找到紫金礦業。就這樣,陳發樹正式開始了在紫金礦業的擴張。1997年他又投資成立了新華都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進軍礦山產業。2000年9月陳發樹再出奇舉,調集大量資金干脆直接入股福建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
紫金礦業2003年在港上市,陳發樹直接和間接持有的股份,是紫金礦業自然人持股中最多的。而近期金價的飆升,更是讓陳發樹的超前眼光得到體現。2002年,紫金礦業的利潤已經從1996年的1000萬元上升為2億元。僅在去年,陳發樹就從紫金礦業獲取數千萬元的利潤。
在今年上半年,紫金礦業銷售收入達到7.34億元,同比增46.8%。可以預見的是,陳發樹的過人膽量和超前目光,又將為他帶來豐厚的回報。
多元戰略
進軍房地產旅游業
經過數年的穩健發展,陳發樹創辦的企業開始進入高速擴張期,并進軍房地產業。
2003年5月,“新華都”聯手外資,成功地完成了對“華城國際”項目的收購,其中“新華都”占有51%股份,在福州的CBD建設10萬平方米旗艦式酒店建筑群——“華城國際”。
陳發樹稱,進軍房地產,實施多元化戰略,可與商場百貨業形成互補,共同發展。
此外,陳發樹又先人一步,進入旅游業。2003年11月18日,福建武夷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總股本5400萬股,凈資產8100萬元,由福建新華都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發起設立,而陳發樹是首屆董事會的副董事長。
如今,武夷旅游股份正在謀劃上市,一旦上市,陳發樹又將獲取可觀的利潤。現在陳發樹的企業里福州員工有數千人。新華都集團的企業形象標志為一個大寫的“井”字,中間鑲著一顆心,陳發樹說,這個標志的意思是喝水不忘挖井人,商人挖掘社會財富不能忘了政府和百姓的支持。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陳發樹福建商界名人的創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