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商業零售業仍面臨著市場格局不確定力量的威脅。多位專家表示,經歷去年的“寒冬”,零售企業指望今年打個翻身仗幾乎不可能,2014年將是行業深度轉型的一年。
費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電商力量的成長,新技術的應用,以及宏觀經濟結構的調整趨勢……今年商業零售業仍面臨著市場格局不確定力量的威脅。多位專家表示,經歷去年的“寒冬”,零售企業指望今年打個翻身仗幾乎不可能,2014年將是行業深度轉型的一年。那么,在2014年零售行業將會迎來哪些變化,又將如何影響著市民的消費習慣與生活方式?通過調查及與業內人士、商家的訪談,記者盤點了國內商業零售業2014年的6大發展趨勢,提前“預測”即將上演的“商業大片”。
關鍵詞1
并購
行業大整合的機遇到來
2014年商業零售行業競爭會更加激烈、兩極分化嚴重,行業迎來的是新一輪的整合。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流通行業研究員申正遠表示,目前,中國零售其實格局已初定:包括以華潤(專題閱讀)、大潤發和沃爾瑪、家樂福等為代表的全國性連鎖企業;以步步高、永輝等為代表的跨區域優秀民營企業;以各地區域企業為代表中小企業。而處于行業最上層的企業今年會更加積極尋找出路,在新一輪的融合中再劃格局。
申正遠指出,零售業將進入長時間的微增時期,以往那些借經濟大跨越沾光的中小企業2014年會更加艱難,成為被兼并的對象。這一點在2013年從華潤萬家兼并樂購、王府井吃下春天百貨,百佳、卜蜂蓮花(專題閱讀)(拓展選址信息)市場高調叫賣,家得寶、百思買等外資零售巨頭退出中國,或“曲線救國”,或尋找合作就可見一斑。
記者點評:零售百貨企業的并購大潮發生在特定環境之下,盈利增速下滑,估值處于底部,一些持有自有物業、現金流充沛、有渠道優勢的區域本日中小零售企業將成為資本和行業大佬眼跳的尤物,成為這一輪并兼的熱門對象。這對于正欲揮使并購大棒進行抄底的企業來說是個良機,行業大整合的機遇正在到來。
關鍵詞2
關店
“斷臂止血”將頻頻上演
日前,零售專業網站聯商網發布的《2013年主要連鎖零售企業關店統計》報告顯示,2013年主要外資零售商超關店數同比增長72.2%。去年沃爾瑪曾在一周內閉店4家,Tesco樂購、家樂福也一度陷入關店風波,而沃爾瑪已明確表示2014年還將關閉25家店。多位零售業專家均表示,今年關店數量可能會超過去年。
“2014年至2016年,很多零售企業的門店將迎來物業到期。而租金的大幅上漲,已經使零售企業很難承受,大部分市區內門店將難以續租成功。”楚睿商業咨詢CEO黃文杰表示,商業地產的租金率平均每年大約增長3%至5%,核心黃金商圈的租金年均增幅甚至達10%以上,同店增速需達8%以上才能保證銷售費用率平穩。這也意味著,2014年,行業將出現更多關店“斷臂止血”的現象。
記者點評:當年那種只開不關的現象已經不復存在,這也表明零售企業在為往昔的盲目、過度擴張付出代價,同時也表明了市場容量的飽和導致了同質化或同一商圈內已經無法存活過多門店,不具備競爭優勢的門店必然會被淘汰。
關鍵詞3
跨界
“如何讓商場更好玩”是關鍵
始于2010年的商業地產投資開發熱潮,或在2014年商業地產泡沫化顯現最嚴重的一年。根據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統計,中國已開業的購物中心有3100家左右,至2015年將達到4000家。而目前廣州體量在10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購物中心已達156個,其中有46個在建,未來還將有更多。
