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內知名電子商務研究機構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獨家編制的國內首份全球性電子商務報告——《2010-2011年度全球電子商務研究報告》
報告顯示:在網絡購物領域,2010年全球網絡購物交易規模達5725億美元,同比增長19.4%;在2010年全球整體網絡購物交易規模中,歐洲(34%)、美國(29%)和亞洲(27%)占比總和達90%,呈現三足鼎立格局。而中國在此占有七分之一。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網上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5131億元。
在線購物在全球正迎來史無前例的流行,以致于一些關注未來的發展前景的傳統商家,在受到在線零售商的威脅后開始針對一些海外電子商務賣家的商品征收額外的稅費。
據高盛年度報告預測,全球網絡銷售將于2013年達到9630億美元,每年增長19.4%。美國投資銀行預測未來三年內在線零售銷售額將以12.4%的增長率上漲至2353億美元。來自高盛的觀點認為,電子商務的增長得益于幾大利好條件,如寬帶的出現、用戶在線購物舒適感的增強以及實體零售商的衰微。
歐洲和美國網購市場的發展主要得益于其自身經濟具有持續良好的發展態勢,其中美國是電子商務的起源地,歐洲基于歐盟聯合其經濟一直位于各洲之首。亞洲地區,人口眾多,網民規模快速增長,互聯網發展空間大,經濟增長快速,用戶消費需求提高,這些原因都將促進亞洲地區網絡購物市場的快速發展。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莫岱青表示,電子商務會從傳統零售店所受到的持續壓力中獲利,這其中便包括移動購物的興起。移動設備及其應用程序的激增可能會對傳統零售商的商業模式產生極大的不利影響。過去,對于零售商來說,讓顧客走進商店是銷售成功的一半。然而,移動應用程序通過給予購物者更大的權力,使得購物形式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發展;即使顧客已經身在商店中,這種影響依然存在。
在電子支付方面,報告顯示,目前全球電子支付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期,2010年全球電子支付年交易量達到4200億美元,復合增長率是各地區GDP增長率的4倍。預計2011年全球電子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將達5000億美元。
目前,全球電子支付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期,具有電子支付工具層出不窮、分工日益專業化以及向綜合化發展與滲透的特點。縱觀全球電子支付產業的發展歷程和現狀,可以看出電子支付產業發展的格局與趨勢為:產業分工繼續細化,在各分工領域基本形成了壟斷競爭局面,但各領域的參與主體又在不斷向其他領域進行滲透和融合。
據報告顯示,2010年歐洲電子支付方式主要以信用卡、借記卡、預付、支票、貨到付款等方式為主。其中,信用卡用戶占82%為最大份額;通過借記卡完成為12%。
就主要國家而言,英國信用卡用戶比例更高,占到95%,剩下的5%是通過一個叫Maestro借記卡的方式完成支付。Maestro是萬事達卡的一個品牌;德國互聯網用戶在支付給在線零售商的時候,50%的會使用信用卡,諸如Visa和萬事達卡。但德國女性消費者,31%的情況下使用借記卡,43%的情況下,使用零售商信用卡。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今年全球網絡零售交易規模將達650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