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本身是一項投資,精明企業家深諳傳播之道,但剛從事 廣告 媒介傳播的企業管理者未必熟悉以下十大 廣告 投資法則,拋磚引玉,交流筆者從業心得。中國企業如果遵循了其中一條法則,企業做 廣告 絕對不會失敗,相反,把握得越好的企業,無形中都遵循了以下提及的十個要點。
第一法則: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大家都知道, 廣告 投放得越多,效果就越好。因此許多企業有宏偉的藍圖,美好的計劃,可一談到預算與執行就犯愁。為什么?主要是沒有認真分析企業的問題與執行力。還有些民營企業一開始傾向于選擇國際4A來服務,沒全盤考慮到民企本身的決策機制的靈活性,與國際4A反饋程式化的矛盾。還有些企業刻意模仿成功品牌的 廣告 套路,覺得那是成功的路徑,其實本質的差異注定許多模式不能復制。就目前而言,市場上模仿王老吉的飲料品牌比比皆是,但鮮見能成功。
第二法則:量力而行,不迷信 廣告
廣告 不是萬能的,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它更是一把雙刃劍。 廣告 在整個市場營銷戰略中的作用,只是一個配合、引導消費的角色。更重要的是產品的特性、定位以及產品訴求利益點是否到位,能否經得起市場的考驗。腦白金的成功,更大程度上是“健康禮品”市場定位與“送禮”訴求策略的成功,而這些則來自于對送禮市場需求的挖掘與深刻洞察。所以,即使腦白金的 廣告 創意很爛,依然能推動產品銷售。
第三法則:選對媒體,等于成功了一半
廣告 界有句著名的抱怨:“我的 廣告 費浪費了一半,但不知道浪費在哪里了。”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各位企業家, 廣告 浪費在選擇不對位的媒體上了。如今傳統媒體不斷升級,新媒體層出不窮。在整個 廣告 的投資上,媒體的投入占據整個 廣告 花費的80-90%。如果媒體選擇失敗, 廣告 就等于打了水漂,分文不值。一般而言,無論是電視節目,還是報紙、戶外,以及新媒體,都有特定的受眾群體與媒體傳播環境。如果深刻分析并了解媒體的受眾構成以及媒體價格成本及特點, 廣告 投放效果就非常可觀。
第四法則:理性投資,定量評估
改革開放初期, 廣告 一響,黃金萬兩。當時有人對愛多當CCTV標王現象有個形象比喻:“開進去一輛桑塔納,開出來一輛奔馳”。如今,中國電視媒體爆發式增長,大眾對電視 廣告 的認知不再盲目,消費變得更為理性。 廣告 的操作與執行開始變得越來越復雜,單憑企業的市場部或策劃部已難以操控。我們只有對媒體的特性、受眾特性, 廣告 價格與成本,以及效果進行全面的評估,選擇符合企業需要的媒體進行投放,才能做到理性投資,更合理量化 廣告 預算。
第五法則:專注才能成功,集中出成效
80%的民企 廣告 預算都不大,全年超過2000萬的企業都不多。拿全國媒介最復雜的廣東省來說,做21個地市全年的推廣,沒有1000萬的投入,是不太可能見到很大的成效。反過來說,如果預算不大,將 廣告 投放零散的鋪開,單一 廣告 位的一次到達率很難超過60%,每月的收視點很難超過600,這樣的后果是,很難讓消費者的記住。與其零散投放,不如集中在一個節點,專注而集中的投放。這樣既保證了力度,又能構筑傳播的廣度。這個法則對初期開發市場的企業而言更為重要。
第六法則:注重整合,發揮協同效應
在這個傳播環境嘈雜,消費環境喧囂的背景下,只注重線上的(空中的)傳播,如只用電視、網絡、戶外等媒體,而地面媒體與活動用的太少,那么,很難發揮媒體的價值出來。例如,消費者在家看到品牌的 廣告 了,去商場卻很難遇到該產品,或者 廣告 訴求的產品與渠道鋪的產品不一致,都會給消費者購買帶來障礙。反過來,如果利用報紙配合電視做促銷宣傳,商場促銷活動全面展開,就形成了一個立體的傳播、互動的整合網絡,就會形成一個強勁的品牌銷售拉動效果。
第七法則: 廣告 是投資,要關注投資回報
市場競爭很殘酷, 廣告 花費對中小型企業來說,甚至是公司幾年的利潤總額。從市場角度看, 廣告 本身就是一項投資。 廣告 做得好,叫投資,如果拍腦袋決策,就是賭博。民企 廣告 投資取向主要有三條:1、維持價位,保證利潤;2、開發新需求,開辟增長點;3、配合渠道,擠壓對手。無論取向是哪一種,都應有相應的市場調查與定量診斷。
