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4年起,中國乳業就進入了夢魘,這個惡性的輪回被很多業內外人士稱為“三四年大事”,意思就是說中國乳業三到四年必然發生大的事件。作為有好幾家乳業客戶的營銷戰略咨詢公司,我十分關注中國乳業的局勢變化。
從親歷2004年阜陽奶粉事件到親歷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從親歷激素門事件到今天的致癌門事件,我深深感受到乳業這個行業的苦難和為難,更深深看到這個行業的企業家們在經營中雖然個個如履薄冰,但卻還是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2012年,一掃三聚氰胺陰霾的乳業,本來要重整旗鼓,可是 蒙牛 卻攜帶“致癌病毒”登陸,一切定局重新成為變局。
蒙牛 :好企業、壞企業?
“他是盜竊犯,但同時又是慈善家。”這是我們在很多媒體上都經常看到的中國企業家的轉變歷程。作為一個已經是慈善家的企業家來說,我們有沒有必要追究他在做盜竊犯時候的罪行?中國人給這個時代的特色事件取了了很好聽稱謂:“原罪”。原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過去的罪,現在追究不追究呢?天知道。
很多業內人士都說, 蒙牛 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中國乳業發展模式。這由兩個潛臺詞:一方面是說 蒙牛 是中國乳業發展的促進者;一方面是說 蒙牛 “先有市場、后有牧場”的模式徹底打破了中國乳業以奶源發展為根基的正常的發展模式。
蒙牛 是個好企業還是壞企業?沒有人敢下定論,也沒有人能下定論。但是,“先有市場、后有牧場”的發展模式卻是對整個乳業的透支。因為這個模式的存在和很多后來者的效仿,中國乳業一度竟然產生了數以萬計的奶販子。他們工作的方式就是從散戶收奶,然后銷售給出價高的企業。因為這個階層的存在,很多原奶實際上企業是根本無法控制的,質量當然得不到保證。而這些奶販子大多數就是專項給個別企業服務,這無疑使得乳業原奶的內部交易升級,致使原奶收購和奶農脫離,和企業控制脫離。這其實就是三聚氰胺事件產生的根本原因。
2008年以后,整個乳業一直在努力,可是在今天這種已經散亂了良心和沒有正常模式的局勢下,乳業進步舉步維艱。這也是為什么中國乳業標準降低的根本原因。
2012年:機遇、陷阱?
三聚氰胺之后,按照危機發展和消弭的規律,2011年本身就是國產企業的機遇年。可惜的是, 蒙牛 一手導演的“激素門”事件讓中國乳業再次蒙上了迷霧。還好,衛生部最后站出來了,說激素門事件是瞎胡鬧。但中國消費者不管這些,訛傳還是繼續了一年,受害者圣元為之付出沉重代價,肇事者 蒙牛 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對2012年中國乳業的發展機遇,普遍企業都苦苦等待了整整三年。這個痛苦的等待就是期望消費者能夠淡忘2008年三聚氰胺的那次傷痛,也能夠忘卻激素門的干擾。
遺憾的是,這種等待最后等到的是“致癌門”。很多人電話問我,這會給乳業造成什么影響?這會給 蒙牛 造成什么影響?
我們注意到,這個事件因為已經牽扯到了福建長富乳業。因為牽扯到這個企業,我個人覺得十分嚴重。 蒙牛 出現這種問題,我們不會驚訝,但是長富出現這個問題,很多人深感意外。長富是一個對養牛十分關注的企業。其20個左右的牧場,我在服務江西陽光乳業的時候對其19個都做了實地調研。說其是中國養牛養的最好的企業之一,一點也不過分。如果長富也有問題,我的初步判斷,致癌實踐很可能是乳業的大問題。同時,我覺得這個事件不會給 蒙牛 造成類似過去三鹿那樣的打擊。一是因為 蒙牛 不但是民營企業發展典范,同時又是國有企業的一分子;另外在處理食品安全問題上,政府已經有了經驗,不會再粗放地一刀切了。
從這個角度講,這個事件只可能會成為類似“激素門”事件的傷害力度:就是個別企業銷量受傷,整個行業略有影響。
那么, 蒙牛 會讓出多少銷售額呢?我在過去的三年時間中,一直給中國乳品企業家鼓吹液態奶競爭的“養豬論”,從今天的競爭狀態來看, 蒙牛 很有可能在2012年讓出50-80億左右的市場份額。呵呵,陷阱存在,機會也存在。問題是誰能夠抓住?
