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 蒙牛 乳業(02319.HK)與現代牧業(01117.HK)聯合發布公告, 蒙牛 乳業擬以每股1.94港元的價格,向Success Dairy II(賣方)收購現代牧業16.7%的股權,交易總金額約18.73億港元(約合16.73億元人民幣)。
此交易完成后, 蒙牛 持股將增加至39.9%(全面攤薄后為37.7%),仍將為現代牧業最大單一股東。由于本次交易后, 蒙牛 持股比例高于30%,這將觸發強制收購要約,因此, 蒙牛 將以每股1.94港元的價格向所有現代牧業股東發出要約。
公告稱,本次收購的目的是為了加強 蒙牛 在高端乳制品市場的定位,支持發展低溫乳制品,成為綜合市場領先公司,擁有卓著能力控制整條價值鏈并進一步提升經營效益。
現代牧業是中國最大的乳牛畜牧公司,目前在中國境內設有26個牧場,擁有乳牛數量近23萬頭,其牧場布局鄰近主要乳制品消費地區,具有一定的地理優勢。
2008年, 蒙牛 與現代牧業簽署了為期10年的原奶采購供應協議。但雙方過去的合作并非親密無間。
擁有奶源的現代牧業在2012年推出了常溫液態奶,開始涉足下游產業。由此直接與 蒙牛 形成了競爭關系。 蒙牛 也對現代牧業此舉做出了回應。2013年, 蒙牛 以32億港元的代價,入手“外圍持股人”KKR和鼎暉投資所持有現代牧業的20.44%股份和6.48%股份,成為現代牧業的單一大股東。
2016年上半年,現代牧業出現上市以來的首度虧損。現代牧業總裁高麗娜當時曾表示,虧損一方面是因為進口低價大包粉沖擊,更多企業寧可用低價奶粉加工還原乳,而不愿采用國內優質新鮮原奶加工;另一方面就是現代牧業的主要合作伙伴 蒙牛 未按合同完成原奶量收購。現代牧業的虧損也對 蒙牛 業績造成了負面影響。不久前, 蒙牛 發布了盈利預警,也將現代牧業虧損列為原因之一。
但自2016年9月 蒙牛 新總裁盧敏放上任后,雙方的關系得到了修復。
盧敏放到任后不久就前往現代牧業旗下牧場參觀調研。2016年10月,現代牧業宣布董先理已獲委任為公司首席財務官,于當年12月1日起生效。加入現代牧業前,董先理 蒙牛 乳業有限公司助理副總裁。
在今天發布的公告中,高麗娜也表示,進一步強化和 蒙牛 的關系,將有助于現代牧業獲得更穩定的產品輸出渠道,從而使現代牧業的業績得到持續、穩定增長。
蒙牛 的這次增持完成后,鼎暉和KKR將退出現代牧業,從而令現代牧業提前結束與鼎暉和KKR的對賭協議。
2013年,現代牧業與鼎暉和KKR合資建立了兩個牧場,根據當時的協議,私募基金們有權在牧場產奶的第三年到第七年間,隨時將牧場資產換成現代牧業的股票。2015年7月,現代牧業通過向上述兩家基金發行新股的方式,收購此前創辦的山東商河、濟南兩個合資牧場82%股權,收購總代價約為19.1億港元。交易完成后,現代牧業全資擁有上述兩牧場,KKR和鼎暉共同持股現代牧業9%股權。同時規定,在股票3年禁售期屆滿前45個交易日期間,如果基金所持有的現代牧業股票價值低于3.08億美元,現代牧業就必須補償價差。到2016年,現代牧業股價大跌,當年上半年,現代牧業為此計提了4億元的跌價準備。
現代牧業在品質管理、養殖技術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進一步加大對其的把控,也將有利于 蒙牛 在奶源方面獲得長期穩定的保障。
2014年, 蒙牛 與伊利一起進入中國乳企500億俱樂部。2015年,這家中國本土第二大乳企的總收入同比下降2%至490.265億元,跌破500億元,凈利潤同比微增0.7%至23.67億元,而此時的競爭對手伊利股份2015年總收入突破600億元。
此前有分析認為, 蒙牛 雖然通過股權介入將勢力擴張至上游(現代牧業),但并不實際經營管理,奶源控制能力不如競爭對手伊利,上下游協同效果不佳。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蒙牛增持現代牧業并觸發要約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