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 李寧 在《對話》欄目首度回應“ 李寧 下滑”的問題,稱業績下滑是因為公司在做轉型和調整。實際上,從2010年開始,因戰略失誤和行業低迷, 李寧 品牌就開始走下坡路。2012-2014財年, 李寧 公司連續三年出現業績虧損。
在此期間,大量庫存、高管離職、股價暴跌也讓 李寧 雪上加霜。2015年, 李寧 為拯救品牌回歸公司,通過股東注資、渠道調整、品牌重新定位等舉措,結束了公司連續三年的虧損局面,在2015年首次實現了扭虧為盈。
產品動蕩期
2008年奧運會結束后,由于體育行業錯估了奧運市場帶來的增長,在2011年大量體育品牌出現庫存積壓,再加上 李寧 公司轉型失敗,品牌定位一直搖擺不定,2012年 李寧 公司上市八年來首次出現虧損近20億元,從此 李寧 公司開始走入困局。
在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的背景下,2010年6月底, 李寧 公司為迎合年輕消費者并打造國際化形象,開始嘗試戰略轉型,拋棄“一切皆有可能”的原有口號,推出“Make the Change”這一新口號。同時,為走國際化高端路線 李寧 開始提價,服裝產品的價格上漲幅度達17.9%,性價比優勢消失,大眾市場份額急劇減少。新產品不斷問世卻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可,老標的商品成為過時產品不再有吸引力,這讓 李寧 的庫存積壓越來越嚴重。
除此之外, 李寧 多年粗放式擴張也帶來眾多問題。有數據顯示,2010年, 李寧 的銷售規模從2008年的67億元漲到了95億元,漲幅高達42%; 李寧 門店數量也從2008年的6245家增長到8255家,漲幅超過32%。“直營門店+加盟門店”的渠道布局,讓 李寧 在短時間內搶占市場,但也帶來遠離消費者、無法感知市場的弊端,多年的粗放式擴張也讓 李寧 失去了投資者的支持,高盛退出,高管出走,大幅裁員接連發生。
品牌定位回歸
為拯救公司, 李寧 頻繁出現在各種賽事活動和媒體訪談中,并與京東、小米等開始合作。2015年, 李寧 的品牌口號也改回了2010年的“一切皆有可能”。通過股東注資、渠道調整、品牌重新定位等舉措慢慢找回 李寧 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在溫飽得以滿足后,產品的品牌效應以及帶來的產品體驗,正在成為消費者首選的條件。對此, 李寧 在《對話》欄目中稱:“品牌包括質量,也包括產品體驗。產品體驗將技術、科技、材料,甚至是人內心需求的趨勢和藝術設計融入到產品中。”
“消費本身就是一種體驗,企業要創造產品體驗,才能獲取與消費者溝通的機會,從而讓消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品牌上。” 李寧 稱要靠產品體驗與消費者進行交流。如今,品牌已經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營銷戰場中重要的競爭手段,像 李寧 這樣的民族品牌正在獲得消費者的更多關注。
業內人士稱,2014年下半年,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政策的扶持為體育用品行業的發展營造了有利環境,大環境的改變讓國內體育品牌有所緩和。同時,消費者對體育的熱情也開始提高,帶動了體育用品的消費,也讓各大體育品牌從去庫存化的泥沼中走出來。
同時,企業會用鋪天蓋地的廣告,重金聘請明星代言進行品牌建設并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特色,以此增加自身在市場競爭中的砝碼。2012年,頂著巨虧的財務壓力, 李寧 簽約了NBA籃球巨星德維恩·韋德,以20億元的天價買斷CBA聯賽五年的贊助權。
品牌的影響力已經對消費者產生購物導向,優他國際品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CEO楊大筠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品牌是企業競爭的軟實力,質量和價格是硬實力。品牌已經成為質量和價格之外新的影響因素,甚至會放大質量和價格對消費者的影響。因為品牌帶有故事和情感,甚至會產生一些非理性因素,讓消費者產生感情訴求,促使消費者愿意為品牌付出更多。 ”
商業模式轉變
互聯網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消費理念。“移動互聯網興起后,用戶的消費行為往往基于體驗和場景,而不再是孤立的決策。” 李寧 曾表示,“互聯網+”的時代,要以“運動體驗”為核心重構競爭力。
經歷2015年的轉型后, 李寧 將戰略方向由傳統體育裝備提供商向“互聯網+運動生活體驗”提供商轉變,推進“ 李寧 式品牌體驗”新商業模式, 李寧 已經在產品、渠道、O2O模式、跨界合作上不斷進行新的布局。
2015年, 李寧 公司與小米生態鏈企業華米科技發布“烈駿”和“赤兔”兩款智能跑鞋,打造“專業裝備+智能硬件+移動互聯網+數據分析分享”等四維一體的立體智能平臺,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跑步體驗。
同時, 李寧 公司也與京東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由京東提供產品至門店的整體物流解決方案,優化庫存及運營效率。在去年12月京東超級品牌日上, 李寧 旗下各類商品全天銷售額達到了2016年“6·18”當天的12.4倍。借助互聯網的力量,依托新的渠道, 李寧 正在調動更多的可能性。
互聯網讓品牌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品牌背后的故事會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人們愿意為故事產生情感,并為此付出更高的價格和更多的時間。楊大筠稱:“消費經濟時代,消費者把購物本身當成娛樂,互聯網則讓消費者與品牌的角色發生轉變,消費者變成品牌的粉絲。這種粉絲經濟是一種娛樂購物,消費者把購物當成娛樂成為第一訴求,而購物本身成為第二訴求。”
這種粉絲經濟,讓品牌和消費者變得更加親密,品牌運用粉絲經濟進行營銷,把潛在消費者轉換成真實消費者。消費者對品牌的訴求開始下降,回歸性價比,楊大筠稱:“但現在的性價比和以往不同,是在情感上打動消費者,品牌和消費者之間信任度決定了消費者是否愿意為產品付錢。”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李寧”救贖之路