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騰訊官方宣布微信用戶數量正式突破3億。最近又有新的數字稱微信用戶已經接近4億。這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數據。
嗅覺敏銳的創業者已經將目光聚焦于此,最早一批駐扎平臺的創業者示范效應非常明顯,自媒體群體在微信也火了起來,各類營銷賬號更是早早布局駐扎,盡管隨時可能面臨騰訊的“封殺”,但微信儼然已經成為各家必爭之地。
開發者大遷徙
專注HTML5游戲開發的創業團隊磊友科技是從去年底開始關注微信平臺的,在其團隊創始人趙霏看來,微信具有手機網頁游戲的入口價值,于是在今年初開始試水。
其公眾號“手機網頁游戲”(賬號:duopaogame)推出一月來,已經積累超5000的用戶,日均PV在4000左右,日活躍用戶1500人。據趙霏介紹,這些用戶都是通過社交化推廣和口碑傳播的方式自然增長的,沒有花費一分錢的推廣成本。
這一數字對于動輒擁有幾十萬的微信公眾號來說并不算什么。但卻讓趙霏非常興奮。去年HTML5技術遭到“動蕩”:被Facebook拋棄、自身標準制定分為兩派。不少開發者都開始發生動搖。在試水微信平臺之前,磊友科技的研發重心也主要在海外游戲市場。
“微信將會是手機網頁游戲最有希望的入口,二者結合能產生巨大的價值。它免去了用戶下載、安裝或刪除游戲的復雜過程,顛覆了用戶玩手機的傳統習慣。”
趙霏和他的團隊成員每天在微信公眾號上推出一款小游戲,通過“小游戲免費引流+大游戲盈利”模式,掘金微信游戲市場。這與微信官方的計劃一致:騰訊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以及總裁劉熾平都在各種場合多次提到微信商業化第一步將從游戲領域開始。
不過,趙霏認為目前微信平臺在與HTML5手機網頁游戲結合方面還有很多不足,“現在才剛剛起步”,一方面是微信的開放和功能完善,另外一方面是用戶。“公眾號用戶數至少在10萬以上,日活躍用戶2-3萬,這個平臺才有商業化的價值。”
趙霏還在期待微信更進一步實現到APP的跨越,“比如最近微信開放‘自定義菜單’,這個有助于開發者改善平臺的用戶體驗,比如你可以直接點擊菜單就進入游戲,而無需輸入繁瑣的數字和彈出菜單。”
微信公眾號“點歌臺”(賬號:diangefm)在上線后兩個月里粉絲漲到1萬,每天收到超過500條信息,日均新增用戶超過100名。這是其運營方廣州圖銳公司CEO譚穎華沒有想到的。
在開發微信公眾號之前,他的團隊一直忙于運營“速推”、“口袋生活”和“點歌臺”等三款APP產品,去年底,團隊為了將社交因素加入點歌行為,才想到不如在微信試試。
類似想試水微信平臺的開發者不在少數。微信作為移動互聯網領域全新的開發平臺優勢被越來越多開發者意識到,另外一方面,最早一批扎根微信的APP開發者的示范效應給創業者帶來了更多正能量。
公眾號“微信路況”的粉絲數已經接近50萬,每日向用戶發送大量實時交通出行信息。其運營方車托幫CEO呂春維曾表示,微信的成長速度,大于我們自己做APP的速度。 而公眾號“微法律”(賬號:Weifalv001)已有5萬多粉絲,其背后由30多名律師團隊日夜輪值,回復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偏遠地區用戶的法律求援。
一直關注微信創業的炎黃網絡創始人、皮皮精靈助理總裁管鵬介紹,幾乎所有的APP開發者都在研究或者已經在開發微信公眾號,在他預計,微信開發者的量級應該在幾萬到十幾萬之間。
電商的新玩法
除了游戲以外,電商O2O(從線上到線下)也是微信平臺未來商業化的嘗試方向之一。然而,移動端轉化率低、移動支付以及微信的開放程度都還限制著電商在微信平臺施展拳腳,現階段,微信平臺更像是電商的一種新媒體渠道嘗試。
