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兩家掛著永輝名銜的異類“菜市場”在上海的開業,不僅讓在一線市場屢屢碰壁的 生鮮 大佬永輝超市終于擠進上海,其混合所有制身份也成為農產品零售市場中的一大亮點。業內認為,作為首個引入外資私募基金鼎暉投資的 生鮮 項目,上海上蔬永輝 生鮮 食品有限公司的規模化經營將讓農產品零售業在一線城市掀起一輪 生鮮 革命。
引入私募基金
在傳統零售業面臨業績不佳的當下,上蔬永輝的開業讓業界目光回到久違的菜市場業態。在近日第二家上蔬永輝的開業儀式上,上蔬永輝董事長吳夢秋表示將加快開店速度,未來8-10年內,上蔬永輝將在上海開設300家以上的門店,并逐漸在上海社區實現100%全覆蓋。
大規模開店計劃放出的背后,是由永輝超市和上海上蔬集團共同引入的鼎暉投資、摩根士丹利的私募基金,而支撐其大規模擴張的主要原因則是一線城市農產品市場一直以來的初級狀態。這也意味著國企、民企、外國資本正在聯手對菜市場業態進行資本化改造。
申銀萬國證券的報告顯示,高菜價并非完全是生產成本提高傳導到零售價格,而是過長的流通環節所致。如一級批發市場到二級批發市場,價格上漲幅度為30%-40%,二級批發市場到零售市場的漲幅則會達到200%。從供應鏈角度分析,正是冗長的流通環節導致終端蔬菜價格過高。同時,由于農產品是最典型的快速消費品,同一批蔬菜隔日價格差異高達50%。以個體私營業主為主的經營主體,風險承受能力低,只能以較高的毛利來彌補當日蔬菜無法完全售出的風險。
改造低端業態
一位接近永輝超市的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盡管商業環境復雜、競爭對手眾多,但同其他一線城市一樣,上海的農產品市場相對薄弱,多年來仍停留在較為初級的流動菜攤狀態,這為專業零售公司的進入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基礎。
在業內人士看來,異常激烈的商業競爭讓上海涌現出更多創新機會,但這也是永輝遲遲難以進入這個市場的重要原因。在這個環境下,永輝舍掉超市業態,用最核心的 生鮮 業務挑戰上海最后的商業洼地——菜市場,希望用品牌與資本改造低端業態。不過,看到農產品市場廣闊前景的并非只有永輝超市一家企業,連鎖超市也紛紛加碼 生鮮 業態。上述人士表示,盡管發展規模有差異,但每個具有 生鮮 業務的連鎖超市背后幾乎都有種植基地作為支撐,“原產地”既是招徠顧客的手段,也是 生鮮 超市價格競爭的主要方式。此外, 生鮮 超市的崛起也基本搶占了此前社區流動菜攤的生存空間。
據一位接近成都羅森的負責人透露,今年以來, 生鮮 商品這一新業態也在便利店市場中迅速蔓
延,盡管配送及保鮮難度較大,但作為新興品類,其正在逐漸成為便利店的一大盈利商品。
衍生新商業模式
一線城市的農產品市場現狀始終是社區商業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昨日,河北永清蔬菜直營店總經理劉勇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現有農產品市場的單一化運營,已讓更多投資者看到了未來 生鮮 超市的盈利空間。據劉勇介紹, 生鮮 超市的盈利點在于規模化經營,永輝超市與鼎暉風投的合作擴大了經營規模,最終目的是有更多的機會與種植上游對話,只有在種植上游達到一定量的需求才有可能控制價位,從而加大中間環節的利潤點。
事實上,農產品超市除了直銷外,開設網店線上經營或建立App終端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據永輝超市大北京區相關人士透露,今年底,永輝超市的App將能實現下單功能。該人士認為,盡管初期移動端會增加公司損耗,且會面臨品類不夠豐富等問題,但規模化的經營將能很快彌補這些業務短板。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生鮮“菜市場”漸成大資本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