第八法則:讀懂“數據”背后的商機
一般而言,生活中使用的數據與金錢最密切,然而能讀懂數據背后的商機,卻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如電視媒體的收視率數據,評估其價值時,我們不僅要看收視率絕對值的大小,還要看收視率的相對值大小,后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市場份額。同一個市場,兩個受眾差不多的欄目,收視率、價格都差不多,我們怎么抉擇?那再參考下各自的收視份額與到達率,答案就很明顯了。
欄目 目標受眾群 平均收視率 折后價 收視份額 每次目標群體到達率
A節目 20-35歲占62% 4.1% 78萬/年 15% 60%
B節目 20-35歲占64% 4.3% 80萬/年 6% 20%
數據來源:中國營銷傳播戰略研究中心
第九法則:遠離誘惑,以效益為核心
企業家在 廣告 投放決策過程中,各大媒體使出渾身招數,爭著與企業簽署合作合同。企業家從而面臨回扣、折扣、親情、友情等種種誘惑。如果攪和在這些因素里面,就容易造成決策情緒化,感性化,最終帶給企業與自己的,很可能是一場災難。上世紀90年代的“三株口服液”、“飛龍”、“愛多” 廣告 大王等紛紛倒下,很大一部分誘因,就是企業家過不了這些關卡。市場是無情的,對于關乎企業與企業家前途命運的事情,必須牢牢把握“效益”二字,才能將 廣告 的風險降到最低,才有可能收獲最大的 廣告 效益。
第十法則:長遠規劃,賺錢更省錢
當 廣告 達到一定的量的時候,銷售才會逐漸有所變化。所以, 廣告 與銷售相比,后者總要慢半拍。這就需要企業在投放 廣告 前,做好各方的投放節奏如何開展與配合,如產品設計、渠道、價格、 廣告 等規劃,這樣才能利用 廣告 “賺錢”,而不是被 廣告 “燒錢”,另外,借助專業媒介機構的輔助力量,還能做到更“省錢”。
此十項法則,任何一家企業,只要不過于違背其中1-2項法則,更多的遵循此十項法則,善莫大焉。
第一法則: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大家都知道, 廣告 投放得越多,效果就越好。因此許多企業有宏偉的藍圖,美好的計劃,可一談到預算與執行就犯愁。為什么?主要是沒有認真分析企業的問題與執行力。還有些民營企業一開始傾向于選擇國際4A來服務,沒全盤考慮到民企本身的決策機制的靈活性,與國際4A反饋程式化的矛盾。還有些企業刻意模仿成功品牌的 廣告 套路,覺得那是成功的路徑,其實本質的差異注定許多模式不能復制。就目前而言,市場上模仿王老吉的飲料品牌比比皆是,但鮮見能成功。
第二法則:量力而行,不迷信 廣告
廣告 不是萬能的,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它更是一把雙刃劍。 廣告 在整個市場營銷戰略中的作用,只是一個配合、引導消費的角色。更重要的是產品的特性、定位以及產品訴求利益點是否到位,能否經得起市場的考驗。腦白金的成功,更大程度上是“健康禮品”市場定位與“送禮”訴求策略的成功,而這些則來自于對送禮市場需求的挖掘與深刻洞察。所以,即使腦白金的 廣告 創意很爛,依然能推動產品銷售。
第三法則:選對媒體,等于成功了一半
廣告 界有句著名的抱怨:“我的 廣告 費浪費了一半,但不知道浪費在哪里了。”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各位企業家, 廣告 浪費在選擇不對位的媒體上了。如今傳統媒體不斷升級,新媒體層出不窮。在整個 廣告 的投資上,媒體的投入占據整個 廣告 花費的80-90%。如果媒體選擇失敗, 廣告 就等于打了水漂,分文不值。一般而言,無論是電視節目,還是報紙、戶外,以及新媒體,都有特定的受眾群體與媒體傳播環境。如果深刻分析并了解媒體的受眾構成以及媒體價格成本及特點, 廣告 投放效果就非常可觀。
第四法則:理性投資,定量評估
