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家總理李克強做了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報告》,在今年的報告中李克強在談到“協調推動經濟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時提出,要加快培育消費增長點。
在筆者看來,生產過剩,內需不足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困擾中國經濟發展的癥結,李克強總理在當天的報告中也提到了要鼓勵大眾消費,提升旅游休閑消費,推動綠色消費,穩定住房消費,擴大教育文化體育消費。并且要全面推進“三網”融合,加快建設光纖網絡,大幅提升寬帶網絡速率,發展物流快遞,把以互聯網為載體丶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搞得紅紅火火。
獨家:2015--2017年中國<span><a target='_blank' class='labeltag'>O2O</a></span><span><a target='_blank' class='labeltag'>企業</a></span><span><a target='_blank' class='labeltag'>上市</a></span>潮來臨
細心的人或許已經看出來了,李克強在報告中的“把以互聯網為載體丶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搞得紅紅火火”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O2O,在過去的2014年O2O和互聯網金融成為了中國互聯網最熱的兩個詞匯,催生了一大批創業企業,對拉動的內需和服務水平的提升居功至偉。
眾所周知每年一度的《政府工作報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國民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風向標,政府工作報告提及的產業和項目無疑是未來一年或者數年的熱點,O2O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政府對O2O產業的發展持鼓勵和支持態度。
由此筆者大膽的做一個預測:2015---2017年會迎來一波O2O相關企業的上市潮流,這是產業發展的必然。我們可以先簡單的盤點下過去的5波中國互聯網上市熱潮:
第一波:1999---2000年,以新浪丶搜狐等為代表的門戶網站掀起了中國互聯網企業海外上市浪潮。
第二波:2004--2005年,以盛大丶騰訊丶百度為代表的互聯網新秀(當然,后來都成巨頭了)在境外上市。
第三波:2007年左右,以巨人丶阿里巴巴(B2B業務)丶金山丶完美等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上市,均創造了大幅度的股票增長。
第四波:2010年左右,以優酷丶當當丶360為首的互聯網企業密集的赴美上市,曾經在一周內創造了6家互聯網企業密集上市的盛況。
第五波:2013--2014年,以58丶京東丶微博丶阿里巴巴集團為代表的企業上市,體量上來說為最高的一波。
而我們要談的第六波就是2015--2017年,O2O和互聯網金融領域(尤其是O2O),將會有數量更為龐大的企業實現上市,并且除了國外,境內也會是不少企業的選擇。說了這么多,問題就來了“中國互聯網進入中國已經21年,O2O模式出來也超過15年,為何這么多年沒有相關企業上市,而未來兩三年會進行大爆發呢”?
在筆者看來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進行轉型
在以前,互聯網是“娛樂為王”的時代(那個時代三大門戶和盛大崛起),也就是說互聯網的存在大部分時候是滿足我們娛樂和獲取信息的作用,換句話說互聯網對中國人來說就是一個配菜。而今天,互聯網由補充部分,到了組成部分,互聯網的相關設備甚至成為了我們不可或缺的一個身體器官。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方便的購買到我們所需要的幾乎所有的產品和服務,我們把這個階段稱之為消費互聯網。 這幾年來,消費互聯網也正在向著產業互聯網轉型,不止我們的生活被互聯網改變,就連我們的工業制造丶物流運輸丶農業養殖等等都要依靠大數據和云計算,然后通過O2O的方式被互聯網連接起來,服務于我們的生活和生產。
第二: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到來
正如我前面講的,O2O模式在中國出來已經超過15年。在2000年左右,我所認識的一些地方門戶的網站負責人就開始嘗試O2O模式的拓展,當時這些站長在論壇開了一個帖子,發出在線報名去某家餐廳消費的活動,幾個小時內也有上百號人報名,然后站長帶著報名人群去線下餐廳消費,可以打一定折扣,而付款環節也在線下完成。這其實就是一種早期的典型O2O模式,但因為無法標準化丶規模化,導致沒有太大的作為。但今天的互聯網已經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很方便的隨時隨地通過手機進行各種O2O產品和服務的購買,而不用像我在2000年的時候,朋友通知我一個網站搞活動,我從外面回到家里,打開電腦報名進行參加。
第三:市場教育初見成效
任何市場,沒有一個教育的過程是無法壯大起來。就比如我舉的這個餐廳和門戶網站合作的例子,在當時開展起來非常困難,首先站長得和企業講什么是互聯網,取得餐廳企業的信任,告知他這種模式的好處。很多時候,機會就浪費在了這些溝通環節,而且還不見得一定有成效。我記得當年我運營地方門戶網站的時候,往往掃街幾天才能有一家線下商戶接納我的網站,產生合作。而今天,經過我們一代代互聯網企業的教育,很多互聯網企業都成為了烈士(比如雅虎口碑等等),市場已經逐漸成熟。現在,線下的商戶擠破頭尋求在線互聯網渠道的合作,想把他們的產品和服務賣出去,和用戶進行互動,發生關系。
以上基本上是我本文要闡述的觀點,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可以對中國目前主流的O2O企業進行一個大點兵,看看哪些企業在2015--2017年之間能夠實現上市。
美團:中國最大的O2O平臺之一,目前估值70億美元,預計2015年交易額超過1000億人民幣,三年內上市可能性接近100%。
窩窩商城:曾經的中國團購一哥,但中途發展遇到幾次波折,幾經周折終于在2014年走上了上市的流程,三年內上市可能性50%。
大眾點評:老牌的商戶點評網站,獲得騰訊支持后,成為在中國團購領域交易額僅次美團的企業,三年內上市可能性80%。
趕集網:2015年春節剛過,范冰冰代言的趕集網正在通過網絡丶電視丶戶外廣告給我們來了一次大洗腦。雖然趕集網比58同城體量小,但市場容量足夠巨大,依然可以做起來,三年內上市的可能性超過90%。
滴滴打車:合并快的后的滴滴打車成為行業無可爭議的老大,而且近來發展的專車非常迅猛,對照國外Uber的估值,滴滴和快點合并的市值在100億美元級別,三年內上市的可能超過95%。
易到用車:滴滴的競爭對手,同樣不容小覷,旗下易到租車近日號稱獲得80億的投資支持,三年內上市可能50%。
途家網:羅軍在成功創辦一家上市企業后,意圖把途家網打造成第二家上市企業,而且近年來途家借助市場紅利,發展向好,三年內上市可能60%。
58到家:58到家是58同城旗下品牌,由58的得力干將陳小華負責,發展勢頭堪比坐上火箭,迅速的改變了上門服務市場,三年內分拆上市的可能接近58%。
鏈家地產:當我近期得知鏈家2014年的交易額超過2000億時,倒吸一口冷氣,在整個中國互聯網超過2000億交易額的企業只有兩家,京東和阿里,預計鏈接三年內上市的可能超過70%。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