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的經營哲學應該是供應鏈哲學,而不是品牌哲學。品牌背后一定是高品質和高技術含量。比如國外酒莊每畝只產500公斤葡萄,國內葡萄畝產普遍在5000公斤以上。這種品質差別讓國內葡萄酒品牌很難靠營銷手法創建出來,用戶體驗是無法偽裝的。高技術含量其實是靠戰略規劃出來的,需要提前多年進行研究,也不是短期可以超越國外同行的。因此,供應鏈哲學反而是最實用的。
供應鏈哲學之下,可為用戶提供清晰的產品線,打造少量、多款、時尚、質量中等、價格適中、利潤適中的商業模式。在快速增長和持續增長的選擇中,相信電商會逐漸放棄前者,因為這需要很高的營銷成本、泛濫的鋪貨和建立倉儲設施以及帶來庫存的增加。供應鏈要經歷開放、整合、優化、創新的四個階段,專注于單個供應鏈已經夠電商做很長一段時間了。如果大數據營銷還不能帶來足夠的關聯銷售,那么盲目增加品類反而是越來越痛苦的事情。
上面的道理一點也不復雜。真正復雜的是:首先,電商的供應鏈中實際上還包含著營銷鏈。營銷鏈在一定程度上才是電商的生存之本。多數電商并沒有自己的工廠和線下的工程師,那么電商的供應鏈更多靠合作來形成。那么憑什么線下的優質供應鏈企業不選擇專業連鎖或超市,而要和初創幾年的電商成為戰略合作伙伴呢?除非電商的營銷價值鏈是高效的,能夠重復刺激消費的,否則電商僅僅靠渠道扁平化并沒有足夠的存在價值,反而會遭到線下廠商的抵制。畢竟價格體系被破壞是制造商所不愿看到的。
營銷的流派很多,比如會議營銷、代言人營銷、娛樂營銷、體育營銷、社會化營銷、公益營銷、行業營銷和國家營銷等。電商的選擇并不多,因為象一些營銷手法的成本是很高的。誰都知道劉亦菲好,可是未必能請得起。蔣美蘭曾是百安居的市場負責人,她的這篇《輿論的形成,從轉發鍵開始》很值得一讀。電商營銷就是應該這樣的生活化,讓用戶輕松、主動地轉發,從而實現不錯的營銷效果。
其次,電商的供應鏈可以集成,從而和線下的供應鏈形成差異化競爭。最近流行一篇《降級論》---該文章中說,“當智商高達147的IT青年還在為3k薪水拼命、而智商不到50的燒烤店老板正坐在porsche里玩著前面那位青年開發的app的時候,我就忍不住仰望星空。” 《降級論》提出的思路是,通過為低端用戶服務反而可以保持收支平衡。
最開始認可了降級論,但現在認為,降級論總體看是錯誤的。降級論提出的有價值的觀點在于鼓勵IT人才跨界,這個思路是對的。另外就是關注底層用戶的需求,這個360早就做到了。但是360現在的商業模式是靠網頁游戲和導流量贏利,這就是降級的結果。在降級和升級之間,還有一種選擇是橫向的跨界。想想蘋果其實是一種跨界的模式。降級并沒有真正解決用戶體驗和創新的問題,但是跨界的思路卻可以解決。有效的跨界,為垂直化的供應鏈提供了新的賣點。比如以美的產業為主題,可以整合服裝供應鏈,同時還可以整合美容美發等服務業的供應鏈。好的服裝+好的發型+好的美妝,這是線下超市不可能提供的“一站式服務”。在互聯網平臺上,卻可以集成在一起。集成電子商務既不是現在的電商百貨化,也突破了單一供應鏈的模式,是比o2o模式更加重要的電商模式。
三,集成電子商務需要先并購,后融資。集成電子商務可以先從并購一些能夠帶來流量的小網站開始,同時和線下的服務業資源形成合作。目前電商融資難,主要是商業模式創新不夠。通過并購展現出全新的業態,投資人才會對電商有信心。在當前有限的資金下,電商的并購一定要精準,這涉及戰略規劃問題。每一個企業的路徑依賴都是不同的。最近看了《中國企業家》評選的未來之星,你會發現其中這些優秀的企業中,很少有并購的案例,而單一的模式不具有高成長性,這是值得反思的。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電商供應鏈質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