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土護膚品牌 大寶 在天貓旗艦店啟動官方會員日,與全場產品4.6折起的活動同步推動的,還有男士膚新產品的首發。
為了吸引“85后”,“90后”的年輕群體, 大寶 請來了林更新、張一山等 “小鮮肉”為新品站臺。相比于此前單一新品的發布, 大寶 此次推出了7個男士護膚單品,這也是自2008年被強生收購以來, 大寶 推出集中新品最多的一次。
意欲擺脫傳統單品“SOD蜜”桎梏的 大寶 ,正在借力多品類打開年輕消費者市場。但在業內看來, 大寶 的品牌困境依然存在。
涉水“他經濟”
一句“ 大寶 天天見”的廣告語讓 大寶 SOD蜜備受中老年消費者多年擁簇,但在日化產品市場年輕化趨勢的大潮下, 大寶 也開始大力擴充產品線,并涉水“他經濟”,意圖分食男性護膚市場的蛋糕。從第三方數據來看, 大寶 此次推出男性洗護用品并非空穴來風。
尼爾森調研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中國男士化妝品市場達46.5億元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3.6%。舉例而言,男士護膚產品中,潔面產品滲透率仍只有16%,潤膚產品更是只有8%,還有海量消費者在尋找合適產品, 大寶 的舉動也是順勢而為。
但中國男性護膚品市場并非只有 大寶 一家,實際上,對于 大寶 來說,作為入局者已經晚于同行好幾個身位。盡管品牌日活動上, 大寶 男士新品有近5折的優惠,但是從銷量上看, 大寶 的新品與其他品牌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天貓旗艦店上,定價62.9元的 大寶 男士護膚套裝,月銷量為183件;而上海家化旗下的男士品牌高夫,不同套裝的月銷量基本都在1萬件以上。
針對男士護膚品這一新品類, 大寶 相關負責人指出,除了大眾主流男性市場, 大寶 也期待新品能夠得到“85后”、“90后”等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但業內人士指出,男性護膚品市場的增長實際上依然局限在“70后”這一消費群體。來自凱度消費者指數的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90后”、“80后”和“60后”男士使用面部清潔產品的周滲透率均呈下滑狀態,惟有“70后”男士面部清潔滲透率提升。
新老形象的博弈
在推出男性護膚品前, 大寶 在開發新品上曾做過許多努力,先后推出過晚露等中檔化妝品,還曾涉足于彩妝領域,但消費者有印象的仍然還是平民化的SOD蜜。
去年底, 大寶 SOD蜜也推出了全新包裝,并啟動了一輪名為“青春范·愛不凡”的營銷。這個成立于1999年的企業正在試圖突破過去17年中固有的中老年品牌形象,迎合當下的年輕消費群體。
自2008年被強生收購后, 大寶 在近五年的時間里幾乎沒有大的動作,一度被認為是被強生“雪藏”,卻在最近兩年的時間里頻頻推出新產品。
強生公共關系部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2014年起, 大寶 啟動了年輕化的戰略。從品牌廣告到社交媒體計劃、產品線的多元化發展,消費者可以感到 大寶 的演變。
但老品牌和新形象已經成為 大寶 繞不開的博弈,在兩者中獲得平衡顯得異常困難。有消費者表示,無論是新品還是新的形象代言人,都與 大寶 在人們心中固有的平民化形象格格不入。在業內看來, 大寶 “求新”背后的目的在于提高市場占有率。
從2004年開始, 大寶 的市場占有率逐年下降。在2003-2005年三年間,雖然 大寶 年銷售額一直在7億-8億元徘徊,但在市值700億元的中國化妝品市場中,它的占有率由17.79%逐漸下降至1%。
年輕化并非捷徑
除了國人熟悉的SOD蜜產品之外,在 大寶 的官網上可以看到多達31種單品,從身體護理、防曬到洗護等品類均有涉足。但從終端渠道的銷售狀況來看,售價相對較高、單價60元的眼霜等產品,并沒有吸引年輕消費者關注。
北京一家家樂福超市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來買 大寶 的基本都是中老年顧客,幾乎沒有年輕人。“年輕人很少買這個牌子,而老年顧客則擔憂新包裝和新品是品牌借機漲價的方式。”
大寶 的困局實際上也是國內大日化品牌共有的困局:在傳統的銷售體系走不通后,年輕化似乎就成了惟一的選擇。對此,日化行業專家、塞恩資本合伙人夏天認為,所謂的年輕化戰略,只是各家企業試錯的必經之路。
“所有企業都用同一種模式在思考,產品賣不動,就將原因歸結于電商和互聯網的沖擊,或者消費群體的轉變。但是品牌的年輕化并不是請一些明星或者換換包裝就能完成的。”
對于 大寶 來說,兩頭不討好或許是最糟糕的結局。夏天指出,新品和新包裝無法打動年輕人的心,而這一系列動作也可能讓 大寶 失去中老年群體這一重視性價比的客戶群。而品牌形象的重新塑造,是無法通過分食“他經濟”的蛋糕來達成的。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推新品迎合年輕消費者市場 大寶求變路上的平衡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