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4月開出首家門店后,時隔半年,正大集團將便利店品牌“ 正大優鮮 ”帶入北京,運營不足兩個月便急求盈利。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這個便利店新丁已經在內部下發首店本月盈利要求,便利店業內普遍認可18-24個月的單店盈利時間表,對于 正大優鮮 這個便利店新兵來說,開業3個月即要求盈利可以實現嗎?如何在高手云集的北京便利店市場站穩腳跟才是燃眉之急。
急求盈利
正大優鮮 北京首店位于廣渠路沿海賽洛城408號樓底商,10月底剛剛開業。據內部人士透露,在上周舉行的會議上總部指示要廣渠路店本月實現盈利。“現在的門店銷售一般每天1萬塊錢出頭,而且北京11月虧損了7萬多元。”在上述人士看來,一般情況下,新開門店3個月就要實現盈利是很困難的事情, 正大優鮮 目前在北京僅有一家店,要實現盈利可能性微乎其微。
與普通便利店相比, 正大優鮮 定位社區便利店,廣渠路店周邊房價每平方米均價3.5萬元,有4000多戶居民,主要居住人群為28-35歲的都市青年。100平方米左右的經營面積里容納了1000多個SKU,30%-40%是正大集團自有品牌商品,包括雞蛋、冷鮮肉、冷凍蝦產品,還有其他食品類。店內有兩個冷藏陳列柜,用來擺放分割包裝好的冷鮮肉和水果,包括米、面、糧油、蔬菜、調味品在內,上述商品占據近一半店內面積。自有品牌毛利高,也容易形成差異化,但這又限制了 正大優鮮 的選址,需要緊靠社區,至少在社區周邊2公里內,基于微信的優鮮商場,消費者可以在手機上下單,周邊2公里內29元起送貨到家。
據一位 正大優鮮 離職人士稱,“第一家門店開業時,正大集團的好幾位領導都過來了,對北京很重視,而且北京也是惟一設立分公司的城市”。正大集團方面相關人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對于北京廣渠路店被要求本月盈利一事暫未回應。
行業通病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就北京市場來看,進京最早的7-11在北京市場2008年左右實現整體盈利。
王府井百貨2014年財報顯示,2014年內,該公司所持有的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25%股份給王府井帶來了259.1萬元虧損。該數字為合并報表后的數字,即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去年的虧損一共為259.1萬元,并且是由7-11天津門店虧損造成的。“其實北京的7-11門店是盈利的,天津7-11門店也屬于北京公司,但天津市場進入時間比較短,只有60多家店,現在還處于培養期,沒有達到盈利,所以造成公司整體虧損。” 北京7-11方面解釋。
好鄰居便利店總經理陶冶曾表示,“為了提供方便,便利店要選擇最方便但也是最昂貴的店鋪,便利店客單價遠低于大型超市,又因為24小時營業,人力配置也要數倍于大型超市”。在陶冶看來,眼下便利店還是處于比較困難的經營時期,壓力主要來源于房租和勞動力成本上升,便利店需要資金投入,但另外一方面,本身歷史盈利狀態不佳,難以獲得資本認同和投資。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 正大優鮮 要求每個門店配備6個店員和1個店長,全部本科以上學歷。加上門店租金及其他運營成本,每個月至少要實現2萬-3萬元銷售才能覆蓋成本。
陶冶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便利店盈利分為兩種,一種是系統盈利,一種是單店盈利,包括好鄰居便利店在內的便利店行業整體盈利情況都不太好,但是單店盈利雖然比較困難,只要定位準確還是可以實現的。便利店行業資深人士表示,便利店單店盈利既需要看銷售額,也要看成本,比如人工、房租、水電等,盈利性門店并不容易。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羅森便利店在北京將近30家門店,只有幾家實現了單店盈利。
