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是每個創業者的追求,尤其是傳統巨頭轉型。貪得無厭,經常消化不良,東哥認為這是一個重病,要治。
萬丈高樓平地起,當然,一切得從規劃做起,傳統巨頭會做戰略規劃,而普通創業者為融資也會做一份商業計劃書。傳統企業的規劃做的很大,是因為瞧不起“小生意”,如果戰略做的不夠宏大,大老板看不上。而小公司創業者,商業計劃書做的宏大,是因為投資人瞧不上小生意,所以要講故事,只能產業鏈通吃的規劃商業計劃書。
這里要說的完美,不是產品上的完美,而是戰略規劃中,貪得無厭,貪多,什么都想做,會涉及的產業鏈較長,產品品類非常多,有一些是自己擅長的有優勢的,有很多是不擅長的也沒有什么資源但需要整合,需要自己摸索學習的。至于這些不擅長的,為什么還要寫進方案里,一個是因為商業價值更大,有想象空間;一個是因為組合后用戶體驗更好;一個是因為組合后才有競爭壁壘門檻。
創業者,還有那些傳統企業轉型二次創業者,之所以有這么多“完美”的規劃,客觀的一個背景是傳統產業鏈可以改造的環節太多,這些都是機會,每一個環節都是機會。聽朋友說在北美創業,就難太多了。因為產業鏈都非常成熟了,比如物流供應鏈行業,物流占gdp比例3%左右,哪還有什么其它公司機會。中國18%,所以在各種環節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但,但是,要注意“完美”的三個不完美
首先涉足產品線越多產業鏈越長,意味著不確定性越大,而自身的資源未必能夠匹配,把自己更多的精力分散到不擅長的業務當中。舉個簡單例子,騰訊做拍拍,當年如果不是一開始模仿淘寶全品類,而是集中流量重點做兩三個精選品類。同樣是300個運營人員,放到20個品類,和專注兩三個品類會一樣嗎?結果是一個品類也做不好。而對于入住平臺的商戶,是否效果也會更好呢?什么都做不好,又談得上什么競爭壁壘門檻呢?當大公司尚且如此,那些中小創業者們是否應該更加謹慎。
大而全的拍拍沒起來,而2011年后,美麗說丶蘑菇街只做時尚服飾的起來了。尾貨服飾單品切入的唯品會,當年京東也看不起。服飾品類已經很小了,然后還是尾貨,當然看不上。而當下的唯品會,已經不只是服飾了,也不只是尾貨了,現在連天貓也不得不警醒。雖然唯品會的用戶規模只有千萬量級,但是用戶黏度復購率非常高,這個是非常可怕的。很多人對行業的競爭壁壘門檻理解是有問題的。
第二個問題在于用戶體驗很差,創業者原來的想法是產品越全體驗越好,實際上這是不存在的,因為提供的全套產品當中,只有一部分是自己擅長的。而用戶是沒有能力分別,哪些是你們擅長的,哪些是不擅長的。當然了,用戶使用過后的直接判斷,這個產品非常不專業,體驗很差。這樣的結果是即便是自己擅長的產品服務,也都無法發揮出應該有的價值。
第三個大而全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滿天下的競爭對手,看上去想象空間是變大了,但是哪塊業務都不占優,這種想象空間也是空中樓閣,不切實際。
揚長避短,單點切入
既然大而全的不行,那么戰略規劃怎么做?不僅切實可行,還要有競爭門檻,還要有想象空間符合投資人希望呢!
任何創業項目,一定是揚長避短,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到極致。這樣做的一個好處,競爭對手少了,客觀上幾乎所有的平臺都是合作對象,你能夠彌補它們的短板,而你也可以低成本的獲取用戶和訂單。
單點切入,不僅僅要考慮到自己擅長的事情,也需要考慮到行業的情況。任何行業都有自己的關鍵點和痛點,痛點未必能夠直接帶來巨大的收益,但是能夠自然的低成本的獲取用戶,至于如何延伸產業鏈,如何變現就是自然而然了。單點切入有什么要點,有且只有一點,能夠最快速的抓住核心用戶群,有很強的用戶粘性,能夠影響用戶下一步消費決策!
這也不是什么東哥創新的理論,當我們言阿里騰訊百度小米各種的生態玩法的時候,要知道這些巨頭們當年也是單點切入。騰訊qq起家,阿里后來基本靠淘寶起來,百度靠搜索,小米一開始也是先從miui做起,而不是說上來就要搞生態圈。奇虎360則是從免費殺毒開始了“顛覆丶攪局”之路。飯要一口一口吃,生態要一點一點地建,不管什么公司,不管有什么資源背景,一定是從自身資源最匹配,又是最核心點切入。先在互聯網站住了腳跟,再跟東哥說搭建生態體系,玩產業鏈的事情!
說起來簡單,具體案例具體分析,這是東哥已經參與合作的10余個孵化創業項目實踐結論!少則是多,多則是少,切實可行,藥到病除!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成功不在于速度在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