全職太太張女士平時要帶孩子很少有機會用電腦,酷愛網購的她經常通過手機下單購物。最近她又開始嘗試在微信上購物。她在美膚匯的微信公眾號上開設的購物專區里選擇了幾款化妝品,點擊購買并按照系統提示輸入手機號,稍后就接到了美膚匯客服的電話,錄入個人信息后完成了下單。整個過程大約10分鐘,目前只能選擇貨到付款。
張女士體驗的公眾號電商服務是隸屬于化妝品電商網站美膚匯的,去年11月份美膚匯開始在微信上試水。其微信公眾號上開設了“美膚匯會員購物專區”,用戶點擊進入即可選購特定商品。
盡管該為購物頁面上呈現的商品還很有限,但這一便捷通道的出現,一度激發了很多電商的強烈興趣。“很多電商都在微信平臺上或多或少有一些嘗試,只是沒有大力推廣而已。”一位電商從業者這樣表示。
玫瑰視界CTO劉建國也在嘗試通過APP、微信等移動互聯網模式創造新的時尚雜志運作模式,其微信公眾號“MFashion”每天推送全球頂級時尚領域的最新潮流信息,而借助微信的交互特性,可以根據用戶的信息反饋,實現定制化的信息推送。同時,“MFashion”可以結合用戶位置列出最近的品牌專賣店,甚至可以提供導航服務,最終完成到店消費。這種全新的O2O運作方式,使得“MFashion”正逐步獲得一些奢侈品牌客戶的青睞。
高朋團和F團合資成立的“微團購”是最早實現支付閉環打通的微信O2O項目,用戶關注此賬號無需注冊和登錄就可完成微信支付下單。最近,該平臺首次嘗試賣書,由盛世瑞智CEO趙黎、管鵬等5位最早玩微信的研究者撰寫的《玩轉微信實用攻略》一書在該平臺試水銷售,半個月不到的時間取得了近2000本的銷量。在上述電商從業者看來,“這更像是一場吸引眼球的嘗試。畢竟,現在B2C在微信上整體轉換率都非常低。”
據高朋團CEO林寧透露,微團購僅有5%的訂單來自移動端。顯然,這還是一個非常小眾的市場。
“微團購還不成熟,它只發揮了微信特性的10%,我們現在不敢使勁推。”高朋網副總裁高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微團購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控制產品的品質上,并針對手機端一些特性(比如陀螺儀、攝像頭、高清觸摸屏、LBS等)進行新功能內測,希望能夠成為微信和手機而生的產品。
例如,微團購會為線下商家配備更多名為“微護照”的智能掃描設備,這種鋼筆大小的設備可以在1秒鐘內讀取用戶手機上的微團購二維碼,極大簡化用戶消費流程。同時,微團購將在1月與蘋果的iPad全球部署項目合作,利用iOS6定制界面的新特性,將微團購嵌入蘋果為線下商家部署的iPad或iPod中。
據介紹,微團購的未來使用場景非常類似于Groupon推出的“GrouponNow”服務,就是用戶可以通過移動設備隨時隨地提交團購需求。當然,這些還只是未來的設想,還要配合騰訊微信O2O的整體戰略和進度。
現階段,電商導購類APP口袋購物的運營總監李凱則更愿意將微信平臺作為客服工具。
去年8月初微信宣布開放平臺之初,他的團隊推出了公眾號“口袋小秘書”(賬號:koudaigouwu),運營半年來已經獲得近10萬的訂閱數,也讓他有了一些意外的收獲。“微信用于與用戶互動溝通上效果非常好,完全可以取代論壇等傳統的用戶交流方式。”李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他曾經做的一個測試,“微信粉絲在接受群發信息后的一層打開通過率最高超過60%,這一數據平均下來有近30%。”
在這一數據的引導下,李凱將口袋購物的運營部門中產品測試、用戶訪談、客服反饋等需要與用戶直接交流的工作全部遷移到微信平臺上。在李凱看來,購物是一個流程復雜的用戶行為,包括尋找、決策、購物等多個環節,尤其是對于非標準品需要考慮的因素會更多。現階段微信的功能還不足以支撐用戶完成整個購物行為。李凱更愿意微信成為移動互聯網上與自己APP連接的橋梁,“微信公眾號在口袋購物APP之外是很有利的補充,能夠幫助用戶更好作出購物的決策。”
