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是位于居民區附近,指以經營即時性商品為主,以滿足便利性需求為第一宗旨,采取自選式購物方式的小型零售店。
全球便利店三巨頭羅森、7-11、全家是如何把“便利”幾乎做到極致的呢?提供 360 度無死角生活服務,當然還有那黑夜中的一抹光。
1“回”字形的店鋪,讓你一定經過這些貨架
一家標準的便利店,使用面積一般在100~120平米左右,便利店會根據店鋪的大小在設備上有所調整,比如 7-Eleven 特別小的門店會設有加高的特殊貨架。
和雜貨鋪不同的一點是,便利店很少會讓你走回頭路,從入口到收銀臺,一直走到最里面的日配商品,然后出門,正好繞一圈。除非是有明確購物目標,一般來說消費者都會按照這條路線逛上一圈。
1、在這條“主動線”上,你會途經便利店主推的“促銷端架”、自產商品貨架、占便利店40%營收的鮮食產品……而在圈的中心則放置非日配商品和雜貨貨架,雜志放在靠窗的位置。
2、收銀臺一般在店門的一側,店鋪門一般不會開在店面正中,這樣方便顧客結帳后以最短距離出門。
3、關東煮、包子等散裝即時食品的柜臺緊靠收銀臺旁,一般會挨著一個放飲料的候補冷庫,引導消費者搭配著飲料一起購買。
4、日配商品(又稱鮮食產品)大部分是需要冷藏銷售的,而冷藏貨架需要靠墻擺放,因此日配商品一般都在店鋪的一側,店鋪的另一側靠墻則是收銀機和柜臺。
2頭輕腳重,“強目的性”商品往下放
1、從小到大、從輕到重是便利店貨架從上到下 陳列 商品的規則之一。比如,農夫山泉桶裝水、大體積的抽式餐巾紙大多放在貨架的底層。
從視覺上,如果頭重腳輕確實會有問題。另一方面,如果是小物件,放在底層就更不容易看見了。
(對于小物件商品,便利店會根據物件的包裝特征,在貨架里設有掛鉤,甚至在貨架中還設置了“架中架”。)
2、“強目的性商品”,比如像打火機、絲襪這樣的輕便商品也會放在不起眼的底層貨架。你想,一個來便利店買絲襪的人該是有多著急,無論放在哪里都會找到的。
集成架是今后 陳列 的趨勢,讓各自不同品類的小物件能夠很整齊地擺放在一起。便利店 陳列 的首要標準,就是盡可能讓顧客看到更多商品。
同樣的 陳列 邏輯也適用于飲料柜。冬天便利店會將時下流行的沁檸水、海晶檸檬這樣的“輕口味水”放在最好的排面上,起到引導消費的作用。
而可樂這樣的強品牌效應產品放在略微不起眼的位置,原因還是那句“想喝可樂的人,你放哪里他都會找到的”。
人們對飲料的需求下降,所以我們在 陳列 上要多引導消費者。而到了夏天,(飲料都賣得很好)直接把賣的最好的可樂放在最顯眼,最多排面的地方就行了。
另外,冷柜中的飲料、三明治、飯團等也都是“強目的性”消費商品,消費者一早就想好了要買,故而也不需要放在門口的顯眼位置進行消費引導。
3每個便利店都有一個更新最頻繁的貨架
進門后,面朝收銀臺的第一個貨架被認為是便利店的“黃金地段”,叫“促銷端架”或“特設貨架”——這里是顧客的必經之地,排隊結賬的時候也不免在此逗留。
4便利店為啥擺滿了性價比很差的小包裝?
