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為全國經濟金融中心,一直是全國商業地產發展的標桿之城。據聯商網&搜鋪網統計,在過去的2016年,上海新開業/試營業/改造重開的各類集中性商業地產項目多達近百家,僅12月份就多達13家。在2016年最后一個月里,上海新老 購物中心 緊緊抓住年末營銷契機,各類主題活動層出不窮,銷售額同比環比雙雙呈現兩位數增長。
據上海 購物中心 協會2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2月份,上海 購物中心 營業總規模為110.39億元(2015年同期為92.49億元),同比增長19.3%,環比增長21.3%。
餐飲業態表現突出 同比增長21.9%
從營收同比增減排名看, 購物中心 各大業態呈現全面增長。餐飲、專業專賣、大型綜合超市、文化娛樂、百貨零售、電子電器同比增長依次為21.9%、19.6%、18.4%、11.4%、6.5%、2.9%。從營收環比增減排名看,也同樣呈現全面增長。百貨零售、文化娛樂、電子電器、餐飲、專業專賣、大型綜合超市環比增長依次為69.9%、28.4%、23.6%、14.3%、13.3%、0.9%。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餐飲業態營收同比增幅在各大業態中居首,營收總額也超過了百貨等零售業態,足可見得作為客流發動機的餐飲業態在 購物中心 里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動。
各大 購物中心 營收增速TOP10
12月,營收規模排名前十位企業(排名不分先后):百聯中環購物廣場、久百城市廣場、百聯奧特萊斯廣場、港匯廣場、萬達商業廣場(五角場店)、豫園商城、恒隆廣場、新世界城、第一八佰伴、百聯南方 購物中心 。
2月,營收增速排名前十位企業(排名不分先后):華潤時代廣場、中房金誼廣場、佛羅倫薩小鎮、大悅城、金鷹國際 購物中心 、虹口龍之夢 購物中心 、月星環球港、百聯東郊 購物中心 、上海橋梓灣 購物中心 、新天地廣場。
其中,營收規模位居前十的第一八佰伴為今年改造重開項目,12月25日以百貨 購物中心 重新亮相。改造后的第一八佰伴,更加注重消費者的體驗感,在十一個經營樓層呈現不同的經營特色。
近年來,隨著上海商業地產發展漸趨成熟,不少在過往行業競爭中被淘汰的存量資產,也往往因為占據核心商圈、地鐵等優勢被其他開發商看上,歷經升級改造或者更名更換運營商之后重新回歸。
據聯商網&搜鋪網統計,僅在2016年,這類項目上海就有十余個。其中,包括存量資產被收購或整租后升級改造更名全新開業的項目,如百聯嘉定 購物中心 (原方舟廣場)和新薈廣場(原梅隴易買得);也有未變更運營方只是進行了項目改造重開的項目,如匯金奧特萊斯(原南站誠泰奧特萊斯)、八佰伴(改裝重開)、東方商廈徐家匯店(重裝重開)。
上海商業格局繼續外拓 外圍化趨勢將愈加明顯
據聯商網&搜鋪網統計,2016年,上海新開業各類商業體多達近百家,新入市的商業項目中,超過50%位于外環外且市場表現良好,這意味上海的商業格局繼續外拓,商業外圍化趨勢也將愈加明顯。這種趨勢在2016年12月份 購物中心 企業各區營收情況對比中更為明顯。
中心城區中,靜安、長寧、楊浦、普陀、虹口、黃浦同比分別增長46.8%(原閘北區同比增長57.7%)、35.5%、26.2%、22.9%、17.6%、14.6%(原盧灣區同比增長49.6%),徐匯同比減少3.8%;浦東新區營收同比減少5.2%,占總營收的19.9%;而位于外圍的郊區營收居然也呈現了全面增長,金山、寶山、嘉定、奉賢、青浦、松江、閔行同比分別增長124.8%、53.1%、51.0%、41.9%、20.1%、17.9%、11.8%。
在2016年上海客流量最高的15個商業項目中,有三分之一位于城市遠郊區域。包括七寶寶龍城、七寶萬科廣場、龍湖虹橋天街、嘉定大融城等在內新入市的商業項目,超過五成位于城市外圍,不論人流還是銷售額均表現良好。隨著上海人口進一步外擴,以及更多商業項目落戶上海,商業格局繼續外拓已成為必然趨勢。