“目前國內購物中心同質化率已達60%。”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主任郭增利表示,以往購物中心的業態組合無非是“主題百貨+大賣場+影院+餐飲店”,品牌同質化很嚴重,而伴隨購物中心的井噴供應,導致今年新開的招商會更難。統計顯示,一線城市購物中心的空置率達到了8.4%,二線城市達到了10.5%。廣州市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彭強也認為,今年是購物中心從狂熱走向失落的分水嶺,購物中心主題化或者細分的差異化策略將“跨界風”引入,將是尋求突圍表現。“跨界”的購物中心將從傳統同質化的購物中心中脫穎而出,這一點,從去年正佳廣場投入巨資建造“海洋館”、與廣州美院策劃“廣州三年展”,舉辦中法藝術節、哆啦A夢展等等,已看出苗頭。
記者點評:對購物中心而言,包含吃喝玩樂購的體驗性服務在今后將越來越多,餐飲、影院這類都比較容易實現,但是“如何讓商場更好玩”是對購物中心最大的考驗,需要商場自己動腦筋。
關鍵詞4
轉型
百貨自營和買手制仍難突破
在扼制三公消費的政策壓制下,百貨業“屋漏偏逢連夜雨”,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指望2014年打個翻身仗的幾乎不可能了。而這些年來,除了打折促銷返券不打烊外,看不到百貨業玩出了新花樣,但在電商、購物中心沖擊下,百貨企業喊了多年的轉型口號今年會真正行動起來。
暨南大學現代流通研究中心主任陳海權則表示,今年廣州百貨轉型突出兩個方面,一是購物中心化,增加對體驗、娛樂、餐飲、教育等業態引入和對整個商場動線的改造;另一方面走奧特萊斯路子,天河城百貨、摩登百貨、廣州友誼在這方面轉型去年已先走出一步,今年將會更多商家選擇在已開業的店面整體轉型做奧萊,或是以奧萊店去布新點。
記者點評:為避免同質化,今年將有更多的主流百貨加入購物中心化的轉型大軍中,而以前呼聲最高的百貨轉自營、買手制,因沒有解決好如何自營?自營哪些品類?自營需要壓占的資金從何而來?以及買手培養機制等系列問題,今年百貨向這方面轉型仍沒有實質突破。
關鍵詞5
社區
社區商業是待開發的“金礦”
社區商業被視為零售業下一座待開發金礦。而隨著中國城市化戰略實施,更是為實體商業尤其是社區商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保障。多位業內人士接受采訪時均表示,社區商業的利好會持續十數年之久,尤其在零售低迷的大環境下,社區商業更穩定,且溢價能力高。
業內人士羅志杰表示,社區商業不僅僅是布局便利店,洗衣店這么簡單,而更應該有規劃和商家的合力協作,體現集群效應,餐館、超市、娛樂、休閑等業態能夠相互融合,更加便利。百佳、華潤(專題閱讀)萬家等把1000多平米的社區超市作為未來兩年的主業態提供借鑒。另外,他指出,繁華商圈的購物中心已接近飽和,今年將會有更多的社區購物中心出現,而這些購物中心已從商場的概念上升到社區的社交場所,從方方面面提升生活方式的功能。
記者點評:雖然社區商業大有可為,但涉足的企業卻是有苦說不出,問題有很多方面。一是定位很難準確;二是社區商業遠比其他商圈更復雜;三是國內還沒有成熟的社區商業經營方式可供借鑒。
關鍵詞6
新技術
線上線下探索全渠道營銷
2013年,已有部分傳統企業開始積極擁抱O2O。銀泰商業、王府井百貨等還實現了線上下單、線下提貨、移動聲波支付等嘗試。而隨著實體商業對于技術的認知逐漸深入,今年將會有更多實體零售商以移動技術為“工具”全力突圍。楚睿商業CEO黃文杰表示,一方面消費習慣發生了變化,呈現出智慧、互聯和自主的消費特點,消費者更善于選擇自己熟悉的渠道購物。通過手機、電腦、實體店等多渠道購物者的花費比單一渠道平均值高4~5倍。另一方面,諸如阿里、騰訊、京東等這些平臺電商紛紛把“橄欖枝”拋向零售企業,示好實體企業是今年電商的基本策略,這也為零售業O2O策略創造條件。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國內零售業2014年6大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