物美便利店總經理董崗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物美便利店已經實現了整體盈利,但仍有部分新開門店是虧損的,一般情況下,一家便利店的盈利預期是18-24個月,有的店也會拉長到30個月。不過,董崗表示,盈利需要看投資攤銷比,冷凍設備等硬件有折扣年限,如果在算法上不一樣,對盈利也有影響。“如果一家便利店位置特別好,有可能實現首月盈利,但這種情況比較少。”
現實落差
下發單店盈利的要求,或許與 正大優鮮 在國內的門店布局有關。整體盈利對門店密度有要求,7-11進入北京12年間開出186家門店,北京本地品牌好鄰居將近20年時間開出260多家門店。而正大生鮮的門店包括廣渠路店在內,僅有9家門店,分步在6個城市。 正大優鮮 目前擁有的店面包括蘭州一家、上海三家、成都兩家、鄭州一家、武漢一家、北京一家。北京廣渠路店是國內第七家門店,也是目前銷售表現比較好的門店。廣渠路店30%-40%的商品是正大集團的自有品牌生鮮產品,這在其他便利店內比較少見。在10月底開業時該店店長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正大優鮮 的客單價在40元左右,最高在60-70元之間,高于普通便利店,基本與小型超市匹敵。
一位便利店業內人士稱,每個公司單店損益平衡點不一樣,因為各家商品構成不同,毛利率也不一樣, 正大優鮮 生鮮比較多,毛利率會比較高,但廢棄率也高。與北京每天1萬元出頭的單店銷售額相比,上述內部人士透露,上海 正大優鮮 的一些門店最低每天只有4000元銷售額。
銷售額來自商品出售的收入,這與便利店的商品結構和位置緊密相關。對于定位社區的 正大優鮮 來說,找到合適的位置并不容易,傳統社區已經被物美、好鄰居等本土老牌便利店占據,新晉便利店如全家、羅森、全時多著眼于交通樞紐、寫字樓等地,留給 正大優鮮 的機會并不多。同時,便利店需要成熟的采購人員來尋找優秀的供應商和商品,甚至自有品牌商品、獨家特色商品。
一位 正大優鮮 離職員工透露,“很多商品供應是幾道販子,找不到好商品,自然不會有太高的銷售”。據該人士透露,之前的北京區城市主管曾任物美采購和蘇寧營運職位,在便利店方面經驗并不豐富。
急求盈利
正大優鮮 北京首店位于廣渠路沿海賽洛城408號樓底商,10月底剛剛開業。據內部人士透露,在上周舉行的會議上總部指示要廣渠路店本月實現盈利。“現在的門店銷售一般每天1萬塊錢出頭,而且北京11月虧損了7萬多元。”在上述人士看來,一般情況下,新開門店3個月就要實現盈利是很困難的事情, 正大優鮮 目前在北京僅有一家店,要實現盈利可能性微乎其微。
與普通便利店相比, 正大優鮮 定位社區便利店,廣渠路店周邊房價每平方米均價3.5萬元,有4000多戶居民,主要居住人群為28-35歲的都市青年。100平方米左右的經營面積里容納了1000多個SKU,30%-40%是正大集團自有品牌商品,包括雞蛋、冷鮮肉、冷凍蝦產品,還有其他食品類。店內有兩個冷藏陳列柜,用來擺放分割包裝好的冷鮮肉和水果,包括米、面、糧油、蔬菜、調味品在內,上述商品占據近一半店內面積。自有品牌毛利高,也容易形成差異化,但這又限制了 正大優鮮 的選址,需要緊靠社區,至少在社區周邊2公里內,基于微信的優鮮商場,消費者可以在手機上下單,周邊2公里內29元起送貨到家。
據一位 正大優鮮 離職人士稱,“第一家門店開業時,正大集團的好幾位領導都過來了,對北京很重視,而且北京也是惟一設立分公司的城市”。正大集團方面相關人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對于北京廣渠路店被要求本月盈利一事暫未回應。
行業通病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就北京市場來看,進京最早的7-11在北京市場2008年左右實現整體盈利。
