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人大閉幕,李克強總理出席記者會,再提“站在‘互聯網 ’的風口上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經濟飛起來。”就在10天前,他于政府工作報告首提“互聯網 ”概念,不足百字的論述,卻讓業界和渴求轉型的傳統玩家們熱血沸騰。
毫無疑問,未來移動互聯網丶大數據丶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深度融合,這一切將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互聯網不再單單是一個產業,而是滲透到各行各業的小分子,成為改造所謂“傳統”的轉基因。擺在N多人面前的,是一副充滿即視感的畫面——層出不窮的互聯網新玩意和滾滾而來的財富。
其實,“互聯網 ”的本質是傳統產業經過互聯網改造后的“在線化”丶“數據化”丶以致最后的“智能化”,其不竭的動力,源自于新信息基礎設施的形成,對數據資源的松綁,以及基于前兩者引發的分工形態的變革……
傳統企業完全依靠自己,內生地完成這些?別異想天開——他們工業時代的慣性如何改變?泰勒式管理的層級束縛如何打破……恐怕Zuo to die才是玩火者常有的下場。所以,對絕大多數傳統企業而言,借助外力,反而是真正獲得“普羅米修斯之火”。
由此,小郝子認為,“互聯網 ”真正惠及蕓蕓傳統企業之前,那些為傳統企業提供轉型服務的玩家們,才是奪取“互聯網 ”紅利的先鋒,頭啖湯非他們莫屬。
“互聯網 ”的向導
倘若從歷史上找參照,眼下這個光景也許最像19世紀后段的歐洲,狄更斯的霧都孤兒們身邊,蒸汽機引領的新時代正悄然到來。但就當時的情形來看,新技術的普及并非易事,由于社會分工尚淺,缺乏專業的中介,致使蒸汽機與紡織丶航運丶農業的結合丶普及耗時費力,數十年時間,才讓全世界看到蒸汽機時代的到來。
但如今,社會分工深化,中介的作用無須質疑,他們加速粘連現實的“原子世界”與互聯網的“比特世界”,充當著“互聯網 ”的向導。
當信息基礎設施還不完備時,阿里云一般的IT中介已經可以承載大部分的信息存儲和計算功能。此時,還一擲百萬丶千萬金,自建龐大丶復雜的IT體系,卻仍舊效能低下,便是OUT的腦殘。
當傳統玩家要突入電商新戰場,既沒有信息基礎設施,更沒有與之相應的商業分工形態與數據資源的時候,商派這樣的電商服務中介,正可以一條龍“包圓”——從網店搭建丶平臺對接,到流量丶供應鏈丶資金鏈相關的信息流轉,再到電商形態的共建。由此,傳統玩家斜刺殺入,再逐步升級,才有機會步步為營“爭上游”。畢竟,不是家家都有萬達那樣的底子,不是嗎?
這便是向導的優勢。就像魏格拉板塊原理所述,板塊碰撞之處正是富礦產生之地,粘連著“原子世界”與“比特世界”的他們最早站在碰撞的中心,理所應當最早獲得“富礦”。
頭啖湯之后
不過,頭啖湯易喝,但要一直有湯喝丶有肉吃,也絕非易事。單就云計算丶電商服務這兩大中介領域,短短幾年間,大浪淘沙,當年,全國各地云計算公司丶云計算基地并起,如今剩下阿里云一家獨大;電商服務商更是借勢迸發,如今卻只剩下商派等少數玩家……不能與時俱進者注定成為鏡中月,水中花。
沒錯,“互聯網 ”的向導們也必須與時俱進地發展自己,否則,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比如,阿里云為華大基因提供基因測序的計算能力,這是云計算的基本優勢,但這還不足排除友商的競爭,所以,阿里云才努力營造基于云的數據分析生態,引入更多第三方,挖據各種新興的分析工具丶優化算法,由此,構建起自己的“護城河”。
而商派在為蛋糕企業構建交易系統之外,還要把清傳統玩家變革的脈搏——如今,電商消費者越發挑剔,蛋糕從生產到送達必須在5小時以內,以保證最佳口感,后端中央廚房對于食材丶工藝的控制,管理系統對于訂單流程的超強時間掌控力,都要求商派有細致完備的方案。
此外,隨著“互聯網 ”的深入,傳統企業在組織構架丶業務流程丶管理體系上都不斷改進升級,阿里云和商派們也正與之適應,就像移動互聯網普及下,他們得幫助企業保持與消費者的有效連接,并圍繞消費者重塑關鍵商業元素,實現個性化丶定制化的轉型……這同樣考驗向導們進化的“功底”。
無論如何,“互聯網 ”對傳統企業是一場強覆蓋式的強制性淘汰,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他們太需要鏈接互聯網的轉型服務,因此,中介們在“頭啖湯”之后,順時應勢,仍然機會多多。歷史從不回頭,只有翻到下一頁的迫不及待,就看你會翻不會翻,不是嗎?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互聯網+”紅利注定先落他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