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的《中國家居風格消費偏好洞察》報告顯示,2013年到2015年線上家居規模擴張了約2.3倍,2015年總成交量增速依舊維持在40%左右。
泛家居行業的互聯網轉型正在提速。天貓、京東持續發力,蘇寧、國美也已布局,百度投資齊家網,土巴兔迅速擴張,眼下,家居流通業巨頭紅星美凱龍也準備重拳出擊了。
近日,在其30周年慶典上,紅星美凱龍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車建新宣布將實施“1001戰略”,這家已經在全國100多個城市布局的家居流通企業未來將打造1000座家居mall,并且深度擁抱互聯網,意在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相互賦能,打造中國最大的泛家居消費服務平臺。
無論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過去僅在線下存在的商業形態如今都開始走到線上,不同的是,有些行業是受到互聯網的沖擊,迫不得已選擇轉型,而有些行業則是希望借助互聯網的力量錦上添花。那么家居行業屬于哪一種呢?
受電商沖擊有限
實際上,與實體商超、購物中心等零售業態相比,家居流通業由于重體驗、重售后等原因,很幸運地躲過了部分互聯網沖擊。
“家居建材零售業受互聯網的沖擊相對還是有限的,因為家居建材的產品大多數是需要安裝跟售后服務的,有的甚至還需要比較復雜的施工,所以完全地網絡銷售是實現不了的。”和君咨詢合伙人王洪波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本身家居建材產品的標準化程度也比較低,產品定價也沒有統一的標準,這也會影響其在互聯網上的銷售。現在網絡上主要在銷售的產品,其實還是以家具類為主,比如桌椅板凳、床墊等,因為它們是比較標準化的,又不需要太多售后服務。因此,互聯網,特別是電子商務對家居業的沖擊是相對有限的,即使是最近兩年比較火的移動互聯網家裝,對線下實體店的沖擊也不是很大。
“這些更多的是一個噱頭或者一個概念,它沒有改變什么東西,只不過是交易平臺發生了一點變化而已。原來可能需要通過報紙廣告、電視廣告來做的事,現在變成了一個APP。”王洪波說。
數據或許能更直接地說明這一現狀。以另一家居巨頭宜家為例,2015財年,宜家中國市場實現了創紀錄的105億元銷售額,銷售增長超過18%。與此同時,宜家俱樂部會員增長了42%,達到1350萬人。官方網站的訪問量達到5300萬次,比2014年增長52.5%。另有超過7500萬人次光臨宜家中國商場。目前,宜家在中國擁有19家商場,此外還在無錫、北京和武漢開設了三家購物中心。
紅星美凱龍野心勃勃
盡管線下業務并未受到太大沖擊,但在“互聯網+”的大潮之下,線上業務的占比逐步增大卻是毋庸置疑的。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的《中國家居風格消費偏好洞察》報告顯示,2013年到2015年線上家居規模擴張了約2.3倍,2015年總成交量增速依舊維持在40%左右。
如何在迅速擴張的線上家居消費市場上分得一杯羹呢?不久前宜家宣布將在中國開展電商業務,宜家中國相關負責人曾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線上業務只是作為其線下業務的補充,并且,根據宜家現有的計劃,其電子商務業務將僅在擁有宜家商場的城市試行。
而紅星美凱龍的“1001”計劃顯然要“宏偉”得多。
紅星美凱龍總裁李斌介紹,紅星美凱龍將采用自建和合作經營兩種方式打造1000座家居mall,從一二級城市垂直往下拓展到三四級城市和重點的縣城。線上方面打造1個互聯網平臺,并以家為核心進行房產交易、家裝、商品交易、服務、金融5大業務平臺的跨界外延。
關于5大業務平臺,紅星美凱龍給出了具體解釋:
房產交易平臺:從用戶購房開始,要做一個獨立的、純粹的置業顧問模式,解決買房者和賣房者之間的信息對稱和信任問題;同時基于設計美學理念,通過對用戶大數據的分析,在地理位置、建筑風格、周邊環境等匹配度上進行智能推薦。
家裝平臺:打造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家裝平臺,基于對行業的了解和供應鏈的整合能力,重新樹立行業裝修標準,培訓基礎工人,以設計和品質感真正解決用戶的裝修煩惱,對用戶家庭的環保負責。
商品交易平臺:商品層面,保持家具建材優勢,穩固擴大的同時,會擴展到家居裝飾品,包括窗簾、花瓶、桌布、家電,家具輔件等商品,這也是未來提高用戶消費頻次的重要手段。
服務平臺:除了店面的服務之外,將擴大到保養、維修,甚至家政業務、社區娛樂、社群活動等。
金融平臺:把金融產品貫穿到上述一系列業務中,提供系統化的家庭理財、支付、消費信貸、家庭安全保險等金融服務。轉型關鍵:“
三位一體