一般來說,大包裝食品更加劃算。比如在大賣場我們經常會看到“家庭超值分享裝”、“買三送二”這樣的促銷包裝,總之賣的越多越好,買到就是賺到。但在便利店就比較少看到。
便利店的流行趨勢是:賣小包裝食品。妙芙,一只一只賣。3+2 夾心餅干,兩片兩片賣。
一方面,是受限于 陳列 空間,貨架位置對便利店來說實在是太奢侈的東西。
另一方面,便利店的消費人群對價格不敏感,不會在意幾塊幾毛的差價,對這部分人群來說,吃下一整條奧利奧反而會是更有壓力的事情。
以毗鄰商務樓的全家 K11店為例,白領等商務人士是便利店的主要消費人群。兩片餅干配一杯咖啡,恰好就是一頓下午茶。
配合消費者“少食多餐”的生活理念,全家在去年秋冬推出了壽司散賣服務。消費者可以一只一只地挑選,自行搭配不同口味的壽司,買滿四只可用盒子打包。
5你發現了嗎?面包的包裝傾角和貨架的傾斜度正好契合
便利店的商品分為:日配商品(即每天配送的新鮮食品,比如飯團、三明治、盒飯等);非日配商品(比如保質期時間較長的泡面、薯片),以及不能食用的雜貨;
日配商品來自便利店專供的工廠,這意味著食物的配方,甚至包裝都經過精心設計,獨家擁有。
全家每天提供兩次鮮食商品送貨,其他商品一天一次。午高峰過后,便利店內的三明治、壽司,以及自產系列的面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脫銷。
以面包貨架為例,店員會根據從高到低的優先原則,將面包緊湊地排滿上面兩排,使貨架盡可能好看些。
個別的一排面包品種只剩下一個,但也被頂在貨架的最前端,和其他排面齊平。奇怪的是,這個孤零零的面包在貨架上自然立起,背后卻沒有任何支撐物。
仔細查看貨架,會發現包裝內盒子的傾角與貨架傾斜度是匹配的。無需外力的幫助,面包都會直立地“站”在貨架上,向顧客展示包裝全貌。
6冰柜為什么永遠靠邊?
便利店靠墻放置的一排冷柜,開放式冷藏柜叫open-case,帶有玻璃拉門的是walk-in(步入式)冰柜。這兩處冷柜設定的溫度都是 4 攝氏度(誤差正負 2 度)。
前者存放的是保質期較短的飲料、食品,這意味著便利店需要在更短時間內賣掉它們,使用開放式冷柜更加親和,更容易接近、拿取。
7便利店地段不同,貨架上賣的東西也不同
即使是同一品牌的便利店,不同地段、店型的便利店里賣的東西不盡相同。比如說,醫院附近的全家便利店里面會增加粥類的進貨量,而毗鄰商務樓的 K11 店則會主推高品質的“黑標系列”盒飯。
7-11 的冷藏柜面非常好看,擺放了一整排各種顏色的貝納頌咖啡,而在普通的社區店,貝納頌的排面只有三個。
商品 陳列 是日式便利店新進店員培訓課程的一部分,正式員工需要接受為期 6 天的培訓,兼職人員也要培訓兩天。
各門店的店長有權限調整進貨的品類、數量,不過真正做決定的,還是目標消費者的喜好和購買力。
全球便利店三巨頭羅森、7-11、全家是如何把“便利”幾乎做到極致的呢?提供 360 度無死角生活服務,當然還有那黑夜中的一抹光。
1“回”字形的店鋪,讓你一定經過這些貨架
一家標準的便利店,使用面積一般在100~120平米左右,便利店會根據店鋪的大小在設備上有所調整,比如 7-Eleven 特別小的門店會設有加高的特殊貨架。
和雜貨鋪不同的一點是,便利店很少會讓你走回頭路,從入口到收銀臺,一直走到最里面的日配商品,然后出門,正好繞一圈。除非是有明確購物目標,一般來說消費者都會按照這條路線逛上一圈。
1、在這條“主動線”上,你會途經便利店主推的“促銷端架”、自產商品貨架、占便利店40%營收的鮮食產品……而在圈的中心則放置非日配商品和雜貨貨架,雜志放在靠窗的位置。
2、收銀臺一般在店門的一側,店鋪門一般不會開在店面正中,這樣方便顧客結帳后以最短距離出門。
3、關東煮、包子等散裝即時食品的柜臺緊靠收銀臺旁,一般會挨著一個放飲料的候補冷庫,引導消費者搭配著飲料一起購買。
4、日配商品(又稱鮮食產品)大部分是需要冷藏銷售的,而冷藏貨架需要靠墻擺放,因此日配商品一般都在店鋪的一側,店鋪的另一側靠墻則是收銀機和柜臺。
2頭輕腳重,“強目的性”商品往下放
1、從小到大、從輕到重是便利店貨架從上到下 陳列 商品的規則之一。比如,農夫山泉桶裝水、大體積的抽式餐巾紙大多放在貨架的底層。
從視覺上,如果頭重腳輕確實會有問題。另一方面,如果是小物件,放在底層就更不容易看見了。
(對于小物件商品,便利店會根據物件的包裝特征,在貨架里設有掛鉤,甚至在貨架中還設置了“架中架”。)
2、“強目的性商品”,比如像打火機、絲襪這樣的輕便商品也會放在不起眼的底層貨架。你想,一個來便利店買絲襪的人該是有多著急,無論放在哪里都會找到的。
集成架是今后 陳列 的趨勢,讓各自不同品類的小物件能夠很整齊地擺放在一起。便利店 陳列 的首要標準,就是盡可能讓顧客看到更多商品。
同樣的 陳列 邏輯也適用于飲料柜。冬天便利店會將時下流行的沁檸水、海晶檸檬這樣的“輕口味水”放在最好的排面上,起到引導消費的作用。
而可樂這樣的強品牌效應產品放在略微不起眼的位置,原因還是那句“想喝可樂的人,你放哪里他都會找到的”。
人們對飲料的需求下降,所以我們在 陳列 上要多引導消費者。而到了夏天,(飲料都賣得很好)直接把賣的最好的可樂放在最顯眼,最多排面的地方就行了。
另外,冷柜中的飲料、三明治、飯團等也都是“強目的性”消費商品,消費者一早就想好了要買,故而也不需要放在門口的顯眼位置進行消費引導。
3每個便利店都有一個更新最頻繁的貨架
進門后,面朝收銀臺的第一個貨架被認為是便利店的“黃金地段”,叫“促銷端架”或“特設貨架”——這里是顧客的必經之地,排隊結賬的時候也不免在此逗留。
4便利店為啥擺滿了性價比很差的小包裝?