據上海 購物中心 協會2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2月份,上海 購物中心 營業總規模為110.39億元(2015年同期為92.49億元),同比增長19.3%,環比增長21.3%。
餐飲業態表現突出 同比增長21.9%
從營收同比增減排名看, 購物中心 各大業態呈現全面增長。餐飲、專業專賣、大型綜合超市、文化娛樂、百貨零售、電子電器同比增長依次為21.9%、19.6%、18.4%、11.4%、6.5%、2.9%。從營收環比增減排名看,也同樣呈現全面增長。百貨零售、文化娛樂、電子電器、餐飲、專業專賣、大型綜合超市環比增長依次為69.9%、28.4%、23.6%、14.3%、13.3%、0.9%。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餐飲業態營收同比增幅在各大業態中居首,營收總額也超過了百貨等零售業態,足可見得作為客流發動機的餐飲業態在 購物中心 里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動。
各大 購物中心 營收增速TOP10
12月,營收規模排名前十位企業(排名不分先后):百聯中環購物廣場、久百城市廣場、百聯奧特萊斯廣場、港匯廣場、萬達商業廣場(五角場店)、豫園商城、恒隆廣場、新世界城、第一八佰伴、百聯南方 購物中心 。
2月,營收增速排名前十位企業(排名不分先后):華潤時代廣場、中房金誼廣場、佛羅倫薩小鎮、大悅城、金鷹國際 購物中心 、虹口龍之夢 購物中心 、月星環球港、百聯東郊 購物中心 、上海橋梓灣 購物中心 、新天地廣場。
其中,營收規模位居前十的第一八佰伴為今年改造重開項目,12月25日以百貨 購物中心 重新亮相。改造后的第一八佰伴,更加注重消費者的體驗感,在十一個經營樓層呈現不同的經營特色。
近年來,隨著上海商業地產發展漸趨成熟,不少在過往行業競爭中被淘汰的存量資產,也往往因為占據核心商圈、地鐵等優勢被其他開發商看上,歷經升級改造或者更名更換運營商之后重新回歸。
據聯商網&搜鋪網統計,僅在2016年,這類項目上海就有十余個。其中,包括存量資產被收購或整租后升級改造更名全新開業的項目,如百聯嘉定 購物中心 (原方舟廣場)和新薈廣場(原梅隴易買得);也有未變更運營方只是進行了項目改造重開的項目,如匯金奧特萊斯(原南站誠泰奧特萊斯)、八佰伴(改裝重開)、東方商廈徐家匯店(重裝重開)。
上海商業格局繼續外拓 外圍化趨勢將愈加明顯
據聯商網&搜鋪網統計,2016年,上海新開業各類商業體多達近百家,新入市的商業項目中,超過50%位于外環外且市場表現良好,這意味上海的商業格局繼續外拓,商業外圍化趨勢也將愈加明顯。這種趨勢在2016年12月份 購物中心 企業各區營收情況對比中更為明顯。
中心城區中,靜安、長寧、楊浦、普陀、虹口、黃浦同比分別增長46.8%(原閘北區同比增長57.7%)、35.5%、26.2%、22.9%、17.6%、14.6%(原盧灣區同比增長49.6%),徐匯同比減少3.8%;浦東新區營收同比減少5.2%,占總營收的19.9%;而位于外圍的郊區營收居然也呈現了全面增長,金山、寶山、嘉定、奉賢、青浦、松江、閔行同比分別增長124.8%、53.1%、51.0%、41.9%、20.1%、17.9%、11.8%。
在2016年上海客流量最高的15個商業項目中,有三分之一位于城市遠郊區域。包括七寶寶龍城、七寶萬科廣場、龍湖虹橋天街、嘉定大融城等在內新入市的商業項目,超過五成位于城市外圍,不論人流還是銷售額均表現良好。隨著上海人口進一步外擴,以及更多商業項目落戶上海,商業格局繼續外拓已成為必然趨勢。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上海購物中心數據解讀 商業格局外拓趨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