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 京東 宣布停止與支付寶的合作,隨即于2012年10月收購了網上支付平臺——網銀在線。在此之前, 京東 并未意識到支付環節的重要性。隨著成交量的增加,支付系統會獲取越來越多的數據,數據資源外流是一項不可忽略的損失,促使 京東 開始布局自己的支付體系。億歐網梳理了在 京東 金融的發展歷程,其中網銀在線功不可沒。
京東 金融的前世今生
2013年7月30日, 京東 CEO劉強東表示 京東 已經成立金融集團,并且宣布 京東 支付體系會于年底正式上線。“今后支付寶的功能, 京東 支付都有,比如紅包、錢包,以及余額寶這樣的產品”,時任 京東 開放平臺業務總經理蕢鶯春表示。高調的宣言,表明了 京東 轉型發展金融的決心。
2014年情人節前一天, 京東 商城的互聯網金融信用支付產品——“ 京東 白條”上線公測。“ 京東 白條”面向的是個人用戶的信用支付產品。在 京東 白條業務中,網銀在線扮演著重要角色,承擔著還款和賬戶的信息實名認證等工作。此舉意味著 京東 在供應鏈金融之后開始將觸角延伸至消費金融。2013年3月, 京東 金融宣布網銀錢包上線。 京東 用戶的購物付款、資金管理、消費信貸、投資理財都將整合在網銀錢包中。這是 京東 搶占移動端市場的第一步,而 京東 金融業務的網銀在線、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和平臺業務四大板塊也初見雛形。
2014年4月, 京東 集團宣布進行分拆, 京東 集團下設 京東 商城集團、金融集團、子公司拍拍網和海外事業部。金融集團被提升至戰略位置,顯示了 京東 發展互聯網金融的野心。
2014年5月22日, 京東 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14年“618”不同于往年, 京東 通過 京東 APP、微信、手機QQ發放了10億 京東 紅包,移動端訂單數據爆炸式增長,同時 京東 金融首次參與618,虛擬體驗金、“有球必應”足球競猜等金融產品相繼出品,開始大力培養用戶使用習慣。
2014年9月, 京東 金融對外發布了消費金融戰略,提出未來三年,白條用戶數將與 京東 用戶體量相匹配的戰略目標。同時白條系列“校園白條”也正式上線。擴展了用戶氛圍,并且再次發力移動端,消費場景也有所拓展,除了 京東 商城,還延伸至垂直類領域,如旅游、家具、裝修、汽車等行業。2015年4月, 京東 宣布網銀錢包正式更名為 京東 錢包、“網銀+”更名為 京東 支付,并公布了圍繞O2O的全方位金融解決方案。經過兩年多的內部整合,網銀在線已經完全融合到 京東 內部,成為了包含在線支付、移動支付、快捷支付在內的支付技術平臺。
京東 金融的O2O體系覆蓋了電商消費、理財、眾籌、保險、支付、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小貸。 京東 金融通過線上線下的融合,旨在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解決方案。
不僅分蛋糕,也在做大蛋糕
如果把移動支付領域比作蛋糕,那么各方不僅是在分蛋糕,而且還在不斷使蛋糕變大。玩家越來越多,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蘇寧、萬達等紛紛尋求O2O落地,支付寶錢包、微信錢包、百度錢包、易付寶、快錢等移動支付在線下場景加速推廣。相比BAT的戰略布局和線下拓展速度, 京東 仍需在O2O中作出努力。
不過, 京東 已經加快不同支付場景的擴充速度。以白條為例,旅游白條、校園白條、首付白條,已經走出了 京東 商城的場景,試圖搶占校園、旅游、房產等市場。而有報道顯示, 京東 白條的交易中已有60%來自于移動端,顯然移動端在用戶體驗上更優于PC端,重點發展移動端不僅是終端的改變,也是互聯網思維的轉變。
京東 支付已接入很多的支付場景,眾籌、理財、保險、O2O、地產、電商、交通、便民等各行業的企業進行合作。此外, 京東 支付還在大力拓展其他領域如社區、區域政府、行業協會等。不斷拓展線下、線上支付場景,相信未來 京東 支付在衣食住行中更加普遍。
有數據指出,從全球移動支付發展的情況來看,2014年全球移動支付交易值將達到3250億美元,與2013年2354億美元的交易價值相比,增長達38%,而在可預見的未來,全球移動支付市場仍將維持在40%左右的復合增速持續快跑。由此可見,蛋糕在不斷加大,而分蛋糕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從2012年以來, 京東 金融走的路子和步調和阿里巴巴很像。 京東 發力較晚卻迅速果斷,在互聯網金融一片藍海的當時,與其說是跟隨阿里的步伐,還不如說 京東 跟上了時代的步伐。 京東 依舊是一支有著戰斗力的勁旅。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京東:不僅分蛋糕,也在做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