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這東西,本質上不過一平臺,產品通過這個平臺展示給游客,別人喜歡了,就買,不喜歡,就走。喜歡的人多,買的人就多。數字化平臺和傳統線下有不一樣的地方,可以顯示賣了多少,于是爆款出來了,數字是很能打動人的,但這不算優勢,本質還要靠產品,好產品適當的弄點評價,賣得輕松。賣不掉的即使刷幾萬銷量,后期也很累,回報率不高,所謂的淘寶難,利潤低。很多工廠這么干,資金雄厚貨多,但產品就幾個,沒什么測款不測款的,硬來。
所以還是產品和平臺,跟在地鐵口擺個地攤,在高檔商場開個專柜沒區別。我可以在同一個商場開兩個不同的專柜,也可以在不同的商場都開相同專柜。淘寶京東1號店,沒誰說在這里開了就不能再其他地方開了。不同的商場開店,那叫連鎖,為了利潤增長,因為地區差別,客流不同,網絡平臺也一樣。過分的神化平臺,神化工具,如果不是有目的的,那么境界就低了點。一個賣不掉的東西,這里賣不掉,換個地方一樣賣不掉。拿著春運的火車票,還有不好做得平臺么?(題外話,為什么淘寶最終的流量機制還是銷量,還是要刷?機器是沒辦法鑒別什么產品好賣得,那么理論上賣得多的當然喜歡的人就多,就得排前面,刷不過是利用這個,人為制造。再小的店鋪淘寶總會給點流量的,那么問題來了,給你一點點流量你都不轉化,憑什么要給你更多?硬刷也行,回報率低啊。任何一款產品都有喜歡她的群體,多少而已。服務大眾,資本永遠往回報率更高的地方流嘛)
大部分賣家是有苦衷的,手上資源有限,就這么兩個產品,只能硬推,如果不熱銷干著急。主要原因呢是把大部分時間用來研究平臺了,怎么刷怎么推,甚至有的做代理代發貨什么的,到處是同款,只能TMD每天刷。其實呢,時間用在尋找資源上更好,不但能有好產品,還能多交朋友,每天喝酒吃飯社交,說不定還能遇到貴人。浪費那么多時間研究平臺干嗎,你在研究,別人也在研究,你做得工作都被抵消了。整部《天龍八部》就喬峰一個人會“十八掌”,所以他才牛X,人手一本,他也就是個普通人。咱們做淘寶的,隨便拉個人出來,我敢說他絕對比馬云和整個阿里巴巴團隊加起來還要懂淘寶,可有啥用呢,差不多就得了,研究死了也就那么點技術含量。福布斯排行從1拉到1億,也沒一個靠這個發家致富的,有多重要?
正題了,30歲這個事,還是和上面的例子一樣,淘寶一個平臺而已,和年齡沒有關系,覺得有關系,又是太看的起淘寶了。比如說:
1丶去打工
私企外企等,30歲不過混個Team leader,還不是都能做到,月薪1-2萬,在北上廣能翻什么浪。
淘寶公司打工也一樣的,打工如果為了收入,30歲的人培養起來的能力經驗人脈還不足以壓過一個20歲的新人,別怪淘寶了,長個包子樣就別怨狗跟著。
如果為了將來創業,在哪打工都是一個流程,學到技術丶經驗,結識人脈,都齊了出來搞,打工就是個準備工作。
2丶還有一個地方,但沒個好爹這年紀可以坐到什么位置上?
3丶創業當老板,我靠,馬云這年紀還沒開始搞淘寶呢。
陸征祥有句話“弱國無外交”,說到底還是沒錢沒能力,賬面躺著幾億資金,擔心淘不淘寶的?地產生意在向你招手。不管干啥,不都為了積累原始資本么,俗稱第一桶金。然后發展壯大,越做越大么。所以不要糾結在平臺。不然會讓人覺得有戀物癖的,那么喜歡淘寶?不行就換,換方法,換人,換產品,換平臺,換行業,不能一顆樹上吊死。你從一個淘寶店賣衣服的,轉型到一個高檔商場賣紅酒的,無非就是換了一個供應商而已,不能框死在這里。有錢了干什么都行,馬云有錢,遇見馬花藤,喝頓酒,咱們合伙開個保險公司吧。遇到史玉柱,喝頓酒,開個學校吧。遇到你,咱們合伙開個XXX吧。你是不是很激動?每人投資2億,拿的出來么。所以他不愿意和你玩。
寫太多了,最后了,說沒有現實中的朋友,還是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淘寶,不出門阿不出門,那東西別研究了,出門喝喝酒,多認識幾個廠長,廠里的工人也行啊,貨源不斷,熟了都能先拿貨,賣掉再給錢,資金還是問題么?趴電腦上那些事,5000塊請個運營干吧,你天天干著5000塊一個月的活,一個月也就只能賺5000塊了。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分享給淘寶做個統計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