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及百貨行業業績下滑引發“閉店狂潮”
【嘉賓觀點:以客流為導向的購物中心將引領行業標桿】
在新興消費模式興起的背景下,“倒閉潮”成為2015年國內零售業的關鍵詞。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統計顯示,從2012年開始出現的中國百貨行業關店潮,到2016年有愈演愈烈之勢,購物中心等百貨行業營業額2016年1~2月環比2015年同時期下降3%。截止到2015年,全國共有近180家內外資實體百貨零售店關店。不僅是各地購物中心,就該行業龍頭企業萬達也已關閉超30家經營不佳的萬達百貨,同時壓縮約20多家百貨樓層。
曾長期從事于商業地產行業的陜西大米童趣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龔子恒向記者表示:“究其原因,無非是四大原因引起的此次閉店風潮:第一是因為全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經濟市場出現了很多被動式調整。很多企業及個人并沒有對此做好準備,導致全方位消費能力降低。第二,同質化競爭嚴重,在現行的購物中心,均是以傳統百貨行業附加少量體驗業態為主要經營模式,很多商場毫無特點可言。第三,購物中心井噴發展,客流嚴重分散。相關的運營管理公司在面對這一問題的時候,并沒有創新發展,改革經營模式,而是通過細分市場、調整品牌結構等方式來面對。這種方法雖然可以解決一時的燃眉之急,但是也嚴重分散了市場客源,導致了目前很多一二線城市購物中心成為一種半死不活的現狀。第四,面對電商的沖擊,雖然有很多購物中心及百貨行業開始逐漸重視體驗式營銷。但是其本身毫無亮點,缺乏特色,加上各類體驗應用APP的不斷推出,其所面臨的形式自然也更加嚴峻。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現行的購物中心及百貨行業,若想要繼續的生存下去,則必須要做出徹底性的變革!”
傳統主力店客戶吸引力降低,含金量不足
【嘉賓觀點:新型目標客流主力店是未來研究方向】
就龔總提出的問題,記者走訪了西安市東、南、西、北共8家大型的購物中心及百貨公司。我們發現百貨曾經作為綜合體必不可少的核心主力店,在綜合體里具有體量大、銷售比例高、品牌效應突出的重要地位。在商業綜合體興盛之初,幾乎所有新開購物中心均以引進一家主力百貨作為整體規劃最為重要的一步。傳統百貨類曾經是以精品、服務、齊全著稱。但伴隨著具有品類齊全、質優價廉、購物便捷等全面優勢的電商出現之后,傳統百貨類主力店的含金量則一降再降。
而近兩年新興的以KTV、影院、真冰場等休閑業態為主力店的娛樂型購物中心,其弊端也越來越明顯了起來。休閑業態固然是可以有效的為商場拉動人氣,但所帶來的客戶群體,卻與購物中心所需求的客戶群體出現了較大差異。目前休閑業態所吸引客戶多為年輕低收入客群,雖然看上去表面人氣尚可,但為購物中心其他商業業態所帶來的消費刺激及商業氛圍卻沒有太大的助益。
“主力店作為一個區域標志性店面,必須具有以下特點:客戶群體廣泛、較強的會員粘度、固定客源轉化率、良好的銷售情況、完善的品牌效應。而在電商的出現,為現在的主力消費群體“70”、“80”、“90”后們提供了更廣闊的選擇空間,這直接導致了客戶消費理念的轉變。更多的客戶選擇用電腦、用手機購物,這不僅僅降低了客戶群體的到訪率,更是直接影響到百貨類主力店的區域影響力,所以在未來購物中心的主力店應該是:能夠有效吸引目標客戶到訪進行體驗式消費的新業態。”龔總如是說道。
兒童體驗業態潛力逐漸發威
【嘉賓觀點:兒童體驗業態對購物中心客流貢獻明顯,目標明確,粘度大】
在我們走訪的8家大型購物中心及百貨當中,有7家引進了兒童游樂。而根據市場數據顯示全國42個重點城市監測數據顯示,兒童商業總面積已經達到916.1萬平方米,在過去五年間增長達528.8%。兒童游樂在購物中心的占比更是由5%上升至15%。2016年提升尤為顯著,以 兒童業態 為主題的購物中心,更是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全國一線城市購物中心的消費者中,二人世界、三口之家占到69%,70后占到47%,80后占到36%。傳統百貨商場,人均停留時間1小時;而有兒童游樂的家庭購物場所,人均停留時間則是4.3小時。
