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發布“上半年業績虧損將不少于7億港元”預警, 雨潤 食品(01068.HK)引起業界的關注。盡管 雨潤 食品將業績下滑的原因解釋為經濟增速放緩及生產成本增加,但并沒有減少外界對其經營模式的質疑。7月22日,業內人士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雨潤 食品主業業績一直不理想,營業額逐年下滑,其盈利主要靠政府補貼,而這種模式不可持續。在他看來,導致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 雨潤 食品的渠道難以下沉到三四線市場,制約了企業的發展。與此同時, 雨潤 集團雖然對外主營業務是肉制品,但實際帶來效益的還是房地產,不過由于這兩年房地產市場不景氣,業績一度出現下滑,其多元化發展前景堪憂。
政府補貼模式難以持續
7月13日, 雨潤 食品發布業績虧損預警,預計上半年業績將虧損不少于7億港元,而去年同期凈利潤為1611萬港元。 雨潤 食品稱,業績虧損主要原因是高端餐飲及肉類消費市場疲弱,經營環境日趨激烈。同時,生豬價格比去年同期上升,生產成本上漲。
對此,生意社生豬產品分析師李旭文認為,從今年3月底開始,生豬價格觸底反彈,反應到市場上的價格應該有一個滯后期,加之企業有一定的存貨儲備和提前簽訂的采購合同,生豬價格的上漲不會立刻對業績有明顯的影響。
記者從 雨潤 食品2014年年報中查閱到, 雨潤 與賣方集團,即祝先生(代表多家由他擁有及控制而主要從事生豬養殖業務的實體)簽訂了生豬采購框架協議。其中價格第三條規定,價格不超過 雨潤 經公平磋商及按正常商業條款于該月份內向其他獨立第三方支付同類生豬的平均價格。協議時間為期三年,從2013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雨潤 食品的主要經營范圍包括禽畜屠宰及深加工、地產開發、物流、金融等多個領域。盡管2014年公司實現盈利,但主要來源于政府補貼和出售資產收入,而不是來自于禽畜屠宰及深加工,由此可見, 雨潤 集團的經營方式確實存在問題。
雖然 雨潤 在黑龍江、遼寧等地不斷投資建廠,但實際開工率并不足。向健軍表示,造成實際開工率不足的原因在于生豬屠宰市場整體出現產能過剩,利潤非常微薄。而擴大產能是因為國家對農業項目給予了多方面的政策扶持, 雨潤 這么做能夠獲取大量的補貼資金和優惠政策,而借土地免費、財政支持、收費減免等惠農政策進行低成本擴張是 雨潤 做“虧本買賣”的主要目的。
數據顯示,2005年 雨潤 食品上市至今,十年間的年報中,累積獲得的政府補貼超過40億港元,占到十年總利潤的46.38%。2014年, 雨潤 凈利潤為5700萬元(以下均為港元),而政府補貼、出售附屬公司的收益及冷庫租金收入為8.82億元。
向健軍認為,依靠政府補貼的盈利模式是 雨潤 當前最大問題所在。 雨潤 食品之前一直依靠政府補貼降低成本,增加利潤,但是這種發展模式的獨立性、抗風險性差,不具備可持續性。在市場環境惡化、公司經營狀況持續表現不佳的情況下, 雨潤 集團急需進行盈利模式的轉型,必須依靠主營業務實現自主盈利。
渠道下沉遇阻 業績逐年下滑
對于 雨潤 食品業績持續下滑的原因,北京志起未來營銷咨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雨潤 食品近幾年的發展的確是靠政府補貼,其主業一直沒有做好,尤其是從近幾年來看,無論是產品、營銷還是渠道,一直處于下滑的水平。
從 雨潤 食品公開的信息可以看到,公司主業 雨潤 食品2011年至2014年間營業額逐年下滑,分別為323.15億港元、267.82億港元、214.40億港元、191.58億港元。
從產品來講, 雨潤 主要是以冷鮮肉為主,這種產品在城市里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在一二線城市之外的市場卻非常小。相比而言,冷鮮肉行業另一龍頭企業雙匯主要經營的是常溫產品,其適應面特別廣,即使在農村市場也很容易被接受。其次, 雨潤 食品主要是經粗加工的分割肉為主,冷鮮產品深加工的產品做的不是很成功,他們也嘗試做低溫的腸產品,但優勢并不明顯,加之渠道不匹配,市場表現平平。
