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垂直跨境電商平臺, 洋碼頭 的估值超過了10億美元,這也給 洋碼頭 創始人兼CEO曾碧波帶來了新的煩惱:投資人變多了是真的,每天都安排得很滿,大部分投資人都想在上市前入股,大家都非常直接,“好多投資人都說,可能兩、三年前不一定會投 洋碼頭 ,不過現在情況不一樣了, 洋碼頭 能拿出實際盈利的數據出來,這給了投資人很大的信心。”
“去年 洋碼頭 近1億美元的C輪融資是跨境電商行業領域近兩年唯一拿到C輪融資的企業,今年公司有在接觸投資方,目前還沒有結果。”曾碧波在上海市靜安區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前沿產業園新辦公樓接受《證券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坦言。
據傳,此次融資或可能是 洋碼頭 上市前的最后一筆融資。曾碧波表示,公司目前還不太看重估值,業務做好比較重要,對當下來說,實現盈利是比較重要的目標。
今年實現全面盈利
獨角獸名單出來之后,不少原先低調踏實做事情的公司,瞬間被鎂光燈所包圍,而 洋碼頭 就是這樣一家企業,這樣的估值,也給 洋碼頭 帶來了更多的投資人,“以前也一直有投資人,不可否認,獨角獸名單之后,投資人更多了”。從股權結構來看,經過前面幾輪融資,曾碧波及其團隊仍掌控著公司50%以上的股權。
對于上獨角獸名單一事,曾碧波笑稱,這還是朋友告知的,之前 洋碼頭 并沒有過多關注這個估值,事實上,按照他的觀點,證監會對大型的市值超過2千億元的海外企業回歸A股名單是很確定的,而第二批估值較大的如滴滴、美團等也是非常明確,類似 洋碼頭 企業,是屬于第三類的范圍,也即是,行業處于領先地位,有地方政府扶持。
“現在說公司估值有多大,實際上沒有實際用處,打個比方,現在估值30億美元,上市之后肯定要到100億美元,但這需要公司的業務和戰略來支撐,所以說,公司現在不太看估值,看業務多一些。”
事實上,現在投資人都非常冷靜了,從跨境電商行業來看,是處于中場階段,但從資本的角度來看,已經進入到下半場。“現在投資人比較重視企業是否能盈利,商業變現通道如何,”曾碧波表示,而 洋碼頭 今年的目標則是實現盈利,從現在交出的數據來看,要達成這個目標沒多大問題。
拓展業務線
具體到業務方面, 洋碼頭 的商業模式以買手制平臺模式為主,而這個商業模式的特點就是供應鏈很靈活,商品非標、個性化,這也是 洋碼頭 區別于其它跨境電商的最主要特點,也是公司最主要的行業壁壘所在。
“一個商業模式成功與否,最重要的是看它是否具備長期的造血能力,”從目前來看, 洋碼頭 應該是具備了,C2C模式就是收取平臺上買手的交易傭金,在曾碧波看來,收買手傭金其實是更好地保證了優質買手。
據了解,今年 洋碼頭 還將繼續深入全球供應鏈整合,全新布局B2B業務,為產業內更多企業賦能。
之所以會補充這一塊,曾碧波主要是考慮的是上述兩塊業務對現有業務具有較強的互補性。
在補齊業務的同時,企業的員工規模卻并未大肆擴張。“企業在不同的階段需要做不同的事情,比如在此前2014年、2015年是行業大規模擴張額時候,戰略也會比較猛一些,現在到了2018年行業要做的是練內功、講求人效和盈利能力。”
死磕競爭對手
在曾碧波看來,目前類似天貓國際這種巨頭依靠平臺流量優勢,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外部環境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例如基于社交場景的擴張模式,這是他們所缺乏的。
在垂直型的跨境電商中,社交場景不是基于內容,而是基于買賣的社交,這屬于弱關系,換句話說,微信社交基于人和內容,而電商社交前提是以貨物為主,能否建立信任感最終看貨品本身。
接下來的兩、三年社交場景發生變化, 洋碼頭 的策略就是:跟著微信生態圈跑。例如,公司團隊已經在做砍價、拼團等業務,并在3月份上線,之所以保持低調,是想看推廣結果如何。
而接下來515、618的大促, 洋碼頭 也有自己的打法,并且直接與電商節死磕,還將全面點燃小程序。
對于選擇直面巨頭競爭,曾碧波表示,這里的死磕并不是拿自己的短板去與巨頭直接競爭,而是拿自己的優勢去比,比如說,“ 洋碼頭 是買手模式,就不會在一開始選擇B2C或B2B直接與巨頭進行競爭。”
“打價格戰也并一定要燒錢,我們供應鏈做得很深。”曾碧波稱, 2018年下半年,公司的策略是拖巨頭下水,用自己的優勢與巨頭死磕。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洋碼頭CEO曾碧波:不怕價格戰 今年實現全面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