以華東·萬和城為例,其兒童品類總經營面積超過了20000㎡。其中大米童趣經營面積達到了7000余平米,是另外兩家主力店的面積總和,同時也是全國購物中心內首家一站式全品類兒童行業主力店。據最新統計,大米童趣為萬和城吸引日均客流量達到了1萬人,為內部商戶帶來了龐大的消費潛力。現已成為華東·萬和城的絕對主力店之一,但相比其余購物中心兒童僅為配套或附屬業態的購物中心而言,萬和城無疑找到了一條新的出路。
“傳統的商業操盤手們及招商人員,認為 兒童業態 僅是軟體+電玩+兒童服飾,坪效較低,且周內冷清,只能成為次主力店或配套設施。而無論是國家宏觀政策調整,還是市場檢驗結果均證明了這一傳統思想是極為錯誤,且落后的。如若不進行及時調整,在未來很有可能會被市場所淘汰”龔總說道。
多元化新型 兒童業態 成購物中心新動力
【嘉賓觀點:兒童一站式大型主力店是未來購物中心的新寵、躍升為最重要的主力店】
經過一天的走訪,我們最終向龔總請教了一個問題:在未來什么樣的業態可以挽救購物中心的現狀。龔總表示, 兒童業態 必將拯救購物中心,無論從國家開放二胎政策,還是從一拖N的中國家庭消費結構來說, 兒童業態 都將成為未來商業市場的主力軍之一。而就像我們之前看到的,單純的兒童游樂并不能改善商場整體的經營現狀。 兒童業態 如何發展是重中之重,所以我認為唯有多元化的主力 兒童業態 才是最終的救星,即一站式兒童體驗主力店。這樣一來我們不僅僅解決了現行購物中心及百貨人氣不足的問題,同時也開展多類型的兒童周邊產業,直接為商場創造經濟效益,利用龐大的客戶來源、一站式的客戶消費心理等有利因素,這樣一來不僅解決了購物中心的生存,更是為購物中心乃至百貨行業,開辟出了一條新的發展之道!
經過和龔總的交流,我們可以得出,目前傳統購物中心及百貨業態,若想要在現行市場環境下繼續生存與發展就必須做出變革。而傳統的主力店已無法滿足其發展需求。反而以往淪為套配或附屬業態的兒童產業,逐漸開始發力取代主力店地位,相信在未來的商業市場, 兒童業態 必將擁有濃墨重彩的一筆。
【嘉賓觀點:以客流為導向的購物中心將引領行業標桿】
在新興消費模式興起的背景下,“倒閉潮”成為2015年國內零售業的關鍵詞。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統計顯示,從2012年開始出現的中國百貨行業關店潮,到2016年有愈演愈烈之勢,購物中心等百貨行業營業額2016年1~2月環比2015年同時期下降3%。截止到2015年,全國共有近180家內外資實體百貨零售店關店。不僅是各地購物中心,就該行業龍頭企業萬達也已關閉超30家經營不佳的萬達百貨,同時壓縮約20多家百貨樓層。
曾長期從事于商業地產行業的陜西大米童趣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龔子恒向記者表示:“究其原因,無非是四大原因引起的此次閉店風潮:第一是因為全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經濟市場出現了很多被動式調整。很多企業及個人并沒有對此做好準備,導致全方位消費能力降低。第二,同質化競爭嚴重,在現行的購物中心,均是以傳統百貨行業附加少量體驗業態為主要經營模式,很多商場毫無特點可言。第三,購物中心井噴發展,客流嚴重分散。相關的運營管理公司在面對這一問題的時候,并沒有創新發展,改革經營模式,而是通過細分市場、調整品牌結構等方式來面對。這種方法雖然可以解決一時的燃眉之急,但是也嚴重分散了市場客源,導致了目前很多一二線城市購物中心成為一種半死不活的現狀。第四,面對電商的沖擊,雖然有很多購物中心及百貨行業開始逐漸重視體驗式營銷。但是其本身毫無亮點,缺乏特色,加上各類體驗應用APP的不斷推出,其所面臨的形式自然也更加嚴峻。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現行的購物中心及百貨行業,若想要繼續的生存下去,則必須要做出徹底性的變革!”