雨潤 食品2014年年報顯示,冷鮮肉的銷售額為171.63億港元,同比減少10.4%;冷凍肉為19.98億港元,同比減少24.2%;深加工肉制品銷售額(抵銷內部銷售前)為27.59億港元,比2013年減少6.4%。李志起認為,冷鮮肉的成本要比常溫肉的成本高很多,儲存需要冰柜的低溫環境,物流同樣需要配套的冷鏈系統,這就制約著 雨潤 食品沒有辦法把產品下沉到三四線市場,下沉成本太高。與雙匯相比,后者在這方面有著絕對的優勢,兩者在最初就進行了差異化的運作方式,雖然目前面臨著發展瓶頸,但 雨潤 也不會輕易地改變現有的運作模式。因為即使改變的話, 雨潤 也未必打得過雙匯。
目前 雨潤 主要走商超渠道,批發渠道走得很少,有些渠道是直營,有些是與代理商合作。但渠道結構的特性和產品的定位,使得 雨潤 在肉制品的主業上一直沒有做好,只能靠政府補貼和集團內部的一些交易來保證一定的業績。
多元化發展難解整體困局
公開報道稱,截止到2014年底 雨潤 食品的流動負債凈額為18.21億港元,總借款及融資租賃負債為82.57億港元,其中54.64億港元將于12個月內到期,另外,公司在去年底的經營活動現金所用之現金凈額為4.645億港元,這些情況顯示, 雨潤 食品的持續經營能力可能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向健軍表示, 雨潤 集團除了主業食品之外,多年來一直在進行多元化經營,過度擴張不僅造成資金緊張,也加大了公司運營風險。此外,公司董事長祝義財被查也給公司業績帶來了負面影響。
根據 雨潤 控股集團官網介紹, 雨潤 是一家集食品、地產、商業、物流、旅游、金融和建筑等七大產業于一體的民營企業集團。目前, 雨潤 旗下擁有 雨潤 食品、中央商場(600280.SH)兩家上市公司。
李志起表示,雖然 雨潤 集團表現看似是以 雨潤 食品的經營為主,但行內人都知道房地產才是支撐集團最重要的利潤,但房地產這兩年并不景氣,導致業績壓力很大。
中央商場2014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8.71 億元,同比下降6.11%,其中百貨主營同比增長3.40%,地產主營同比下降69.4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4.08 億元,同比下降28.53%,主要原因是地產確認收益減少。存貨為83.2億元,同比增加61.36 %,房地產開發成本增加。 雨潤 集團近年在江蘇、浙江等三四線城市商業地產領域也不斷布局。尤其是在江蘇拿了不少好的地段建樓盤。中央商場年報顯示,地產項目由于受建設周期長、資金籌集困難、政策變化大等因素制約,項目發展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
然而在地產業績下滑的同時,商業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中央商場在報告中稱,2014 年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消費市場增長趨弱的大背景下,多元化零售業態新起,商業競爭持續升級,網購市場迅猛發展,實體商業仍被持續沖擊。公司主業為百貨零售業,由于區域內競爭加劇、網購分流、招商難度加大等因素影響使得銷售規模增長乏力,同時經營成本增加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盈利水平提高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對于未來發展,李志起認為, 雨潤 的主業沒有做好,而房地產市場也面臨下滑,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通過資產結構調整,出售一些資產的事情有可能會發生。
截至記者發稿時, 雨潤 有關負責人一直未接聽電話,短信亦未回復。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雨潤食品預虧近7億 經營方式被指不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