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資產填補虧損已成為 東芝 的習慣。因財務造假深陷虧損,繼出售家電、醫療等業務之后, 東芝 重組后的王牌業務存儲芯片業務也面臨出售。最新消息顯示, 東芝 計劃剝離制造NAND閃存電腦芯片的部門,通過至多出售19.9%股份獲得外部現金注入,目前富士康、SK海力士、西部數據正參與這項競購。
據了解, 東芝 此次出售存儲芯片業務主要目的是為了填補美國核電業務的巨額虧損。2016年12月27日, 東芝 宣布,可能對能源部門進行數十億美元的資產減記,主要由于旗下核電企業西屋(Westinghouse)收購美國核電業務所導致。最新消息顯出,這項虧損可能會高達7000億日元(約合61億美元),要高于此前 東芝 向投資者預計的5000億日元。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 東芝 的方案是,將半導體業務剝離出來成立新的子公司,新公司最早于今年上半年成立。
存儲芯片業務是 東芝 的最后一個王牌業務,截至2016年3月31日這一財年中,存儲芯片業務給 東芝 帶來了1.58萬億日元收入,為 東芝 最大的收益來源,其中存儲芯片包括NAND型閃存,市場份額僅次于韓國三星電子,位居全球第2位。
出售資產已經是 東芝 近年來應對公司虧損的惟一策略。2015年 東芝 爆發了時間跨度長達七年、三任社長參與、造假金額達19億美元的重大財務造假丑聞。 東芝 從2008-2014年底,虛報了248億日元(約120億元人民幣)的稅前利潤,超過了這七年間稅前利潤的三成。財務造假事件,使得 東芝 遭到日本政府高達73.735億日元的處罰,同時也深陷虧損泥潭。據 東芝 截至2016年3月的2015財年報告顯示, 東芝 的營收達5.67萬億日元,營業虧損為7191億日元,凈虧損4832億日元,超出上年虧損10倍。
為了緩解虧損, 東芝 壯士斷腕,剝離眾多業務。2015年底, 東芝 已減持與中國家電巨頭TCL集團合資的液晶電視銷售公司股份,持股比例從51%降至30%,不再列入合并財務報表。2016年3月, 東芝 將旗下白色家電業務主體 東芝 生活電器株式會社80.1%的股份轉讓給了美的集團,同時以6655億日元將旗下醫療設備部門出售給佳能。
而相比此前業務出售,存儲芯片業務的出售則被業內看做是巨人 東芝 徹底倒塌的前奏。產業觀察家洪仕斌直言,存儲芯片業務是 東芝 解決財務造假事件、宣布重組計劃的核心業務,也關乎 東芝 的復興。但距離 東芝 宣布重組計劃不到一年,便要出售部分存儲芯片業務,這可能會直接打亂原來 東芝 的復興計劃。在經營虧損面前, 東芝 持續采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策略,注定會導致 東芝 慢慢變小,直到最終無資產可賣而徹底破產。
比達咨詢分析師陳彪也表示,出售存儲芯片業務對于 東芝 來說是個很不好的消息,同時也暴露出 東芝 在戰略層面存在重大問題,使得 東芝 無法做到像索尼、松下等廠商一樣,在重組時一次性解決公司的所有問題,讓公司慢慢回歸發展正軌,而是長時間應對各種各樣的虧損。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百年東芝離破產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