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國城市發展的特點,社區 商業 經營呈現五大趨勢。
趨勢一:社區 商業 發展更偏向于多功能的綜合體。
隨著生活方式越來越趨于工作、居住和購物在一起的社區環境,單一的功能已經不能滿足老百姓的消費需求,社區 商業 朝社區綜合體轉型。
趨勢二:不同級別城市社區 商業 消費行為不同。
一線城市, 商業 “業態體驗化”、“商家品牌化”趨勢明顯;二三線城市,社區 商業 “購物中心化”、“外向性”明顯,消費深度隨服務與產品的供應深度同向發展;四五線城市,新城區地產開發力度較大,當地消費行為具有強烈的被引導性。
趨勢三:連鎖式經營將成為社區 商業 的主導方式。
在社區 商業 服務體系中,引進有實力的連鎖企業進入社區,發展方便居民日常消費的“大企小店”是一趨勢,利于規范社區內的小型門店,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
趨勢四:單一功能的零售業態將逐漸淡出。
未來,許多社區 商業 綜合體將成為城市新的區域 商業 中心,單一功能的零售業態也將逐漸淡出,取而代之的則是更貼近現代家庭消費與潮流的高度復合型社區 商業 。
趨勢五:社區 商業 朝電子商務方向發展。
如今轉型已成為各行各業面臨的共同課題。對于社區 商業 而言,電商的社區自提點正在增多,全國性的大型開發商及物業管理公司已開始研發基于社區居住人群為基礎的社區電商系統。
三點切入社區市場
搶占社區,有三條路徑可以切入。
路徑一:社區 商業 實體運營開發
國外社區 商業 發展已經比較成熟,開發大都在政府的統一規劃下進行,諸如英國、新加坡等國家。而在中國,由于缺乏統一管理,社區 商業 的開發還存在不足,與居民需求脫節。
俗話說,混沌之處,滿地黃金。目前,房地產開發商、專業的 商業 管理公司已經紛紛加入到社區 商業 運營的爭奪戰中。比如專注住宅開發的萬科高調布局社區 商業 ,用統一規劃、集中管理的模式,持有部分社區 商業 ,以多變形式增值地產;專業的 商業 管理公司也快馬加鞭跑馬圈地。
在做社區 商業 運營的過程中,由于各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消費習慣和心理不同,在社區 商業 定位上要有所考慮。比如在一線城市的新型社區 商業 項目適合走精品路線,在二三線城市的新型社區 商業 適合走規?;肪€。
路徑二:復合型社區服務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老齡社會的慢慢來臨,最后一公里成為商家爭奪的戰場,服務成為終極產品。
金融、零售、物流企業紛蜂擁而至。以民生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打造小區金融,搶占金融管道的“毛細血管”,宣稱三年內要開一萬家店;海爾早在5年前就布局社區網點,目前已有5000多家;重糧集團高調放出2014年要在重慶建3000個社區店,產品免費配送到家。
所有殊途同歸的路徑都顯示著“渠道下沉”的共同目的,都遵從一個相同的服務理念:便民、利民、惠民。舊有的便利店需要功能升級,不僅提供生活用品,它可能還需要提供收繳水電費、代寄存等服務;美發沙龍不僅給人做頭發造型,可能還要提供交友服務。行行都是服務業,手握社區精準客戶資源,客戶需要什么就要提供什么。
路徑三:用信息技術改造社區生活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領域的各種應用技術早已進入社區。
智能社區、智慧家庭等項目在各地早有嘗試,但由于社區具有分散性和多樣性,智能社區項目都不見火候,并未有占絕對市場優勢的企業出現。近兩年,打“O2O+社區”概念的 商業 模式在各地開花,各大物管公司都在對社區平臺進行探索,但由于物業管理公司缺乏互聯網基因,而目前互聯網巨頭對這一市場還不足夠重視,這一領域也還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事實上,社區居民對方便快捷的服務是有需求的,周邊生活服務、社區廣告、社區電商、物業增值服務、鄰里社交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空間,如果有人能抓住用戶痛點,將服務標準化,一定能挖掘出一個具有爆發力的大市場。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社區商業的五大趨勢三大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