王府井百貨2014年財報顯示,2014年內,該公司所持有的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25%股份給王府井帶來了259.1萬元虧損。該數字為合并報表后的數字,即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去年的虧損一共為259.1萬元,并且是由7-11天津門店虧損造成的。“其實北京的7-11門店是盈利的,天津7-11門店也屬于北京公司,但天津市場進入時間比較短,只有60多家店,現在還處于培養期,沒有達到盈利,所以造成公司整體虧損。” 北京7-11方面解釋。
好鄰居便利店總經理陶冶曾表示,“為了提供方便,便利店要選擇最方便但也是最昂貴的店鋪,便利店客單價遠低于大型超市,又因為24小時營業,人力配置也要數倍于大型超市”。在陶冶看來,眼下便利店還是處于比較困難的經營時期,壓力主要來源于房租和勞動力成本上升,便利店需要資金投入,但另外一方面,本身歷史盈利狀態不佳,難以獲得資本認同和投資。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 正大優鮮 要求每個門店配備6個店員和1個店長,全部本科以上學歷。加上門店租金及其他運營成本,每個月至少要實現2萬-3萬元銷售才能覆蓋成本。
陶冶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便利店盈利分為兩種,一種是系統盈利,一種是單店盈利,包括好鄰居便利店在內的便利店行業整體盈利情況都不太好,但是單店盈利雖然比較困難,只要定位準確還是可以實現的。便利店行業資深人士表示,便利店單店盈利既需要看銷售額,也要看成本,比如人工、房租、水電等,盈利性門店并不容易。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羅森便利店在北京將近30家門店,只有幾家實現了單店盈利。
物美便利店總經理董崗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物美便利店已經實現了整體盈利,但仍有部分新開門店是虧損的,一般情況下,一家便利店的盈利預期是18-24個月,有的店也會拉長到30個月。不過,董崗表示,盈利需要看投資攤銷比,冷凍設備等硬件有折扣年限,如果在算法上不一樣,對盈利也有影響。“如果一家便利店位置特別好,有可能實現首月盈利,但這種情況比較少。”
現實落差
下發單店盈利的要求,或許與 正大優鮮 在國內的門店布局有關。整體盈利對門店密度有要求,7-11進入北京12年間開出186家門店,北京本地品牌好鄰居將近20年時間開出260多家門店。而正大生鮮的門店包括廣渠路店在內,僅有9家門店,分步在6個城市。 正大優鮮 目前擁有的店面包括蘭州一家、上海三家、成都兩家、鄭州一家、武漢一家、北京一家。北京廣渠路店是國內第七家門店,也是目前銷售表現比較好的門店。廣渠路店30%-40%的商品是正大集團的自有品牌生鮮產品,這在其他便利店內比較少見。在10月底開業時該店店長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正大優鮮 的客單價在40元左右,最高在60-70元之間,高于普通便利店,基本與小型超市匹敵。
一位便利店業內人士稱,每個公司單店損益平衡點不一樣,因為各家商品構成不同,毛利率也不一樣, 正大優鮮 生鮮比較多,毛利率會比較高,但廢棄率也高。與北京每天1萬元出頭的單店銷售額相比,上述內部人士透露,上海 正大優鮮 的一些門店最低每天只有4000元銷售額。
銷售額來自商品出售的收入,這與便利店的商品結構和位置緊密相關。對于定位社區的 正大優鮮 來說,找到合適的位置并不容易,傳統社區已經被物美、好鄰居等本土老牌便利店占據,新晉便利店如全家、羅森、全時多著眼于交通樞紐、寫字樓等地,留給 正大優鮮 的機會并不多。同時,便利店需要成熟的采購人員來尋找優秀的供應商和商品,甚至自有品牌商品、獨家特色商品。
一位 正大優鮮 離職員工透露,“很多商品供應是幾道販子,找不到好商品,自然不會有太高的銷售”。據該人士透露,之前的北京區城市主管曾任物美采購和蘇寧營運職位,在便利店方面經驗并不豐富。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正大優鮮急求盈利 有現實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