中國液態奶中小企業普遍沒有理想,也沒有戰略,很多企業家還不務正業。最近10年來,大家基本上的核心工作就是模仿別人的產品和應對可能出現的價格戰。從這一點上看,即使 蒙牛 讓出了50-80億的機會,可能大多數企業還是抓不住。估計,結果還是伊利最終抓住這次機會。
反思:偶然,必然?
乳業三四年就要發生大事件,這是偶然還是必然?福建長富乳業在自己的網站上對致癌門進行道歉的時候說:“這是奇恥大辱!”給人的感覺好像是長富受到了天大的冤枉一樣。
和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一樣,很多人直到今天還覺得三鹿是冤枉的。冤枉也好,沒有冤枉也好,問題是,這些企業都生產和銷售了有問題的產品。從這一點上講,怎么能夠說這是冤枉呢!!
我相信,針對中國5000萬嬰幼兒飲奶目標客戶和近10億的液態奶飲奶客戶,三聚氰胺和致癌物的發現似乎都很偶然,可是,這個偶然之中是不是也是必然的呢。大家都說這是原奶的問題,是農民養牛的問題。臟水潑出去了,解決了問題了嗎?原奶、原奶?我們到底有什么機制可以控制原奶的質量。
可能有不少人說,你看,相關部門不是已經三令五申了嗎?不是對企業都做了重新監管了嗎?在我看來,中國乳業相關管理方式是典型的“頭疼醫腳”。本來,中國養牛十分混亂,導致原奶質量很不理想,這是中國乳業最大的“頭疼”,可是最近三年來中國乳業卻集中在整飭企業的檢測、生產等問題,是典型的“醫腳”。所以最終造成了原奶質量問題依然存在。
本來是偶然的事件,但是卻一連串地偶然發生,最終成了必然的結果。我最近簽約了一家新進入乳業的企業,他的投資者給我說了一句話讓我十分感慨,他說:“我覺得中國乳業充滿機遇,原因是中國乳業三四年就要發生重點問題,這種問題正是我們的機會。”他和我合作的原因,就是因為聽了我一次演講中提到的“中國液態奶殺豬論”,他的理由很簡單,所有的終端、廣告等競爭都是低層次競爭,爭的是一時,行業的戰略機會才是決定一個企業是否能夠發展壯大的核心根本。
我們也看到,我們有企業跑到國外去養牛去了,而國外卻有不少企業來中國養牛來了。跟重要的是,最近一年來,世界液態奶企業在此覬覦中國液態奶市場,有不少品牌已經卷土重來。“鬼子”已經進村,我們卻還在蒙頭大睡,這就是中國液態奶的現狀。
從親歷2004年阜陽奶粉事件到親歷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從親歷激素門事件到今天的致癌門事件,我深深感受到乳業這個行業的苦難和為難,更深深看到這個行業的企業家們在經營中雖然個個如履薄冰,但卻還是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2012年,一掃三聚氰胺陰霾的乳業,本來要重整旗鼓,可是 蒙牛 卻攜帶“致癌病毒”登陸,一切定局重新成為變局。
蒙牛 :好企業、壞企業?
“他是盜竊犯,但同時又是慈善家。”這是我們在很多媒體上都經常看到的中國企業家的轉變歷程。作為一個已經是慈善家的企業家來說,我們有沒有必要追究他在做盜竊犯時候的罪行?中國人給這個時代的特色事件取了了很好聽稱謂:“原罪”。原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過去的罪,現在追究不追究呢?天知道。
很多業內人士都說, 蒙牛 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中國乳業發展模式。這由兩個潛臺詞:一方面是說 蒙牛 是中國乳業發展的促進者;一方面是說 蒙牛 “先有市場、后有牧場”的模式徹底打破了中國乳業以奶源發展為根基的正常的發展模式。
蒙牛 是個好企業還是壞企業?沒有人敢下定論,也沒有人能下定論。但是,“先有市場、后有牧場”的發展模式卻是對整個乳業的透支。因為這個模式的存在和很多后來者的效仿,中國乳業一度竟然產生了數以萬計的奶販子。他們工作的方式就是從散戶收奶,然后銷售給出價高的企業。因為這個階層的存在,很多原奶實際上企業是根本無法控制的,質量當然得不到保證。而這些奶販子大多數就是專項給個別企業服務,這無疑使得乳業原奶的內部交易升級,致使原奶收購和奶農脫離,和企業控制脫離。這其實就是三聚氰胺事件產生的根本原因。
2008年以后,整個乳業一直在努力,可是在今天這種已經散亂了良心和沒有正常模式的局勢下,乳業進步舉步維艱。這也是為什么中國乳業標準降低的根本原因。
2012年:機遇、陷阱?
