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168消息】作為全國最大的商業中心城市,上海今年前五個月的一組商業統計數據引人關注:“無店鋪”零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45.9%。相比起來,人們熟悉的便利店、專賣店、購物中心零售額同比增幅僅為個位數,分別為8.6%、6.8%和5.5%,而大賣場、百貨店、標準超市的零售額更是出現下降,同比降幅分別達5.7%、3.1%和1.6%。
“無店鋪”零售額大幅增長說明了什么?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吳星寶總結為“兩個轉變”:一是商業增長由傳統模式為主向新業態、新模式引領轉變,二是商業銷售由傳統“賣商品”為主向“賣服務”轉變。
第一個轉變是指以“撮合交易”為主要功能的平臺經濟、以移動消費端為代表的互聯網消費、以線上線下融合為特征的O2O模式等,正在迅速改變我國城市傳統的商業零售方式。
以上海為例,今年前五個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規模在國內各城市中位居首位。其中,上海的電子商務前5個月則以5573億元的交易額,同比增長19.9%,占據了全國約一成的份額。
第二個轉變是指近一兩年來隨著“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風起云涌,同樣提高了一批并無實體店鋪的生活性服務業的供給能力和水平,旅游、文化、健康、教育、家政等領域服務業O2O發展迅猛。今年前五個月,上海服務類網上消費同比增長51.9%,正在成為商業新的增長點。
“無店鋪”商業業態大行其道,是否意味著傳統商業必將沒落甚至衰亡?吳星寶認為,“無店鋪”商業業態的確給傳統商業帶來競爭壓力,但傳統商業只要積極轉型,依然有其生存空間。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提出,商圈應順應網絡購物、移動購物、社交媒體購物等快速發展的趨勢,逐步實現光纖寬帶和無線網絡全覆蓋,優化商圈消費環境,實現由“傳統商圈”向“智慧商圈”拓展。
如今,社區商業已占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三分之一左右。面對這一商家必爭之地,“無店鋪”商業與傳統商業正展開新一輪競爭與融合,進而推動社區商業向更加精細化、集成化、平臺化方向發展,線上線下融合、云網端一體化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及時、高效、優質的服務。
此外,為滿足市民多元化消費需求,上海正在加快推進傳統生鮮行業、傳統菜市場與互聯網結合,培育發展運營模式多元化、需求多樣化、服務水平精細化的多種類型的互聯網+菜籃子模式,特別是以自動售菜和網訂店取為代表的“智慧微菜場”,目前已布點182家。
“無店鋪”零售額大幅增長說明了什么?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吳星寶總結為“兩個轉變”:一是商業增長由傳統模式為主向新業態、新模式引領轉變,二是商業銷售由傳統“賣商品”為主向“賣服務”轉變。
第一個轉變是指以“撮合交易”為主要功能的平臺經濟、以移動消費端為代表的互聯網消費、以線上線下融合為特征的O2O模式等,正在迅速改變我國城市傳統的商業零售方式。
以上海為例,今年前五個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規模在國內各城市中位居首位。其中,上海的電子商務前5個月則以5573億元的交易額,同比增長19.9%,占據了全國約一成的份額。
第二個轉變是指近一兩年來隨著“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風起云涌,同樣提高了一批并無實體店鋪的生活性服務業的供給能力和水平,旅游、文化、健康、教育、家政等領域服務業O2O發展迅猛。今年前五個月,上海服務類網上消費同比增長51.9%,正在成為商業新的增長點。
“無店鋪”商業業態大行其道,是否意味著傳統商業必將沒落甚至衰亡?吳星寶認為,“無店鋪”商業業態的確給傳統商業帶來競爭壓力,但傳統商業只要積極轉型,依然有其生存空間。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提出,商圈應順應網絡購物、移動購物、社交媒體購物等快速發展的趨勢,逐步實現光纖寬帶和無線網絡全覆蓋,優化商圈消費環境,實現由“傳統商圈”向“智慧商圈”拓展。
如今,社區商業已占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三分之一左右。面對這一商家必爭之地,“無店鋪”商業與傳統商業正展開新一輪競爭與融合,進而推動社區商業向更加精細化、集成化、平臺化方向發展,線上線下融合、云網端一體化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及時、高效、優質的服務。
此外,為滿足市民多元化消費需求,上海正在加快推進傳統生鮮行業、傳統菜市場與互聯網結合,培育發展運營模式多元化、需求多樣化、服務水平精細化的多種類型的互聯網+菜籃子模式,特別是以自動售菜和網訂店取為代表的“智慧微菜場”,目前已布點182家。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無店鋪”成商業業態 傳統零售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