薛勝文認為,家居、家裝行業重體驗和重服務的特性決定了未來O2O將成為這個行業的必然方向。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有許多家居、家裝企業的O2O轉型效果并不樂觀,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企業對“互聯網+”的理解不深入,轉型方式有所偏差,線上與線下的融合較為粗放,未來行業的O2O發展將進入“互聯網+”2.0時代,線上與線下將會呈現更為緊密的融合。
而在王洪波看來,鑒于全面互聯網化已接近于不可逆的狀態,因此,所有的企業都應該充分地去利用互聯網,但這并不意味著對所有行業來說,互聯網都可以成為它的主銷渠道。
“互聯網可以是一種溝通的方式,但不代表著它就是一種銷售方式,這不一定是成功的。”王洪波說,對于家居建材行業來說,它的很多特質決定了它暫時沒有辦法跟互聯網做非常好的結合,很難在互聯網上實現充分的銷售、售后服務等這一系列動作。
“我們把它變成跟消費者溝通、交流的一個很重要的平臺,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目前已經有很多企業做得很好,但不能純粹地依靠它去做銷售。”
王洪波認為,家居建材的銷售實際上需要構建一個基于人的“三位一體”的平臺,而不是一個基于產品的平臺。第一個人是消費者,第二個人是家居產品和建材的賣家,第三個是提供家居建材產品的安裝及售后服務的人。要構建這樣“三位一體”的平臺實際上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而以目前的經濟和技術發展水平來說,這樣的平臺很難全部在互聯網上生存。
“我們去買家居建材,都是需要到現場要去看一看的,目前互聯網能達到的二維的狀態是看不清楚的,消費者的感知的是有限的。未來發展到三維的狀態可能會感知得好一些。每年的‘雙11’的促銷數據,家居建材類一天銷量過億的品牌,兩周之內的他們的退單率基本上都達到百分之三四十以上。這就意味著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里面。”
王洪波判斷,在短期內,互聯網家居、家裝概念依然會很紅火,但是從中長期來看,這個行業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依然是“三位一體”的平臺,如果不能做好這個平臺,將很難生存下去。
“因為不管是做家裝公司、設計師、家裝的施工隊,還是產品經銷商,他都可以自己在實際場景當中,自己去開個實體店,不一定百分百依靠你的網絡平臺。”王洪波強調。
泛家居行業的互聯網轉型正在提速。天貓、京東持續發力,蘇寧、國美也已布局,百度投資齊家網,土巴兔迅速擴張,眼下,家居流通業巨頭紅星美凱龍也準備重拳出擊了。
近日,在其30周年慶典上,紅星美凱龍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車建新宣布將實施“1001戰略”,這家已經在全國100多個城市布局的家居流通企業未來將打造1000座家居mall,并且深度擁抱互聯網,意在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相互賦能,打造中國最大的泛家居消費服務平臺。
無論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過去僅在線下存在的商業形態如今都開始走到線上,不同的是,有些行業是受到互聯網的沖擊,迫不得已選擇轉型,而有些行業則是希望借助互聯網的力量錦上添花。那么家居行業屬于哪一種呢?
受電商沖擊有限
實際上,與實體商超、購物中心等零售業態相比,家居流通業由于重體驗、重售后等原因,很幸運地躲過了部分互聯網沖擊。
“家居建材零售業受互聯網的沖擊相對還是有限的,因為家居建材的產品大多數是需要安裝跟售后服務的,有的甚至還需要比較復雜的施工,所以完全地網絡銷售是實現不了的。”和君咨詢合伙人王洪波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本身家居建材產品的標準化程度也比較低,產品定價也沒有統一的標準,這也會影響其在互聯網上的銷售。現在網絡上主要在銷售的產品,其實還是以家具類為主,比如桌椅板凳、床墊等,因為它們是比較標準化的,又不需要太多售后服務。因此,互聯網,特別是電子商務對家居業的沖擊是相對有限的,即使是最近兩年比較火的移動互聯網家裝,對線下實體店的沖擊也不是很大。
“這些更多的是一個噱頭或者一個概念,它沒有改變什么東西,只不過是交易平臺發生了一點變化而已。原來可能需要通過報紙廣告、電視廣告來做的事,現在變成了一個APP。”王洪波說。
數據或許能更直接地說明這一現狀。以另一家居巨頭宜家為例,2015財年,宜家中國市場實現了創紀錄的105億元銷售額,銷售增長超過18%。與此同時,宜家俱樂部會員增長了42%,達到1350萬人。官方網站的訪問量達到5300萬次,比2014年增長52.5%。另有超過7500萬人次光臨宜家中國商場。目前,宜家在中國擁有19家商場,此外還在無錫、北京和武漢開設了三家購物中心。
紅星美凱龍野心勃勃