傳統主力店客戶吸引力降低,含金量不足
【嘉賓觀點:新型目標客流主力店是未來研究方向】
就龔總提出的問題,記者走訪了西安市東、南、西、北共8家大型的購物中心及百貨公司。我們發現百貨曾經作為綜合體必不可少的核心主力店,在綜合體里具有體量大、銷售比例高、品牌效應突出的重要地位。在商業綜合體興盛之初,幾乎所有新開購物中心均以引進一家主力百貨作為整體規劃最為重要的一步。傳統百貨類曾經是以精品、服務、齊全著稱。但伴隨著具有品類齊全、質優價廉、購物便捷等全面優勢的電商出現之后,傳統百貨類主力店的含金量則一降再降。
而近兩年新興的以KTV、影院、真冰場等休閑業態為主力店的娛樂型購物中心,其弊端也越來越明顯了起來。休閑業態固然是可以有效的為商場拉動人氣,但所帶來的客戶群體,卻與購物中心所需求的客戶群體出現了較大差異。目前休閑業態所吸引客戶多為年輕低收入客群,雖然看上去表面人氣尚可,但為購物中心其他商業業態所帶來的消費刺激及商業氛圍卻沒有太大的助益。
“主力店作為一個區域標志性店面,必須具有以下特點:客戶群體廣泛、較強的會員粘度、固定客源轉化率、良好的銷售情況、完善的品牌效應。而在電商的出現,為現在的主力消費群體“70”、“80”、“90”后們提供了更廣闊的選擇空間,這直接導致了客戶消費理念的轉變。更多的客戶選擇用電腦、用手機購物,這不僅僅降低了客戶群體的到訪率,更是直接影響到百貨類主力店的區域影響力,所以在未來購物中心的主力店應該是:能夠有效吸引目標客戶到訪進行體驗式消費的新業態。”龔總如是說道。
兒童體驗業態潛力逐漸發威
【嘉賓觀點:兒童體驗業態對購物中心客流貢獻明顯,目標明確,粘度大】
在我們走訪的8家大型購物中心及百貨當中,有7家引進了兒童游樂。而根據市場數據顯示全國42個重點城市監測數據顯示,兒童商業總面積已經達到916.1萬平方米,在過去五年間增長達528.8%。兒童游樂在購物中心的占比更是由5%上升至15%。2016年提升尤為顯著,以 兒童業態 為主題的購物中心,更是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全國一線城市購物中心的消費者中,二人世界、三口之家占到69%,70后占到47%,80后占到36%。傳統百貨商場,人均停留時間1小時;而有兒童游樂的家庭購物場所,人均停留時間則是4.3小時。
以華東·萬和城為例,其兒童品類總經營面積超過了20000㎡。其中大米童趣經營面積達到了7000余平米,是另外兩家主力店的面積總和,同時也是全國購物中心內首家一站式全品類兒童行業主力店。據最新統計,大米童趣為萬和城吸引日均客流量達到了1萬人,為內部商戶帶來了龐大的消費潛力。現已成為華東·萬和城的絕對主力店之一,但相比其余購物中心兒童僅為配套或附屬業態的購物中心而言,萬和城無疑找到了一條新的出路。
“傳統的商業操盤手們及招商人員,認為 兒童業態 僅是軟體+電玩+兒童服飾,坪效較低,且周內冷清,只能成為次主力店或配套設施。而無論是國家宏觀政策調整,還是市場檢驗結果均證明了這一傳統思想是極為錯誤,且落后的。如若不進行及時調整,在未來很有可能會被市場所淘汰”龔總說道。
多元化新型 兒童業態 成購物中心新動力
【嘉賓觀點:兒童一站式大型主力店是未來購物中心的新寵、躍升為最重要的主力店】
經過一天的走訪,我們最終向龔總請教了一個問題:在未來什么樣的業態可以挽救購物中心的現狀。龔總表示, 兒童業態 必將拯救購物中心,無論從國家開放二胎政策,還是從一拖N的中國家庭消費結構來說, 兒童業態 都將成為未來商業市場的主力軍之一。而就像我們之前看到的,單純的兒童游樂并不能改善商場整體的經營現狀。 兒童業態 如何發展是重中之重,所以我認為唯有多元化的主力 兒童業態 才是最終的救星,即一站式兒童體驗主力店。這樣一來我們不僅僅解決了現行購物中心及百貨人氣不足的問題,同時也開展多類型的兒童周邊產業,直接為商場創造經濟效益,利用龐大的客戶來源、一站式的客戶消費心理等有利因素,這樣一來不僅解決了購物中心的生存,更是為購物中心乃至百貨行業,開辟出了一條新的發展之道!
經過和龔總的交流,我們可以得出,目前傳統購物中心及百貨業態,若想要在現行市場環境下繼續生存與發展就必須做出變革。而傳統的主力店已無法滿足其發展需求。反而以往淪為套配或附屬業態的兒童產業,逐漸開始發力取代主力店地位,相信在未來的商業市場, 兒童業態 必將擁有濃墨重彩的一筆。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傳統主力店客戶吸引力降低 兒童業態潛力逐漸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