改革開放初期, 廣告 一響,黃金萬兩。當時有人對愛多當CCTV標王現象有個形象比喻:“開進去一輛桑塔納,開出來一輛奔馳”。如今,中國電視媒體爆發式增長,大眾對電視 廣告 的認知不再盲目,消費變得更為理性。 廣告 的操作與執行開始變得越來越復雜,單憑企業的市場部或策劃部已難以操控。我們只有對媒體的特性、受眾特性, 廣告 價格與成本,以及效果進行全面的評估,選擇符合企業需要的媒體進行投放,才能做到理性投資,更合理量化 廣告 預算。
第五法則:專注才能成功,集中出成效
80%的民企 廣告 預算都不大,全年超過2000萬的企業都不多。拿全國媒介最復雜的廣東省來說,做21個地市全年的推廣,沒有1000萬的投入,是不太可能見到很大的成效。反過來說,如果預算不大,將 廣告 投放零散的鋪開,單一 廣告 位的一次到達率很難超過60%,每月的收視點很難超過600,這樣的后果是,很難讓消費者的記住。與其零散投放,不如集中在一個節點,專注而集中的投放。這樣既保證了力度,又能構筑傳播的廣度。這個法則對初期開發市場的企業而言更為重要。
第六法則:注重整合,發揮協同效應
在這個傳播環境嘈雜,消費環境喧囂的背景下,只注重線上的(空中的)傳播,如只用電視、網絡、戶外等媒體,而地面媒體與活動用的太少,那么,很難發揮媒體的價值出來。例如,消費者在家看到品牌的 廣告 了,去商場卻很難遇到該產品,或者 廣告 訴求的產品與渠道鋪的產品不一致,都會給消費者購買帶來障礙。反過來,如果利用報紙配合電視做促銷宣傳,商場促銷活動全面展開,就形成了一個立體的傳播、互動的整合網絡,就會形成一個強勁的品牌銷售拉動效果。
第七法則: 廣告 是投資,要關注投資回報
市場競爭很殘酷, 廣告 花費對中小型企業來說,甚至是公司幾年的利潤總額。從市場角度看, 廣告 本身就是一項投資。 廣告 做得好,叫投資,如果拍腦袋決策,就是賭博。民企 廣告 投資取向主要有三條:1、維持價位,保證利潤;2、開發新需求,開辟增長點;3、配合渠道,擠壓對手。無論取向是哪一種,都應有相應的市場調查與定量診斷。
第八法則:讀懂“數據”背后的商機
一般而言,生活中使用的數據與金錢最密切,然而能讀懂數據背后的商機,卻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如電視媒體的收視率數據,評估其價值時,我們不僅要看收視率絕對值的大小,還要看收視率的相對值大小,后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市場份額。同一個市場,兩個受眾差不多的欄目,收視率、價格都差不多,我們怎么抉擇?那再參考下各自的收視份額與到達率,答案就很明顯了。
欄目 目標受眾群 平均收視率 折后價 收視份額 每次目標群體到達率
A節目 20-35歲占62% 4.1% 78萬/年 15% 60%
B節目 20-35歲占64% 4.3% 80萬/年 6% 20%
數據來源:中國營銷傳播戰略研究中心
第九法則:遠離誘惑,以效益為核心
企業家在 廣告 投放決策過程中,各大媒體使出渾身招數,爭著與企業簽署合作合同。企業家從而面臨回扣、折扣、親情、友情等種種誘惑。如果攪和在這些因素里面,就容易造成決策情緒化,感性化,最終帶給企業與自己的,很可能是一場災難。上世紀90年代的“三株口服液”、“飛龍”、“愛多” 廣告 大王等紛紛倒下,很大一部分誘因,就是企業家過不了這些關卡。市場是無情的,對于關乎企業與企業家前途命運的事情,必須牢牢把握“效益”二字,才能將 廣告 的風險降到最低,才有可能收獲最大的 廣告 效益。
第十法則:長遠規劃,賺錢更省錢
當 廣告 達到一定的量的時候,銷售才會逐漸有所變化。所以, 廣告 與銷售相比,后者總要慢半拍。這就需要企業在投放 廣告 前,做好各方的投放節奏如何開展與配合,如產品設計、渠道、價格、 廣告 等規劃,這樣才能利用 廣告 “賺錢”,而不是被 廣告 “燒錢”,另外,借助專業媒介機構的輔助力量,還能做到更“省錢”。
此十項法則,任何一家企業,只要不過于違背其中1-2項法則,更多的遵循此十項法則,善莫大焉。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企業家管理廣告的十大投資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