盡管線下業務并未受到太大沖擊,但在“互聯網+”的大潮之下,線上業務的占比逐步增大卻是毋庸置疑的。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的《中國家居風格消費偏好洞察》報告顯示,2013年到2015年線上家居規模擴張了約2.3倍,2015年總成交量增速依舊維持在40%左右。
如何在迅速擴張的線上家居消費市場上分得一杯羹呢?不久前宜家宣布將在中國開展電商業務,宜家中國相關負責人曾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線上業務只是作為其線下業務的補充,并且,根據宜家現有的計劃,其電子商務業務將僅在擁有宜家商場的城市試行。
而紅星美凱龍的“1001”計劃顯然要“宏偉”得多。
紅星美凱龍總裁李斌介紹,紅星美凱龍將采用自建和合作經營兩種方式打造1000座家居mall,從一二級城市垂直往下拓展到三四級城市和重點的縣城。線上方面打造1個互聯網平臺,并以家為核心進行房產交易、家裝、商品交易、服務、金融5大業務平臺的跨界外延。
關于5大業務平臺,紅星美凱龍給出了具體解釋:
房產交易平臺:從用戶購房開始,要做一個獨立的、純粹的置業顧問模式,解決買房者和賣房者之間的信息對稱和信任問題;同時基于設計美學理念,通過對用戶大數據的分析,在地理位置、建筑風格、周邊環境等匹配度上進行智能推薦。
家裝平臺:打造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家裝平臺,基于對行業的了解和供應鏈的整合能力,重新樹立行業裝修標準,培訓基礎工人,以設計和品質感真正解決用戶的裝修煩惱,對用戶家庭的環保負責。
商品交易平臺:商品層面,保持家具建材優勢,穩固擴大的同時,會擴展到家居裝飾品,包括窗簾、花瓶、桌布、家電,家具輔件等商品,這也是未來提高用戶消費頻次的重要手段。
服務平臺:除了店面的服務之外,將擴大到保養、維修,甚至家政業務、社區娛樂、社群活動等。
金融平臺:把金融產品貫穿到上述一系列業務中,提供系統化的家庭理財、支付、消費信貸、家庭安全保險等金融服務。轉型關鍵:“
三位一體
薛勝文認為,家居、家裝行業重體驗和重服務的特性決定了未來O2O將成為這個行業的必然方向。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有許多家居、家裝企業的O2O轉型效果并不樂觀,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企業對“互聯網+”的理解不深入,轉型方式有所偏差,線上與線下的融合較為粗放,未來行業的O2O發展將進入“互聯網+”2.0時代,線上與線下將會呈現更為緊密的融合。
而在王洪波看來,鑒于全面互聯網化已接近于不可逆的狀態,因此,所有的企業都應該充分地去利用互聯網,但這并不意味著對所有行業來說,互聯網都可以成為它的主銷渠道。
“互聯網可以是一種溝通的方式,但不代表著它就是一種銷售方式,這不一定是成功的。”王洪波說,對于家居建材行業來說,它的很多特質決定了它暫時沒有辦法跟互聯網做非常好的結合,很難在互聯網上實現充分的銷售、售后服務等這一系列動作。
“我們把它變成跟消費者溝通、交流的一個很重要的平臺,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目前已經有很多企業做得很好,但不能純粹地依靠它去做銷售。”
王洪波認為,家居建材的銷售實際上需要構建一個基于人的“三位一體”的平臺,而不是一個基于產品的平臺。第一個人是消費者,第二個人是家居產品和建材的賣家,第三個是提供家居建材產品的安裝及售后服務的人。要構建這樣“三位一體”的平臺實際上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而以目前的經濟和技術發展水平來說,這樣的平臺很難全部在互聯網上生存。
“我們去買家居建材,都是需要到現場要去看一看的,目前互聯網能達到的二維的狀態是看不清楚的,消費者的感知的是有限的。未來發展到三維的狀態可能會感知得好一些。每年的‘雙11’的促銷數據,家居建材類一天銷量過億的品牌,兩周之內的他們的退單率基本上都達到百分之三四十以上。這就意味著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里面。”
王洪波判斷,在短期內,互聯網家居、家裝概念依然會很紅火,但是從中長期來看,這個行業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依然是“三位一體”的平臺,如果不能做好這個平臺,將很難生存下去。
“因為不管是做家裝公司、設計師、家裝的施工隊,還是產品經銷商,他都可以自己在實際場景當中,自己去開個實體店,不一定百分百依靠你的網絡平臺。”王洪波強調。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家居賣場轉型線上:關鍵是“三位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