一般來說,大包裝食品更加劃算。比如在大賣場我們經常會看到“家庭超值分享裝”、“買三送二”這樣的促銷包裝,總之賣的越多越好,買到就是賺到。但在便利店就比較少看到。
便利店的流行趨勢是:賣小包裝食品。妙芙,一只一只賣。3+2 夾心餅干,兩片兩片賣。
一方面,是受限于 陳列 空間,貨架位置對便利店來說實在是太奢侈的東西。
另一方面,便利店的消費人群對價格不敏感,不會在意幾塊幾毛的差價,對這部分人群來說,吃下一整條奧利奧反而會是更有壓力的事情。
以毗鄰商務樓的全家 K11店為例,白領等商務人士是便利店的主要消費人群。兩片餅干配一杯咖啡,恰好就是一頓下午茶。
配合消費者“少食多餐”的生活理念,全家在去年秋冬推出了壽司散賣服務。消費者可以一只一只地挑選,自行搭配不同口味的壽司,買滿四只可用盒子打包。
5你發現了嗎?面包的包裝傾角和貨架的傾斜度正好契合
便利店的商品分為:日配商品(即每天配送的新鮮食品,比如飯團、三明治、盒飯等);非日配商品(比如保質期時間較長的泡面、薯片),以及不能食用的雜貨;
日配商品來自便利店專供的工廠,這意味著食物的配方,甚至包裝都經過精心設計,獨家擁有。
全家每天提供兩次鮮食商品送貨,其他商品一天一次。午高峰過后,便利店內的三明治、壽司,以及自產系列的面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脫銷。
以面包貨架為例,店員會根據從高到低的優先原則,將面包緊湊地排滿上面兩排,使貨架盡可能好看些。
個別的一排面包品種只剩下一個,但也被頂在貨架的最前端,和其他排面齊平。奇怪的是,這個孤零零的面包在貨架上自然立起,背后卻沒有任何支撐物。
仔細查看貨架,會發現包裝內盒子的傾角與貨架傾斜度是匹配的。無需外力的幫助,面包都會直立地“站”在貨架上,向顧客展示包裝全貌。
6冰柜為什么永遠靠邊?
便利店靠墻放置的一排冷柜,開放式冷藏柜叫open-case,帶有玻璃拉門的是walk-in(步入式)冰柜。這兩處冷柜設定的溫度都是 4 攝氏度(誤差正負 2 度)。
前者存放的是保質期較短的飲料、食品,這意味著便利店需要在更短時間內賣掉它們,使用開放式冷柜更加親和,更容易接近、拿取。
7便利店地段不同,貨架上賣的東西也不同
即使是同一品牌的便利店,不同地段、店型的便利店里賣的東西不盡相同。比如說,醫院附近的全家便利店里面會增加粥類的進貨量,而毗鄰商務樓的 K11 店則會主推高品質的“黑標系列”盒飯。
7-11 的冷藏柜面非常好看,擺放了一整排各種顏色的貝納頌咖啡,而在普通的社區店,貝納頌的排面只有三個。
商品 陳列 是日式便利店新進店員培訓課程的一部分,正式員工需要接受為期 6 天的培訓,兼職人員也要培訓兩天。
各門店的店長有權限調整進貨的品類、數量,不過真正做決定的,還是目標消費者的喜好和購買力。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運營】全球三大便利店巨頭的商品陳列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