三聚氰胺之后,按照危機發展和消弭的規律,2011年本身就是國產企業的機遇年。可惜的是, 蒙牛 一手導演的“激素門”事件讓中國乳業再次蒙上了迷霧。還好,衛生部最后站出來了,說激素門事件是瞎胡鬧。但中國消費者不管這些,訛傳還是繼續了一年,受害者圣元為之付出沉重代價,肇事者 蒙牛 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對2012年中國乳業的發展機遇,普遍企業都苦苦等待了整整三年。這個痛苦的等待就是期望消費者能夠淡忘2008年三聚氰胺的那次傷痛,也能夠忘卻激素門的干擾。
遺憾的是,這種等待最后等到的是“致癌門”。很多人電話問我,這會給乳業造成什么影響?這會給 蒙牛 造成什么影響?
我們注意到,這個事件因為已經牽扯到了福建長富乳業。因為牽扯到這個企業,我個人覺得十分嚴重。 蒙牛 出現這種問題,我們不會驚訝,但是長富出現這個問題,很多人深感意外。長富是一個對養牛十分關注的企業。其20個左右的牧場,我在服務江西陽光乳業的時候對其19個都做了實地調研。說其是中國養牛養的最好的企業之一,一點也不過分。如果長富也有問題,我的初步判斷,致癌實踐很可能是乳業的大問題。同時,我覺得這個事件不會給 蒙牛 造成類似過去三鹿那樣的打擊。一是因為 蒙牛 不但是民營企業發展典范,同時又是國有企業的一分子;另外在處理食品安全問題上,政府已經有了經驗,不會再粗放地一刀切了。
從這個角度講,這個事件只可能會成為類似“激素門”事件的傷害力度:就是個別企業銷量受傷,整個行業略有影響。
那么, 蒙牛 會讓出多少銷售額呢?我在過去的三年時間中,一直給中國乳品企業家鼓吹液態奶競爭的“養豬論”,從今天的競爭狀態來看, 蒙牛 很有可能在2012年讓出50-80億左右的市場份額。呵呵,陷阱存在,機會也存在。問題是誰能夠抓住?
中國液態奶中小企業普遍沒有理想,也沒有戰略,很多企業家還不務正業。最近10年來,大家基本上的核心工作就是模仿別人的產品和應對可能出現的價格戰。從這一點上看,即使 蒙牛 讓出了50-80億的機會,可能大多數企業還是抓不住。估計,結果還是伊利最終抓住這次機會。
反思:偶然,必然?
乳業三四年就要發生大事件,這是偶然還是必然?福建長富乳業在自己的網站上對致癌門進行道歉的時候說:“這是奇恥大辱!”給人的感覺好像是長富受到了天大的冤枉一樣。
和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一樣,很多人直到今天還覺得三鹿是冤枉的。冤枉也好,沒有冤枉也好,問題是,這些企業都生產和銷售了有問題的產品。從這一點上講,怎么能夠說這是冤枉呢!!
我相信,針對中國5000萬嬰幼兒飲奶目標客戶和近10億的液態奶飲奶客戶,三聚氰胺和致癌物的發現似乎都很偶然,可是,這個偶然之中是不是也是必然的呢。大家都說這是原奶的問題,是農民養牛的問題。臟水潑出去了,解決了問題了嗎?原奶、原奶?我們到底有什么機制可以控制原奶的質量。
可能有不少人說,你看,相關部門不是已經三令五申了嗎?不是對企業都做了重新監管了嗎?在我看來,中國乳業相關管理方式是典型的“頭疼醫腳”。本來,中國養牛十分混亂,導致原奶質量很不理想,這是中國乳業最大的“頭疼”,可是最近三年來中國乳業卻集中在整飭企業的檢測、生產等問題,是典型的“醫腳”。所以最終造成了原奶質量問題依然存在。
本來是偶然的事件,但是卻一連串地偶然發生,最終成了必然的結果。我最近簽約了一家新進入乳業的企業,他的投資者給我說了一句話讓我十分感慨,他說:“我覺得中國乳業充滿機遇,原因是中國乳業三四年就要發生重點問題,這種問題正是我們的機會。”他和我合作的原因,就是因為聽了我一次演講中提到的“中國液態奶殺豬論”,他的理由很簡單,所有的終端、廣告等競爭都是低層次競爭,爭的是一時,行業的戰略機會才是決定一個企業是否能夠發展壯大的核心根本。
我們也看到,我們有企業跑到國外去養牛去了,而國外卻有不少企業來中國養牛來了。跟重要的是,最近一年來,世界液態奶企業在此覬覦中國液態奶市場,有不少品牌已經卷土重來。“鬼子”已經進村,我們卻還在蒙頭大睡,這就是中國液態奶的現狀。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蒙牛致癌門:2012年乳業定局被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