“自媒體”創業路
在微信上,自媒體火起來了。并有人成功通過此實現傳統媒體才能實現的賺錢方式:打廣告。
1月28日,從騰訊離職從事自媒體創業的程苓峰開始在自己的個人媒體陣地——“云科技”博客上投放廣告。在廣告招租帖的醒目位置赫然出現了一天一萬的標價。與此同時,程苓峰的微信文章字號比別人大了兩個號,間隔也比別的公共微信文章大一些,使得用戶在手機上閱讀感到更加舒服。隨后幾天,接踵而至的6份廣告收入,讓他初戰告捷,迅速打開了個人媒體用廣告賺取收入的局面。坊間傳言,目前,云科技每天的廣告收入已逾十萬元。
除了“云科技”以外,“移動觀察”、“羅輯思維”、“玩轉微信”等一批自媒體人憑借高質量的內容也在圈子里小有名氣。
在媒體人韓磊看來,在微信上,人人都可以是自媒體。這也是由微信的屬性決定的。的確,微信操盤人張小龍將微信的起點定位為“一套消息系統”,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在微信公眾賬號平臺上都可以被看作是一個自媒體。出于愛好,他也注冊了一個自媒體賬號“IT發條”并擁有一批穩定的訂閱用戶。在他看來,類似像“云科技”這樣實現廣告收入的自媒體人還是少數中的少數,只是個案而已。對此,深圳博圖廣告的策劃總監吉棟梁也表示贊同,“我們對微信推送的內容非常謹慎,一旦發了一篇不痛不癢的文章,用戶看了可能隨時會對你取消收聽。”
而在信息爆炸的微信上,目前穩定且高質量的“自媒體”賬號屈指可數,一些微博上的營銷賬號也將自己包裝和定義為“自媒體”。“在自媒體的包裝下,才方便去接洽一些廣告軟文合作,當然現在有很多是騰訊不允許的。所以大家也比較低調。”某網絡營銷公司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坦白講,在微信上做自媒體的門檻要比在微博上做自媒體的門檻高得多。除了技術方面的因素之外,微信的推送功能讓用戶對內容的原創性要求比微博要高得多。”管鵬正在組織一個“皮皮自媒體聯盟”,希望在微信平臺上給自媒體人們提供單一的模版,向個性化、高端的方向前行。
營銷賬號遭遇“冰火”兩重天
如今微信開放生態正從產品運營邁入平臺運營階段,由于管理越來越嚴格,一些因病毒營銷而被封殺的草根營銷者開始指責微信平臺毫無規則可言,也讓不少創業者心生猶豫。
“現在微信對于我來說,只是一個普通的工具而不是賺錢的項目了。” 從微信公眾平臺開放之初就進入這個平臺的創業者牟長青近日準備淡出對一些微信公眾賬號的運營,將自己的運營重點重新放回自己已經運營了兩年的論壇上。
在本報記者看來,牟長青在微信上的創業經歷更能體現出微信政策趨緊的整個變化過程。
去年8月,他在微信上注冊了一批與女性相關的賬號,比如美女、瘦身、美容養生、穿衣搭配等等,“最早開始玩微信的一個星期,天天晚上睡覺做夢都在想著在運營微信。”
牟長青將當時自己的狀態形容為打了雞血一樣,不僅如此,他還花了很大精力去維護用戶,并且很快做到百萬粉絲。“大概10個賬號一共擁有100萬粉絲,最高的單個賬號粉絲在20萬左右,在騰訊官方允許互推和朋友圈分享的時候,他只用了2-3個月時間做到20萬用戶。”
在牟長青看來,這些粉絲的質量很好,不像微博容易有很多僵尸粉。而高數量高質量的粉絲也為他帶來了不錯的收益,據牟介紹,“1萬粉絲群發一次收益是50-70元,如果你有100萬粉絲的話,接到一次廣告就能賺5000-7000元。”
實際上不光是牟長青這樣的草根營銷賬號在搶占地盤,國內電商導購平臺美麗說和蘑菇街等也在微信上進行著一種“病毒式推廣”:用各種“性格測試”誘導用戶觀看,并在分享之后加賬號關注才能查看測試結果。這導致了迅速的病毒式鏈接傳播,竟然在幾十個小時內到達了上億用戶,產生了極其驚人的營銷威力。有小道消息說,連馬化騰的微信也被刷了屏。
之后,微信封閉了分享連接,對所有頁面在打開后必須進行強制性的二次跳轉,這樣就使得內容無法與分享行為直接掛鉤,而必須出于用戶自愿。
“微信的政策比微博嚴十倍以上。”也正因如此,牟長青初期做的美女賬號在去年底也被騰訊官方統一批量處理了。談到被騰訊封號,牟長青覺得有些冤枉,“其實之前的美女賬號真正涉黃的可能不到1%。”
實際上,微信的趨緊也源于新浪微博的警醒。新浪微博如今賬號混雜,廣告信息太重,微博已經淪為一些草根站長的淘金圣地,而喪失了微博發展之初的意愿——通過簡短媒體傳播更多有趣的信息,而這些負面影響都影響著微博用戶的使用感受。
有數據顯示,2012年微博用戶在線時間較2011年環比下降11個百分點,新增用戶數也降到歷史最低點。
今年以來,騰訊對于微信草根營銷賬號的風頭更嚴。記者采訪了好幾家網絡營銷公司希望能夠了解企業微信營銷的情況,均被婉拒。“我們更希望 你說我們是自媒體,而不是營銷賬號,這個太敏感了,現在誰敢說自己是營銷賬號就有可能被騰訊封殺。”一個營銷賬號操盤人對記者表示,在騰訊官方政策不明的情況下,眾多微信江湖圈子里的營銷賬號選擇“隱匿”的低調方式存在。
“騰訊對于平臺管理的前提是不能破壞用戶體驗,不能引起用戶反感,并不鼓勵內容分享到朋友圈,甚至限制公眾賬號每天只能發一條信息,這些都是出于對用戶體驗的考慮。”在吉棟梁看來,這樣給微信的營銷賬號增加了運營的難度,是和微博“完全不一樣的玩法”,必須慎重對待每條推送給用戶的內容。
讓牟長青感覺郁悶的是,今年以來,他的一批賬號再次遭遇騰訊的“封殺”,盡管在3月18日又短暫解禁,但之后又遭遇了封殺。“本來準備給一些企業提供微信服務的項目現在也停了。”據他介紹,微信政策一直沒有特別明確的規定,沒有明確說什么不能做,但一些草根做了以后又遭到騰訊封殺,讓他很不理解。“我周圍一些人的微信賬號都被封完了,準備重新找工作了。”
對此,韓磊覺得理所當然。“不懂微信內容運作的人,很難在微信上長期玩下去。”
記者手記:實現那些不可能
微信從一個產品正在走向一個平臺,各種系統構建和平臺規則問題讓不少創業者迷茫甚至望而卻步。比如,電商擔心支付沒法打通;開發者接口開放不夠多,擔心騰訊不公平;禁止公眾賬號互推,又不做官方導航推薦,推廣成難題;封號問題缺乏官方解釋等等。
實際上在任何平臺都是這樣,總有一些人會堅持,一些人會猶豫,一些人會錯過甚至放棄。
微信雖然擁有足夠誘人的用戶數據,但卻并不能讓大部分的創業者找到商業化變現的渠道。不過我覺得那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我家附近的一個快餐廳老板是80后,今年初他在微信公眾平臺上注冊了一個賬號,通過簡單的設置獲取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公眾賬號和二維碼身份。
之后老板將二維碼打印在菜單上,顧客掃描就會引導他到達小店的公眾號。小店干凈服務好,而我經常需要叫外賣,于是我也成為小店公眾號的訂閱用戶之一。老板每周會不定期的推送小店的菜單和套餐,甚至用戶可以投票喜歡的菜式而決定快餐店下周的菜單內容。而我最喜歡的就是他提供的2公里送餐服務。在微信上留言地址和套餐號碼,收到回復后即可下單,半小時內外賣就敲我家門鈴了。老板告訴我,自從有了微信訂餐服務以后,他家的外賣生意訂單增加了30%,一些忠實顧客還成為他的朋友甚至到店里找他聊天。
關于上文中提到微信的種種,快餐廳老板可能并不了解多少,作為一個最普通的草根,沒有花一分錢做營銷,卻利用微信給他的生意加了分,微信正在讓更多創業者和草根實現一些“不可能”。
而對于微信來說,隨著用戶數量越來越大,創業者越來越多,微信越來越需要真正建立一個更明確的制度和規則,才能體現出一個平臺的大度。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微信上的“草根”創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